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山县的地方特产
杨芳酱油 杨芳乡是鄂东南黑豆的主要产地,年产量60公斤,以地产黑豆生产的酱油、豆豉具有原汁原味的天然食品风味,早在康乾年间就被称列为贡品闻名于世,绵延300多年。杨芳酱油、豆豉以其香浓味醇,汤色厚爽,开胃健脾,滋补健身而誉湘、鄂、赣的周边地区,堪称调料之精品。1987年9月经省农科院农业测试中心氨基酸分析结果表明,杨芳酱油含人体需氨基酸17种,含氨基酸总和达10.76%。且保鲜期达12个月以上。 大畈麻饼 大畈麻饼有着悠久的历史,明、清时期,商贸人士沿富水河至长江,往来做生意,从而给富水中游的大畈街带来了商机和繁荣。传说麻饼始创于阮氏之手,当时堪称湖广“一绝”。大畈麻饼曾享誉武汉三镇,销遍荆楚大地。大畈麻饼配料精致。由高级面粉、上等芝麻,优质茶油,加之冰糖、葡萄干、陈皮、金钱桔等十几种食料,先人工拌、揉、搓、打、削成圆形,再一蒸二熏三烘四烤,然后出笼凉干即可食用。 黄沙苦荞酒 种植苦荞酿酒,在黄沙至少有300年的历史了。在当地历史上一直将苦荞当作一种杂粮,风调雨顺的岁月,农民有了余粮剩米,便将收获后的苦荞酿酒。逢年过节,视之为宴请嘉宾、新朋的珍品。现代实验证明苦荞富含19种氨基酸和10多种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特别是所含芦丁具有促进人体胰岛素分泌、软化血管、改善微循环作用。2001年3月,“苦荞泉”牌苦荞酒被首届湖北武汉“3?15”精品博览会评为“首选推荐产品”。4月份,又被湖北省商品计量管理协会、武汉商业总会授予“2001年湖北市场质量信得过品牌”称号。 通山柑橘 清代以前,本县已有柑桔栽培,品种多为香圆、泡柑、巴柑等。1979年,国家农业部、中国农业科学院等领导机关及科研单位相继派人来通山考察,试验和传授技术。并决定不分集体个人,一律无偿发放桔苗,至1980年,全县共辟桔园1.5万亩。近三十年的选种培植,通山富水库区已成为柑桔、甜橙等亚热带水果的天然生长地。“龟井”品种密桔被评为湖北省品牌等一名。长红橙、锦橙等,促销省内外。 天梯板栗 通山县中部沉水山(亦名天梯),是通山县板栗的重要基地,素以“板栗之乡”著称。据有关资料记载,早在清代就盛产板栗。天梯板栗品种多样,主要有早粟、红光粟、羊毛粟、油粟等。它们的风味不尽相同。早粟,果壳红润,内质松脆,其味甘香;红光粟,质脆嫩爽口,入食香甜;羊毛粟,生食清香,熟食甜滋;油粟,青乌发亮,富有油腻,甜似梁饴,为板栗之上品。 慈口空心面 初创于1853年的朱月胜油面铺,距今已有130年历史。空心面的特点是细长空心,复煮不糊汤。主要原料是精面粉、茶油、食盐等。制作的关键是揉面技术。在揉面过程中,须用十指对面团进行纵向穿孔,要反复数百次,直到干水起皮,软硬适度,才打条,擦油、上筷,待其干燥即成。 宝石花红 宝石花红果大,平均20个为一斤。果把短而歪,皮薄肉多,核小无渣,沙甜不酸。经过炮制可以变成主治积食、消化不良的良药,能够生津开胃,增进食欲。用储存的雪水加白糖浸泡的宝石花红可以治痢疾。用开水冲泡青红或花红叶子是上好的清火祛热饮料。 燕厦薰鱼烤 燕厦是有名的“水产之乡”,燕厦薰鱼烤色、香、味俱全,在通山久盛名。正宗的燕厦薰鱼烤主要原料是用麻钩鱼、船钉、红尾稍、翘嘴白等鱼制成,这些鱼是富水河特色鱼种。制成的薰鱼烤肉厚、细腻、鱼刺少。薰鱼烤很讲究工艺,一是洗,将鱼先破肚,把鱼脏掏尽,然后用清水冲洗,反复几次。二是蒸,将洗尽的鱼撒一些盐,放入大锅中用中火清蒸,蒸的时间根据鱼的多少而定,直到蒸熟为止。三是晒,将煮熟的鱼,一条一条地放在竹杆上晒,在拿鱼的过程中动作要轻缓,防止把鱼搞碎。晒的时间不能过长,只要把蒸后的鱼晒干水即可。四是薰,这是关键环节,先将晒干水的鱼放在铁丝网上薰烤,不能用明火,燃料最好选择板屑和谷壳两种,在薰的时候还可以加上一些桔皮,薰鱼时烟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每隔一段时间把鱼翻动一下,一次不行再翻第二次,白天也可以放在太阳上晒一晒,薰成后的颜色呈淡黄色,有香味,可以生吃。 富有油面 民国时期,位于通山腹地的“浮油街”是方圆几十公里农副产品的聚散地,当地千亩沃野,物产丰富,“富有”即由过去的“浮油”谐音而得名。“浮油油面”以当地小麦手工石磨磨成粉,调以适当麻油或菜油、盐等。通过发酵,手工搓揉成条,上架拉丝制作而成,外型纤细、圆润,味道鲜美,耐煮耐储,气味芳香,油而不腻。 隐水枇杷 隐水村枇杷以果大,味美著称。其果主要供生食,同时也可以制罐头食品,树供观赏,花为良蜜源,叶可入药,其性平、味苦,功能清肺下气,和胃降逆,主治肺热咳嗽,呕吐呃逆等症。 万家甜柿 万家地处丘陵地带,平均海拔在600米左右,一年中有近140天雾气萦绕,年平均气温在25℃左右,在通山有“小九宫”之称,属半高寒地域,气候非常适宜柿子的生长。万家的房前屋后,田间小路边,山间处处都有柿子。万家柿子甜美可口,营养丰富,含丰富的多种氨基酸、糖类和多种微量元素,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医疗保健功能,特别是清热解毒的功效,眼病(特别是红眼病),牙痛、咽喉痛和热胃病等病症。 青山油茶 横石潭镇青山海拔800米,土壤酸性,非常适宜油茶生长,青山油茶果大,出油率高,质量好。 通山美食 有红薯、薯粉砣(即包坨)、薯线粉、薯粉丁等。 农副产品 早在唐代陆羽所蕃的《茶经》中记载的“八之出”茶生鄂州,即包括通山等地。宋代,本县所产茶砖以商品形式在内蒙易马,1块茶砖抑止上等马1匹。后历代规定本县具有茶叶的贡献任务。至消代中叶,茶叶贸易已居重要地位。历经千余种植,茶叶已形成本地多属群体混杂品种。
通山县药材品种繁多,分布甚广,家种,野生药材在500多种。九宫山是天然的药材植物宝库,计有木本药用植物204种,其中各光药材有石耳、七叶一枝花、江边一碗水、竹节人参、川香、独活、明党参、沙参、白芨等19种。
二、湖北特色美食有哪些?
1、青山麻烘糕
青山麻烘糕是湖北省著名的传统糕类特产。是一道糕点美食,主要材料:糯米、黑芝麻、桂花。
糕点呈长方形薄片,白线边,黑麻芯,既有米烘糕香、松、脆、爽口特点,又有云片糕甜润易溶的风味。分听装、盒装、袋装等五种规格,是旅游携带的理想食品。
2、竹溪碗糕
竹溪碗糕是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当地所著名的一种风味小吃,其拥有悠久的历史,据可靠资料考证结果表明,竹溪碗糕,已经有着500多年的历史。
竹溪碗糕色泽雪白,质地松软,味甜不腻,深受食客喜好。
3、金牛千张皮
金牛千张皮人们习惯称金牛皮子,是黄石市大冶金牛镇著名的特产,鄂南地区的传统风味名吃。
制作千张皮的主要原料是黄豆,相传在汉代淮南王刘安制作豆腐后不久,当地就开始制作千张皮。
三、湖北通山县 特产是什么
湖北省通山县独有的民俗美食包陀,它风味独特,形状可爱,吃法多样
四、湖北人爱吃的10大“另类鄂菜”是什么?
湖北菜,又称楚菜、鄂菜,是我国传统菜系之一,以"味"为本,讲求鲜、嫩、柔、滑、爽,富有浓厚的江南水乡特色,自成体系,其中湖北的美食品种繁多,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特色的小吃美食,今天我们来盘点下湖北人爱吃的10大“另类美食”,外地食客只能叹为观止,味道太重。
1、武汉臭面筋
臭面筋是武汉特色咸菜之一,闻上去奇臭无比,吃起来却味道鲜美异常,武汉人基本上都吃过,这个美食属于爱的人会非常喜欢,不爱的人就不能靠近,外地游客别说吃了,闻上这股味道就会被呛到,胆大的游客可以屏住呼吸尝试一下。
2、广水腌腊狗肉
广水腌腊狗肉是湖北随州广水市的特色美食,其制作方法历史悠久,流传已有130多年历史,腌制过的狗肉鲜嫩爽滑,越嚼越香,俗话说狗肉滚三滚,神仙站不稳,怒过对于外地食客好多还是不能接受的,有些人从来就没吃过狗肉,更别提腌制的狗肉了。
3、仙桃九珠皮蛋
九珠皮蛋是湖北省地方传统名菜,仙桃松花皮蛋改进为"九珠皮蛋"后,其品质更佳美味,其特点蛋白呈深褐色或草青色,结晶透明,松花点缀,美若玉雕。蛋黄紧缩,切开后,似菊花绽蕾,又如砂糖裹心。质地醇美,味道绵长,清凉爽口。外地食客看见这黑黑鸡蛋再加上一股浓重的石灰水味道,别说吃了,顿时食欲全无。
4、武汉辣鸭脖
武汉鸭脖子是一道湖北小吃,现在全国各地都有销售回武汉辣鸭脖的,但只有来到湖北才是最正宗的,其味道香辣可口,越嚼越香,但是这辣味真是一般人接受不了的,相比四川和湖南的辣,湖北的辣鸭脖别具特色,不能吃辣的朋友,吃完真的会辣两头。
5、英山灌肠豆腐
英山灌肠豆腐是将豆腐和猪血及佐料揉成粑状,再加五花肉切丁与之搅拌,灌进刮净晾干的猪大肠内,缝口后晾干或熏干。是当地下酒的名菜,不过,外地食客看到这肠的颜色就没有食欲了,更别提动筷子吃了。
6、黄冈红安臭皮子
红安著名特产,相传使于宋朝初年,其特点是闻之有臭,食之清香爽口,味美汤鲜,脆嫩香甜,含纤维质少,为蕲春著名特产之一。既是一种有名的酱菜,也是很好的调味品,同时还具有促食欲。外地食客第一次吃哈市受不了其自身的臭味,即使吃着在香,也是不敢去尝试。
7、黄冈蕲春酸米粉
蕲春知名小吃,起始于清代嘉庆年间,曾作皇宫御食,史上久负盛名,传承200多年的传统工艺是其长盛不衰。其特点晶莹剔透,酸爽入口,筋道感足,质地柔韧,第一次吃还是受不了其酸爽的味道,如果你爱吃酸萝卜,那吃蕲春酸米粉就不在话下了。
8、十堰竹溪神仙豆腐
竹溪的这种神仙豆腐是用树叶制作的,用一种绿色的带香味的叶子,捣成糊状,加适量水,再加入植物碱,搅匀放上20分钟就可以了。其特点色泽淡雅、清香味浓,口感舒适的茶韵, 其色如翡翠,呈半透明固体,手感滑溜、吃到嘴里有些苦味。爱吃苦瓜的朋友可以尝试一下。
9、荆州石首笔架鱼肚
笔架鱼肚,湖北省石首市特产,这道美食食用大鱼的鱼泡制作而成,其特点是白如雪花,嫩如春芽,粘而不腻,鲜美甘香,不过第一次吃时还是受不了那股腥味,尤其是咀嚼时,一股鱼腥味特别的浓重,不过吃过几次后你就会慢慢适应,其实鱼肚的营养价值极高,慢慢的胶原蛋白,特别适合女生食用。
10、湖北宜昌豆豉
在宜昌的农村,有好多人还会自制豆豉,大豆蒸煮后发酵制成,味道以臭香绵延为最佳。豆豉是少数还未入口啖食,就从鼻子悄然偷袭食客的美味,往往未见其身影,气息扑面而来,在农村,老远闻到一股浓烈刺鼻的臭味,多半是在烹制豆豉菜肴。
五、盘点各地的立夏传统美食,为什么都吃汤圆?
每个传统的节日都会有一两道代表着这个节日的节令美食。如元宵节的汤圆、端午节的粽子、中秋节的月饼,那么马上到来的立夏也一样,各地有很多立夏时节吃的传统美食~
立夏是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代表寓意:告别春天,夏天的开始。立夏预示夏天的到来,天气将逐渐炎热。在古代,人们要举行隆重的“迎夏”仪式;民间亦逐渐形成了吃“五色饭”、鸡蛋等一系列习俗,寓意消灾祈福。
立夏饭:
每逢立夏前一天,孩子们向邻家第户讨米一碗,称“兜夏夏米”。挖上点笋,“偷”点蚕豆,用点蒜苗.立夏日将兜得的米与食材在露天煮饭,饭上放青梅、樱桃等,分送前日给米的人家,每家一小碗。民间认为儿童吃后,可防中暑。
立夏饭里加有雷笋、豌豆、蚕豆、苋菜等佐料,含有“五谷丰登”的意思,立夏吃五色饭,还有一年到头身体健康的寓意。
立夏蛋:
这是长江以南的汉族风俗。每逢立夏,人们都要吃煮鸡蛋或咸鸭蛋,认为立夏吃鸡蛋能强健身体。立夏蛋,是立夏那天最经典的食物。立夏前一天,家里就开始煮立夏蛋了,一般用茶叶末或胡桃壳煮,看着蛋壳慢慢变红,满屋香喷喷。茶叶蛋应该趁热吃,吃时倒上好的绍酒,内洒些许细盐,酒香茶香,又香又入味。
除了吃立夏蛋之外,还有另外的玩法。煮好的蛋,挑出整只未破的,用彩线编织成蛋套,挂在孩子的胸前,或者挂在帐子上。小朋友们还要拄立夏蛋(就是碰蛋),那是这天最快乐兴奋的事,拄蛋以蛋壳坚而不碎为赢。
立夏粥:
立夏粥是湖南耒阳传统的小吃,属于立夏节食品。此小吃是耒阳饮食一绝。耒阳人历来重视农桑活动,对二十四个节气特别敏感。每个节气将临,人们总爱通过一些祭祀形式个应节食品,直观、形象地互相提醒不忘农事,不误农时,从美食中共享生活的乐趣。比如立夏,正是插秧时节,农作辛苦,各家各户就熬制立夏粥,以表达对丰收的美好祝愿。
立夏粥是用大米作主料,伴以精肉、糯米丸子、粉丝、干笋、香椿、猪杂、红枣、豌豆、豆芽、鸡蛋等十几种佐料熬制而成。起锅后热气腾腾,香气四溢。邻里之间,互相赠送,一来展示自己的手艺,二来融洽感情。遗憾的是,立夏粥只有立夏时节才能吃到。
立夏果:
立夏果又称立夏粿,是一种节日食俗。在立夏节吃的一种粿子和汤圆,不过是用米蒸熟后搓烂和成小团子,然后用豆芽,豆干,虾皮,豌豆之类的东西煮成“羹”,名叫“立夏羹”,又名“立夏粿”,合家共食。俗谚:“吃了立夏粿”,不怕大雨如注(敢于冒雨干活)。
立夏过后,便是炎热的夏天,人们在立夏吃一些食物,往往寄托着祈福保平安的愿望。
其它习俗:
浙江嵊州人认为,在立夏日吃蛋拄(意为“支撑”)心,吃笋拄腿,吃豌豆拄眼;
湖南长沙人立夏日吃糯米粉拌鼠曲草做成的汤丸,名“立夏羹”,民谚云“吃了立夏羹,麻石踩成坑”,“立夏吃个团(音为“坨”),一脚跨过河”,意喻力大无比,身轻如燕;
上海郊县农民立夏日用麦粉和糖制成寸许长的条状食物,称“麦蚕”,人们吃了,谓可免“疰夏”;
湖北省通山县民间把立夏作为一个重要节日,通山人立夏吃泡(草莓)、虾、竹笋,谓之“吃泡亮眼、吃虾大力气、吃竹笋壮脚骨”;
闽南地区立夏吃虾面,即购买海虾掺入面条中煮食,海虾熟后变红,为吉祥之色,而虾与夏谐音,以此为对夏季之祝愿。
福建闽东地区立夏以吃“光饼”(面粉加少许食盐烘制而成)为主。
闽东周宁、福安等地将光饼入水浸泡后制成菜肴,而蕉城、福鼎等地则将光饼剖成两半,将炒熟了的豆芽、韭菜、肉、糟菜等夹而食之。
周宁县纯池镇一些乡村吃“立夏糊”,主要有两类,一是米糊,一是地瓜粉糊。大锅熬糊汤,汤中内容极其丰富,有肉、小笋、野菜、鸡鸭下水、豆腐,等等,邻里互邀喝糊汤。这与浙东农村立夏吃“七家粥”风俗有点相似。
“七家粥”与“七家茶”也算是立夏尝新的另一种形式,七家粥是汇集了左邻右舍各家的米,再加上各色豆子及红糖,煮成一大锅粥,由大家来分食。七家茶则是各家带了白己新烘焙好的茶叶,混合后烹煮或泡成一大壶茶,再由大家欢聚一堂共饮。这些粥或茶并不见得是多么可口的食物,但这些仪式,却可以说是过去农村社会中重要的联谊活动。
浙东农村立夏有吃“七家粥”的风俗,就是务农人家左领右舍互相赠送豆、米,和以黄糖,煮成一锅粥,叫“七家粥”,说是吃了这种粥,邻里和睦,一心去夏耕夏种。
六、正宗通山包坨做法图解,怎样做包坨美味好吃
包坨馅原料:
五花肉末500克,油豆腐250克,白萝卜半根,笋干适量。
调味料:
海米少量,花生米、小香葱末、蒜末、生抽、鸡精、盐适量。
包坨的馅料和水饺的馅料一样,各家馅料的做法及配方都不相同,以上这种馅料只是最基本的,大家完全可以依个人口味制作馅料。
包坨皮原料:
红薯淀粉500克,芋头适量(芋头可以省略不用)。
准备工作:
笋干提前泡发花生米炒熟。
做法步骤:
1、芋头洗净后蒸熟,海米泡软,油豆腐和泡发的笋干切丁,炒熟的花生米用擀面杖擀碎。
2、白萝卜切丁,撒少许盐腌制3分钟左右再挤出水分。
3、炒锅烧热,下油,放五花肉末翻炒两三分钟,炒出肥油,再依次下入笋干、白萝卜、油豆腐和海米炒出香味。
4、加盐、生抽和鸡精等调味料炒匀,最后再加擀碎的花生米、香葱末和蒜末拌匀即成包坨的馅料。
5、蒸熟的芋头剥去外皮后放在盆中,然后再加入红薯淀粉揉匀,感觉太干的时候就加点白开水,将淀粉面团反复揉到又软又有韧性的程度。
6、揪下一小块淀粉面团揉圆,捏成窝窝形状皮越薄越好,然后取适量馅料填进去,封口,包坨的生坯就这样包好了。
7、锅里水开后下入包坨生坯,煮到包坨生坯全部浮起来(大约需要煮20分钟),用勺子轻轻敲打感觉很有弹性的时候,包坨就完全煮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