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乡的民风,习俗与家乡的文化和生活之间的关系.

家乡的民风受风俗习惯的影响,而风俗习惯又是由于各个地方的文化所形成的,属于生活中生活文化的一部分,所有的这些都是生活文化的一部分。文化影响风俗,风俗形成民俗民风,反过来民风民俗又形成文化。 同时家乡的民风习俗是家乡文化在历史长河里不断沉淀积累的结果,它是千百年来家乡文化在社会的不断的演变过程中,取文化之精华去其糟粕形成的压缩集合体。家乡文化则是个人当前所处的家乡发展节点上的具体体现。可以说家乡的民风习俗和家乡文化共同指引着家乡人的生活习惯和生存操守。同时文化和生活如同是一对相互映证、共谋发展的伙伴,在历史的长河里不断地去伪存真,进而也就不断地更新家乡的民风习俗。

二、简述民俗的特征。

1、民俗文化活动的集体性: 任何一种民俗无疑是一种文化,称之为民俗文化。民俗是伴随着人类群体的产生而产生的。因此,民俗培育了社会的一致性,增强了民族的认同,强化了民族精神,塑造了民族品格。

2、民俗文化活动的传承性 :  民俗是习得知识,需要在一代一代中传递,具有时间传衍的连续性,民俗是时间的连续体。是一个地方区域内长期人文积淀的一种客观反映,它是一个地方文化的象征,是古老文化的传承,所以传承民俗文化,就是延续古老的文明和人文精神,也是一种文化信仰。

3、民俗文化活动的地方性  :民俗文化活动的传承是以人世代相传,除了中华民族文化大传统之外,如春节活动等具有全国性特点。各个地方依自己的特殊环境形成了服务地方的文化小传统,同一种民俗事象在各地会出现不同形态,不同时代,不同的地区都会有自己的特点。

4、民俗文化活动的变异性 :民俗文化因其传承的特殊性,在日常生活中人相袭,代相传,具有相对稳定的特性。但民俗作为一种基础文化,它在传承与传播过程中并非一成不变。相反,它随着时空的变化不断地发生变异,形成了与稳定性相联系的变异性特征。变异性是中国民俗的显明特征之一。

5、民俗文化活动的丰富性 :  中国自立国之始,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形成今天56个民族共处的状态。同一种民俗,在中华各民族的不断融合中,各民族习俗被接纳到中华文化体系之中,但都保留着各自的民族特性,从而丰富了中国的民俗文化活动。

6、民俗文化活动的实用性 :开展民俗文化活动的只有一个,即服务于人们的生活需要,实用性是中国民俗最本质的特点,民俗文化服务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人民依赖民俗开展生产,繁衍后代,寻求精神愉快。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民俗文化

三、风俗与文化关系是什么?

一、风俗:风俗是 风俗习惯的简称,风俗习惯是指影响范围大,在地区民间流行时间长的各种特有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多侧重具体生活某个方式方法上,通常人们简称为风俗。风俗不仅指具体生活习惯还包括信仰理念等精神层面的内涵。所谓一乡一里习惯不同,十里十乡风俗一致。即这个意思。文化:文化(culture)是一个非常广泛和最具人文意味的概念,给文化下一个准确或精确的定义,的确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对文化这个概念的解读,人类也一直众说不一。但东西方的辞书或百科中却有一个较为共同的的解释和理解: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风俗与文化是一个既有联系又有的区别的一个整体,文化包含了风俗,风俗是文化发展发展和产生的基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风俗首先指个人或集体的传统、传承的风尚、礼节、习性。形成风俗的事件都挺大,挺普遍,而习俗可大可小,可普遍也可特殊细小。前者与风俗同,后者就只能用"习俗"不能用"风俗"。像广东人端午节划龙舟是风俗,而广东人把“我先走了。”说成“我走先。”那是习俗不是风俗。其次风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风俗的多样性,人们往往将由自然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规范差异,称之为“风”;而将由社会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行为规则之不同,称之为“俗”。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正恰当地反映了风俗因地而异的特点。风俗是一种社会传统,某些当时流行的时尚、习俗、久而久之的变迁,原有风俗中的不适宜部分,也会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改变,所谓“移风易俗”正是这一含义。二、文化:文化是智慧群族的一切群族社会现象与群族内在精神的既有,传承,创造,发展的总和。它涵括智慧群族从过去到未来的历史,是群族基于自然的基础上所有活动内容。是群族所有物质表象与精神内在的整体。具体人类文化内容指群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工具,附属物、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文学艺术、规范,律法,制度、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精神图腾等等的总和。

四、习俗文化与民俗文化的区别

习俗文化与民俗文化的区别:

一、概念区别:习俗文化是指习惯风俗文化的意思。民俗文化是指民间风俗文化。

二、范围与时间区别:习俗文化的范围比较广泛,有全国性的习俗文化,也有不同地方的习俗文化。有一些习俗文化是有时间性和阶段性的,随着社会发展有一些文化逐渐消失。民俗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的文化事项;在时间上较为稳定,传承悠久。

三、内涵区别:习俗文化底蕴深厚,无论是官方的,民间的,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在中华民族特有的自然环境、经济方式、社会结构、政治制度等因素的制约下孕育、发生并传承的,因而中国习俗文化既有人类民俗的共性,又有不同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独特个性。例如: 1、正月正,万象新,贴春联,穿新衣。吃饺子,放鞭炮,去拜年,懂礼貌。尊老爱幼有人夸,压岁钱可别乱花。2、七月七,去油泥,牛郎鹊桥会织女。想学织女巧巧手,葡萄架下听私语。3、九月九,是重阳,尊老敬老理应当。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逐渐形成的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在各个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大和演变,为人民的日常生活服务。来自于人民,传承于人民,规范人民,深藏在人民的行为之中。

五、中国各个地方的文化特点、风俗习惯是什麼??

1、彝族风俗习惯 —— 火把节

文化特点:

在彝族地区,对火的崇拜和祭祀非常普遍,云南泸西县彝族在正月初一和六月二十四,由家庭主妇选一块最肥的肉扔进燃烧的火塘祈祷火神护佑平安。永仁县彝族在同样正月初二或初三奉行祭火,称作开"火神会",凉山彝族把火塘看作是火神居住的神圣之地,严禁触踏和跨越。

到了节日,各族男女青年点燃松木制成的火把,到村寨田间活动,边走边把松香撒向火把,或进行集会,唱歌跳舞,或赛马、斗牛、摔跤。近代,人们利用集会欢聚之机,进行社交或情人相会,并在节日开展商贸活动。

2、白族风俗习惯 —— 青姑娘节

文化特点:

青姑娘节时间是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这天剑川县甸南、羊岑等地的白族妇女都要参加活动,她们纷纷捐钱,聚在一起,专门请人扎一个青姑娘的偶像,给她穿上白族的盛装,把她抬到秋千架上荡秋千,众人围着她边舞边唱,然后到海尾河边举行祭奠仪式。晚上由一人举着“青姑娘”偶像作前导,众妇女随后,绕遍村中的大小街道,边走边唱叙事长歌《青姑娘》。

3、傣族风俗习惯 —— 泼水节

文化特点:

每到泼水节,傣族人民就到附近的山上采集一些鲜花和树叶,到了节日这天,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再拿着采集的花叶沾水,开始互相泼水,你泼我,我泼你,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它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青年手里明亮晶莹的水珠,还象征着甜蜜的爱情。大家互相泼啊泼,到处是水的洗礼、水的祝福、水的欢歌。朵朵水花串串笑,泼水节成了欢乐的海洋。

4、哈尼族风俗习惯 —— 姑娘节

文化特点:

“姑娘节”是每年春耕结束时,奕车人的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节日。“姑娘节”这天,奕车姑娘要戴上洁白的尖顶巾,身穿“龟式服”,下穿紧身超短裤,腰系精美的银饰,在山间用歌、舞等形式寻找自己的伴侣。绥宁苗族人的姑娘节定在每年的四月初八,民间有歌谣:苗家四月八,姑娘回娘家,奕车人的姑娘节在农历二月二日。

5、苗族风俗习惯 —— 花山节

文化特点:

苗族花山节5月1日前后举行,是川南、兴文、河口、文山等地苗族人民一年一度的“踩花山”节。每到这个时候,来自各村各寨的苗族人民,潮水般地从四面八方几个苗村寨之间的开阔坡地上。“花杆”是踩花山节的重要标志,一般选择挺直高大的青松或柏树,扎以鲜花,彩旗。定花村的人是大家公认的“好心肠的人”。这人必须在节日的第一个早晨,趁太阳出山以前把花杆竖好。

扩展资料:

民俗又称民间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

民俗是人民传承文化中最贴切身心和生活的一种文化——劳动时有生产劳动的民俗,日常生活中有日常生活的民俗,传统节日中有传统节日的民俗,社会组织有社会组织民俗,人生成长的各个阶段也需要民俗进行规范——结婚人们需要有结婚典礼或仪式来求得社会认同,在人的精神意识领域也有民俗——许多生活中的禁忌就是如此:大年三十至初二,家中不许扫地,如果进行打扫就会破坏来年的财运。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民俗

六、民间文化与民俗两者概念不同,他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所在呢?

民间文化和民俗是一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整体。文化包含习俗。风俗习惯是文化发展和生产的基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民间文化与民俗有着不同的概念。

1.民俗的概念

民俗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人民群众创造、享有和继承的生活文化。它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国家、时代和地区形成、发展和演变,服务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民俗是一种源于民、承于民、规范于民、藏于民的行为、语言和心理的基本力量。它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文化方式,是思想文化的源泉,是征服自然、发展生产的需要,是民族再生产和自我发展的需要,是潜规则、程式化规则,是群众的规则。

2.民间文化的概念

民间文化是最适合人们身心生活的文化遗产。劳动时有生产劳动的民俗。在日常生活中,有日常生活的民俗。在传统节日中,有传统节日的民俗。社会组织有一组社会组织。生活成长的各个阶段民俗也需要规范。

3.民间文化和民俗的流行

虽然民间现象有很多种,但并非包罗万象。民俗和它的名字一样,深深扎根于集体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世代相传。在太空中,它从一个区域扩散到另一个区域。例如,压岁钱的习俗一年比一年流行,到处流行就是例证。

生活的意义是由民俗决定的,民俗具有前瞻性和未来性。生活充满希望,对生活的看法是,像新事物一样活着,永远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