一、南通有什么好吃
如东的文蛤 狼山鸡 白蒲茶干 林梓的潮糕 如皋的肉松,香肠 ,火腿 ,花露少酒,白蒲黄酒,西亭脆饼,海安大米,各种江鲜 ,海鲜,这些都是南通地区的第一个,北濠桥南侧的“顺心源包儿店”
主打各种包子,混沌,面条,豆浆,每天来此购买的人都会排上长长的队伍,此店已成为
南通的一个小亮点~~~
第二个,南大街中国农业银行南侧的“四姨糕团店”
主打各种糕团,鸭血粉丝,饮料,各种盖浇饭,混沌,面条,本店已有将近四十年的历史,24小时营业,生意火暴
清炖狼山鸡
狼山鸡是世界八大标准鸡种之一,原名岔河大鸡、马塘黑鸡,1872年由一位英国水兵在南通发现此鸡,带回英国后,取名为狼山鸡。狼山鸡以黑色羽毛居多,色彩绚丽,身高腿长,皮薄肉细,味鲜冠群,为蛋肉兼用型鸡种。狼山鸡输往国外后,分布各国,曾列入世界优秀家禽图谱。狼山鸡由于皮薄肉嫩,所以吃法甚多。清炖狼山鸡,又称原焖狼山鸡,汤肉兼美,鲜香俱佳。《中国名菜谱》和《中国烹饪词典》均有记载。
天下第一鲜
南黄海滩涂盛产的文蛤有天下第一鲜之美誉,含有蛋白质和人体所需的铁、钙、碘等多种元素。古代曾列贡品上献朝廷。文蛤肉有爆炒、煨汤、烧烤、生炝等多种食法,铁板文蛤、金钱文蛤饼等为南通名菜。
文峰双竹
文峰饭店名菜,又名炒双竹。主要原料是竹蛏,配以竹笋爆炒而成。竹蛏主要产于本市如东滩涂,形似竹管,壳色淡黄,肉质如玉,为海鲜中的上品。近年如东东沙一带已经开发了竹蛏养殖场,秋冬季节到清明前后收获的竹蛏体肥味佳。竹蛏还可做白煨干蛏、贵妃出浴(竹蛏奶汤)和仙姑牙床(蛋清蒸竹蛏)等。
白汁鮰鱼
鱼又名白吉鱼,长吻鳍,品种繁多,仅长江下游就有13种之多。南通狼山一带江段出产的鮰鱼,白中隐红,刺少肉嫩,为长江长吻鳍中稀有的名贵品种。明朝人杨慎认为白吉兼有河豚、鲥鱼之美,无毒又无刺,用他的话说,粉红雪白,洄美堪录,西施乳溢,水羊胛熟。此菜已收入《中国名菜谱》和《中国烹饪词典》。
烹籽鱼
籽鱼,学名凤鲚,又称凤尾鱼,南通地方特产之一。凤尾鱼体形与刀鱼相似,体长10多厘米,因肉薄籽丰,故称籽鱼。每年立夏至大暑期间,凤尾鱼从吕宋洋洄游到长江口产卵,形成鱼汛。雌性凤尾鱼的腹部有许多红色卵块,营养丰富,味极鲜美。其烹调方法是将鱼体洗净去头后油煎至棕黄即止,此时骨酥皮脆肉嫩籽鲜,再醮上佐料,堪为佐酒佳肴。制成凤尾鱼罐头,是出外旅行和馈赠亲友的佳品。
海门提汤羊肉
海门山羊以肥嫩鲜美著称,海门提汤羊肉在清末明初即负盛名。当地名厨选用经阉割育肥的山羊为原料,经过独特烹调而成,具有鲜嫩、多汁、味美、肉精、脂少、易消化、膻味轻等特点,兼有暖中补虚、开胃健身之功能。提汤羊肉都在冬天制作,可拌上甜面酱,蘸上胡椒粉冷吃;也可配上粉丝、青菜心用原汤白烧;还可加上酱油、冰糖和少许羊油红焖。三种吃法别有滋味,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妙不可言。
香芋烧竹鸡
香芋为多年生豆科植物,因其地下茎块有一股淡雅香味而得名。香芋烧茶干,有素菜之王之美誉。《红楼梦》第十九回有贾宝玉把香芋列入果品之记载,可见其味之美和食用之久。南通地区的海门、启东两地仍保留种植香芋的传统。竹鸡是一种栖息在山丘竹林间的野禽,俗名鸡头鹘,外形有点像雉鸡,全身羽毛呈栗色,带有白斑,喜啄食竹笋蛀虫,其肉质鲜美。南通人将竹鸡与香芋同烧,为稀有名贵野味,入口酥松,色香俱佳。
糖醋黄鱼
产于吕泗鱼场的大小黄鱼,是我国最古老最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黄鱼含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钙、钱等多种营养成份。大黄鱼胶更是高级营养补品。黄鱼吃法较多,有红烧、煨汤、清蒸、风糟等多种食法,糖醋黄鱼为南通名菜。
烤鳗
鳗鱼,是一种奇异的江海洄游型咸淡水兼生的特殊鱼类。河鳗肉质细密、嫩滑、腴爽、多脂,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不仅味道鲜美,还有补虚与壮阳的药用功能。南通现有多家养鳗场,产品以出口为主。当地烤制的鳗鱼,色香味俱佳,既可端上国宴,亦可携带旅行,馈赠亲友。
金钱萝卜饼
金钱萝卜饼创制于清朝末年。七十年代南通点心师又根据《隋园食单》加以改进,将油酥皮改为稀水油面卷萝卜丝馅煎制,使成品色泽和谐悦目,形如金钱,纹路清晰,皮子酥松,馅心腴美鲜香。南通金钱萝卜饼已经载入《中国小吃》、《中国大百科全书》。
芙蓉藿香饺
南通时令名食品。藿香味清凉芳香,沁人肺腑,是良好的中药材。南通的点心师利用藿香叶作饺皮,桂花豆沙作馅心软炸而成的藿香饺,犹如芙蓉花蕾含苞待放,入口清凉留香。此点已收入《中国小吃》、《中国大百科全书》,成为誉满全国的名点。
韭菜盒子
清乾隆年间,袁枚所著《隋园食单》对韭菜盒的制法就有记载。南通制作韭菜盒子历史悠久。韭菜盒子一般选春季头刀韭菜作馅,适宜于春季食用。该制品表皮金黄酥脆。馅心韭香脆嫩,滋味优美,是适时佳点。今之韭菜盒制法大有改进,沸火汤面皮,淀粉充分糊化,大量吸水,油炸后,表面酥微脆,内里软白嫩,有不用油酥而酥松,不用米粉而糯软之效。
白蒲“三香斋”茶干(简称白蒲茶干)
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了,是南通地方久负盛名的传统风味土特产。“白蒲茶干”选用优质大豆,多种香料精制而成。内含易于消化的优质蛋白质及所必须的维生素 B1、B2 和钙、磷、铁等,还含有动物性食品所缺乏的不饱和脂肪酸,能弥补动物菜肴的缺陷,对增补和营养极为有利。茶干又味美香芳,富有韧性,色泽美观,形状方且薄,别具一格,经济实惠,弛名四方,极受群众欢迎。
"三香斋"的来历:
据《如皋县志》记载,公元三九七年即隆安元年,晋安帝司马德宗家已将白蒲置为“蒲涛县地”,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白蒲茶干”始制于清朝康熙年间,一们姓屠的湖州人在白蒲北街开的一豆腐干店,店号“三香斋”,又名“屠三香”、白蒲北街是南北交通要道,商业较盛,油饼粮行,京货店,水烟栈,各式菜馆,点心店,鱼行、茶馆等店铺林立,来往商人,小贩很多,每日清晨,商民,街坊乡老,小贩等都喜欢坐茶馆,闲谈生意经,山海经,一边谈心,一边买来屠氏的豆腐干佐茶。因其近似茶色,又是名茶配食的佳品,故取名茶干。到康熙丙子年(康熙三十五年,即一六九六年),“屠三香”生产的茶干由于加工工艺精细,用料考究进嘴细软劲韧,美味可口,算得上色、香、味俱佳,茶干上模压店号,很有特色,被誉为白蒲一绝。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地方官特别选择了“三香斋”茶干作为贡品,请皇上品尝,乾隆尝后甚悦,又听该店独家经营的介绍,便御笔写下“只此一家”的题字,赐予褒扬。屠氏得此御笔欢喜欲狂,并将“只此一家”制成金字匾额,悬于店堂,自得御笔“只此一家”,“三香斋”茶干驰名大江南北。嗣后“三香斋”茶干店,生意更加兴隆,并设分铺于通城经营。清朝道光二十一年间编撰的《蒲涛志》记述:“蒲镇菽乳干为绝品,通称茶干,言可佐茗饮也,四远知名。本斋固有不传之秘,亦与镇中水土合宜,尝分铺崇川所作终不及此地味美。”这段记载,说明了后来“三香斋”未能在通城设立生产作坊的原因。
嵌桃麻糕
相传有百余年历史,当时,通州城内,有一姓许,名松甫者,于东门设一“鼎泰”号杂货店,以产茶食糕点为主,在外埠亦有店铺经营。后来,许氏于清朝府内捐得一官,常有上等茶点进贡。唯独通帮老师傅所作之嵌桃麻糕,选料精细,加工讲究,味美可口,颇有特色,最为著称。从此,南通“鼎泰”麻糕被誉为“官礼茶点”,扬名于天下,脆饼问世后,麻糕、脆饼媲美,为南通两大闻名特色产品,越来越引起中外人士、海外侨胞浓厚的兴趣。南通麻糕,亦曾得鲁迅先生赞赏。据南通图书馆藏之鲁迅舍弟周作人同学,南通人《季自求日记》手稿中记载,辛亥革命季自求在孙中山的参谋本部任军职,后去北京,与在教育部任佥事之鲁迅相识。季自求爱好文学,常与鲁迅往来。鲁迅在一九一二年至一九二○年的日记中,有五十处记载了与季自求的交往。一次鲁迅与季在畅谈中,鲁迅曾向季自求借《南通方言疏证》去研究南通方言,季自求也曾将家乡的麻糕馈赠给鲁迅,鲁迅品尝后,定然认为名不虚传。故在一九一四年十一月十五日鲁迅日中有“南通馆坐少顷,持麻糕一包而归”。战争爆发后,“鼎泰”停业关闭,后由该店张某,开设“永泰仁”杂货号,继承“鼎泰”制作麻糕,继而稻香村、景福斋以及大兴、大隆、鼎隆等茶食店,亦先后竞相生产,麻糕生意越做越兴隆,名气也越来越大。
西亭脆饼
原名复隆茂白脆,始产于清光绪年间,已有100多年历史, 产地为通州市西亭镇。曾获95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这种脆饼选料讲究、加工精细、形态别致、层次分明、香甜松脆、富有营养,是家庭食用、旅游携带、馈赠亲友的优质食品。
凤尾鱼罐头
产品系南通罐头厂生产的名牌产品,曾在全国质量评比中获第一名,畅销港、澳、美国等地。这种罐头鱼体带子饱满,大小均匀,排列整齐,色泽光亮,香气扑鼻,营养丰富,为佐餐佳品.
董糖
董糖系明末如皋爱国名士冒辟疆的爱妾董小宛亲制而成,故称董糖。其特色是入口易化,酥松香甜,食之口齿留香,回味久长,营养丰富,老少咸宜,300 余年来誉满大江南北。
石港乳腐
产品色泽黄亮,滋味鲜美,醇香爽口,外层皮面严实,肉质酥松细嫩,一向是传统家常风味佐餐食品。
如皋火腿
如皋火腿的生产始于清咸丰初年,与浙江金华火腿、云南宣威火腿齐名,为全国三大名腿之一。如皋火腿薄皮细爪,形如瑟瑟,色红似火,风味独特,以色、香、味、形、“四绝”闻名中外。可常年贮存,供四季食用。烹饪可蒸、煮、炖、煨、炒、焖、烧一般清炖和煮食为佳。
林梓潮糕
林梓潮糕创于清雍正壬子年(公元1732年),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 为江苏特产、苏北名点,名倾大江南北,《江苏名菜名点》一书曾作介绍。林梓潮糕选料讲究,以当年产优质糯米、粳米舂成米粉
特产!!
二、南通有什么特产?
1、狼山鸡
狼山鸡是原产如东县境内著名的蛋肉兼用型地方品种。该品种鸡历史上因集散地为南通港,港口附近有游览胜地——狼山,故名。产地位于长江三角洲北部,东临黄海,地势平坦, 土质疏松,河港交错,盛产粮、棉,海产亦丰富,饲料资源富足,养鸡普遍。
当地视黑色为吉祥,喜选择黑色羽毛鸡饲养,渔民出海祭祀时也要求用纯黑色的大公鸡,这种历史习俗促使人们不断淘汰杂色羽鸡而选留黑色羽鸡饲养。经长期选择、培育,约在清代(19世纪70年代以前)已形成该品种鸡。
2、吕四海蜇
吕四海蜇盛产启东于吕四沿海,身体半球形青蓝色,半透明,上面有伞状部分,下面有八条口腕,口腕下端有丝状器官。如同漂浮在水面上的一顶帽子。以质量上乘,加工精细闻名,是我国“海产八珍”之一。
吕四海蜇是继太湖银鱼之后江苏省第二个获准进行地理标志注册的水产品。成品海蜇皮色泽光亮,无泥沙杂质,肉坚实松脆。高级餐馆的“芙蓉海底松”,就是以海蜇头为主料做成的。用白洒、香菜和胡椒粉调制的海蜇泠盘,脆嫩、透明、爽口。
3、启东青皮长茄
启东市位于长江入海口北,具有鲜明的江海特色,曾有“粮棉故里、东疆乐土”的美称。启东吕四地区成陆已有千年历史,启东青皮长茄由于耐盐碱,因此在启东的砂土上长势良好,启东青皮长茄是启东历史上的主要蔬菜之一。
农民挑选皮色翠绿,果型圆直,条形长,果肉细腻柔嫩的作为来年的种子,因此,启东青皮长茄一直保持了优良的特征特性和原始的风味口感。 启东青皮长茄营养丰富,既可炒、煮、蒸食,又可红烧、煲汤,风味独特。
4、如东条斑紫菜
如东县是全国最大的条斑紫菜养殖加工出口基地。目前拥有条斑紫菜育苗室16.4万平方米,育苗企业105家,条斑紫菜栽培面积14.28万亩,养殖企业107家,一次加工生产线176台套,二次加工生产线39条,紫菜加工及配套企业130多家。
全县现已形成了育、养、加、销等配套较为完整的产业化体系,从事紫菜栽培、运输、加工、维修、销售人员达2.5万人,成为我县支柱产业和沿海渔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我县条斑紫菜出口达到50个国家和地区,生产规模、产业化程度、产量、产值在全国条斑紫菜产业体系同级行政区域中均名列前茅。
5、启东老白酒
启东老白酒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该酒都是用纯正的大米酿制成功。喝上一口老白酒,感到满口甜滋滋,一肚暖烘烘。启东人喜欢喝老白酒,每天约喝掉二万公斤。
启东有一首民谣,专门说的是喝老白酒的事:老白酒、老白酒,喝在嘴里甜到心里头,喝上一碗有劲头,喝上二碗能挑大石头。改革开放以来,生产老白酒的厂家,经过技改,生产出一种“东珠清酒”,这种酒更是香甜可口。
三、南通有哪些特色?
太多了, 自己看吧
人杰地灵,历史悠久。据古文化遗址考证,远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境内海安青墩地区就有原始氏族部落繁衍生息。今市区一带,五代设郡,称静海。后周显德五年(公元958年)筑城,定名通州。宋天圣元年(1023年)改称崇州,又名崇川。辛亥革命后,废州设县,称南通县,被称为“中国近代第一城”。1949年2月南通全境解放后,划城区、狼山、天生港一带建南通市,先后为苏北行署、南通地区专署所辖,1962年改为省辖市。1983年南通地区与南通市合并,实行市管县体制。
人文荟萃,名贤辈出。范仲淹、王安石、米芾、文天祥等诸多名家在南通留下传世之作和轶闻逸事。三国名臣吕岱、宋代杰出教育家胡瑗、明代名医陈实功、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李方膺、清末状元张謇等名人为南通历史增色添彩。在中国近代文化科教史上,南通以创办第一所师范学校、第一座民间博物苑、第一所纺织学校、第一所刺绣学校、第一所戏剧学校、第一所中国人办的盲哑学校和第一所气象站等“七个第一”,而占有重要地位。江海大地还孕育了当代表演艺术家赵丹、国画大师王个簃、著名数学家杨乐及20多位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
江风海韵,风光绮丽。市中心的濠河风景区为国家4A级旅游风景名胜区,30华里的濠河环抱古城,被国内外游人誉为“少女脖子上的翡翠项链”,正在规划、开发的沿濠河博物馆群将赋予通城更深的文化内涵。位于市区南郊的狼山风景区同样为国家4A级旅游风景名胜区,是江苏省六大自然风景区之一,狼山列全国佛教八小名山之首,自初唐扩建广教寺以来,一直香火旺盛,声名远播。位于狼山两侧的剑山、军山、马鞍山、黄泥山经过近几年的开发建设,新添了不少景点。百里县区不乏寻幽探胜之地。海安的青墩文化遗址,如皋的水绘园和定慧寺,通州的文天祥南归渡海亭,如东的“海上迪斯科”(踩文蛤)和“空中交响乐”(海滨放风筝),启东的圆陀角观日亭等名闻遐迩。
虽然南通只有一千多年的建城史,但盐业厚利却促进了城市繁荣,城市规模也日益扩大,至明代时已成为苏北的重要城市,后因随着海滩淤涨,海岸线东移,海盐业才开始衰落,但代之而起的植棉业的发展和家庭手工土布业的兴盛,又使此地很快成了大宗棉花土布的集散中心,逐步成为一个重要的商业城市。1895年,清末状元张謇回家乡兴办大生纺织厂和大生企业集团,南通又成为中国近代纺织工业的发祥地之一,成为闻名遐迩的纺织城。现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家纺城!
南通现有我国最早创办的师范学校(1902年)和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通博物馆(1905年),城周濠河环绕,狼山风景区主要由狼山、军山、剑山等五山组成,沿江绵延近4公里,是中国八小佛教名山之一,是江苏著名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之地。名胜古迹有通州三塔、水绘园等。
南通风景名胜精选:
>>>狼山风景区<<<
在长江入海口的北岸边,在一马平川的江海平原上,狼山、剑山、军山、马鞍山、黄泥山滨江而立,五山秀丽多姿。站在五山之首的狼山上,举目眺望,莽莽长江,雾霭茫茫,此为长江最宽处,北岸至南岸,江水宽约八九公里,宛如浩瀚大海,无边无际。狼山,东西走向,北幽南畅,北麓沿边悬崖峻壁,难以攀登;南坡平缓,易于上行。
古代,狼山原是长江入海口江水中的一个孤岛,长年的泥沙淤积,便与江北岸连为一体。但山脚下依然留存下一条环山的清澈的“护山河”,并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玉带河”,为狼山增添了一景。山上寺庙里有一副对联:“江束四围圆,潮平两岸阔”。这有力地证实了此山原为“江心岛”。古人巧喻此江心岛之狼山为“美女梳头”、“老衲坐禅”。真是诗韵优美,寓意深远……
狼山景区有个迎客宗旨:先照远,后照近。即先盛迎远方贵客,尔后接待近处嘉宾。可见,狼山胸怀天下,先人后己,乃有圣贤之心。
宽大为怀的狼山,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古代,此山有一只白狼精,占山为王,无恶不作,把个风光优美的青山糟蹋成荒山野岭。一天,一位远方云游的年轻和尚累了,想借此地歇歇。“这有何难?”白狼精心想,一个座位之地能有多大,便轻狂地瞟了和尚一眼,“你要借多大地方?”“不大,不大。有个袈裟大小的地方就可以。”“无妨,无妨。”白狼精见那袈裟不过三五尺大小,便爽快答应了。“老衲这里有礼,谢谢施主。”只见那云游和尚挥起袈裟,往天上一撒,不料,那袈裟顿时飘飘洒洒散扩开去。如同一张无边无际的大网,从天而降,把整个山全都罩在网内……白狼精见,慌了手脚,知道遇到法力无边的仙人了,立即拜倒在地:“圣贤在上,受小人一拜!”白狼精算是知趣,自个儿卷起铺盖,让出狼山。临走,白狼精跪求道:“能否将此山叫狼山,也算给小人留个思念?”“老衲答应你。”
这位慈悲为怀的和尚,便是后来让狼山兴盛起来的大圣菩萨。由此,当地便留下了一句幽默有趣的后话:“大圣菩萨借狼山,有借无还。”
狼山顶上的广教寺,寺门两边粗大的黑色圆柱上,书写了一副气吞山河的对联:“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举头四顾海阔天空”。可见狼山气势之非凡。
步入寺院,登上大圣宝殿。大圣菩萨端坐堂上。大殿黑亮的圆柱上,可读到诗联一对:开门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人无所不容。大圣菩萨胸襟之大,如汪洋,似苍穹……
千年古刹的广教寺,殿宇雄丽,气势恢弘。环绕广教寺的众多景点,更是多姿多彩。北麓园内,山石奇绝,峰、岩、洞、石,颇负盛名。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墓、鉴真和尚遇难纪念塔、清康熙御书亭、摩崖石刻、平倭碑亭、军山飞瀑、张謇铜像、三仙祠、关帝庙……风景万千,令人心驰神往。怪不得,千百年来,文人墨客于狼山留连忘返。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王安石赞叹道:“遨游半是江湖里,始觉今朝眼界开。”宋代大书法家米芾游罢狼山,心潮澎湃,欣然挥毫:第一山。
这个闻名于世的狼山,其实高度并不高,只有海拔106.94米。然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中国有四座佛教圣山:五台山、九华山、峨眉山、普陀山;另有八座佛象小名山,狼山即为八大佛教小名山之首,可与四大佛教圣山比名……站在狼山峰巅,眺望南通市。阳光下,城池璀璨耀眼,熠熠闪光。南通市不仅拥有“江海第一山”,还拥有“中国近代第一城”的美誉。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南通籍的清朝状元张謇激于义愤,为挽救于危难中的中国,满怀抱负,返回故里,兴办实业,创建学校;大搞文化、水利、交通建设,为今天的南通留下了近现代城市建设的科学格局。为此,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吴良镛惊叹南通为“中国近代第一城”。
>>>濠河风景区<<<
环绕南通城的濠河,被誉为“少女脖子上的翡翠项链”,是南通的骄傲。南通人民为有这一条历史悠久、风景优美、国内现已罕见的濠河而自豪。
濠河 即古护城河、位于市区中心。濠河曲水回环,绕城而流,水面70万平方米,景观丰富,林木葱郁。亭台桥榭掩映其间,画舫游艇荡漾水中。濠河周围景致荟萃。东南之滨有中国最早的博物馆:南通博物苑,还有南通三塔之冠文峰塔,登其高眺远,可俯瞰南通全城。文峰塔院是市文联,书画院,艺术馆所在地。与塔院毗邻有南通市工艺美术研究所,专业研制刺绣等民间工艺品。与文峰塔一河之隔有我国第一座纺织专业博物馆:纺织大观园。三元桥畔新建的文峰公园,以自然风光与天然野趣倍受游客青睐。西南濠河风景区,以原五公园为基础兴建,这里河面宽阔,碧波荡漾,是南通市的文化娱乐区。北首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天宁寺、光孝塔。民谣"南通有三塔,角分四六八;两塔平地起,一塔云中插",所称八角之塔即光孝塔。
>>>滨江公园风景区<<<
滨江公园总投入达1.8亿元。南接龙爪园,紧靠长江,总占地面积约375亩,是长江岸线上不可多得的天然景观带。根据规划,整个公园由港口风情区、沿江风光区、休闲新天地、市井传统文化区等四个区域组成。经过抛石护岸吹填土,将形成200亩腹地,向东南延伸至黄泥山、马鞍山,与“山水间”体育公园接壤,形成壮阔的沿江新景观。 滨江公园是一处集观光、游览、休憩的临江生态公园,游客在此可以充分亲近江水,体验长江雄姿,观赏山水田园风光。此处景点增强了五山风景区的整体性和连贯性,创造了景区中央核心广场和绿色活动走廊,同时,还增强了“生态原貌”资源,使得这一景区地带形成为一个整体的临江生态公园保护区。该公园包括港口风情区、江岸风光区、碧水金滩区、休闲新天地、湿地生态区、龙爪礁石区等
>>>蛎岈山<<<
座落在东灶港东北侧的蛎岈山是一个天然两栖生物岛,因盛产牡蛎而闻名,据中科院、南师大科学家考察后认为淤泥质海岸出现如此规模生物礁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实属罕见,为研究近二万年以来中纬度古海洋提供了难得的,甚至是地球上唯一的观照体。地理专家对其体表牡蛎壳测定证实它已有1540—1946年的历史,其固着基及造礁可达数千年,甚至上万年。整个蛎岈山似山非山,似岛非岛,由黄泥灶、泓西堆、大马鞍、扁担头、十八跳等大小不等的60余个牡蛎堆坨积而成,方圆6600亩,沙丘起伏,岛上资源丰富,别有天地,整个蛎岈山奇观可谓世上一奇。蛎岈山真奇妙,可谓:是山非山潮落登山天下奇景扑面来,有岛无岛汐潮离岛海上壮观踏浪去。在岛上你可尽情饱览大海风光,和大海零距离对话,任你在金沙滩上奔跑;若你躺在沙滩上休闲观海、悠然自得、尽享自然风光,渔港观光、海上休闲、蛎山探密、快艇击浪、海上日出、滩涂采蛤、骡马彩车等无不令你心驰神往。
>>>水绘园<<<
绘园位于如皋城东北隅,是国内著名的古园林之一。其特色“南北东西皆水绘其中,秋峦葩卉,一一掩映,若绘画然”。加之明末才子冒襄(字辟疆)与金陵名妓董小宛的爱情故事在海内外广为流传,水绘园亦名声远播。1981年,我国著名古园林专家陈从周教授来如皋水绘园游览,即兴填了《忆江南》词一首“如皋好,信步冒家桥,流水几湾萦客梦,楼台隔院似闻箫,往事溯前朝。”
>>>文峰公园<<<
三元桥东,文峰塔南,有一座以田园神韵取胜的公园,这就是1989年建成的文峰公园(原名长春园)。此园三面临水,东边与纺织博物馆相连。占地近10公顷,除园畔流过的濠河外,园内与濠河相通的河面就有3.3公顷,可谓“水包园,园包水”。文峰公园受人喜爱,不但是由于地理位置正处于“半村半廓”的濠河东南风景区,而且它本身造园艺术具有魅力,故而能吸引四方游人,给人以美的享受。
>>>南通“园博园”<<<
“园博园”位于狼山与马鞍山、黄泥山之间的长江边,占地达49公顷,总投资4.2亿元,分江海风景区、灵山圣景区、西山怀古区、梅岭揽胜区和园艺集萃区。第五届省园博会于2007年9月20日在南通“园博园”开幕,本届省园博会的主题为:“山水神韵江海风”,将展示13个省辖市经典景观,包括南京的“梅林花雨”、南通的“映山泽镜”、无锡的“泉月赏心”、常州的“闻香寻芳”、苏州的“枫桥夜泊”、扬州的“三月烟花”、徐州的“西溪探源”、宿迁的“林霭秋雨”、淮安的“桑田村庐”、连云港的“松石水滩”、镇江的“西山径幽”、盐城的“泽地仙滩”和泰州的“翠园绿坡”,大多以各市知名景点为原型,结合“园博园”的地型地貌而构思建造的。
>>>体育会展中心<<<
南通体育会展中心工程是南通市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设计功能最全、建设标准最高的现代化体育会展设施,总占地6000亩,建筑面积达150万平方米。建成后,它将成为一座集各类竞技体育比赛、全民健身休闲、商贸旅游会展、大型文艺演出于一体的多功能体育会展中心。
该中心工程位于南通市新城区中心轴线南端、工农南路与平啬园路交接处,紧邻狼山风景区与在建的南通大学城。工程包括国内第一个可开闭顶体育场、具备体育比赛与会展双重功能的体育馆以及现代化的游泳馆。
据悉,由日本全日新设计公司和同济大学共同设计的开闭顶体育场拥有3万个座位,所开启面积为105米×1900米,这比2108年北京奥运会主会场“鸟巢方案”所开启面积还要大三分之一,堪称全国第一。同时拥有60000个座位和10000个展位的体育馆,采用具有飘逸感的多曲线屋面,更增添了体育中心的现代气息。位于体育馆东侧的游泳馆共800个座位,可承担国内国际的各类大型比赛。
南通名人简介:
历代人文荟萃,名贤辈出。范仲淹、王安石、文天祥等文学家在南通留下许多不朽诗篇和轶闻逸事。
三国名臣吕岱、明代名医陈实功、扬州八怪之一的李方膺、清末状元张謇等历史名人均为南通籍人士。
当代表演艺术家赵丹、国画大师王个簃、蛇药专家季德胜以及数学家杨乐等20多位两院院士也出自南通。
体育事业备受瞩目,先后为国家输送了林莉、赵剑华、张洁云、周天华、葛菲、李菊、黄旭等一批体育名将,被国家体育总局誉为"世界冠军的摇篮"。
今天,在全国中型城市中,南通更有许许多多的“第一”:二十多位院士、好几位闻名的大画家(袁运生、袁运甫兄弟等等)、二十多个世界冠军、主跨桥长达1088米的世界最大最长的钢索斜拉桥――苏通大桥……屈指一数,在全国地县级市中,在各个行业里,南通居然拥有70多个全国第一,有的甚至是世界第一。真是奇迹的“故乡”!尤其令人振奋的是“百岁老人之最”。据说,全国有4000多位百岁老人,南通居然拥有400多人。
南通为长江金三角的北角。南通大桥通车后,可与大上海连为一体,只需一个多小时便可到达。如今,上海与崇明岛之间,已在长江江底开凿江底隧道。而南通与崇明岛之间也正在计划架设长江大桥……明天,这个流金淌银的南通市,将是座开掘不尽的金山……
南通江海交汇的壮观,长寿健身的神奇,花园城市的幽雅,江海河鲜的美味,无不传递着春的信息;南通近期推出了“江海之旅、文博之旅、冠军之旅、教育之旅、长寿之旅”五条特色旅游线路,欢迎您来品味南通。
南通人喜食蔬菜。荤菜主要吃猪肉,以此为原料的菜肴很多,较有特色的是用蟹肉加肉糜制作的蟹粉狮子头,或红烧,或清蒸,鲜嫩可口,为金秋季节的时令名菜。另有鲫鱼嵌占刂 肉、荷包甲鱼(甲鱼嵌占刂肉)、海鱼干烧肉等等。南通人喜欢吃黄牛肉,十字街南有东牛肉巷和西牛肉巷,即因牛肉店集中而得名。南通人习惯吃山羊肉,并讲究吃越过“三冬”(三个冬天)的肥羊,更以有皮者为肥嫩鲜美。80年代后,又有狼山烧鸡闻名遐迩。
南通江海连通,水网纵横,河塘遍布,淡水、海水产品极其丰富,其产量之多,首推鱼类。长江河豚很有名,这种鱼体圆肉肥,鲜美异常,但如洗、煮不当,食后会中毒,南通有“拼死吃河豚”之说。
黄海水产丰富,特别是贝类更是品种繁多。竹蛏为贝中上品,属南通海产“八珍”之列,其软足尖细如舌,鲜嫩无比。文蛤有“天下第一鲜”的美称。南通地方名厨,能用文蛤做出许多色香味形俱佳的名菜佳肴。南通人有自己的家庭小菜,如用臭乳腐拌花生米,猪耳朵丁、茶干丁拌花生米(俗称猴儿头)等等,既经济又实惠。螃蟹以深秋季节为上乘待客之物,并可配做成各色美味佳肴。
“野鸡丝”是南通城绝无仅有的一道风景。所谓“野鸡丝”,也就是用酱菜中的甜包瓜、纯精猪内、鲜嫩生姜切成细丝烹制而成。你看它油汪汪、亮光光,红黄相间,艳丽的色彩给人以美的熏陶和享受,而它口味是甜中透咸,又带点麻辣,吃在嘴里油而不腻,从而使品味与欣赏合为一体。
南通人有本色筵席。旧时农村中最简单的筵席是四大盘,即以4个青花鲤鱼大盘盛4种菜肴。稍高层次的是“八碗头”,即:宴席有8碗菜肴。80年代后,人们一般不让猪身上的东西上桌,讲究吃鸡、鱼、虾、海类、贝类等菜。外加甜菜、清汤和点心、水果。
南通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祥地之一,1984年被国务院列为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城市。
南通历来是人文荟萃之地,吴越文化,荆楚文化,齐鲁文化在此融汇,形成了江海平原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风情,在千余年的历史中,南通人民创造并发展了丰富多彩、名噪四方的民间工艺。诸如扎染、彩锦绣、哨口风筝(板鹞)、木版印画、工艺葫芦等。 南通蓝印花布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民间工艺品之一。南通民间蓝印花布始于明代,流传至今。经过一代代民间艺人尤其是当代民间工艺家的不懈努力,从单一的土布制品走向多种面料的制品,从生活实用型走向实用、装饰多种类型、从田野阡陌走向城市都会,达到了它前所未有的辉煌。简单、原始的蓝白两色,创造出一个淳朴自然、千变万化、绚丽多姿的蓝白艺术世界。我们深信,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蓝印花布艺术定能进一步开拓,会有越来越多人认识它、喜欢它。愿它成为现代城市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南通土布的形成与发展
南通濒江临海,土壤、气候适宜棉花生长。元、明以后,棉花在江海平原广为种植,并“纺之为纱,织之为布”。明代中期,从江南引进织造技术,带来了南通土布的发展。明末清初,广州花商传来了蓼蓝种子(植物蓝靛的原料),南通民间蓝草的大量种植,为蓝印花布就地提供了染料来源,从而促进了印染工艺的产生。各集镇相继建立染坊,为农家来料加工印花布。染坊的发展使南通民间蓝印花布为称为"衣被天下"。
南通蓝印花布工艺流程
南通民间蓝印花布,全凭人工手纺、手织、手染而成,其图案全凭手工镂刻,每幅刻好的纸版都似剪纸艺术。花版镂空后,经刷桐油加固,然后再用石灰拌黄豆粉,加水调成糊状,通过花版括在布上。待灰浆晾干后,投入缸内染色,染成的布呈深蓝色。染好的布去了浅浮灰浆,密封处露出本色。灰浆块面大的地方,灰层在染色的卷动中自然裂开,蓝靛随着裂缝渗透到坯布上,留下了人工无法描绘的自然冰纹。自然冰纹是蓝印花布艺术的灵魂。
南通古旧蓝印花布精品
南通民间蓝印花布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适用于做民间日用装饰品,可做服装、头巾、被面、兜肚、包袱、门帘等。南通民间蓝印花布在数百年的发展过程中,经过历代民间艺人的不断挖掘、切磋、丰富,产生了不少手工精湛、设计新颖的精品力作。南通蓝印花布艺术馆珍藏的民间传统优秀制品及图片资料便有上千件之多。
南通现代蓝印花布艺术的创新和发展
南通民间蓝印花布,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适应时代的需求,已由原来的单面印花发展成双面印花,由单色发展成复色,由小布发展成印制宽幅布。近年来,蓝印花布又渗透到现代都市人的生活中,如蓝印花布时装、门帘、壁挂、台布、鞋帽、包类、玩具等,无不散发出一种蓝与白的艺术魅力,并形成了蓝印花布制品系列。
南通蓝印花布艺术的外向开拓
南通蓝印花布浓郁的民间特色和广泛的实用装饰用途,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其产品远销美国、欧洲、东南亚、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南通蓝印花布艺术馆曾先后在北京、上海、大连、珠海、苏州等地举办蓝印花布展,还应邀在台湾举办蓝印花布系列作品展。
南通蓝印花布艺术馆
为保存和弘扬南通的蓝印花布艺术,1997年南通市在美丽的濠河畔建立了南通蓝印花布艺术馆,并下设了蓝印花布艺术馆展示中心、蓝印花布艺术馆制作中心、蓝印花布艺术馆服饰中心。这是我国第一家集收藏、展示、研究、生产、经营为一体的蓝印艺术馆。 该馆现珍藏明清以来的蓝印花布制品及图片资料近千件,保存着大量优秀的民间 传统制品,展示南通蓝印花布的传统工艺流程,为国内外广大爱好者学习、欣赏、研 究民间工艺美术提供了良好场所,使中国的传统民间艺术-南通蓝印花布得到更大的 继承与发扬。 该馆建立以来,已先后接待了日本、瑞典、美国、德国、新加坡等国家以及香港 、台湾地区的数十个代表团,蓝印花布艺术馆美名饮誉海内外。
四、介绍自己的家乡,南通。大约100~300字
南通,位于苏中,长江三角洲北翼[1],因涨沙冲积成洲,成陆至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简称“通”,别称静海、崇州、崇川、紫琅,古称通州。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东抵黄海,南望长江,西、北与泰州、盐城接壤,“据江海之会、扼南北之喉[2]”,与中国经济最发达的上海及苏州灯火相邀,被誉为“北上海” 。南通集“黄金海岸”与“黄金水道”优势于一身,拥有长江岸线226公里。入选“2012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3]。
自后周显德三年(956年),南通建城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辛亥革命后改通州为南通县,建国后历经数次行政区划调整,南通县域全境置南通市。2012年南通市经济总量位列江苏省内第四位,GDP达到4558亿元。
在中国近代文化科教史上,南通创办第一所师范学校、第一座民间博物苑、第一所纺织学校、第一所刺绣学校、第一所戏剧学校、第一所中国人办的盲哑学校和第一所气象站等“七个第一”,被称为“中国近代第一城”。[4
五、南通有什么特色美食?
南通特色美食有文蛤、醉生鲜、文峰双竹、白汁鮰鱼、海门提汤羊肉、糖醋黄鱼、金钱萝卜饼、芙蓉藿香饺、狼山鸡、河豚鱼等等。
糖醋黄鱼是上海,江苏南通等地传统名菜。此菜金红,香脆、甜酸。产于吕泗渔场的大小黄鱼,是我国最古老最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
金钱萝卜饼是江苏南通著名的地方小吃。以油水面包油酥再包萝卜丝和猪板油馅,用平底锅隔层烘烤而成。成品形如金钱,色泽和谐悦目,酥层呈螺丝状,纹路清晰,皮酥松微脆,馅肥美鲜香。
海门提汤羊肉是江苏南通海门著名的美食,当地山羊素以肥嫩鲜美著称,海门提汤羊肉在明末清初即负盛名。当地名厨选用经阉割育肥的山羊为原料,经过独特烹调而成,具有鲜嫩、多汁、味美、肉精、脂少、易消化、膻味轻等特点。
文峰双竹主要原料是竹蛏,配以竹笋爆炒而成。竹蛏主要产于本市如东滩涂,形似竹管,壳色淡黄,肉质如玉,为海鲜中的上品。近年如东东沙一带已经开发了竹蛏养殖场,秋冬季节到清明前后收获的竹蛏体肥味佳。
南黄海滩涂盛产的文蛤有“天下第一鲜”之美誉,古代曾列为贡品上献朝廷。文蛤肉有爆炒、煨汤、烧烤、生炝等多种食法,铁板文蛤,金钱文蛤饼等为南通名菜。
南通的依靠起优越的自然条件,生产河鲜、江鲜,加上独特“醉”法使得其味香甜脆嫩,咸中藏鲜,风味独特,醉泥螺、醉香螺、醉虾、醉螃蜞更是其中精品。
河豚具备“长江三鲜”的鲜明特点:食肉性、江海洄游、肉嫩味鲜是鱼中极品,其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亦相当深厚。古名:鯸鲐。河豚鱼味道极为鲜美,与鲥鱼、刀鱼并称为“长江三鲜”。河豚虽然有剧毒,但其肉鲜美柔嫩无比,人们常把河豚鱼片与日本绘画相提并论,柔和细腻,回味无穷。
六、南通特产有哪些
紫菜
《本草纲目》早就有了对紫菜的记载,“海边悉有之,大叶而薄......晒干视之,其
色正紫”。它含有蛋白质、无机盐和多种维生素,其营养价值超过大豆、面粉、猪肉、牛
肉、鸡蛋等,且对高血压和肺病患者有疗效。
南通滩涂,适宜紫菜养殖,藻体薄嫩、味道鲜美,启东、如东有多家紫菜加工厂,产
品以出口为主。
启东特产
启东老白酒
启东老白酒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该酒都是用
纯正的大米酿制成功。喝上一口老白酒,感到满口
甜滋滋,一肚暖烘烘。启东人喜欢喝老白酒,每天
约喝掉二万公斤。启东有一首民谣,专门说的是喝
老白酒的事:
老白酒、老白酒,喝在嘴里甜到心里头
喝上一碗有劲头,喝上二碗能挑大石头
改革开放以来,生产老白酒的厂家,经过技改,生产出一种“东珠清酒”,这种酒更
是香甜可口。
目前巳出口东南亚等许多国家。
嵌桃麻糕
南通嵌桃麻糕,相传有百余年历史。
嵌桃麻糕,选用芝麻粉、白糖、炒米粉及核桃仁等原料,精工细作而成。每斤两条,每条
有五十片上下,片片色泽金黄,嵌桃均匀,香、甜、松、酥。干吃,酥而甜,有一股浓郁
的芝麻清香,泡食,香味四溢,爽口而不腻,且芝麻,桃仁等原料中,含有百分之十点七
蛋白质,百分之十五点八脂肪,百分之三十七点一蔗糖,可谓之色、香、味俱全,营养丰
富。
白蒲茶干
白蒲"三香斋"茶干的来历:
产自如皋白蒲"三香斋"的茶干,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始制于清朝康熙年间,
一们姓屠的湖州人在白蒲北街开的一豆腐干店,店号"三香斋",又名"屠三香"、白蒲北街
是南北交通要道,商业较盛,油饼粮行,京货店,水烟栈,各式菜馆,点心店,鱼行、茶
馆等店铺林立。街坊乡老,小贩等都喜欢坐茶馆,一边闲聊,一边买来屠氏的豆腐干佐茶
。因其近似茶色,又是名茶配食的佳品,故取名茶干。 "屠三香"生产的茶干由于加工工艺
精细,用料考究进嘴细软劲韧,美味可口,算得上色、香、味俱佳,被誉为白蒲一绝。清
朝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地方官特别选择了"三香斋"茶干作为贡品,请皇上品尝,乾隆尝后
甚悦,又听该店独家经营的介绍,便御笔写下"只此一家"的题字,赐予褒扬。屠氏得此御
笔欢喜欲狂,并将"只此一家"制成金字匾额,悬于店堂,自得御笔"只此一家","三香斋"
茶干驰名大江南北。
白蒲茶干传统的制作方法:
白蒲茶干传统的操作过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浸豆、糙皮、磨豆、扯浆
、煮浆、点浆、包、榨、剥、煮、扎等,细说有二十一道工序。白蒲茶干传统的加工,不
仅工序多,而且每道工序的技术性都较强,与产品的质量有直接关系。以煮浆来说,烧火
要旺,煮得越快越好,如慢火烧,则易潮浆,对质量,产量都有不利影响。煮好的浆出灶
入缸时,要坚持"过筛"这一道工序,将扯浆或套浆时从布眼中漏出的反渣去尽,提高豆浆
的纯度,这样做:
(1)浆中的飞渣越少,生产出的茶干韧性越强
(2)韧性强的茶干在煮制过程中破碎少,成品产量高
(3)韧性强的茶干耐煮制吸味足,口味好。
煮制的配料有白大川,元回、丁香、精盐、味精及自制的三伏酱油等,特别是自制的三伏
酱油,要熬得浓,熬得香。此外,在选择黄豆豆种,浸豆的时间,气温季节的变化,煮制
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操作要求和技术要领。白蒲茶干味美,主要是选料考究,加工精细,操
作认真,一丝不苟。人们检看茶干质量,常将茶干对角相折,总不断裂,而芳香扑鼻。内
含易于人体消化的优质蛋白质及人体所必须的维生素 B1、B2 和钙、磷、铁等,还含有动
物性食品所缺乏的不饱和脂肪酸,能弥补动物菜肴的缺陷,对增补人体和营养极为有利。
颐生酒
本世纪初由张謇在两江总督张之洞的支持下,在南通开始了"实业救国"的实践。张
謇于1894年在家乡江苏海门市常乐镇状元街西侧创办了一个"颐生酿造公司",酿造颐生茵
陈大曲酒。公司占地面积6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其中张氏宅园古建筑1000
多平方米,拥有老作坊式发酵池86只,其中颐生酒坊传承的发酵池18只,老窑储存容积上
千立方米。
该酒以粘籽红高梁酿造的优质大曲酒为酒基,加入茵陈、佛手、红花、陈皮等十
多种药草汁液经半年以上贮存而成,其色青黄透明,其味醇和爽净,清香绵柔,具有健脾
胃、治风痰、舒筋骨、活血液的功效。"颐生酒"举世无双独特的酿造工艺,铸就了"颐生酒
"辉煌的历史与价值。早在1904年获得日本大阪万国博览会奖状,1906年获意大利世博会金
质奖,比"五粮液"1915年获世博会金奖早9年,是中国酒类第一块世博会金奖。上海申博会
期间,对外宣传的唯有二块国际金字牌,其一就是"颐生酒"世博会国际金奖,为2002月12
月3日上海申博会成功添上了金光闪闪的色彩,"颐生茵陈酒"还先后获得"中国首届食品博
览会"金奖等多种奖项。
吕四海蜇
盛产启东于吕四沿海,身体半球形青蓝色,半透明,上面有伞状部分,下面有八
条口腕,口腕下端有丝状器官。如同漂浮在水面上的一顶帽子。以质量上乘,加工精细闻
名,是我国"海产八珍"之一。吕四海蜇"是继"太湖银鱼"之后江苏省第二个获准进行地理标
志注册的水产品。成品海蜇皮色泽光亮,无泥沙杂质,肉坚实松脆。高级餐馆的"芙蓉海底
松",就是以海蜇头为主料做成的。用白洒、香菜和胡椒粉调制的海蜇泠盘,脆嫩、透明、
爽口。
王氏保赤丸
王氏保赤丸是南通名医王胪卿老先生于清道光年间配制的儿科秘方,新中国成立后由
其嫡孙王绵之教授公诸于世,今为南通制药厂主要产品之一。王氏保赤丸专治小儿乳滞疳
积、感冒发热、痰厥惊风、喘咳痰鸣、乳食减少、呕吐腹泻、大便秘结等症。
西亭脆饼
原名复隆茂白脆,始产于清光绪年间,已有100多年历史, 产地为通州市西亭镇。曾
获95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这种脆饼选料讲究、加工精细、形态别致、层次分明、香甜松
脆、富有营养,是家庭食用、旅游携带、馈赠亲友的优质食品。
石港乳腐
产品色泽黄亮,滋味鲜美,醇香爽口,外层皮面严实,肉质酥松细嫩,一向是传统
家常风味佐餐食品。
如皋火腿
如皋火腿的生产始于清咸丰初年,与浙江金华火腿、云南宣威火腿齐名,为全国三大
名腿之一。如皋火腿薄皮细爪,形如瑟瑟,色红似火,风味独特,以色、香、味、形、“
四绝”闻名中外。可常年贮存,供四季食用。烹饪可蒸、煮、炖、煨、炒、焖、烧一般清
炖和煮食为佳。
通派盆景
通派盆景的显著特色,是选用尖短小叶罗汉松(俗称雀舌罗汉松)为材料,攀扎成“
二弯半”的格局,即主干攀成二弯半,每个弯上有三个主枝,每枝又扎成扁平如云的片干
。看上去形象如狮,端庄稳重,像是一幅立体的画,深得人民喜爱。
董糖
董糖系明末如皋爱国名士冒辟疆的爱妾董小宛亲制而成,故称董糖。其特色是入口易
化,酥松香甜,食之口齿留香,回味久长,营养丰富,老少咸宜,300 余年来誉满大江南
如皋香肠
如皋香肠历史悠久,是闻名全国的品种之一。其生产始于清同冶年间,至今已有100多
年历史。清末获“南洋劝业会”二等奖。可与“广式”香肠媲美, 被称为“如式”香肠。
如式香肠是具有100多年历史的如皋香肠,产品誉满全国,被评为商业部和江苏省的优质名
特产品。其特色是:条形整齐、肉质紧密、色泽鲜艳、咸甜适度、香味浓郁、营养丰富、
精肉嚼而不老、肥肉油而不腻,深受群众喜爱。
林梓潮糕
林梓潮糕创于清雍正壬子年(公元1732年),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 为江苏特产、
苏北名点,名倾大江南北,《江苏名菜名点》一书曾作介绍。林梓潮糕选料讲究,以当年
产优质糯米、粳米舂成米粉,拌各绵白糖、金桂花、松仁及红绿瓜丝,用荷叶垫底,制成
圆形糕坯,精工刀切,水蒸而成。刚出笼时不粘手,弹性如海绵,米香、桂香、荷香,沁
人心脾,香而不浊,甜而不腻,柔润爽口,风味纯正。既是可口的点心,又是馈赠亲友的
上乘礼品。
如皋肉松
如皋肉松的生产始建于1914年,建国后由如皋肉联厂生产。原为“太仓式”肉松,由
于不断改进生产工艺,研制最佳配方,已形成了如皋肉松自己特有的风味。1982年起“金
梅牌”肉松连续被评为商业部名特优质产品;1985年在巴黎荣获国际美食学会与旅游观光
委员会授予的金质荣誉奖章,这是我国在国际上获得第一枚肉食品金牌;1988年获首届中
国食品博览会金牌。1992年“如皋牌”肉松获香港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
如皋萝卜
如皋人种植的白萝卜至少已有上千年历史。如皋地区气候条件优越,水肥条件较好,
且多为沙性土壤,很适宜白萝卜的生长,经过数百年精心栽培和选育,所产萝卜品位明显
优于外地所产,“如皋萝卜”名扬天下。而如皋又以如城周围新民及东陈、大明各乡所产
为最佳。现已培育出具有明显地方物色的白萝卜良种。如形似鸭蛋的“鸭蛋头”,茎盘细
长似颈的“捏颈儿”,百日可收的“百日子”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皮薄、肉嫩、多汁,
味甘不辣,木质素少,嚼而无渣,以嫩、脆、甜享誉四方。
用“如皋萝卜”腌制的“如皋萝卜条”,相传已有900多年的历史。 如皋酱醋厂继承
和发扬了传统工艺生产的“东皋牌”萝卜条,选料认真,工艺考究。形似桔片,色泽黄橙
,芳香独特,咸中带甜,具有香、甜、嫩、脆的特色。1985年获外经部“荣誉证书”,既
江苏省优质食品奖,1985年获全国出口产品优良荣誉奖状。
蓝印花布
蓝印花布的纹样图案都来自于民间,反映了百姓的喜闻乐见,寄托着她们对美满生活的向往和朴素的审美情趣,在题材和内容上,老百姓那种健康和质朴的心灵,在民间蓝印花布上得到了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因而蓝印花布确实真实地反映了一种深厚的文化和艺术积淀。南通是中国蓝印花布的主要产地之一,今天在南通的城乡,只要稍加留意,这种蓝白两色,手工染制的花布仍然随处可见,南通人生产,使用蓝印花至少已经有400年历史了
南通风筝
在世界上久负盛名的我国风筝,有"南鹞北鸢"两大流派,南通是南派风筝的主要产地,在品种繁多的南通风筝中,数哨口风筝(又名哨口板鹞)最具特色。
南通的哨口板鹞雕制工艺中,包含了雕刻、绘绣、书法、扎搓等工艺,也包含了一定的空气动力学,精妙的音响学和气象学。它不仅是人们欣赏、收藏的艺术品,也是情调高雅,文体相融的运动器具。
如皋丝毯
以生产丝毯闻名的如皋工艺丝毯厂,曾两次为我国政府制作大型艺术壁挂,作为礼品赠送联合国。该厂与著名画家、艺术院校合作完成的多幅丝毯,被国外著名博物馆购买珍藏。如皋丝毯已从传统的方、园、矩形毯发展到三角形、多边形、波浪形、不定形毯;从传统的单面丝毯发展到双面丝毯;从传统的手工栽绒到综合运用编、织、结、拉、盘、钩、簇等新工艺。目前,该厂已有地毯、壁毯、双面屏风三大类,计10多个系列,1000多个品种样式。
红木雕刻
南通红木雕刻久负盛名,它讲究美术造型,具有结构精巧,木纹清晰,做工精致的特点。南通红木雕刻厂生产的“金爵”牌红木小件和红木家具,早在八十年代就被众多外商誉为“中国之最”、“中国家具第一”。作为红木工艺“后起之秀”的紫光工艺品公司,将江南在大名楼黄鹤楼、岳阳楼和滕王阁雕刻成红木工艺精品,紫光工艺品公司于1993年荣获联合国国际旅游联合会颁发的“国际红木雕刻艺术最高金奖”。青年工艺师朱宇,因在红木工船的雕刻制作上独领风骚,成绩斐然,而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证书。
季德胜蛇药
季德胜蛇药,又名南通蛇药片,系江苏南通蛇医季德胜祖传六代秘方,有解毒消肿、止痛生肌的作用,传统应用专治蛇伤。近年来发现,用季德胜蛇药治疗其他疾病,也有较好疗效。
海安糯米陈酒
海安特产之一,已有150多年的历史。该酒选用优质糯米为原料,采用传统制作工艺结合新的科学技术,经化发酵,长期陈酿,精心过滤制成,具有原色原味的特点。 酒味醇浓甜美,酒度在14度左右,内含人体所需的葡萄糖和多种氨基酸,是一种糖份适当,酸度适宜,营养丰富的低度饮料酒,加上该酒兼具舒气、健胃、养血、暖腹等多种功效,特别适合妇女服用。近来,该县在糯米陈酒的基础上,精心酿制,隆重推出“女宾”酒,受到市场欢迎。
清炖狼山鸡
南通特产:清炖狼山鸡
原名"岔河大鸡"、"马塘黑鸡"的狼山鸡,是世界八大标准鸡种之一,1872年由一位英国水兵在南通发现此鸡,带回英国后,取名为"狼山鸡"。狼山鸡以黑色羽毛居多,色彩绚丽,身高腿长,皮薄肉细,味鲜冠群,为蛋肉兼用型鸡种。狼山鸡输往国外后,分布各国,曾列入世界优秀家禽图谱。狼山鸡由于皮薄肉嫩,所以吃法甚多。清炖狼山鸡,又称"原焖狼山鸡",汤肉兼美,鲜香俱佳。《中国名菜谱》和《中国烹饪词典》均有记载。
文峰双竹
文峰饭店名菜,主要原料是竹蛏,配以竹笋爆炒而成。竹蛏主要产于本市如东滩涂,形似竹管,壳色淡黄,肉质如玉,为海鲜中的上品。近年如东东沙一带已经开发了竹蛏养殖场,秋冬季节到清明前后收获的竹蛏体肥味佳。
白汁鮰鱼
鮰鱼又名白吉鱼,长吻鳍,品种繁多。南通狼山一带江段出产的鮰鱼,白中隐红,剌少肉嫩,为长江长吻鳍中稀有的名贵品种。此菜已收入《中国名菜谱》和《中国烹饪词典》。
海门提汤羊肉
海门山羊以肥嫩鲜美著称,海门提汤羊肉在清末明初即负盛名。当地名厨选用经阉割育肥的山羊为原料,经过独特烹调而成,具有鲜嫩、多汁、味美、肉精、脂少、易消化、膻味轻等特点,兼有暖中补虚、开胃健身之功能。提汤羊肉都在冬天制作,可拌上甜面酱,蘸上胡椒粉冷吃;也可配上粉丝、青菜心用原汤白烧;还可加上酱油、冰糖和少许羊油红焖。三种吃法别有滋味,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妙不可言。
天下第一鲜---文蛤
南黄海滩涂盛产的文蛤有天下第一鲜之美誉,含有蛋白质和人体所需的铁、钙、碘等多种元素。古代曾列贡品上献朝廷。文蛤肉有爆炒、煨汤、烧烤、生炝等多种食法,铁板文蛤、金钱文蛤饼等为南通名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