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福州有哪些 特有 的民俗?
1、游神
或称圣驾巡游、游老爷,是指人们在新年期间或其它喜庆节日里,又或诸神圣诞的这一天,到神庙里将行身神像请进神轿里,然后抬出庙宇游境,接受民众的香火膜拜,寓意神明降落民间,巡视乡里,保佑合境平安。
2、拗九节
福建省福州十邑地区的传统民俗节日,日期是农历正月廿九。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煮拗九粥祭祀祖先或者送给亲朋好友;已经出嫁的女子也要送拗九粥回娘家孝敬父母。
3、拗九粥
福建福州特有的名点之一,是在拗九节时煮的甜粥。制作材料以荸荠、花生、红枣、桂圆为主,可加入莲子、白果等,与白米掺糯米加红糖同煮至熟或烯烂成粥即可食用。
4、做年
老福州人“做年”,福州民俗专家邱登辉介绍说,主要有四种说法:其一,初一、初二、初三;其二,农历十二月初一“筅堂”开始,到“二月二”龙抬头,这两个多月都在“年”的概念里,即“年暝兜”;
其三,农历十二月十六日的“尾牙”开始,一直到正月二十九(拗九节)都算过年,历时45天;其四,农历十二月廿四祭灶到正月廿九拗九节。
5、压浪
渔民出海祈求没有风浪,也有“压乱”的意思,故福州人称它为“太平蛋”。遇喜宴、生日、饯行、过九(虚龄遇九者)等,都要吃太平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福州
二、福州有哪些传统节日
拗九节是福建省福州十邑地区的传统民俗节日。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武夷山柴头会、蜡烛会、妈祖节。
三、福州市有哪些特殊的节日
福州主要有以下几个节日:·春节
·春节
·元 宵 节
·拗九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乞巧节
·中元节
·中秋节
·重阳节
·冬至
·祭灶
·除夕
下面对“拗九节”和“乞巧节”做一下说明:
拗九节:
正月廿九日,是福州特有的民间传统节日。“拗〔ōu〕九节”又称“后九节”、“孝顺节”。这天清早,家家户户都用糯米、红糖,再加上花生、红枣、荸荠、芝麻、桂圆等原料,煮成甜粥,称为“拗九粥”,用来祭祖或馈赠亲友。已出嫁的女儿,也必定要送一碗“拗九粥”,有的还要加上太平面、蛋、猪蹄等,送回娘家,孝敬父母。此外,凡是岁数逢九的人,如九岁、十九岁、二十九岁……(称“明九”),或是九的倍数,如十八岁、二十七岁、三十六岁……(称“暗九”),也要像过生日一样,吃一碗“太平面”,以求平安、健康。
“拗九节”来源于“目连救母”的传说。据传,古时候有一个叫目连的人,其母生前悍恶,死后被关在阴间牢房里,他探监时,经常送食物给母亲吃,但均被看守的狱卒给吃掉了。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用荸荠、花生、红枣、桂圆、红糖等原料与糯米混合,煮成甜粥,盛上碗后,再洒一把黑芝麻送去给母亲,看守狱卒见这稀饭黑乎乎的,问道:“这是什么?”目连随口答道:“这是拗垢粥。”(福州话“九”与“垢”谐音)看守信以为真,认为这粥很脏,不敢吃。因此,“拗九粥”才得以送到目连母亲的手中。这天正好是正月廿九,目连的母亲这年也正好二十九岁,闽俗中,正月分“三九”,正月初九称为“上九”,十九称为“中九”,廿九称为“后九”,所以这粥便叫“后九粥”。以后以粥的颜色拗黑,叫“拗九粥”,以目连孝顺母亲,又叫“孝九粥”。不管是正月廿九,还是二十九岁,都是目连的母亲落难的日子,于是福州人逢九就犯忌,认为“九”是厄难的岁月,所以,凡逢“九”岁数的人要吃太平面,出嫁的女儿,也要给父母送“九”,以求父母平安、健康。
乞巧节:
农月七月七夕,福州叫乞巧节,又称结缘节。七月七夕,是神话中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时间。
七夕,妇女以七字为巧的象征,向天上银河织女乞巧时,陈列瓜果七盘,茶杯七口,焚香七柱,备针七根,丝线七色,先向织女星行七拜大礼,然后盘膝而坐,借着朦胧月色,赛穿针、比引线,谁穿引得又快又多,谁就得巧最多。宋梁克家《三山志》载:“彩楼乞巧知多少?直至更阑漏欲终。”这种习俗多是官府、富豪之家的小姐为之。民间则搞分豆结缘活动。家家户户煮蚕豆互相馈赠,啃豆谈天,消除前愆,促使家人和顺、亲友情深、邻里和睦。孩童学着分豆结缘,交指和好,童趣盎然。
民以食为天,接下来说说福州的风味小吃吧:
福州风味小吃丰富多样。一年四季常食的点心有“鼎边糊”、兴化粉、卤面、煎饼、芋粿、蛎饼、虾酥、鱼丸等。鼎边糊方言称铁锅为鼎。鼎里先煮好可口清汤,把大米磨成的米浆倾于鼎沿,将鼎盖盖上,一二分钟后,把烤熟的米糊铲下,再将米浆倾于鼎沿,如此三五次,鼎边糊便熟了。兴化粉有煮食和炒食两种。如炒食,拌入蒜头酱,别有滋味。卤面,先调以可口的清汤,拌以成浆的薯粉,变成一定浓度的汤,加以肉米、笋片、虾和蛋花,再把面放下锅里煮熟。这种卤面的风味和其他煮法的面食不大相同。咸粥,用糯米煮成稀饭,投入
四、福州传统节日风俗是什么?
福州传统节日风俗:
1、正月初一。这是中国农历新年开始的第一天。在福州人的传统观念中,这一天的运气会影响着一年的运气。一般,特别以往,福州人在这一天不出门,蜗在家里。
这一天,忌动刀(包括菜刀、剪刀),忌扫地,更不要将垃圾扫到屋外(垃圾扫到屋外意味着会将家里的钱财扫到屋外),最好是不要做家务。所以这一天吃的菜都是前一天切好、洗好的,只要煮一下就可以了,有的甚至只要热一下就可以吃了。
2、福州人这一天有一样东西是必定要吃的,而且除了吃素的人外是第一餐就要吃的。吃素的人早上十点过后也要吃。那就是太平面。太平面是福州地区特色的小吃。
太平面,就是用煲好的好汤(鸡汤、猪蹄汤等)泡线面(线面也是福州的特产之一,是用面粉拉成跟跟线一样的形状然后晒干)再加上一个蛋。这就是正月初一的早餐,也是以前福州人招待第一次来自己客人的食物。这个早餐的含义是一年太太平平,无灾无难,身体健健康康,长命百岁。
3、正月初二。这一天,一般是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的日子。女儿带着老公和孩子,一家和和蔼蔼地回到自己的父母的家里(这一天出嫁的女儿一般不要带东西回家。)。也可以在娘家吃中饭,也可以不吃。而女儿的父母则要给外孙或外孙女备上压岁钱。
4、正月初三至正月十四。女儿回完娘家,就开始各个朋友和亲戚家轮流做客吃饭了,现在一般都不在家里吃,都上酒楼。这样的宴席,主要是为了加强亲戚朋友间的情谊,因为平时各自的工作生活都忙,在难得的春节比较有空的日子里聚聚,聊聊。
5、正月十五。这一天是福州街上正月最热闹的一天。每年的正月十五,福州都有巡神的习惯。巡神就是将庙宇里的神灵抬到街上。在神灵的前后,有大头娃娃,踩着高跷,有的还舞着龙或狮子。还有很多人敲罗打鼓的。还放鞭炮、烟花等。
而且福州人在这一天还要送花灯的习惯。父母要送刚出嫁的还没有生育的女儿观音送子花灯,希望出嫁的女儿早点生育,为夫家添丁。如果出嫁的女儿已生育,则外公外婆要给外甥或外甥女送花灯。然后外甥或外甥女要将这纸花灯烧掉。所以南后街每年的正月都挂着各式各样纸做的花灯出售。只可惜,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用塑料灯来代替,这一项传统手艺可能快要失传了。
五、福州语系所流行的特有节日有哪些?
福州语系所流行的特有节日:
1、过尾牙
尾牙节流行于闽台之间,是土生土长的华夏传统节日,与东南沿海的土地神崇拜有关。尾牙是商家一年活动的“尾声”,也是普通百姓春节活动的“先声”。福州人的年,往往就是从腊月十六日过尾牙这天开始的。
2、办春酒
办春酒,少不了福州特色的食肴春饼。春饼的做法是,在用面粉做的薄皮上铺油酥的苔菜,卷上炒熟的豆芽、韭菜、香干、肉丝、虾干等馅料,讲究的人家用油炸,叫炸春,酥香可口,有“春到财到”“春卷包财”之寓意,历来为上下杭商家津津乐道。
3、拗九粥
农历正月二十九日为拗九节,这是福州语系独有的传统节日,其习俗是吃拗九粥,来源于孝子“目连救母”的故事。这天清晨,民间各户以糯米煮粥,佐以花生、桂圆、红枣、荸荠、芝麻、红糖等,烹制成拗九粥,先献荐祖先,再孝敬父母,然后合家当早餐。以前,福州人还会在煮好的拗九粥中加上一个削好的荸荠,这个荸荠的头要留着,意思是多子多孙。
4、半旦节
福州近郊及闽侯各村庄多是先祖从中原地区迁来定居一地繁衍而来,因而常是一个村庄一个姓氏。同姓的人把迁到本地的第一个先祖奉为神。每年在这个先祖的生日这一天,全村人共同祭祀“神诞”,以保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