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戏曲总的有多少剧种,都有什么特色?

戏曲剧种

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

中国戏曲剧种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各民族地区地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其它比较著名的戏曲种类有:昆曲、坠子戏、粤剧、淮剧、川剧、秦腔、沪剧、晋剧、汉剧、河北梆子、河南越调、河南坠子、湖南花鼓戏等。

艺术特色

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是中国戏曲的主要艺术特征。这些特征,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精髓,构成了独特的戏剧观,使中国戏曲在世界戏曲文化的大舞台上闪耀着它的独特的艺术光辉。

综合性

中国戏曲是一种高度综合的民族艺术。这种综合性不仅表现在它融汇各个艺术门类(诸如舞蹈、杂技等)而出以新意方面,而且还体现在它精湛涵厚的表演艺术上。各种不同的艺术因素与表演艺术紧密结合,通过演员的表演实现戏曲的全部功能。其中,唱、念、做、打在演员身上的有机构成,便是戏曲的综合性的最集中、最突出的体现。唱,指唱腔技法,讲就“字正腔圆”;念,即念白,是朗诵技法,要求严格,所谓“千斤话白四两唱”;做,指做功,是身段和表情技法;打,指表演中的武打动作,是在中国传统武术基础上形成的舞蹈化武术技巧组合。这四种表演技法有时相互衔接,有时相互交叉,构成方式视剧情需要而定,但都统一为综合整体,体现出和谐之美,充满着音乐精神(节奏感)。中国戏曲是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富有形式美的戏剧形式。

程式性

程式是戏曲反映生活的表现形式。它是指对生活动作的规范化、舞蹈化表演并被重复使用。程式直接或间接来源于生活,但它又是按照一定的规范对生活经过提炼、概括、美化而形成的。此中凝聚着古往今来艺术家们的心血,它又成为新一代演员进行艺术再创造的起点,因而戏曲表演艺术才得以代代相传。戏曲表演中的关门、推窗、上马、登舟、上楼,等等,皆有固定的格式。除了表演程式外,戏曲从剧本形式、角色当行、音乐唱腔、化妆服装等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程式。优秀的艺术家能够突破程式的某些局限,创造出自己具有个性化的规范艺术。程式是一种美的典范。

中国戏曲是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戏剧形式,它有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段,它与表演艺术紧密结合的综合性,使中国戏曲富有特殊的魅力。它把曲词、音乐、美术、表演的美熔铸为一,用节奏统驭在一个戏里,达到和谐的统一,充分调动了各种艺术手段的感染力,形成中国独有的节奏鲜明的表演艺术。

中国戏曲中最重要的一点特征是虚拟性。舞台艺术不是单纯模仿生活,而是对生活原型进行选择、提炼、夸张和美化,把观众直接带入艺术的殿堂。

中国戏曲另一个艺术特征,是它的程式性,如关门、上马、坐船等,都有一套固定的程式。程式在戏曲中既有规范性又有灵活性,所以戏曲艺术被恰当地称为有规则的自由动作。

虚拟性

虚拟是戏曲反映生活的基本手法。它是指以演员的表演,用一种变形的方式来比拟现实环境或对象,借以表现生活。中国戏曲的虚拟性首先表现为对舞台时间和空间处理的灵活性方面,所谓“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顷刻间千秋事业,方丈地万里江山”,“眨眼间数年光阴,寸柱香千秋万代”这就突破了西方歌剧的“三一律”与“第四堵墙”的局限。其次是在具体的舞台气氛调度和演员对某些生活动作的模拟方面,诸如刮风下雨,船行马步,穿针引线,等等,更集中、更鲜明地体现出戏曲虚拟性特色。

戏曲脸谱也是一种虚拟方式。中国戏曲的虚拟性,既是戏曲舞台简陋、舞美技术落后的局限性带来的结果,也是而且主要是追求神似、以形写神的民族传统美学思想积淀的产物。这是一种美的创造。它极大地解放了作家、舞台艺术家的创造力和观众的艺术想象力,从而使戏曲的审美价值获得了极大的提高。

二、五大戏曲剧种有什么特点?

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

京剧,形成于北京,京剧是国粹,由皮黄、西皮、二黄构成,是近代戏曲的代表。

越剧,咬字偏南方,大多讲述才子佳人。

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并且表演细致,表现力强。

评剧,河北梆子为其特色。

豫剧,各地语音不同交汇,极具特色的河南话。

三、你知道我国的戏曲有几种类别吗?他们的特点及代表作是什么呢?

中国戏曲是我大中华的瑰宝,它的历史源远流长,并且种类繁多。分布于我国各地,千百年来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增进了的历史知识,也促进了道德情操和社会的风尚。那中国戏曲具体分为几大类,你知道吗?

       

     

第一类,京剧

京剧是最受欢迎、最有影响力的戏剧之一。他来自多个地方,在北京融入和发展。而且现在它已经有140多年的历史了。而京剧舞台,无论是在艺术表演,唱腔,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都已经构成了一套格律化和规范化的程式。主要作品有:《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玉堂春》等。

       

     

第二类,越剧

越剧是仅次于京剧的第二大戏剧。并且它还被称为第二部全国性戏剧,也是传播最广的戏剧。越剧擅长抒情,以唱歌方式,对音色要求严苛,表演需要感人于肺腑之间,极具有江南韵味。主要的代表作有:《七品芝麻官》、《打金枝》、《三哭殿》、《大祭桩》等。

       

     

第三类,黄梅戏

黄梅戏原来的名字叫做黄梅调、采茶戏。黄梅在安徽的安庆发展壮大但是发源地在湖北。黄梅戏唱腔质朴,醇厚。主要以明快抒情为主,需要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以及真实的活泼。他的主要代表作有:《失刑斩》、《玉堂春》、《春暖花开》、《小店春早》、《蓓蕾初开》等。

       

     

第四类,豫剧

它发源于中原,是我国最大地方剧种。位于戏曲之首。豫剧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传承、改革发展而来的。主要是以唱腔星空深邃、吐字明了、维妙维肖的来表达人物内心的感情。并且也凭借了这高度的艺术性,而广受各界人士的喜爱。他的代表作有:《黄鹤楼》、《劈山救母》、《中国公主杜兰朵》等。

       

     

第五类,评剧

评剧是流传于北方,是传统戏剧剧种之一。并且又名为落子戏、评戏等称呼。评剧的主要是以。唱工为主、并且需要吐字清晰、唱的词浅更要显易懂、需要有亲切的民间味道。形式需要活泼、自由。因此,在城市和乡村都有大量的观众。他主要的代表作有:《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黑头与四大名旦》、《野火春风》、《斗古城》等。

四、中国五大剧种有什么区别和特色?

1、起源地方不同

京剧是由安徽省的旅游剧团开发的,但现在在中国各地都很受欢迎。

越剧起源于浙江绍兴的嵊县,是一种发展迅速的地方戏曲,在中国有很短的历史,这部歌剧也被称为“小歌班”或“髦儿小歌班”,在早期的发展中首先是在乡村民谣中流传开来。

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是一种非常生动的歌剧形式,讲述了普通人的生活故事。

“评剧”流行于中国北部,它的出现是在清朝末期,是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开始是在河北农村流行的,后来进入了唐山,所以也被称为“唐山落子”,它于1930年进入北京。

豫剧起源于河南,是中国最流行的地方戏曲类型,2006年在全国有167个专业剧团。

2、表演内容不同

由于京剧在早期就进入了宫廷,它的发展与其他戏曲不同,它需要包含一个更广泛的主题,创造更多的人物类型,同时,还要融合安徽的风格。京剧有四种主要的角色:生、旦、净和丑,面部化妆是一种强调个性的特殊方法,同时也是一种艺术形式,结合了精神和艺术的表现。

越剧的主题源于神话故事、文学名著和历史故事。越剧的声音既柔美又动听,而且很容易学习,这导致了大量忠实粉丝的出现。

黄梅戏是在18世纪形成的,当时中国的地方戏曲盛行,最初,它是当地民间歌曲、舞蹈和一些广为流传的古代歌剧的结合,位于安徽省的黄梅是一个以采茶闻名的县。

豫剧是中国最大的地区戏曲,主要在黄河流域和中国中部的淮河流域,豫剧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主要是歌唱和一些与管弦乐的对话;而另一种则专注于打击乐伴奏的杂技表演。豫剧以其演唱风格而闻名:节奏独特,歌词非常口语化。

3、特色不同

京剧的服装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从风格上看,观众可以辨认出这些人物,这些风格被分为大衣、二衣、三衣和云肩四大类。

在越剧中,男性角色总是由女性扮演,角色显得格外迷人、自然、无拘无束。

评剧的进程分为5个阶段:对口莲花落阶段、“拆出”阶段、唐山落子阶段、奉天落子阶段、评剧阶段,最著名的评剧是“白蛇传”、“拜月记”、“窦娥冤”等等。

豫剧的特点是它的音调、节奏和语调,它使用了各种各样的中国传统乐器,包括五弦、丝弦和唢呐,就像一个小喇叭,舞台表演很简单,演员们通常都要穿浓妆。

扩展资料:

传统的中国戏曲是一种很受欢迎的戏剧和音乐剧,其根源可以追溯到中国的早期,它是一种混合的表演艺术形式,是中国古代各种艺术形式的融合,在一千多年的时间里逐步发展,在十三世纪的宋代形成了成熟的形态。

中国戏剧的早期形式很简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融合了各种艺术形式,如音乐、歌曲、舞蹈、武术、杂技,以及成为中国传统戏曲的文学艺术形式,中国戏曲有主要有五大剧种: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和豫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剧种-五大剧种

五、中国的五大戏曲剧种分别是什么?分别有什么特点?

京剧也被称为平剧和京剧。以梅兰芳命名的京剧表演体系被认为是东方戏剧表演体系的代表,是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在唱腔上,有西皮和黄儿两大类。角色分为五类:生活类、道德类、洁癖类、结局类、丑陋类。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其中各种艺术元素被用作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

黄梅戏,它叫“黄梅调”,也叫“采茶戏”。其特点是一个分支逐渐东移到以安徽怀宁县为中心的安庆地区,并与当地民间艺术相结合,用当地语言演唱和说话,形成自己的特色,称为“怀腔”或“怀调”。这就是今天黄梅戏的前身。黄梅戏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青羊戏、徽剧、地方民歌等剧种的音乐精华,逐渐形成了今天自己独特的风格。其演唱风格简单流畅,以活泼抒情著称,富有表现力。

评剧。形成于清末民初,至今已有70年左右的历史。特点是起源于冀东的“莲花瀑布”,后来吸收了东北“保险杠”口音,所以早年称为“罗子”、“保险杠”。起初是一种对唱的形式,类似于东北的“二人转”。后来逐渐吸收了河北梆子打击乐、滦州皮影戏、乐亭大鼓、京剧的唱腔和表演,形成了“唐山罗子”,成为“奉天罗子”,最后成为现在的鞠萍。

昆曲。它是中国最古老的传统戏曲之一,也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它最初简称为昆山腔或昆曲。从清朝开始叫昆曲,现在也叫昆曲。昆曲的伴奏乐器以为特色,辅以笙、箫、唢呐、三弦、琵琶等。(打击乐可用)。昆曲的表演也有其独特的体系和风格。其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舞结合巧妙和谐。

豫剧。豫剧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继承、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特点:与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并称为中国五大剧种,汉剧之一,中国最大的地方剧种。豫剧也跟随河南卫视、河南歌剧院、台湾省豫剧团等演出团体走过世界多个国家。

六、全国有些什么剧种?特点?代表作?

中国的五大剧种:京剧、评剧、越剧、豫剧、黄梅戏。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代表作有《贵妃醉酒》、《二进宫》 。

评剧:是流传于中国北方的一个戏曲剧种,是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剧种之一,位列中国五大戏曲剧种。曾有观点认为是中国第二大剧种。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代表作有《花为媒》、《刘巧儿》。

越剧: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的戏为主,艺术流派纷呈。代表作有《梁祝》、《红楼梦》 。

豫剧:豫剧以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生动活泼、有血有肉、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著称,凭借其高度的艺术性而广受各界人士欢迎。因其音乐伴奏用枣木梆子打拍,故早期得名河南梆子。代表作有《穆桂英挂帅》、《朝阳沟》 。

黄梅戏: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成为演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代表作有《女驸马》、《天下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