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云南独特的民俗文化

云南各民族丰富多彩的风俗民情,是一个活的历史博物馆

每一个民族的衣、食、住、行及婚恋、丧葬、生育、节典、礼仪、语言、文字、图腾、宗教、禁忌、审美,莫不结撰为个性鲜明的文化链;

纳西族的东巴文化、大理的白族文化、傣族的贝页文化、彝族的贝玛文化……泼水节、刀杆节、插花节、火把节、木鼓节、三月街……神话、史诗、歌舞、绘画、戏曲、古乐……莫不独具特色,深邃而幽远。

云南十八怪

云南因地处低纬度、高海拔区,受纬度位置和垂直高差双重影响,气候类型多样,南方是热带季风区形成的河谷盆地,东部是被形容成“万紫千红永不凋”的冬暖夏凉气候。云南还是中国少数民族成分最多的省份,除了汉族以外还聚居着有彝、白、壮、傣、纳西、藏、瑶族等其他25个民族,占了全省总人口的近三分之一。正是由于其独特的地理风貌,特殊的气候状况,多彩的民族风情,奇特的风俗习惯,产生了许多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奇异现象,随着远来的游人、匆匆的过客们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留下短暂的足迹并离开之后,他们所耳闻目睹的那些奇闻异趣也逐渐流传开来,并每每被冠以“怪”字,也因而流传下“云南十八怪”、“云南二十八怪”、“云南八十一怪”等说法。

摩梭走婚

在云南的西北部,有一个神秘而古老的湖泊,其周围居住着一个古老的民族——摩梭族,他们至今仍完整地保存着由女性当家和女性成员传宗接代的的母系大家庭以及男不娶女不嫁,婚姻双方终生各居母家的婚姻形态,俗称走婚。

哈尼梯田

红河哈尼梯田是红河南岸哀牢山脉以哈尼族为主的各族人民利用“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特殊地理气候,发挥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开垦的上百万亩农业生态奇观,它既是人文景观,也是自然景观,是民族文化与自然生态巧妙结合的典范。

红河哈尼梯田历史悠久,仅汉文字史料记载就有 1300 多年的历史,中国明代大农学家徐光启将其列为中国农耕史上的七大田制之一;红河哈尼梯田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绵延整个红河南岸的红河、元阳、绿春、金平等县,仅世界遗产申报地核心区元阳县境内就有 17 万亩梯田,其中集中连片的达上万亩,从山脚到山顶 级数高达 3000 多级。红河哈尼梯田文化内涵深厚、独特、具有科学性和完整性。以耕作梯田著称于世的哈尼族,其农耕生产生活过程中用水的独特方式,对森林的深刻崇拜,以及节日庆典、人生礼仪、服饰、歌舞、文学均以梯田为核心,处处体现着认识自然,利用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融为一体的特点。哈尼族与其它各民族平等相等,和睦共处,这种人与人和睦相亲的特点,也是红河哈尼梯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红河哈尼梯田是中国梯田的杰出代表,是世界农耕文明史上的奇迹。它呈现出的森林-村寨-梯田-江河四度同构的良性农业生态系统和独特的梯田文化景观,是中外任何梯田都无可比拟的;它所蕴含的人与自然高度和谐发展、人与人和睦相亲的古老文化特征,正是二十一世纪人类所追求的一种精神。在现代工业文明进程日益加快和信息时代到来的今天,红河哈尼梯田理应得到世界级的珍惜和保护,理应在保护的基础上获得良好的可持续发展。

傣族泼水节

傣族泼水节又名"浴佛节",傣语称为"比迈"(意为新年),西双版纳德宏地区的傣族又称此节日为"尚罕"和"尚键",两名称均源于梵语,意为周转、变更和转移,指太阳已经在黄道十二宫运转一周开始向新的一年过渡。阿昌、德昂、布朗、佤等族过这一节日。柬埔寨、泰国、缅甸、老挝等国也过泼水节。

泼水节源于印度,是古婆罗门教的一种仪式,后为佛教所吸收,约在公元十二世纪末至十三世纪初经缅甸随佛教传入中国云南傣族地区。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泼水节成为一种民族习俗流传下来,至今已数百年。在泼水节流传的过程中,傣族人民逐渐将之与自己的民族神话传说结合起来,赋予了泼水节更为神奇的意蕴和民族色彩。

二、昆明特色有哪些?

1、富民杨梅是云南省昆明市富民的特色产品,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92年开始引进种植。富民县有着优越的自然条件,光照充足,降水充沛,土壤肥沃非常适宜杨梅的生长。所种植出的杨梅果大核小、色泽艳丽、汁多、酸甜适度、有香气,成熟早,较耐贮运。

2、宜良烤鸭是云南省昆明的地方传统特色美食,起源于明朝,距今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了。其实宜良烤鸭并不算云南本土风味菜,它是由南方传过来的。

宜良烤鸭的制作十分精细,选料考究,原料一律选用40天以内的嫩壮仔鸭,在采用传统的制作方法制作而成,所制作出来的烤鸭肥瘦相宜,皮酥脆,内香嫩,光亮油润,色泽红艳,清香离骨。

3、鲜花饼是云南昆明的传统特色糕点,有着悠久的历史,创始于清朝,曾为宫廷的名点。鲜花饼的制作方法十分考究,选用优质的面粉和云南可食用的玫瑰花为主要原料,在采用传统的制作方法制作而成,所制作出来的鲜花饼清香怡人,十分美味。

4、普洱茶是云南昆明的特色名茶,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据相关文献记载,周武王时期就已经开始种植普洱茶了。普洱茶产于盆地,丘陵等地区,平均海拔在2000米以上,雨量充沛,四季如春,冬暖夏凉,非常适合茶树的生长,所产出的普洱茶茶汤橙黄浓厚,滋味浓醇。

5、建水烧豆腐是云南省昆明建水的传统特色名吃,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建水烧豆腐选用黄豆为主要原料,制作成豆腐,然后酱豆腐切成小块,压干水分,最后用火烤,食用的时候配上甜咸酱油,蒜泥,味精等佐料食用。吃起来美味无比。

三、多彩的云南民族风情,云南有哪些文化特色?

在小编看来,云南是山的世界,河流的故乡。古人曾用“彩云南现”来遥指这片神秘的云岭高原。美丽的云南生活着许多民族,不同的民族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构成了云南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那么就由小编来带大家一起看看云南有哪些文化特色吧。

云南生活是许多彝族人民,彝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崇虎、尚黑、敬火、爱武是彝族文化的几个鲜明特点 而彝族的十月太阳历,可与闻名于世的玛雅文明相媲美。彝族打歌是最受欢迎的全球民间舞蹈。拥有着烤茶文化的白族也是颇具特色,白族茶礼分三道,俗称“三道茶”,“三道茶”是白族人民招待客人最高尚的饮品。清真寺是回族集会和宗教活动的场所,同时也是经济和文化的集中体现。还有许多少数民族,都各具特色。

说了少数民族文化,再说说云南的建筑文化吧。云南民族建筑具有多样性、丰富性、原生性及景观独特性等文化特征,反映了各民族人民与自然的和谐,也反映了各民族历史上不同的社会形态和家庭结构,还反映了各民族文化类型、文化差异、审美心理、宗教信仰以及对外来文化的兼收并融,云南民族建筑是各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象征,是一份厚重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这里的人们都非常的热情,也欢迎人们去这里游玩。

好了,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了解到这里吧,我相信大家的想法各有各的不同,如果大家有什么想要和我们分享的,都可以在评论区下方留言讨论哦。

四、云南有什么特色啊?

云南简介

云南简称“云”或“滇”,地处中国西南边陲,北回归线横贯南部。总面积3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4.1%。东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贵州省毗邻,北以金沙江为界,与四川省隔江相望,西北隅与西藏自治区相连,西部与缅甸唇齿相依,南部和东南部分别与老挝,越南接壤,共有陆地边境线4060公里。

自然状况

海 拔

云南省地势北高南低,海拔相差大。南面海拔一般在1500-2200米,北面在3000-4000米之间,全省最高点-梅里雪山的卡格博峰海拔6740米,东部为云贵高原,地形渐趋平缓,一般海拔76.4米。

自然资源

云南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有色金属王国”,“药材之乡“的美誉。 植物:云南是全国植物种类最多的省份,不仅有热带,亚热带,温带,寒温带植物种类,而且还有许多古老的,衍生的,特有的以及从国外引种的植物,在全国近3万种高等植物中,云南就有1.8万种,占全国总数的一半还多。

矿 产

目前已发现可用矿产150余种,占全国已发现矿产种类的93%,其中保储量的潜在价值可达3万亿元,其中燃料矿产约占40%,金属矿产占7.3%,非金属矿产约占52.7%。已探明储量矿的矿种有86种,矿产地2,700处,在保有储量矿产中,有13%的矿种居全国前列,有2/3的矿种在长江流域及南部地区占重要位置。其中居全国第一的矿种有锌,铅,锡,镉,铟,铊,蓝石棉。

水资源

云南省雨量充沛,河流湖泊众多,每年流量2,000亿立方米,相当于黄河的3倍。 过境水量1,600亿立方米,两项合计人均拥有1万多立方米,为全国人均拥有量的4倍,丰富的水资源形成了丰富的水能资源,并且成为最大的能源优势。

旅游资源

云南拥有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宜人的气候,诗画般的自然风光和多姿多彩的民风民情,构成一幅美丽而动人的画卷。

人 口 和 民 族

人口统计

1998年底,全省总人口为4144万人。

人口增长率

1998年底,全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2.10‰。

平均寿命

1995年,全省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男性为65.1岁,女性为67.7岁。

民族分布及人口比例

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全国56个民族中,云南就有25个。云南总人口4144万,少数民族占38.07%,彝族,白族,哈尼族,壮族,傣族,苗族,僳族,回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怒族,阿昌族,基诺族,蒙古族,独龙族,满族,水族,布依族等到20多个民族的人口都超过8000人。 云南少数民族人口的分布是多样的:一些民族既有一定的聚居区,又杂散居于其他民族中;一些民族则高度集中于一个地、州甚至一个县、一个乡中;有的民族则杂散居于城镇及交通沿线,以村寨聚居;有的民族则散居于城镇。人口在5000人以上,并有一定聚居区的25个民族,具有平面分布以边疆河谷的有回、满、白、纳西、蒙古、壮、傣、阿昌、布依、水等10个民族,人口约450万;主要聚居于半山区的有哈尼、瑶、拉祜、佤、景颇、布朗、德昂、基诺等8个民族和部分彝族,人口约500万;主要居住在高山区的有苗、僳僳、藏、普米、怒、独龙等6个民族和部分彝族,人口约400万。全省没有一个单一民族的县、回族、彝族在全省绝大多数县都有分布。

文化程度

1998年,全省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41.98万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10.87万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830.4万人,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824.85万人,全省15岁及以上文盲、半文盲人口为825.35万人。

交 通

铁 路

南(宁)昆(明)铁路全长886公里,是连结广西、贵州、云南3省区的出海通道,在云南境内线路长度306公里,为国家一级干线,一次建成电气化。广(通)大(理)铁路,全长213公里,为国家二级干线。昆阳至玉溪南的昆玉铁路,全长56.3公里,是玉溪地区自筹资金修建的云南省地方铁路。

公 路

国家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958公里,三级公路7571公里,四级公路52248公里。云南省公路已基本形成以昆明市为中心(枢纽),辐射全省,边接四川、贵州、广西、西藏和周边国家缅甸、老挝、越南和泰国公路的公路交通网。

水 路

1995年,全省内河航运建设总投入1.71亿元,新增粗通轮驳船航道807公里,修建年吞吐量30-40万吨的码头2座,10万吨吞吐量的码头4座,已形成货运200万吨、客运200万人次的综合运输能力。

航 空

飞往省外的有昆明至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海口、汕头、重庆、沈阳、哈尔滨、武汉、西安、兰州、杭州、厦门、南宁、深圳、贵阳、长沙、桂林等19条国内航线;飞往省内的有昆明至景洪、芒市、思茅3条航线;通往国外及地区的有至曼谷、仰光、万象、香港4条航线。 昆明巫家坝机场属国家一级机场。西双版纳、芒市、思茅机场属国家二级机场。

云南,古人用“彩云南现”来遥指这片神秘的云岭高原。“一山不同族,十里不同天”,在这块红土高原上,生息繁衍着 26个自强不息的民族,由于各自不同的自然环境,呈现出不同的社会文化形态。

云南各民族丰富多彩的风俗民情,是一个活的历史博物馆。每一个民族的衣、食、住、行及婚恋、丧葬、生育、节典、礼仪、语言、文字、图腾、宗教、禁忌、审美,莫不结撰为个性鲜明的文化链;纳西族的东巴文化、大理的白族文化、傣族的贝页文化、彝族的贝玛文化……泼水节、火把节、刀杆节、插花节……神话、史诗、歌舞、绘画、戏曲、古乐……莫不独具特色,深邃而幽远。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全国有56个民族,云南除汉族外,人口在4000人以上的还聚居着25个民族,这些民族分别是:彝、白、哈尼、壮、傣、苗、僳僳、回、拉祜、佤、纳西、瑶、藏、景颇、布依、普米、怒、阿昌、德昂、基诺、水、蒙古、布朗、独龙、满。全省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近1/3。早在氏族社会时期,云南就生活着“羌、濮、越”三大族群,他们是云南最早的先民,秦汉时期总称为“西南夷”。后经历代的不断迁徙 、分化、演变、融合,到了明、清各族的分布和特点才趋于稳定。彝族主要分布在滇东北、滇中和滇北广大地区;白族主要分布在洱海周围及邻近地区;壮族、苗族主要分布在滇东和滇东南地区;僳僳、怒、独龙、哈尼、傣、拉祜、佤、景颇、布朗、纳西、藏、阿昌和德昂等族主要分布在滇西、滇南、滇西北的广大地区。另外,各民族民住的立体分布也较明显。白、壮、回、纳西等族多居于平坝;傣、阿昌居于低热河谷;彝、哈尼、拉祜、佤 、景颇、布朗、瑶、德昂多居于半山区;苗族多居于高寒山区;藏和普米居于滇西北高原;僳僳、怒和独龙族则分布在怒江、独龙江两侧的山区。

美丽,富饶的云南,是祖国西南边疆的一块宝地,它

土地辽阔,山川壮丽,资源丰富.它是人类重要的发祥地

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文明.云南,意为"云岭

之南",又称"滇",其灿烂的文化,众多的名胜古迹,

风情各异的各种民族,千差万别的立体气候,举世文明的

珍禽异兽,奇花异草,地下宝藏,丰富的物产和通往印度,

东南亚各国的区位优势,赋予了它富饶而神秘的魅力.除

了众所周知的被誉为"动物王国,植物王国,有色金属王

国"之外,云南还有"香料之乡","天然花园","药

物宝库"之称.

云南民族

早在氏族社会时期,云南就生活着"羌,濮,越"三大族群,他们是云南最早的先民,秦汉暑期总称为"西南夷".后经历代的不断迁徒,分化,演变,融合,到了明,清两代,各族的分布和特点才趋于稳定.现在,云南除汉族外,人口在4000人以上的还要居着25个民族:

_

云南第一怪,鸡蛋用草串着买.

鸡蛋如此包装不易破碎,而且恰似一件奇特的艺术品.

云南第二怪,粑粑饼子叫饵块.

捣一捣再烤一烤,抹点酱还特别香,这种携带方便可口的食品叫"饵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云南十八怪

云南第三怪,三只蚊子炒盘菜.

森林里草沟中,枝叶茂盛,养育出的蚊虫个头非同一般.

云南第四怪,石头长到云天外.

石林风光天下绝景,鬼斧神工令人不可思仪.

云南十八怪

仪.

云南第五怪,摘下草帽当锅盖.

用草编织而成的帽子当锅盖不仅捂得严,而且还能给食物一种清香.

云南第六怪,四季衣服同穿戴.

长年温度不变的气候造就了人们衣着的多姿多彩.

云南十八怪

.

云南第七怪,种田能手多老太.

险峻的高原造就了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其中妇女尤为能干.

云南第八怪,竹筒能做水烟袋.

这玩艺颇具科学性,既保持了旱烟的醇香,又用水过滤了其它杂质,而且声音很好听,"咕咚,咕咚".

云南十八怪

云南第九怪,袖珍小马有能耐.

这里土生土长的牲口个头小,但是能驮能爬山,本事非凡.

云南第十怪,蚂蚱能做下酒菜.

把蚂蚱做成美味,炸得焦黄,张嘴一咬:"咔嚓——".

云南十八怪

云南十一怪,四季都出好瓜菜.

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几乎任何时候都能出产任何蔬菜.

云南十二怪,好烟见抽不见卖. 云南人为自己出产的第一流卷烟感到自豪,却也为在自己家门口买不到而感到困惑.

云南十八怪

云南十三怪,茅草畅销海内外.

山里的东西样样都是宝,改革开放使它们获得了新生.

云南十四怪,火车没有汽车快.

山高路险,常常使现代化的交通工具有劲使不上.

云南十八怪

云南十五怪,娃娃出门男人带.

这里的汉子爱妻爱儿成为风尚,"模范丈夫优秀爹"在街头比比皆是.

云南十六怪,山洞能跟仙境赛.

近年开发出来的溶洞一个比一个大,一个比一个美.

云南十八怪

云南十七怪,过桥米线人人爱.

滚烫的鸡汤配之以生肉,生菜和用米浆做成的构成了云南最有名的风味:一种"线","过桥米线".

云南十八怪,鲜花四季开不败.

呵,美丽的云南,祖国的边疆,永远盛开的鲜花迎接着更灿烂的明天!

云南最后净土在劫难逃

《中国青年报》的报道说,云南省香格里拉县的下给温泉,是近代热泉形成的典型的地质景观,极具观赏性和科考价值,景区内的喷气(热气)孔尤为罕见。但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在不了解喷气孔的地质构造及规律的情况下,开发者企图将喷气孔变为“桑拿浴”场所,结果严重破坏了稀有旅游地质景观。该县的另一处地下泉———天生桥“彩泉”,因被“现代化”装饰而失去了“彩泉”再现的自然条件。对此有环境专家不无忧虑地说,现在,我们拥有的最后的净土,正在被打造成一个个旅游休闲精品,所有的不同于主流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形式,都要服务于旅游的需求。不知道我们的自然,在饥渴的开发商手中将会给后代留下什么?客气一点说一句,各种各样的开发商,既是建设者,也是破坏者,但是他们并不能也不可能独吞全部利润,无论是破坏的利润还是建设的利润。

原产于中美洲的紫茎泽兰于20世纪80年代入侵我国云南,并迅速向北蔓延,侵入农业植被,占领草场和采伐迹地……

“生物入侵”引发生态危机,它敦促人们更深入地解析莫测的大自然。

满眼绿色有时并不一定是好事。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畜牧局的工程师何萍说起漫山遍野的紫茎泽兰,真是又愤怒又无奈。这种草给当地畜牧业和生态环境酿成的绿色灾难,甚至比洪涝旱灾更可怕。

11年前凉山州首次发现紫茎泽兰。何萍回忆:“一夜之间,这种有毒的野草忽然冒了出来,顺着曲曲弯弯的山间公路,在山坡上、屋顶上、水沟旁、草场边、农田里……现在它们已经无所不在了。”

面对这个来自遥远的东南亚,经云南进入四川凉山地区的陌生野草,开始人们并没理会,它厚厚绒绒的绿叶,开着像蒲公英一样的小花,长得飞快。绿色嘛,多一种植物岂不更好?可是人们没想到,就是这个动听的名字给当地人带来了多大麻烦。由于一开始忽略了它的入侵,没过几年,它已漫山遍野,犹如万马千军扫荡了全州十几个县的山林和草场,它所到之处,原有植物均被“排挤出局”,牛羊喜吃的草类均告消失,只有紫茎泽兰惟我独尊。当人们发现羊吃了这种草很快掉毛、生病,母羊不孕,并接二连三死去的时候,想要根除,却为时已晚。

那时,云南省也已经意识到紫茎泽兰的危害,每年拿出80多万元消灭紫茎泽兰,但无奈它疯狂生长,束手无策。

紫茎泽兰(当地人斥之为臭草)搞得凉山州1996年一年就减产6万多头羊,畜牧业损失2100多万元。盐源县自发现紫茎泽兰后的5年死掉15213头羊。还处于极度贫困中的彝族乡亲们不甘心自己的牛羊就这样束手就擒,家家户户、老老小小都出来拔草,然后扔到公路上晒死。可是拔草的人都头疼头晕,有的还被毒倒了。但是人们仍不愿意用农药,因为那样或许能杀死毒草,却会伤及牛羊。

为了拿出根除方案,四川省草原总站和凉山州畜牧局的专家到云南考察,搜集了3万多字的资料,又调查了州内紫茎泽兰蔓延较快的120个乡被侵占的43万亩草场。分析发现,紫茎泽兰随风飘扬的冠毛带着草籽沿铁路、公路、江河进入凉山境内。人们的鞋底、衣服、车轮以及河水中都可能带着紫茎泽兰的草籽。这种草籽千粒总重不到0.45克,肉眼几乎看不到它。一丛紫茎泽兰就含有70万粒成熟的种子。它还能进行无性繁殖。它对环境的适应性极强,无论在干旱贫瘠的荒坡隙地、墙头、岩坎,在石缝里也能生长。何萍说,一片草场一旦有了紫茎泽兰,阳光、水分、肥料就都是它的了,什么草也争不过它。它进入香蕉林,香蕉树都矮了1米,进入花椒林、桑树林,花椒和蚕茧当年就减产8%。

不到10年,这个外来物种就覆盖了凉山州15个县,仅剩两个海拔2500米以上的县没有受害。

1997年,州政府为消除紫茎泽兰专门发文件,动员全州干部群众“打一场人民战争”。全州到处书写标语,散发材料,乡村广播和州电视台,机关和学校到处都在讲紫茎泽兰的危害,各县提交防除计划,每年冬春紫茎泽兰开花前全州机关干部和群众齐上阵,挖除烧毁。人们想出各种除草方案:以人工植被替代;建立隔离带防其扩散;从西藏引入吃泽兰的食蝇;在灾区栽速生桉树抑制毒草生长;寻找其可利用的价值,促其消灭。但几年过去,除草成果几乎看不到。反倒是拔它的人头晕,用它垫圈,牛的脚发炎溃烂,用它沤肥,土壤慢性中毒。最糟的是这种草越拔长得越快。

现在紫茎泽兰还在以每年30公里的速度向北挺进。

凉山州“西部大开发”规划中确定了自己“绿色肉羊基地”的目标,而今却遭遇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生态灾难。

“我们最终会拿出攻克办法的,”畜牧专家们仍有信心。但目前缺少研究经费使治草工作停滞不前。

中国科学院的专家说,紫茎泽兰是最典型的外来物种入侵引发严重生态危机的例子。对于这些有害生物,如果早有防范知识和意识,在其刚刚露头时就清除,不会如此艰难。目前,同类问题在我国各地都有,在退耕还林还草、退田还湖、恢复植被中更需普及相关知识,预防在先,选择适合本地环境的本地植物和鱼类,避免单一物种种植和养殖,才能有效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