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旅游消费偏好?旅游消费偏好是如何影响旅游决策的?
影响旅游者购买行为的因素有:
1、旅游者个人收入水平购买力是旅游购物需求产生的前提条件之一,它直接影响着消费者购物过程的购买决策。旅游消费者经济基础越高,产生购买行为频率就越高,反之亦然。
2、旅游者性别差异因素。在旅游过程中,由于男女生理、心理特征及社会角色等因素不同,表现出价值观和购买偏好不同。
3、旅游者的年龄差异。不同年龄段的旅游消费者对旅游产品的偏好也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年轻人精力旺盛,性格也比较活泼,对于一些现代高科技产品或有刺激性的产品兴趣浓厚;中老年人则对产品质量、舒适度、档次及实用度要求较高,消费频率和概率相对较低。
4、旅游者文化教育程度。不同文化教育层次,在产生购买行为时的需求表现也有所不同,这种差别在于旅游消费者文化教育水平越高,选择旅游产品时所体现的欣赏品味也越高。
促进旅游者购买行为的对策:
1、提高个人可支配收入,提供多样化产品。具体为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稳定物价,提高个人收入水平;研发多样性旅游产品,满足不同人群需求。
2、提高旅游产品吸引力,提供高性价产品。具体为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旅游产品知名度;研究具有区域特色旅游产品;加强行政监督,优化旅游市场。
3、完善旅游企业环境,提供高品质服务。具体为完善旅游企业硬件设施,提供舒适旅游环境;提升旅游企业软件设施,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我国居民旅游消费有哪些特色你认为国内旅的家庭旅游市场前景如何
近年来,我国家庭旅游的发展成效显著,中国旅游研究院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国内和出境旅游中家庭旅游的出游比例达50%-60%左右,游客满意度平均达到75分以上的水平,家庭旅游已成为旅游消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
家庭旅游收获
家庭旅游对于促进感情交流,提高家庭幸福感和亲子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也得到广大人民的高度认同。2015年英国家庭度假协会数据显示,49%的受访者认为最幸福的记忆是与家人一起的度假;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仍然清楚地记得童年时的家庭旅游;四分之一的人可以靠这些回忆渡过生命中的困难。
本次研究数据显示,将近八成的受访者认为家庭旅游能够带来快乐,67%的受访者认为家庭旅游能促进家庭和睦,54.1%的受访者认为旅游能够使人增长阅历。
实际出游频次远低于出游意愿
2
家庭旅游态度
当前,广大群众对于家庭旅游热切期盼,数据显示,96.5%的受访者人群渴望家庭旅游,其中有近七成的受访者表示非常渴望家庭出游,对家庭旅游表示无所谓的受访群体比重仅占3.10%,可以说,家庭旅游已经成为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好的重要组成部分。
陪伴家人的方式构成
与此同时,家庭旅游距离真正成为常态化生活方式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数据显示,通过外出旅游方式来陪伴家人的比例仅有26.5%,低于购物、看电影等周边休闲和在家陪伴等方式。
家庭旅游制约因素
家庭旅游高频化的潜在市场动力强劲,数据显示,年均家庭旅游次数3-5次和5次以上的占比远低于潜在出游意愿占比,20%以上的受访者明确表示有提高家庭旅游频次的强烈意愿,对高品质和高性价比旅游产品提出明确诉求的分别超过40%和50%。
家庭旅游需求现状分析
3
(一) 伴侣游、亲子游、爸妈游的市场需求旺盛
家庭旅游陪同人员
家庭旅游陪同人员的调查数据显示,79.3%的受访者选择伴侣作为理想的家庭旅游陪同人员,76.1%的受访者选择孩子作为家庭旅游陪同成员,想和父母一起出游的受访者占比达61.6%。伴侣游、亲子游、爸妈游等细分市场需求均保持旺盛发展态势。
(二) 消费意愿人均超过3000的占比50%以上
家庭旅游花费
专项调查数据显示,68.2%的受访者人群表示理想中的家庭旅游花费为1000-5000元,其中选择花费1000-3000元的受访者人群占36.2%,而选择3000-5000元的占32%。26.3%的受访者表示愿意花费5000元及以上用于家庭旅游,只有5.1%的受访者表示愿意理想中的家庭旅游花费为1000元以下。高品质和高性价比的家庭旅游产品需求并重。
(三) 中近程家庭旅游占主流
家庭旅游出行范围
专项调查数据显示,63%的受访者会选择本省其他城市作为家庭出游的目的地,其次57%的受访者选择的出游范围是外省。选择本城市及港澳台地区为家庭出游目的地的受访者比例分别为27%及22.9%。12.8%的受访者选择海外出游。
(四) 家庭旅游消费常态化,寒暑假成旺季
专项调查数据显示,寒暑假为大多数受访者理想中的家庭出游时间,占比达64.2%。此外,超过一半的受访者也认为周末及法定节假日也是家庭旅游的理想时间。选择在工作日出游的受访人群仅占6.8%。
(五) 3-6天的家庭旅游产品更受欢迎
家庭旅游出行时长
项调查数据显示,绝大多数受访者认为理想中的家庭出游时间为6天以内。其中41.6%的受访者理想出游时长为3-6天,40.3%的受访者选择1-2天。将近10%的受访者表示7天及以上是理想中的出游时间。仅8%的受访者选择1天以内为家庭旅游时长。
(六) 有孩子的家庭旅游需求最为强烈
不同家庭结构的家庭旅游欲望
专项调查数据显示,已婚有孩子家庭对家庭旅游的渴望程度远高于单身和无孩子家庭,83%的有孩子家庭认为家庭旅游对于家庭和睦有很好的效果,70%以上的有孩子家庭表示非常渴望家庭游,其中,又以中学(12岁)前、80年代家长的家庭游需求最为旺盛。
(七) 90后家庭旅游预算更为宽松
家庭旅游人均花费对比
当前,80、90后家庭旅游偏好也有所差别,80后家庭选择3000-5000元区间的比重更高,但5000-10000元区间90后家庭的比重更高,10000元以上90后家庭比例略微高于80后家庭。
现有家庭旅游产品痛点分析
4
现阶段,家庭旅游市场蓬勃兴起,各大旅游企业基本上都已经开始布局家庭旅游细分市场,越来越多的旅游企业开始为家庭旅游市场推出定制旅游服务,涌现出一系列的优质旅游产品。
但由于家庭旅游发展时间短,市场门槛和从业等要求尚未完全标准化,仍存在一系列有待提升的关键问题,专项调研发现,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认为家庭旅游产品缺乏家庭服务;44.10%的受访者认为产品缺乏教育意义;38.00%的受访者认为产品设计不合理、同质化严重、性价比差等产品问题突出。此外,认为家庭旅游产品主题不突出的受访者占17.80%。
家庭旅游产品的主要诉求
(一) 成员需求无法兼顾
现在市场上的产品并不能真正满足家庭旅游所有参与成员的需求。一方面,孩子玩乐家长受累的情况屡见不鲜。有些家庭旅游产品,单一关注孩子需求,不能提供有效的家庭服务,最终使得大人在旅途中也很难从照顾孩子的日常事务中脱身。
另一方面,老人的旅游需求常被忽视。父母年龄较大,一般身体活动能力较差,安全和舒适等是他们最为关注的问题。家庭旅游的终极幸福应当是所有成员都获得愉悦体验,实现共同放假,而在现实生活中,通常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二) 寓教于乐效果甚微
亲子游作为家庭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发展迅速,但寓教于乐的效果上不显著。目前,市场上的亲子游产品大多是在常规旅游产品的基础上做一些简单的增删修改,添加一些适合孩子游玩的项目,甚至有的亲子游产品直接沿用普通旅游线路,便冠以“亲子游”的名号。
专项调查中有游客反映:“家庭旅游可以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手段,促进儿童审美能力、体力、认知能力和社会情感等方面的发展”,“理想的家庭旅游应该是有好的教育意义,对孩子有健康快乐的意义”。
(三) 产品同质化严重
由于家庭旅游的消费特点不同,市场上普通的旅游产品很难满足其多样化的需求,家庭旅游产品类型较为单一,家庭旅游活动缺乏特色。很多产品只重视“游”,忽略了“亲子”“家庭”部分,造成旅游体验不佳。
据调查显示,许多客户都希望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出现,很多评论都提到“家庭旅游应针对家庭需求定制一些游乐活动”,“家庭旅游产品最好重新规划,建议多设计一些符合家庭需求的旅游产品”等。
家庭旅游产品的发展方向
5
当前,越来越多的80、90、00后进入家庭生活,中国家庭的旅游消费习惯也在发生明显的变化:家庭旅游消费开支逐年攀升,家庭出游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展;同时,签证政策的放宽、航线开拓等出行渠道的发展、房屋分享带来了新的住宿方式、互联网发展下信息获取的便利性等,都让家庭出游有了更多选择的空间。如何进一步满足广大家庭不断增长且日渐多元化的旅游需求,推动家庭旅游市场更平衡更充分的发展,让广大家庭从旅游发展中切实提升幸福感,是新时代家庭旅游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
(一) 精心打磨主题产品
游客表示“对目前国内的家庭旅游发展整体满意,但是有待提高。希望更加有特色、主题更加明确”。专项调查数据显示,77.4%的受访者对生态环保类家庭旅游感兴趣,对动物保育、公益爱心感兴趣的受访者占比均为58%左右;52%的受访人群对爱心公益旅游产品感兴趣,四成左右的受访人群对特色主题游感兴趣。因此,生态环保、动物保育、公益爱心等为主题的产品,有望得到消费者的高度关注和参与。
(二) 突出特色提高品质
感兴趣的家庭旅游产品
随着家庭旅游产品数量的增加和人们旅游消费观念的转变,特别是进入优质旅游时代以后,家庭旅游消费者更加注重家庭旅游产品的质量和旅游体验。目前,国内各大在线旅游企业推出的家庭旅游产品多集中在热门旅游目的地,有游客评论表示“节假日家庭出游很多旅游地人满为患,影响旅游品质”;专项调查显示,43.7%的受访者期待更高品质的家庭旅游产品。
(三) “玩中学”与“同放假”兼顾
对孩子玩乐、家长休闲类产品的期待程度
家庭旅游,特别是亲子游,应该是集娱乐与教育于一体的旅游。调查显示,超过98%的受访者可以表示认同孩子玩乐、家长休闲类的旅游产品。其中有将近70%的受访者表示很期待此类产品,超过29.1%的受访者表示对这种产品可以考虑,尽快开发孩子和父母共同放松、共享假期的产品,符合家庭旅游的内在需要。
旅游偏好如何分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已经成为青年人的重要生活
方式之一。青年旅游者是整个旅游市场组成部分,据国外的一份抽样调查资料显示,青年旅游者在全体旅游者中的比例为:美洲42.9%,欧洲49.0%,非洲34.0%,亚洲38.7%,大洋洲34.0%。尽管不少业者认为在青年旅游者中至少有半数以上是主要指大学生,但目前却尚未有令人信服的具体数字。不过,青年大学生作为一支旅游生力军的地位确实不容忽视。本文以绍兴高校为例,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研究高校学生的旅游偏好。
一、调查方法
1.调查对象。本次调查选择绍兴在两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绍兴文理学院、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的四个年级的学生
为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包括:大学生个人特征、
出游时间、出游动机、出游决策偏好、旅游消费六要素偏好等。
2.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取问卷的方法,对绍兴两所大学四个年级的学生发放了问卷,并对一些学生进行了深入访谈。本次调查工作于2008年12月1日开始,12月30日结束。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问卷476份,有效问卷462份。其中2005级学生52人(占总数的11.26%,男生21人,女生31人),2006级学生98人(占总数的21.12%,男生32人,女生66人),2007级学生188人(占总数的40.7%,男生79人,女生109人),2008级学生142人(占总数的30.74%,男生66人,女生76人)。
二、高校学生旅游偏好分析
(一)出游概况
1.出游频率及时间。据调查,在绍兴高校学生中,每年出游一至二次和三至四次的分别占到76.3%和13.5%,出游四次
以上的占8.5%,不出游的只占1.7%。说明大部分学生每年至
少出游一至二次,且98.62%以上的学生都很愿意出游,0.91%的学生认为旅游对学生而言可有可无,只有0.47%的学生持不赞成外出旅游。在出游时间的选择上,选择寒暑假出游的学生人数最多,占到总体的60.5%,其次是黄金周,占27.6%,选择双休日出游的只占11.9%。
2.在外停留时间。据调查,高校学生在外过一至二夜的人数最多,占到51.7%,其他停留时间依次是三至四夜的人占15.5%,一日游的占17.2%,停留四至五晚的占5.1%,停留五晚以上的基本没人。由此可推断,绍兴高校学生中大部分人的停留时间都在四天以内,在访谈中很多学生也提到出于经济和学业因素的考虑,他们不愿意在外逗留时间太长,除非寒暑假和父母出游,选择的在外停留时间会在一周左右。
3.旅游费用来源。大学生旅游费用主要来自于家庭,首先大学生外出旅游得到了家长们的肯定和支持,对学生的出游费用来源调查显示,94.8%的学生出游的费用来自家庭,大部分是从生活费中节省下来或问家长另外给的。其次,我们可以发现家庭的支持不是学生旅游费用的唯一来源,用奖学金出游的学生占11.6%。由于调查时间在一学年年底,2008级学生还没有评过奖学金,故不能体现出2008级学生用奖学金出游所占比例。有20.78%的学生通过自己兼职赚钱的方式外出旅游,且年级的增加与兼职学生所占的比例成正比。
在调查学生中,每月的生活费集中在1000元~1200元(50.9%),生活费在500元~800的占3.6%,800元~100占29.1%,1200以上的占16.4%,说明学生有足够的钱出去旅游。
4.出游率与年级呈递增。学生的出游率从年级上看,基本呈递增趋势。随年纪的增加,大学生的独立自主性越来越强,有更多的机会与能力获取兼职赚钱,相比起低年级学生而言有更多钱去参与旅游活动。在访谈中,高年级学生表示他们在
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上更多元化,不再局限于观光旅游型,还有
休闲度假、
外出进修等旅游也占一定的比例。其中2005级的学生因目前面临实习就业等压力,出游比例有所下降,不过有52.3%的学生表示很愿意参加毕业旅行,35.6%的学生表示如有机会会考虑毕业旅行,只有12.1%的学生表示不会考虑。
(二)旅游决策偏好
1.价格成为影响旅游决策的主要因素。人对旅游目的地的决策方式归为两类,一类是属于惯例决策。这类决策者以其头脑中已形成的观念和已贮存的知识为基础,几乎不假思索地对旅游目的地作出快速决定。另一类是属于外延性决策,这类决策者认为自己理解有效选择知识的程度较浅,对信息感到需要的程度较强,因而愿意花较多的时间收集资料,以增加对旅游
目的地的了解。
旅游,对于仍为消费者的学生而言,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故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价格成为了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调查显示,学生能接受的价格集中在500元以内,其中有21.4%的学生能接受的价格是100元以下,接受100元~300元的占21.4%,接受300元~500元的占32.1%,接受1000元以上的占11.5%。在访谈中81.5%的学生认为外出旅游,首先会考虑的就是价格,其次依次是时间、安全、交通等。
2.旅游决策信息来源。调查显示,大学生比较偏爱上网(占36.7%)查询相关的旅游信息,其余依次是亲朋好友的介
绍(占30.4%
),报纸杂志(占17.7%)和直接去旅行社了解信息(占15.2%)。调查发现,在做旅游购买决策时亲朋好友的评价对大学生影响最大,而相比起其他的媒介,大学生更接受从网络和旅行社获取信息,其中对网上论坛中的旅游信息十分关注,并且对其信任度也较高。
(三)旅游六要素的消费偏好1.对“食”的消费偏好。大部分学生对饮食的要求并不高,干净卫生、价格适中是前提,其次讲究营养。如果旅游目的地有独特的风味小吃和饮食,则是他们的首选。
2.对“住”的消费偏好。在调查学生外出选择住所时首要考虑的问题时,61.2%的被调查者选择卫生、安全,30.6%的被调查者选择经济和舒适性,6.9%的学生表示环境和舒适性也是考虑的范围之一,只有1.3%的学生选择豪华、完善的配套设施。经深入访谈,发现选择豪华、完善的配套设施的这类学生家里经济较好,与父母一同外出时会选择知名度高、信誉好的饭店。
3.对“行”的消费偏好。据调查,学生外出经常选择的交通工具依次是公共交通工具、旅游大巴、火车。经过访谈有不少的学生表示在旅游外出时自驾车也是他们常选择的交通工具,江浙沪一带经济比较发达,很多学生家里都备有私家车,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自驾车出游会越来越受欢迎。
4.对“游”的消费偏好。学生在旅游动机、选择和向往的旅
游目的地偏好上也有较为明显的特征。(1)旅游动机。经过调
查,游览著名的旅游景点是大学生外出旅游的最主要动机,接下来是放松和休息、促进朋友间的感情、希望结识新的朋友、探亲访友。(2)旅游产品偏好。问卷中将旅游景点划分成
若干类型,让学生选择,从而看出他们的旅游偏好。
被调查学生的选择依次是:自然风景游(30.8%
)、历史古迹游(23.1%)、休闲度假游(19.7%)、民族风情游(14.5%)、宗教旅游(6.0%)、修学游(3.4%)、红色教育游(2.6%)。这一结果表明,对于大学
生而言,还是偏好与传统的观光游。
在进一步的访谈中发现,学生对休闲度假游十分感兴趣,但是国内的休闲度假游产品还做的不够完善,很多学生有过一次不满意的度假游经历之后就不愿再购买。随着国内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的进一步推广和完善,休闲度假的偏好正在稳步上升。(3)旅游目的地偏
好。大学生最向往的旅游目的地依次是江浙沪地区、
云南等少数民族区域、东北地区、海南等地、中西部、京津唐地区,不少学生还表示出对国外旅游地的偏好。经过深入的调查,发现出于时间、经济等因素上的考虑,大学生实际出游的旅游目的地集中在浙江省内和周边地区,随旅游目的地距离的增加旅游的人数递减。
5.对“购”的消费偏好。大学生在旅游途中最喜欢购买的是名特优产品(47.4%),以下依次为旅游纪念品(44.7%)、高
新科技产品(5.3%
)和化妆品(1.3%)。在访谈中,学生对国内的购物产品都很不满意,认为产品单一化,很少有有特色的产品,对旅游购物服务也不满意。
6.对“娱”的消费偏好。旅游外出时大学生最喜欢的娱乐活动依次是娱乐休闲场所(55.6%),自行活动(20.6%),旅行社安排的娱乐活动(17.5%)和酒吧(6.3%)。大部分大学生都希望在旅游目的地等多点娱乐活动,说明大学生对娱乐活动的需求很大。
三、结论
对大学生出游情况和消费偏好的调查,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大学生每年的出游率比较高,其中以每年出游一至二次的为最多占到76.3%,98.62%的大学生对旅游持肯定态度。大学生的旅游花费主要来自于家庭,选择外出旅游的时间集中在寒暑假、黄金周和双休日,在外停留时间在一周以内。(2)价格是影响大学生旅游决策的主要因素,大部分学生能接受的价格在五百以内。大学生的旅游信息主要来源于网络和旅行社,也参考亲朋友的意见和查阅一些旅游杂志。(3)对旅游六要素的偏好上。出于经济上的考虑,大学生对饮食和住宿的要求并不高,大多表示只要安全、卫生即可。外出旅游时大学生对娱乐活动的需求很大,他们喜欢购买名特优类的旅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