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介绍一下你家乡的年味美食,特色风俗?

一年中我最喜欢的节日就是春节了,喜欢春节不仅喜欢它带给我们的福利,还喜欢它的文化底蕴。说起在我的家乡周口过年,那真的是有趣的很,有很多的特在习俗和年味美食,真让我忍不住想和大家介绍一番。

一、年味美食

1.饺子,过年最不能少的就是饺子了,为什么过年要吃饺子呢?因为饺子的外观很像元宝,在包饺子的时候通常会把一个硬币藏在饺子里,谁吃到下一年这个人就会有很好的财运。

2.鱼:在我们老家的餐桌上,逢年过节都少不了鲜美的鱼。清蒸鱼是非常不错的,首先把一整条河鱼先过油轻炸,捞出来控油,在放入锅中小火慢炖,不需要很多的配料,一把粉条,一些姜丝,就能赋予它灵魂。那嫩嫩的、滑滑鱼肉,让我不忍心把它往肚里吞,只想让它在口中慢慢回味,细细品尝,嘴角不自觉微微上扬。过年吃鱼有很大的寓意,因为有谐音,寓意着年年有余(鱼)。

3.年糕,年糕也是春节的美味食品,各种各样的年糕都有,只有想到的口味,应有尽有。年糕有着年年高升的寓意。所以吃年糕也是过年的美味食品。

4.黄花菜炖排骨:我们那里盛产黄花菜,年夜饭当然少不了它,用黄花菜的清香中和排骨的油腻,简直是绝配。黄花菜既可以食用也可以药用,营养价值比较高,富含卵磷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和多种维生素,对于增强和改善大脑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5.肉丝银耳汤:将猪腿上的瘦肉切成细丝,在油锅内炸至八分熟,再和晶莹剔透的银耳、红艳艳的萝卜一起炖汤。银耳的功效可多了,可以护肝解毒、护肤美容、清肺养血等。猪腿的肉丝很滑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而且都是瘦肉,脂肪含量低。一碗汤喝下去,美味和营养全都有了,全身都暖洋洋的,每次有客人来,我们都会用它来招待客人。6.山药炖母鸡:俗话说:“冬吃山药胜补药”,滑嫩的山药再配上老母鸡,汤里面加入一些葱、姜丝、料酒、蚝油,熬出来的汤少油味美,街坊邻居都能闻到它的香味。它不仅味道好,还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能够滋补气血,健脾开胃,是冬日必备佳肴。每次我想起家乡时,最怀念的味道就是妈妈炖的老母鸡汤。

7.炸丸子:过年我最喜欢的美食就是丸子,做法很简单,切两个蒸好的馒头泡在水里面,再加入面粉和萝卜丁,放入少许盐和鸡精,在热油锅中炸至金黄。炸好的丸子个个表面金黄,外酥里嫩,是我们北方人过年必备的美食。丸子不仅可以直接吃,还可以用来做汤,例如丸子酸汤、烩饼丸子等,有丸子参与的美食每个都值得推荐。

8.汤圆,汤圆象征合家团圆美满,吃汤圆也意味着在新的一年里合家幸福、团团圆圆,所以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必备美食。汤圆也有很多的口味,现在的汤圆都是非常好吃的。

二、特色习俗

⒈腊月二十三:在我们周口,过年是从腊月二十三开始的,这一天被称为“小年”,是祭灶神的日子。从这一天起,每家每户都开始张罗起来了,大人们有说有笑的在街上采购着年货,小孩们嬉嬉闹闹的在广场上玩着游戏,到处都充满着欢声笑语,充满着浓浓的“年味儿”。到了晚上,大人们会做一桌子的好菜,来犒劳忙碌了一年的自己,并庆祝新年的到来。

2.腊月二十四:民谚称“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举行过祭灶之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在我们家乡叫“扫屋”,南方叫“掸尘”。其实,在春节前扫屋,是我们国家的传统习俗。这是最忙碌的一天,大人小孩都要参与打扫房屋,我小时候最不喜欢的就是这一天了。一大早上妈妈就开始烧热水,我们一人一个抹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晾晒各种书籍,洒扫房屋庭院,打扫的那叫一个火热朝天啊!我们那说,掸尘可以除去一年的霉运,把晦气扫出门,迎接新年新气象,

3.腊月二十五:在我父母小时候,这一天每家都会推磨做豆腐,现在几乎每一家都没有石磨了,所以我们该成了吃豆腐。这听起来有点奇怪,为什么要吃豆腐呢?原因很简单,因为豆腐的“腐”和幸福的“福”谐音,所以豆腐代表着来年幸幸福福。除了豆腐,还有一个好玩的东西,我们小孩会在一起做“胡燃灯”。其实就是把萝卜挖成空心的,往里面塞上泡过蜡油的棉花,再用一个小棍穿着,在晚上挑着灯玩,比一比谁的灯燃的更好。我们也是希望来年能够红红火火的。

4.腊月二十六:俗话说“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或“二十六,割刀头”,说的是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好多人会起的很早去赶集,只为了能买上最新鲜的,最好的肉,猪肉啊,牛肉啊,羊肉啊,每家都会买很多。这一天是小贩们最忙活的一天,不仅要准备最新鲜的肉,还要应付大人们的讨价还价,集市上真的是热闹非凡。家长买肉回来了,中午我们就会炖一大锅排骨,给爷爷奶奶们送去一些,我们留一些,一起分享排骨的美味。爸爸说,小时候家里穷,只有过年的时候才有肉吃,我们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味。现在生活质量提高了,随时都可以吃肉,现在的孩子都觉得肉不好吃了,其实现在富裕了,我们也要珍惜粮食。

5.腊月二十七:这一天似乎没有很特别的地方,早上还是去赶集,还是去筹备年货,这一天要把所有的年货都筹备好。但是,唯一不同的点就是杀鸡。在我们这里认为公鸡雄赳赳、气昂昂,非常有气派,更有喜庆的氛围,所以通常以宰杀公鸡来庆祝春节的到来,也希望有一个好彩头。这一天杀的鸡,会留在春节招待客人的时候吃,也是想和亲戚一起分享这个好彩头。除了杀鸡之外,还买很多鱼,把鱼清理干净之后,在鱼肚上抹些盐,挂在墙上晾晒。这样可以防止鱼肉腐烂,又能赋予它不一样的鲜美。

6.腊月二十八:年谣云:“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或“二十八,把面发”。吃完早饭后,妈妈和其她阿姨们在一起蒸很漂亮的枣花馍和大馍。我和爸爸,还有哥哥忙活着选对联,贴窗花,有时候我们用毛笔字自己写“福”贴在门上,还和其他叔叔们切磋书法呢。大馍是等到正月初一去奶奶家时送礼用的,枣花馍是正月初二去姥姥家拜年时送礼用的。其实,大馍和枣花都是用面粉蒸的,大馍就是我们吃的普通馒头的扩大版,枣花的形状很好看,用面卷成很漂亮的样子,再插上红枣,一起上锅蒸熟。到了晚上,爸爸还会邀请一两好友,来家中做客,妈妈会做一桌子的好菜来招待朋友,说着即将过去的一年中发生的事情,感叹着人生,并希望对新年充满着期待。

7.腊月二十九:“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春节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春节前上祖坟也显得格外严肃和郑重,爸爸会提前准备好纸钱,一大早到祖坟去祭奠已故的亲人,陪他们说说话,告诉他们过年了,也让他们热闹热闹,并且希望他们在天上能保佑家人们一切安好。其实,早在汉代中国的祭祖活动就已经是春节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活动,不仅体现出我们敬老的传统美德,也体现出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8.腊月三十:这一天就是我们的除夕了,从早上到深夜一直都热热闹闹的。大人小孩都穿上了新衣,早饭后一家人和和美美的在一起贴对联和“福”,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除了春联啊,家家户户还要贴窗花、年画、福字,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而且家里的长辈还会到集市上挑一对称心的碗筷,添丁添碗,这表示子孙满门,是福气的意思。晚上才是除夕的重头戏,家里做一桌子丰盛的年夜饭,中国人的年夜饭是家人的团圆聚餐,这顿是年尾最丰盛、最重要的一顿晚餐。当然饺子少不了,和平常的饺子不一样,除夕饺子里面包有硬币,谁吃到了包有硬币的饺子,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有吉祥之意。吃完饭一家人做在一起看春晚。除夕还有熬夜的风俗,就是守岁的意思,我们小孩子都是跑着去玩,等到0点的时候就开始有爆竹生开始响起,预告着新年的到来。

9.正月初一:今天有烧早饭的习惯,这天要早早的起来,一放鞭炮就代表要下饺子了,吃完饭我们要跟长辈们拜年,一般不和距离很远的长辈拜年。早上人们开门互相道贺“新年好”,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孩子们压岁钱,压住邪祟。我们家乡拜年是讲究顺序的,先跟奶奶拜年,然后才能和其他长辈拜年,每次拜年都能得到长辈们的夸赞,自己心里面美滋滋的。这一天最开心的莫过于孩子们了,可以收到很多的压岁钱,存起来买自己想要的东西。

10.初一以后就要开始去走远点的亲戚了,一年没有见,过年就是见面的好机会,小孩子还可以去领到压岁钱,这是每个小孩子都想的。

11.正月初五,这天大概就把亲戚都走完了,这个是个特殊地日子,又称为“破五”,因中国民俗认为之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而得名。过了这一天很多禁忌都没有了。

12.正月十五,这天也是个特殊地日子,被称为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在元宵节这天最有趣的就是晚上了,晚饭从汤圆,吃完饭后就可以去赏花灯、放烟花。现在已经禁止放烟花了,但是不影响这天的乐趣,我们可以挑着自己做的灯去溜着完,各种各样的灯展现而出,让人觉得赞叹不已。都是自己手工做的,灯的形状各种各样,真是非常的美。

13.过了正月15,年差不多就过完了,该出去打工的都准备走了,所有人都将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了。

春节是中华民族团圆的节日,几千年来已经融入了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脉中。过春节最讲究的就是“年味”,美食的味道就是大半个“年味”了,能牵引游子归家的,大概就是家乡的年味吧。现如今,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年味却越来越淡了,过年的红包变成了电子红包,拜年也变成了视频拜年,没有减退的是年夜饭的味道,是家的味道。新年即将来临,希望大家都能寻回记忆里的年味,寻回最初的自己。

二、在你的家乡,都有哪些具有特色的新年民俗活动?

我的家乡是山东枣庄,枣庄的新年是从除夕开始的。除夕是腊月的最后一天,俗称“年三十”。为了第二天的春节,这一天有许多的事情要做。包括准备年货、打扫卫生、送节礼、凑份子杀猪、蒸馍馍、烙煎饼、炸丸子、熬糖、上坟等等,故称为“忙年”。

贴春联:枣庄部分乡镇还有贴过门签、窗花(剪纸)、年画、门神的,均表达了辞旧迎新,吉祥祈福的心愿。有的还在门上插松枝,在院中放青竹(意思是“竹报平安”),将家中布置得焕然一新。

收起“破财”物:要将菜刀、剪子等“破财”的物件藏起来,以免春节这天被孩童拿到乱动,但针线等是“聚财”之物,没有此忌讳。

不能扫地:据说正月初一是扫帚的生日,这一天不能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一般是大年夜扫干净,12点之前将垃圾倒掉,年初一不动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以盛废水,当日不外泼。最有意思的是这一天要在大门口横放一根棍子,意思一是栏财,不让家财外流;二是放上棍子后,就可以将债主挡在门外,不必担心有债主再来讨债,可以安心地过个好年。

守岁:除夕之夜,阖家欢聚,一家人围坐一起把盏对酌,吃一年到头最期待、也是最丰盛的“年夜饭”,然后一起包饺子“守岁”,静候春节的到来。点着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岁”,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据说“守岁”有两种含义,一是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二是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的寿命。现在则流行吃罢“年夜饭”,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观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零点刚过,燃放鞭炮庆祝春节。

春节是从正月初一的零点开始的。放完鞭炮后,老人净手摆供桌,焚纸上香,祭神祭祖,祝愿一年幸福发财。

拜年:在枣庄,春节这天,晚辈向长辈磕头拜年是一道风景。天一亮,同一家族的年轻人就结伴同行,相互到各自家中拜年,如果家族大,有时会组织几十人、上百人,拜年时前面的已进屋跪倒了,可后面的还没进院子,待全部跪倒后,院子中黑压压一片,一起行礼磕头,颇为壮观。同一辈分的男人和女人们,也会分别结队串门拜年,见到长辈后,男人们会行磕头礼,女人们一般问声好就行了,不必跪倒磕头。拜年后,长辈一般会给晚辈“压岁钱”和礼品、食物等,表示一下。同辈的在这一天见面都会作揖道声“过年好”,另一人则回应“见面发财”。

元宵节是“灯节”,俗称“正月十五”或“小年”。枣庄有“正月十五前都是年”的俗语,意思是从初一到十五,没来得及拜年的,这期间还可以去。

吃元宵: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观看灯会:元宵节这天晚上,人们除了燃放烟花爆竹外,还走出家门,观看花灯会。

制作萝卜灯:民间传说,元宵节的灯光是吉祥之光,当天晚上,人们将萝卜灯放在大门口,老人举灯照遍住宅内外,以求驱妖避邪除百病。孩子们则拿着萝卜灯相互照,并说道“照照眼,不害眼”,祈祷不害眼病。

三、九江有什么好玩的 特色节日活动介绍

一、九江旅游观赏景点

1.庐山

庐山,山体呈椭圆形,典型的地垒式长段块山约25公里,宽约10公里,绵延的90余座山峰,犹如九叠屏风,屏蔽着江西的北大门。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与鸡公山、北戴河、莫干山并称四大避暑胜地。巍峨挺拔的青峰秀峦、喷雪鸣雷的银泉飞瀑、瞬息万变的云海奇观、俊奇巧秀的园林建筑,一展庐山的无穷魅力。庐山尤以盛夏如春的凉爽气候为中外游客所向往,是久负盛名的风景名胜区和避暑游览胜地。历代题诗极多,李白《望庐山瀑布》尤为著名。

2.石门涧

石门涧位于庐山西麓、素称庐山西大门。因天池山、铁船锋对峙如门,内有瀑布垂落而得名。海拔400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涧两侧的山上,生长着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的多种植物,山外不常见的石楠、野桐、马褂木等,荟萃其间,蓊郁成林。还有两株千年黄杨,可谓“庐山植物一绝”。时代的“断层”在这里竟如此分明,难怪说石门涧是一座集史科、地质、生物进化为一体的“自然生态大观园”。

石门涧面对峰崖,隔涧箕立,结成危楼险阙。最窄处的“小石门”,两崖之间仅存一缝,游人入“门”须侧身才能通过。峪谷间,高崖悬流成瀑,深谷积水成湖。潜隐湖底的杂乱怪石与兀立溪涧的巨岩,沿涧巧布,成为“石台”,最大的一块光滑的磐石上可坐数十人,石上携有“石门涧”三个大字。过大磐石,峡谷更加险仄,如剑插天尺,争雄竞秀。在这大断层中,桅杆峰与童子崖从涧底矗箕直上,漓立咫尺,奇峰簇拥,迭峰屏立。削壁千仞的峰峦,几乎都呈九十度垂直,上接霄汉,下临绝涧。真是奇峰奇石奇境界,惊耳惊目心魄,纵有鬼斧神功,也难劈此胜景。

3.浔阳楼

浔阳楼因九江古称浔阳而得名,初为民间酒楼,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雄距江畔的浔阳楼也历来是名人云集之地。浔阳楼是一座具有典型宋代建筑风格的楼宇,又是一个集游览参观、品茗听书、饮酒用餐于一体的旅游景点。由全国佛教协会会长、书法家赵朴初题写的“浔阳楼”匾额赫然高悬,“世间无比酒,天下有名楼”这幅古老的楹联则吸引着无数游客驻足。爱好书画的朋友还可以在楼内欣赏到多幅出自名家之手的书画作品和诗词楹联。

4.白鹿书院

白鹿洞书院为宋代四大书院之一,代表中国近七百年的宋学大趋势。位于庐山五老峰南麓后屏山下。号为白鹿洞,其实并没有洞,只因四周青山怀抱,貌如洞状而已。今日白鹿洞书院形成了以礼对殿为中心,由明伦堂、文会堂、御书阁、朱子阁、思贤台、状元桥、门楼、牌坊、碑郡等众多殿堂组成的建筑群,与周围的山川环境融为一体,犹如“凝固的历史乐章”。《庐山恋》、《红楼梦》,《聊斋》、《郑和》等影视片,都从不同角度摄取了书院的风采。

二。九江交通

飞机

民用航空事业发展迅速,九江民航机场可起降波音737等大型客机,航线正式开通至北京、上海、成都、海口、广州等城市。

火车

南浔铁路是江西最早的铁路之一,纵贯市境南北。市境的沙河与湖北省大冶的沙大铁路于1988年建成。境内铁路线总里程389公里,并与浙赣、京广和鹰厦铁路联网。九江长江大桥公路铁路桥先后通车。合(肥)--九(江)已正式通车营运,大京九(北京--九江--九龙)铁路全线贯通。

公交

公路四通八达,总里程3753公里,南昌--九江汽车专用公路已经建成通车。省际已开通九江--武汉,九江--南京,九江--长沙,九江--温州等干线。

九江当地交通

公交

九江市目前公共交通主要以九江公交集团线路为主,九江公交现开通运营的线路达50余条。

出租车

出租汽车:目前九江市出租车拥有量为1487辆,分属全市十几个出租车公司,以本地生产的利亚纳为主,雪铁龙、普桑为辅,车辆外观颜色主要以绿与白为主色调,出租车起步价为5元/2公里,后每公里1.5元。

三.九江美食

九江地处赣、皖、鄂三省相接之处,依江偎湖,物产丰富,在这里汇聚了全国各地的饮食文化,各大菜系在此都有设点,饮食业可谓是相当发达,沿街而过,几乎可找到全国各大菜系的酒店、饭庄。

1.赣菜

九江菜也是赣菜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多年以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讲究辣、烂、脆、嫩。

2.招牌菜

在九江市境内的各个地区几乎都自己独特的风味,而且各地区的招牌菜都选取的是当地的特产为原料,但都有所区别,如有以庐山特产的庐山云雾茶的汤汁而烹饪的虾仁,也有以鄱阳湖特产鳊鱼、鲇鱼以及各地的板栗、香菇等特产而做成的诸多美食,风味独特。

3.九江茶饼

九江茶饼起源于宋代庐山区姑塘镇;繁荣于明清时期九江、星子皆盛产;昌盛于现代,2002年6月9日朱总理品尝九江茶饼后,将九江的茶饼带回北京。亦为贡品。

九江茶饼是江西四大糕点之一,采用传统配方;它选用当地茶油、本地麦面、坡地黑芝麻、百年桂花为主要原料。采用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研制而成。宋代诗人苏东坡曾赋诗赞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其色泽金黄,具有小而精,素以薄而脆,酥而甜,香而美,的特点。由于散发着茶油的清香,丹桂的芳香及纯碱、苏打的奇香,故被人们称为‘四香合一’的茶食精点。其营养丰富,易消化,老少皆宜,久食易色,己成为旅游市场中最佳食品之一。

4.萝卜牛肉煎包

这种煎包原是回民食品,由于风味独特,同样也深受汉民的欢迎,但九江正宗牛肉煎包还是回民开的占多。这种煎包以牛肉萝卜馅为主,也有包粉丝酱干的。其做法是:首先将面粉加水揉成面团,等面团变软后,方才包进馅心。馅心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煎包的味道。如果馅料用鲜牛肉或好萝卜,再配以香料、麻油、葱姜蒜等,调出就有股子香味。在油锅中一煎,香味四溢,口感外皮焦脆,很有咬劲,而馅心却透着鲜香。

四.九江住宿

在庐山景区内的宾馆主要有庐山宾馆、庐山西湖宾馆等,不过这些地方旺季的收费都较高。庐山是旅游风景区和避暑胜地,宾馆业发达。

庐山旁的九江市内有各类宾馆和招待所,从豪华到低档一应俱全,满足各层次的消费水平。如果想住得便宜一些,可以住学校招待所,价格一般在35元~100元之间。

有些出租车司机会将游客拉到价格较高的宾馆去住宿,因为这样他有回扣。如果你不想住宾馆,可以在街心公园下车,这时会有民居旅馆和招待所的人招徕生意。

五.九江购物

九江物产丰富,很早就成为我国的“四大米市”和“三大茶市”之一,其境东有“鱼米之乡”之誉的鄱阳湖,北临长江之岸,南有庐山等山脉,当地可供游客购买的土特产丰富多样:有鄱阳湖的银鱼、庐山的云雾茶、九江的陈年封缸酒、修水宁红茶、湖口豆鼓等。

另外,九江还能购得著名的“庐山三石”,即:庐山石鸡、庐山石鱼、庐山石耳,都是名贵的烹饪原料,以此为原料的庐山名菜有“黄焖石鸡”、“石鱼炒蛋”等。

九江特产:

1.修水石楠木梳

修水县石楠木梳是该县的传统产品。它具有齿易不发,去屑止痒;对发根及头皮无损害和刺激,不易产生静电感应,长期使用还有活络大脑神经之功能。修水县工艺厂生产的“石楠木梳”,制作工艺精巧,造型有人物、花卉、鸟兽等众多品种。

修水石楠木梳,远销美国、英国、日本、荷兰等国。它是国外妇女所喜欢的一种头饰,同时也作为收藏家的收藏艺术品。

2.修水赭砚

“赭砚”,因石质以赭色为主而得名。清代道光皇帝侍读、修水籍万承凤曾将该砚呈道光皇帝,帝欣喜,视为珍品。后被列为贡品,所以又称“贡砚”。

修水赭砚以赭色为主体,翠绿为镶嵌,并不少量的鸡血纹理。而且发墨易液,贮水不涸,历寒不冰,墨书解久,不损笔毫。甚为书画家所赞赏的赭砚,分素砚、雕砚两大类。素砚有二十多个品种规格,雕砚有高、中、低三个档次,三百余个图案品种。1984年,赭砚参加全国文房四宝展览会,博得专家好评,外商争相订购。1985年,“立体寿龟砚”获九江市新产品证书。1987年,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黄倚教授为修水赭砚题词为“触笔细而不滑,发墨速而不粗”。

3.庐山竹丝画帘

庐山竹丝画帘,薄如细布,光滑柔软,可卷可挂,秀雅宜人。作为厅堂书宝陈设,使之室内生辉;作为房门挂帘,可透清新空气;作为艺术品收藏,则充分体现了中国国画的风格。

庐山工艺美术厂生产的竹丝画帘、竹丝屏风、竹丝绣帘工艺精湛,深受国内外游客所赏识,被称为“中国庐山艺术珍品”。

注意事项

九江的最佳出游时间应为春末夏初和秋季。

九江地处江西省北部,长江南岸,为赣、皖、鄂三省交界之处,是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区域,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7℃左右,最冷为一月,平均气温为5℃左右,而最热则是七月,平均气温为29℃左右,夏季闷热多雨,冬季阴冷。

庐山素有“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庐峰雪”之说,景色随着不同的季节和气候而变幻无穷,因此,去庐山四季皆可,可以完全按照个人喜好选择出行的时间

四、东北的特色和特产还有习俗有哪些?

黑龙江的东北土特产丰富,许多特色产品都具有极高的药用和滋补功能,初到黑龙江的游客,在游历山川湖泊、感受龙江美丽景致的同时,都会选择一些土特产品馈赠亲友,无论是东北的人参、鹿茸,还是品尝着黑龙江著名的淡水鱼,黑土地的特色产品具有很高的开发潜值。

人参

人参是“东北三宝”第一宝。山参生长在深山老林之中,参效强于园参,被誉为“百草之王”,含人参皂、人参酸、芳香油、植物脑醇、维生素等。有补元气、舒筋和血、提神壮力、促进新陈代谢、补脾健胃的功效,是名贵药材。

鹿茸

鹿茸是“东北三宝”之一,鹿茸含激素、蛋白质、脂肪、胶质、无机盐等多种成分。鹿茸性温,有补精髓、助肾阳、强筋骨等功用,主治阳痿、遗精、痿弱、崩漏等症。鹿茸是健身、抗老、益寿的良药。

田鸡油(蛤士蟆油)

蛤士蟆油为雌蛙的干燥输卵管,俗称田鸡油。含有很高的蛋白质、脂肪、糖类、多种维生素、激素。田鸡油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是很好的滋补品。主要功能滋阴润肺,用于肺虚、干咳、低热不退、吐血咯血、盗汗、病后体虚、产后虚弱,在国内、外有广阔的市场。

林蛙

林蛙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类、水分和少量脂肪,肉味鲜美,春天鲜、秋天香,是餐桌上的佳肴。田鸡油(雌性林蛙干燥的输卵管)是名贵的中药和滋补佳品。具有滋阴补肾、益精强身、润肺生津的功效。可治疗身体虚弱、气血亏损、眩晕失眠、咳嗽等症。

灵芝

灵芝是生长在长白山区的菌类。它主要含有甘露醇、多糖、多种氨基酸等。灵芝对慢性气管炎、高山病、肝炎、营养不良,均有显著疗效。而且能增加肌体的免疫功能,抗衰老、增强体质。

猴头蘑

猴头蘑,又叫刺猬菌,猬菌。是一种名贵的菌类,是四大名菜(猴头、熊掌、海参、鱼翅)之一,有“山珍猴头、海味燕窝”之称。猴头蘑是我国传统的名贵菜肴,肉嫩、味香、鲜美可口,氨基酸种类多过16种以上,并含有多种维生素和较高的矿物质成分,营养价值很高。猴头还含有很多药效成分,具有利五脏、助消化、滋补身体等功能,对消化不良、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神经衰弱均有一定疗效。

黑木耳

黑木耳是中国东北特有的山珍之一,含有人体必须的八种氨基酸和维生素,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一定的药用价值,黑木耳中含有丰富的胶质,对人体消化系统有良好的清润作用,具有洗肠、润肠、减少血液凝块,缓和冠状动脉硬化,减低血栓的作用,黑木耳中的多糖具有抗肿瘤活性,对肿瘤有一定预防效果。是纺织、矿山、化工等行业不可缺少的保健食品。

香菇

我国人民把香菇视为名贵山珍,历史上曾列为“宫廷贡品”。香菇味道鲜美,清香扑鼻,在世界市场上已成为一种深受人们欢迎的保健营养品。在干香菇中含大量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灰、铁、锌、维生素B10、B2、尼克酸、抗坏血酸。

榛蘑

野生榛蘑是中国黑龙江特有的山珍之一,是极少数不能人工培育的实用菌之一,是真正的绿色食品。榛蘑味道鲜美,榛蘑含有人体必须的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经常食用可加强肌体免疫力,益气不饥,延年轻身等作用。

三花鱼

三花鱼,是黑龙江省名产淡水鱼。即:鳌花、鳊花、鲫花。鳌花:学名鳜鱼,也称桂花鱼。其肉细嫩,味美上口,少刺,体重可达10多斤,是我国四大淡水名鱼之一。鳊鱼:学名长春鳊。此鱼自古以来久负盛名。鳊鱼肉质肥嫩,脂肪含量极其丰富,约占体重的8%。

鲫花,肉香味美,是餐桌上等美味。

大马哈鱼

大马哈,学名鲑鱼,体重可达三斤以上。肉呈淡红色,厚而少刺,营养极为丰富。可做鱼片、鱼段、鱼丸子、焖鱼块等,也可盐渍,熏制,别具风味。

鲟鳇鱼

鲟鳇鱼,是黑龙江的名产,体重可达几百斤至上千斤,有淡水鱼王的美称。过去是向皇帝敬献的贡品。此鱼肉鲜味美,骨脆而香,全身几乎没有废料,胃、唇、骨、鳔、籽都是烹制名菜的上等原料。

东北习俗

东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这里世代生活着满、蒙、赫哲、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锡伯、等原主民族,直到清兵入关以后,才逐渐有大量的汉人涌入。随着东北各民族三百多年的互相融合,逐渐形成了今天的东北方言 。东北方言虽然属于北方方言的一种,但由于其语言底层还保存着很多反映当地少数民族民族风俗文化的词语,从而使东北方言呈现出别具一格的特色。

饮食

东北有很多有特色的食品,广为人知的像满族的“萨其玛”、“豌豆黄”、“白肉血肠”,朝鲜族的“冷面”、“打糕”,但平时吃得最普遍的还是各种“饽饽”。在东北的一些农村,春天吃“豆面饽饽”,将大黄米或小黄米用水浸泡后磨成面,上锅蒸熟,将炒熟的黄豆也磨成面,均匀地铺在擀成片的熟粘糕上,然后卷好,再切成段,又称“豆面卷子”。夏天做“玻璃叶饽饽”(或作“波罗叶”),就是在柞树或椴树的叶子上摊上粘面和豆馅后对折蒸熟而成。秋冬时节,往往用黄米磨成水面,或者夹小豆泥蒸粘糕饽饽,或包上小豆馅烙“粘火勺”,蒸“粘豆包”,而且一般会做很多,放在外面冻上,随吃随馏。此外,一年四季都可以吃“苏子叶饽饽”。“苏子叶饽饽”也是用粘面做皮,小豆做馅,再用苏子叶裹上蒸熟。因为状似耗子,又叫“苏耗子”。做这些“粘饽饽”本是满族的风俗,满族人喜欢吃粘食,因为粘食耐饿,便于远程外出从事射猎活动,另外,粘饽饽还是他们祭祀用的食品。现在,在东北这些饽饽家家都会做,人人都爱吃,它们的来历反而被人忽略了。

动植物

东北有一些动植物是与当地少数民族有关的,如高丽参、高丽果儿,高丽是朝鲜历史上的一个王朝(AD918-1392),我国习惯上多用来指称朝鲜或关于朝鲜的物产;再如鞑子香(兴安杜鹃),鞑子是旧时汉族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另外“金达莱”是朝鲜语的音译,“乌拉花儿”、“乌拉草”中的“乌拉”是满语的音译。东北还有一种叫“飞龙”的鸟,又名“榛鸡”,身体大小和斑鸠相似,生活在寒带红松、冷杉等树林里,肉味鲜美。《黑龙江外纪》记载:“江省岁贡鸟,名‘飞龙’者,应系‘斐耶楞咸’之转音也。”“哈什玛”是产于东北各省的一种蛙,身体灰褐色,生长在阴湿的地方。雌性的体内有脂肪状物质,叫哈什玛油,中医用作强壮剂。“哈什玛”是满语音译。

五、元宵节的特色活动及养生食物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元宵节的特色活动及养生食物,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元宵节的特色活动

1、赏花灯

赏花灯是老百姓过元宵节的一件乐事,也是至今仍广为流传的一项活动。关于元宵节赏花灯的由来,民间有许多说法,其中一个神话传说甚是有趣。

2、猜灯谜

猜灯谜是元宵节的经典民俗活动之一,也是我国独特的节日文娱方式。灯谜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宫廷文人墨客,他们为了展现才华和闲来解闷儿,就制作出了“文义谜语”,他们一边把酒推盏,一遍吟诗猜谜,极富情趣。

3、舞狮子

舞狮,又称“狮子舞”“狮灯”“舞狮子”,多在年节和喜庆活动中表演。狮子在中国人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从而在舞狮活动中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

每个地方都有其特有的元宵节习俗,山西是挂花灯,北京是上元灯会,广东是偷生菜。而特色活动主要有赏花灯、猜灯谜、舞狮子等。

元宵节吃什么养生食物

1、吃汤圆

元宵节,南方人吃汤圆,主要祈求全家团团圆圆。做汤圆所用的糯米性平、味甘、补虚调血、健脾开胃、益气止泻,有暖中、生津和润燥的功能。再者各类汤圆常规馅主要以果料和干果为主,包括芝麻、核桃、花生,再加上植物油,营养价值就“更上层楼”。水煮汤圆是最简单的做法,其实也是最健康的吃法。

2、吃饺子

在元宵,南方人喜吃饺子,而北方人有吃饺子的习惯,如河南。所以,饺子也是元宵经常吃的一种食物。饺子,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间食物,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当然,饺子不是元宵节独有的食物了。

3、吃枣糕

豫西一带的人过元宵节喜欢吃枣糕,带有吉祥如意的寓意。枣糕原是清朝宫廷御用糕点,其味香远,入口丝甜,含有维生素C、蛋白质、钙、铁、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既能补脾和胃、益气生津;还有保护肝脏、增加肌力、养颜防衰之功效。

在糯米制品的食材搭配上,可以多考虑营养价值高、低能量和低脂肪的食材,特别是将杂粮作为糯米制品的主料往往更适合现代人。

以元宵为例,因其含有糯米粉,可当主食吃;其各种馅料丰富,如枣泥馅、坚果馅、豆沙馅、鲜肉馅等。因此在选购元宵时,应尽量选择不同的口味,营养互补,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食物的营养价值。

在制作以糯米为主料的食物时,除了传统吃法外,也可在糯米粉中分别加入果蔬汁,出现了各色“五彩”元宵,不仅颜色诱人、能增加食欲,营养也更丰富。

元宵节吃汤圆要注意事项

一、汤圆属精白主食

简单地说,汤圆和元宵是一种以糯米和糖为主的食品,除了精白糯米粉含有大量淀粉之外,馅料中糖分也不少。所以,从归类来看,它应当算是一种主食。所谓主食,就是富含碳水化合物,特别是含淀粉的食品。这类食品是用糯米来做的,而且是非常精细的糯米粉,纤维非常非常少,属于精白主食,不属于粗粮。

建议1:如果吃汤圆和元宵,一定要相应减少主食的数量。一般来说,3个元宵所用的糯米粉相当于1两米饭所用的米。

二、汤圆油脂含量高

汤圆和元宵的馅料当中不仅仅有糖,更含有相当多的固态油脂。米饭、馒头是几乎没有脂肪的,汤圆可不是这样,馅料中的油脂甚至比糖还要多。传统上用猪油来做汤圆馅料,南方用猪油加肉做咸汤圆,用猪油加上各种果仁做甜汤圆。以后又开发了用黄油的产品,但从饱和脂肪角度来说,含量更甚于猪油。近年来的新时尚,是用植物奶油,或者说是氢化植物油产品替代黄油和猪油,但这种产品带来的健康效果,要比猪油和黄油还糟糕得多。

芝麻花生、坚果仁、巧克力等都是高脂肪的原料。加上拌馅的油脂,总量可真是相当可观。目前大馅汤圆有取代小馅元宵的趋势,而且汤圆馅中放的固态油脂要比过去北方的豆沙、山楂、五仁馅更多,一口汤圆中,差不多就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是油脂。吃3个汤圆,就相当于吃1盘炒菜的油。

建议2:如果吃汤圆,当餐或当日一定要少吃点油。否则,过多的脂肪和热量是不可避免的。

三、巧克力馅营养价值低

馅料中也有些好东西,那就是芝麻、花生和各种坚果仁,还有豆沙。坚果类原料营养价值较高,豆沙也含不少蛋白质和矿物质。相比之下,巧克力馅的营养价值最低。其中很可能放的是代可可脂和巧克力味的香料,所谓奶油馅的汤圆也有类似的问题。至于咸肉馅的汤圆,油脂更多,可取之处很少。

建议3:优先选择果仁、芝麻、豆沙等馅料的汤圆。

四、元宵比汤圆更难消化

元宵和汤圆略有不同,元宵用干粉滚制而成,馅较小,粉较多,煮出来很实在,又容易硬心。而汤圆用糯米烫揉后的湿粉包成,通常馅较大,煮出来柔软细腻。本来糯米粉就黏腻难化,就淀粉消化角度来说,元宵比汤圆更难一些;但对于消化脂肪有困难的人来说,汤圆更麻烦一些。

建议4:如果吃汤圆,最好是热着吃,冷后更难消化。汤圆柔软,要吃得慢一点,避免烫伤,也要避免油脂过多难消化。吃元宵的时候要细细地嚼,以免胃里不舒服。

五、无糖汤圆并非“无糖”

很多糖尿病人对无糖汤圆感兴趣,觉得没有糖就可以放心吃了。其实,无糖并不意味着低热量,也不意味着低血糖反应。因为汤圆中的糯米粉可使血糖升高,甚至比蜂蜜还要快,与白糖相差无几。哪怕没有加糖,吃它也一样不利于控制血糖,所以糖尿病人要十分小心。而且,里面没有糖不等于少放油,那么多的饱和脂肪酸,甚至还有反式脂肪酸,也不利于控制血脂。

建议5:如果担心其中的糖和油,只要少吃就好了,不要迷信什么无糖产品。在美好的节日当中,吃两三个汤圆意思一下即可。为了控制血糖和血脂,宜用低脂高纤维的食物来配合它,比如豆类食物、蔬菜类食物、菌类和藻类食物,都是上好的选择。

六、端午节全国各地都有哪些特色活动?

[河北省]

北平忌端午节打井水,往往于节前预汲,据说是为了避井毒。市井小贩也于端午节兜售樱桃桑椹,据说端午节吃了樱桃桑椹,可全年不误食苍蝇。各炉食铺出售“五毒饼”,即以五种毒虫花纹为饰的饼。滦县已许聘的男女亲家咸于端午节互相馈赠礼品。赵县端午,地方官府会至城南举行聚会,邀请城中士大夫宴饮赋诗,称为“踏柳”。

[山东省]

邹平县端午,每人早起均需饮酒一杯,传说可以避邪。日照端午给儿童缠七色线,一直要戴到节后第一次下雨才解下来扔在雨水里。临清县端午,七岁以下的男孩带符(麦稓做的项链),女孩带石榴花,还要穿上母亲亲手做的黄在鞋,鞋面上用毛笔画上五种毒虫。意思是借着屈原的墨迹来杀死五种毒虫。即墨在端午节早晨用露水洗脸。

[山西省]

解州端午,男女戴艾叶,称为“去疾”,幼童则系百索于脖子上,据说这是“为屈原缚蛟龙”。隰州端午,各村祭龙王,并在田间挂纸。怀仁县端午又名“朱门”。定襄县端午,学生需致赠节礼给教师。潞安府以麦面蒸团,称为“白团”,与粽子一起拿来互相馈赠。

[陕西省]

兴安州端午,地方官率领僚属观赏竞渡,称之“踏石”。兴平县端午以绫帛缝小角黍,下面再缝上一个小人偶,称为“耍娃娃”。同官县端午以蒲艾、纸牛贴门,称为“镇病”。

[甘肃省]

静宁州端午摘玫瑰以蜜腌渍为饴。镇原县端午赠新婚夫妇香扇、罗绮、巾帕、艾虎。子弟并邀集父兄宴请师长,称为“享节”。漳县端午,牧童祀山神。积薪丘,在鸡鸣前焚烧,俗称“烧高山”。

[江苏省]

嘉定县端午,不论贫富,必买石首鱼(俗称鳇鱼)煮食。仪征县也有“当裤子、买黄鱼”的俗谚。南京端午,各家皆以清水一盒,加入少许雄黄,鹅眼钱两枚,合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称为“破火眼”,据说可保一年没有眼疾。武进有夜龙舟之戏,晚上在龙舟四面悬上小灯竞渡,且有箫鼓歌声相和。

[四川省]

石柱有“出端午佬”的习俗。由四人以两根竹竿抬起一张铺有红毯的大方桌。毯上用竹篾编一个骑虎的道士。敲锣打鼓,街游行。旧时,川西还有端午“打字子”的习俗。是日,成都人皆买李子,于城东南角城楼下,上下对掷,聚观者数万。光绪二一年(一八九五年)因掷李与外国传教士发生衡突,此俗因而停止。乐山、新津等地端午赛龙舟时,还举行盛大商品交易会。

[淅江省]

桐卢县乡塾之学童,端午节具礼于师长,称之“衣丝”。医家则于午时采药,相传此日天医星临空。

[江西省]

建昌府午节用百草水洗浴,以防止疥疮,新昌县以雄黄、丹砂酒中饮之,称之“开眼”。

[湖北省]

黄岗县端午节巴河镇迎傩人,花冠文身,鸣金逐疫。宜昌县端午竞渡,但以五月十三、十四、十五三日特盛。五月十五又称“大端阳”,食粽、饮蒲酒,例同端午。

[湖南省]

攸县端午,孕妇家富者用花币酒食,贫者备鸡酒,以竹夹楮钱,供于龙舟之龙首前祈求安产。岳州府竞渡以为禳灾、去疾。又作草船泛水,称为“送瘟”。

[福建省]

福州端午旧俗,媳妇于是日以寿衣、鞋袜、团粽、扇子进献公婆。建阳县以五日为药王晒药囊日,人家皆于此日作酱。上杭县端午用小艇缚芦苇作龙形戏于水滨,称为竞渡。仙游县端午竞渡后,献纸于虎啸潭,以吊念嘉靖癸年戚继光于此溺兵。邵武府端午节前,妇女以绛纱为囊盛符。又以五色绒作方胜,联以彩线,系于钗上。幼女则悬之于背,称为“窦娘”。

[广东省]

从化县端午节正午以烧符水洗手眼后,泼洒于道,称为“送灾难”。新兴县端午,人家各从其邻近庙宇鼓吹迎导神像出巡。巫师并以法水、贴符驱逐邪凡魅。石城县端午,儿童放风筝,称为“放殃”。

(台湾省)

台湾地处亚热带,早期来自大陆的移民多无法适应这里的气候,死于瘴疠时疫者,时有所闻。因此,端午这个以驱疾避疫为基本精神的节日,便显得格外重要。

前清时期的端午习俗,可以王瑛曾的《重修凤山县志》(十七六四年)卷三附录中的记述为代表:五月五日清晨,燃稻梗一束,向室隅熏之,用楮钱送于路旁,名日送蚊。门楣悬蒲艾兼插禾稗,谓可避蚊蚋;榕一枝,谓老而弥健。彼此以西瓜、角黍相馈遗。好事者于海口浅处,用钱或布为标,三皮渔般争相夺取,胜者鸣锣喝采,号日斗龙舟。午为小儿女结五采缕,男系左腕,女系右腕,名日神炼。

民间另有一种说法,认为插艾、榕能使身体强健。俗话说“插榕较勇龙,插艾较勇健”。私塾里的学生,照例要在端什节送红包给先生作谢礼,先生则以一把扇子作为回礼。

铃木清一郎的《台湾旧惯冠婚葬祭年中行事》(一九三四年)记载,丧期中的家庭,端午节不包粽子,而是由亲友赠送,称之为“送节”。丧家则以糖做为回礼。而农家把称为“福金”的金纸来在竹竿上,插在间,据说可以防害而获丰收。有些地方在端午节有作“咸茶”的习俗,就是用盐来腌紫苏叶和蕃石榴叶,据说可以当药茶,清除一切毒气。

日治时代的屏东县佳冬乡,还有在端午节这天打石战的习俗。石战在佳冬地区已流传了数百年,每年到了端午节前几天,众人纷纷拳擦掌,准备打场硬仗。石战以村落为单位,组织一如军队,并设有参谋长等职位。组织一如军队,并设有参谋长等职位。男人在“前线”掷石作战。妇女则在后方负责运送石头。单况泪烈时,动辄造成伤亡。战胜的一方可至战败的村子大肆吃喝一番。战败的村民则落荒而逃。若不幸被对方俘虏了,会被强迫脱裤处罚,当众羞辱一番。这项奇特的习俗,据说可保一整年好运,所以佳冬人乐此不疲。但是因为石战常造成严重的伤亡,再加上地方政府一再的禁止,遂在日治末期逐渐式微。

端午节,家家户户还有打“午时水”的风俗。午时水指的就是端午节中午打上的井水。据说午时水用来泡茶酿酒特别香醇,生饮甚至具有治病的奇效。有谚语道:“午时洗目睭(眼睛),明到若乌鹙”,又说“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最富传奇色彩的午时水,则来自大甲镇砧山上的剑井。传说井是当年郑成功插剑祷泉的地点,而自又相传鎑砧山盛产各种灵药仙草,于是剑井午时水的功效便被传说得神奇无比。每年端午节,剑井旁边争没午时水的人总是挤得密不通风。据说端午节正午对着井中仔细观看,还可以看见郑成功的那把影。而看见剑影的人,这一年一定无灾厄。

划龙舟,台湾称为“扒龙船”。据《民俗台湾》一卷六号上记载,日据时代士林的端午龙舟的习俗如下:自五月初一起,就先到水边“迎水神”。初五正午,即敲响锣鼓,扛起龙舟到河岸,途都有居民烧香礼拜。俗语说:“五月五。龙船鼓,满街路”。表示欢迎,称为“接龙船”。赛过龙,还要于初十“送水神”,并举行“谢江”的仪式。

台中南屯的头店,自清朝中叶,就有在开春后,穿木醒穿山甲的习俗。光复后,这个习俗固定在每年的端什节举行。犁头店在清朝,是台中最繁荣的地区,据说,这是因为当地位居穿七甲穴的缘故。所以,当地居民每年端午都会穿上木屐,来回重踏地面,以期用巨大的声响震醒穿山甲。目前,这项习俗已改采趣味竞赛的型式。由四个人自组一队,穿上两条长木皮钉成的环木屐竞走。卡卡的木屐声,确也震醒了犁头店居民们怀旧的情绪。

在节日食俗方面,台湾俗传端午吃桃、茄子及菜豆,可以健康、长。俗话说:“食茄吃到会摇,吃豆吃到老老”。台式的粽子制法分为南北两种。北部作法是米漏泡于水中,沥干后用油炒香,并君入五香粉、胡椒粉、酱油等调味料。将米蒸熟后再用竹叶包裹填馅,再一次使人味。也有人宜接用油将米粒炒至半熟,包裹真馅后蒸食。南部的作法是用纯白糯米漏泡后加肉馅,以绿竹叶包裹,水煮至熟透。因为制作方式有别,所以南北两地的粽子也风味各异。北部的粽子有浓郁的五香胡椒味,南部的肉粽则带有淡淡的竹叶清春,各特色。料的内容则有猪肉、香菇、虾米、花生、咸蛋黄、红葱头、栗子、蚝干等,随个人喜好增添。

苗栗地区的客家人过端午,也吃茄子及长豆、桃李等。但这些食物所代表的意义则和南人有别。吃子固然是取其长之意,吃李子则象征子孙繁衍,有人还认为可以预防中暑。吃长豆是为不被蛇咬(因长豆形状像蛇)。吃茄子则可预防蚊子咬(茄子客语叫做“吊菜”,而“咬”,土音为“ㄉ一ㄠ”,取其谐音)。

客家人包粽子还分碱粽及咸粽。碱粽特别是用来祭祀的。客家人过端午须准备四份牲醴,一付拜土地公,一付拜万善爷,一付拜附近的大庙。而碱粽便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祭品。咸粽则分米粽及粄(粿)粽两种,纯粹用来解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