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建筑特色名称 闽南建筑元素设计理念
闽南建筑文化确实有独特的魅力,首先就是布局非常合理,巧妙利用当地原材料,然后结合不同地区的民俗习惯进行设计,可以居住很长的时间,不用反复维修,让人感到古人的智慧多么高
闽南建筑文化确实有独特的魅力,首先就是布局非常合理,巧妙利用当地原材料,然后结合不同地区的民俗习惯进行设计,可以居住很长的时间,不用反复维修,让人感到古人的智慧多么高。为了让大家更快了解闽南建筑特色名称以及闽南建筑元素设计理念,本文专门列举下面的内容,希望大家可以多看。
闽南建筑特色名称
闽南建筑特色名称非常多,比如红砖古厝,石头厝,悬空寺,厝桥等,都具有显著的特征。
1、厝桥,廊桥俗称“厝桥”,意思是“像房子的桥”。福建的廊桥主要分布在宁德屏南和寿宁。建于宋代的万安桥,是目前最长的廊桥。而位于屏南棠口村的千乘桥被誉为最美的廊桥。
2、红砖古厝,红砖古厝是福建省四大民居之一。它分布于闽南、闽中的沿海县市,红砖红瓦,白色石基,中间凹陷两端微翘的燕尾脊,精美的石雕木雕装饰,华丽古典,规模宏大,像极了皇宫和庙宇。其红砖居民群落所蕴含的建筑艺术、文化内涵十分深厚,被誉为闽南传统建筑的标志。
3、石头厝,福建平潭,盛产石头和台风,为了抵御台风和海浪,在那个贫困的年代,人们只能拿山上的不同颜色的石头做建筑材料,当彩色的石厝错落有致的坐落在这座海岛上,阳光撒向这片土地时,五彩石头的房子仿佛有了生机,像一座童话中的彩色城堡一样,拥有迷人的魅力。
4、悬空寺,永泰悬空寺,又称广岩寺,明宋时期扩建为寺。依岩藏洞,巨石当瓦,构筑奇异,用百余根杉木纵横交错地支架与悬崖峭壁前沿,背依千片岩,面临百丈深谷,宛若空中阁楼。
闽南建筑元素设计理念
(一)文化包容性,闽南地区靠近海洋,自古就是通商必经口岸,尤其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使闽南地区对外交流增加,开放性以及文化包容性也更强了。各地的先进文明在闽南地区聚集和发扬,使本地的风俗民情更具开放性和融合性,其中南亚国家文化对其造成的影响最深,为闽南的建筑风格以及 装饰设计 加入海洋元素。
渐渐地,闽南当地居民在建筑设计中也将一些外域的装饰技巧以及建筑艺术融入传统建筑风格中,最终呈现出层次丰富、具有独特审美的建筑风格。与外国艺术的激烈碰撞给我国传统建筑艺术带来了灵感,使人们不断探索与国外艺术的结合,从而共同追求美好的生活。
(二)生态保护性,现代工业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在为人们创造了更加富裕的生活的同时也使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如今,人们已经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越来越提倡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同时将这个理念渗透到各行各业中。然而在古代,人们对自然环境的了解不多,因此,人们一直对大自然怀有敬畏之心,并将这种生态保护的思想体现在建筑设计中。
闽南居民认为人与自然应当是一体的,建筑也应该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建筑的功能设计应该与装饰设计合二为一。因此,闽南红砖厝很重视选址,讲究 坐北朝南 、枕山面水,尽量顺从自然发展规律,这样才能住得舒服。在装饰方面采用青石、红土以及海洋贝壳等,增加对自然材料的使用,降低对合成材料的使用,完全符合当今低碳环保的设计理念。对于建筑结构而言,传统的闽南红砖厝基本采用土墙以及木结构,后来经过改良,开始使用红砖以及青石等材料,与之前相比,起到了防潮、防腐、防风化的保护作用,既有实用价值又有美学价值。
通过以上的一系列介绍,大家应该知道闽南建筑特色名称以及闽南建筑元素设计理念。其实闽南建筑文化博大精深,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底蕴,而且特色鲜明,对现代建筑企业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价值。假如大家对闽南建筑文化有兴趣,但是不了解这些建筑的特点,不妨多多旅游,到当地观看一下。
宁德有什么名胜古迹?
闽东是福建省宁德市的俗称,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南连省会福州,北接浙江温州,西邻武夷名山,东与台湾岛隔海相望,全区辖一区二市六县,面积 1.34 万平方公里,人口 305 万,森林覆盖率 62% ,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 14.7-19.3 ℃一年四季均宜旅游。
闽东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古越族先民就在这里劳动生息。历代名人朱熹、陆游、戚继光、唐伯虎、冯梦龙等在本区留下足迹和珍贵文物,还有保存完好的建筑群、石雕等古迹。
闽东依山傍海,山峦叠嶂,景色秀丽,旅游资源丰富多彩,独具特色。被誉为“海上仙都”的福鼎太姥山,全国独有的屏南鸳鸯溪,被明永乐帝赐为“天下第一山”的宁德支提山,华东仅有的周宁九龙氵祭瀑布群,人鱼和谐闻名数百载的周宁鲤鱼溪,日本国高僧空海大师入唐求法的登陆地霞浦赤岸,驰名东南亚与妈祖庙同享盛誉的古田临水宫,胜似太湖的古田翠屏湖,以及天然良港三都澳等著名景区,都是令人神往的旅游胜地。
闽东物产丰富,茶叶、油茶、花菇、竹荪、太子参、槟榔芋、四季柚、猕猴桃、晚熟龙眼和荔枝及大黄鱼、石斑鱼、二都蚶、剑蛏等众多名优特产品享誉海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