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艺节目类型有哪些?
问题一:文艺节目的文艺节目的形式 文艺节目的形式不断创新,现今主要有: 民族舞、现代舞、芭蕾舞、街舞、劲舞、踢踏舞歌舞歌伴舞 独奏、齐奏、合奏、交响乐诗朗诵、配乐诗朗诵、音诗画、音舞诗画 舞狮、舞龙、花船、莲湘、跑驴等
问题二:文艺晚会节目类型 文艺节目类型有很多,像舞蹈、歌曲、小品、相声、魔术、器乐演奏、戏曲、曲艺等等
问题三:文艺节目有哪些 音乐舞蹈曲艺都是文艺节目
问题四:文艺类节目有哪些? 器乐,舞蹈
问题五:文艺汇演了有什么有创意的节目 以 一个舞台剧的形式来展现
中间有一个主线就是 以声音引出画面
画面是你们展示你们特长的时间段
声音 就是指有人的朗诵
可以是录音的播放
或者现场的朗诵
但是
你们在朗诵的稿件中 要配乐 要有一定中心思想
比如说 你们整个舞台剧是以 赞扬青春为中心
那么你们准备的稿子 要和这个主题相扣
然后 中间有朗诵的时候
可以上 和朗诵的内容 音乐 相同的 舞蹈
或者情景剧 哑剧
难度 不是很大 但是 一定要做到有细节美
问题六:文艺演出分类及分类指标 5分 (1)器乐类:(音准、节奏、完整性;表现力;服装;综合素质)
(2)形体类:(基本功、完整性;表现力;服装、服饰、综合素质)
(3)声乐类:(音准、节奏、完整性;表现力;服装、服饰;综合素质)
(4)语言类:(音准、节奏、完整性;表现力;服装、服饰;综合素质)
问题七:文艺演出有什么新颖的节目现在的文艺演出有什么好点 既然是文艺演出,必然唱歌、舞蹈是主导,但是你可以改变下演绎的形式,可以插入些流行元素、当前流行语。可是试试现场创作的,这种可以调动现场的气氛。如意想不到的涂鸦,书画等等
问题八:文艺晚会节目类型新创意 相声啊 小品啊 魔术啊 音乐剧啊
其实把传统的节目班的精彩也是很不容易的 加油啊
问题九:电视文艺节目的类型 文艺类节目的分类有多种标准。比较而言,按照节目来源和节目加工程度(或视艺术创作的程度)来分类比较容易把握。总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直播节目(包括录音、录像直播的方式);一是加工节目(即以音像手段重新创作或作不同程度的加工、制作的方式)。在加工节目中,还有专门节目类型样式(即广播剧和电视剧)。1、直播节目类型取自其他文艺样式的作品,只作简单的编排组合,或者不作剪辑而直接播出的节目。这里的“直播”不一定强调现场直播、转播的形式,也可以采用“录音、录像直播”的方式。(1)音乐节目音乐是听觉艺术,十分符合广播的特征。音乐节目在广播文艺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音乐尤其适合传情而不适宜状物。调频立体声广播的出现,使得音乐广播赢得了更多的听众。在电视文艺中,音乐节目的各种样式都可以采用,它实际上就是音乐节目演出的实况直播样式。“MTV”则是另一种类型了。(2)戏曲节目这是中国特有的广播电视文艺性节目样式。京剧、评剧、豫剧、越剧、汉剧、黄梅剧、粤剧……大量的传统剧目和现代剧目,为广播电视文艺提供了丰富的节目资源,也是形成文艺类节目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决定性条件之一。广播戏剧节目常常采用戏曲演出的实况、戏曲选场或选段、戏曲故事、戏曲知识介绍、戏曲演员评介、戏曲唱腔联唱等等样式。在电视中则是相应的直播和录像等样式。(3)曲艺节目曲艺或称“说唱艺术”,主要有相声、快板、数来宝、大鼓、弹词、琴书、道情、牌子曲……曲艺实际上是一种民间艺术,为中国百姓所喜闻乐见。形式简便,易于传播,所以常为广播电视采用。(4)舞蹈节目舞蹈是一种视听艺术。因此,在广播电视中主要是运用电视手段来传播舞蹈艺术,广播手段只能制作舞蹈音乐转播或舞剧节目录音剪辑节目。(5)文学节目这是将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作广播电视化处理的节目形态。如各地电台都办有“小说连播”,极受欢迎。(6)电视小品小品原是话剧或电影演员训练时的小节目,往往就一个小事件,由一两个演员作现场表演或练习。后来移植到电视之中,以一个小戏剧或电视剧节目的样式出现。(7)文艺专栏采集多种多样的文艺节目,按照一定的主题构思编辑而成的一种栏目化的节目。可以是音乐、曲艺、戏曲、杂技等单一类的文艺节目的汇集,也可以是多种文艺节目的编排,更可以办成传播文艺知识性的栏目。如北京电视台1994年开办的《影视t望》,就是一个以影视内容为主体的文艺专栏节目。它由“动态传真”、“银海聚焦”、“影苑博览”、“影视市场”等板块组成。(8)综合性文艺节目这是把各种文艺节目综合起来的节目。它或是采取栏目化节目样式,或是采取独立的节目样式,即“综合性文艺晚会”。它具有兼容性、多样性、综合性特点。美国将它称之为“综合娱乐艺术”或“综艺节目”。综艺节目有三大优势:(1)可以汇集各类娱乐艺术,激发观众的参与感;(2)在内容、时间、形式等方面拥有相当的灵活性、兼容性,满足不同层次观众的需要;(3)扩展了娱乐艺术的舞台,推动了娱乐艺术的发展,并形成了以节目主持人为核心串联的节目模式。在我国最典型的是《春节联欢晚会》,从1983年起至今不衰。1994年,中央电视台开始在春节同时推出三台晚会――《春节联欢晚会》、《音乐歌舞晚会》、《戏曲晚会》。她满足了观众广泛的需求,并形成了一种竞争态势。相似的综艺栏目有《正大综艺》、《综艺大观》、《每日佳艺》、《艺苑文景线》。2、加工节目类型把其他样式的文艺类节目作较大的加工制作,使之成为具有广播电视特点的文艺类节目。这实际上构成了一些新的文艺样式。(1)电影录音剪辑在广播文艺中,往往采用录音剪辑的方式来处理电影这类视听综合的艺术作......>>
问题十:文艺晚会的结构类型有哪四种 文艺晚会,又叫综艺晚会或综合晚会,是区别于专题性晚会的一种晚会形式.它的观众层次无论从年龄的差别、文化修养的高低还是社会地位的不同来比较,均有很广泛的群众基础,是深受观众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如今它已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不可缺少的一道文化大餐.
文艺晚会是晚间举行的文艺演出活动类型
类型
文艺晚会种类
按场地分:室内、室外(广场)
按时间组织的有:元旦文艺晚会、三八文艺晚会、五四文艺晚会、六一文艺晚会、中秋文艺晚会、国庆文艺晚会、春节文艺晚会等
按活动组织的如:艺术节文艺晚会,运动会文艺晚会、开幕式文艺晚会、颁奖文艺晚会等
按专题组织的如:廉政文艺晚会、护士节文艺晚会、建军节文艺晚会等
按行业组织的如:工商文艺晚会、国土文艺晚会、社区文艺晚会、校园文艺晚会、军营文艺晚会等
此外,一些联欢晚会、有文艺演出的联谊会、团拜会也包含在文艺晚会之中.
视听语言的基本要素:色度,纯度,色相。策划的定义:
策划是一种程序,在本质上是一种运用脑力的理性行为.所有的策划基本上都是关于未来的事物,也就是说策划是针对未来要发生的事情做当前的决策.换言之策划是找出事物因果关系,衡量未来可采取之途径,作为目前决策之依据.亦即策划是预先决定做什么、何时做、如何做、谁来做.策划如同一座桥,它连接着我们目前之地与未来我们要经过之处.哈佛企业管理》
策划的五要素:
策划者
策划对象
策划效果
策划依据
策划手段
二、电视策划基础
我国电视策划的历史
电视策划的特性
二、电视策划基础
我国的电视策划
我国电视发展的三个时代
制作人时代
制片人时代
策划人时代
二、电视策划基础
电视策划的特性
实用性
综合性
前瞻性
现实性
三、电视节目策划
录播节目的策划
按照电视节目制作方式来分:
直播节目的策划
主持人节目的策划
参与性节目的策划
合作节目的策划
大型节目的策划
(一)录播节目的策划
1. 录播节目的特点
2. 录播节目的优点
3. 各类节目的策划特点
(二)直播节目的策划
1. 直播节目的特点
2. 直播节目的优点、弱点和难点
3. 直播节目的发展
(三)主持人节目的策划
1. 节目主持人与主持人节目
2. 话题的策划
3. 个性的策划
(四)参与性节目的策划
1. 参与性节目的特点
2. 参与性节目的多样化与开放性
3. 双向交互时代
(五)合作节目的策划
1. 合拍节目
2. 合办节目
3. 协办节目
4. 跨媒体合作
(六)大型节目的策划
1. 精品意识与品牌效应
2. 团队精神与集体智慧
3. 捆绑式策划
三、电视节目策划
单元节目的策划
按照电视节目传播形态来分:
栏目的策划
频道的策划
特别节目的策划节目包装的策划
节目经营的策划
(一)单元节目的策划
1. 何谓单元节目
2. 电视节目的一般特点
3. 共性与个性
4. 单元节目的扩容
(二)栏目的策划
1. 作用与局限
2. 策划与设计
宗旨
定位
选题
样式
风格
运作
宣传
设置
(三)频道的策划
1. 分众化与专业频道
2. 频道的定位
3. 频道的结构
(四)特别节目的策划
1. 特别之处
2. 优势与发挥
(五)节目包装的策划
1. 节目(栏目)的包装
2. 节目(栏目)的推介
3. 全频道包装
(六)节目经营的策划
1. 电视节目的经营
2. 节目生产经营策划
3. 节目市场营销策划
4. 节目品牌经营策划
谢谢!...>>
二、四川省有哪些富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节目?
川剧的变脸
四川连厢及肉莲花表演大师牟庆云、四川相书表演大师鲁国华及飞刀花鼓惟一传人刘陶
川剧 【川剧】又称川戏。四川的代表性戏曲剧种。流布于四川和贵州、云南、湖北、台湾等省。分上坝、资阳河、川北河、下川东四条"河道"(地域流派)。成都是上坝派的中心。川剧历史悠久,清代雍正、乾降年间"花部"戏曲勃兴,继有柳子腔、皮黄腔入川,逐渐与四川语音、地方民俗、本土民间小调和秧歌相融合,衍化为川剧的昆腔、高腔、胡琴、弹戏及灯戏,形成了风格统一的四川地方剧种。民国初,三庆会剧社汇集五腔剧目于一班,正式形成五腔共和的演出形式。川剧拥有上千剧目,尤以喜剧著称。传统表演程式自成体系,常为其他戏曲剧种借鉴吸收。还有变脸、藏刀、踢慧眼等多种特技表演。1949年后,川剧艺术进一步发展,多次组团到全国各地及欧、亚数国演出,受到观众赞赏,被誉为"天府之花"。著名演员竞华、杨淑英、笑非、晓艇、蓝光临、刘芸、陈巧茹等,著名鼓师王官福等,均在观众中享有盛誉。�
木偶戏
【木偶戏】成都木偶形成于唐代,此后遍及城乡。当时的木偶叫精木偶,长约0.3米,短小精干,操作方便。上演的剧目如《引凤楼》、《金山寺》、《群仙会》等皆为川剧传统剧目。班社有祥瑞班、瑞乐班、字均班、荣华班等,多在各种神会、庙会及茶馆、院坝等地演出。30年代木偶戏逐渐衰落。1949年后木偶戏得到重视,组建了专业的木偶皮影剧院。目前成都木偶有大中小杖头木偶、布袋木偶和手掌木偶。木偶制作精细,造型美观,已采用化工原料和纸型塑造。木偶的手签子在衣服之外,称为"外支棒"的杖头木偶,其代表剧目有传统戏《人间好》、《小放牛》、《沉香救母》、《孙悟空三调芭蕉扇》,现代戏有《老公公种红苕》、《调皮的小白兔》、《刘文学》、《雷锋参军》等。成都木偶曾先后应邀到德国、荷兰、瑞典、泰国、日本等国访问演出,受到好评和欢迎。�
谐剧
【谐剧】曲艺表演艺术家王永梭首创的一种"诙谐戏剧"。一人独演,不讲究服饰场面,道具极其简单,演员是剧中唯一主角,即剧中的第一种人--看得见的人;通过舞台道具的依托和语言、表情、动作表演,以不同侧面向观众显示剧中的第二种人--看不见而似乎看得见的人。这是谐剧特有的表演手法。创始人王永梭早在1939年抗日时期就创作出了《扒手》、《赶汽车》、《黄巡官》等20多个谐剧节目,1949年后又改编了《在火车上》、《结婚》、《十二点整》、《苏二哥》、《打百分》等有影响的作品。四川人民出版社在1985年出版了《王永梭谐剧选》。1989年四川省举办了谐剧比赛,各省区方言谐剧纷纷登台献艺。�
四川评书
【四川评书】又称评话,清初盛行四川,以说为主,辅以动作,以四川方言讲述见称。说书人借助一张桌子,一块醒木,一把扇子,一条手巾,一人表演,不拘时间,不择地盘,书文可长可短,书资凭听书人随意给付。四川评书分"清棚"与"擂棚"两大类。"清棚"重在文说,以清谈为主,偏在文采,妙语连篇,以文取胜,以情动人。"擂棚"重在武讲,以吼喊为主,摹拟形容,说书人用醒木在桌上用力拍讲,手比足划,眉飞色舞,力求形态逼真。当中又分"条书"与"墨书"。"条书"无底本,凭说书人编造故事;"墨书"有底本,说书人根据底本加工润色,一部书能说上三五月甚至一年不等。"条书"传统段子如《双贵图》、《十美图》等,"墨书"传统段子如《三国演义》、《水浒》等,总以野史、侠义、公案、神话、奇观为主。现代书目有《红岩》、《林海雪原》、《平原枪声》、《铁道游击队》等。�
四川竹琴
【四川竹琴】又名道琴或道情。清初流行在成都的一种曲艺演唱形式。最早始于道教劝善说道,曲调为"玄门调"与"南间调"。光绪年间,曲艺艺人利用其改唱《东周列国》、《三国演义》等历史故事。使用乐器是长约1米、直径6.6厘米的竹筒一支,在其一端蒙上猪护心油皮(现用小肠皮),再以两块竹片子,长1.7米,加上碰铃伴奏或自唱自奏。民国初年始称竹琴。演唱形式有"群唱"与"单唱"。"群唱"是由5人组合坐唱。1953年首届西南戏曲调演,由著名竹琴艺人杨庆文将坐唱的"群唱"改为站唱的一人独演。竹琴唱腔"省调"又称"坝调"、"上河调",流行于成都地区。著名竹琴老艺人贾树三又将川剧、扬琴与竹琴融为一体,创出"贾派"竹琴。"贾派"竹琴擅说各地不同方言,描摹不同人物,字正腔圆,细腻入微。击琴能奏出千军万马之声,似有波澜壮阔之势,曲目以《三战吕布》、《华容道》等为代表。�
金钱板
【金钱板】曾名"金剑板"、"三才板"、"金签板",是流行于成都以及四川各地的一种民间曲艺演唱形式。形成于清初,早期多以跑乡场、扯地圈为主,后进入茶社书场演唱。由一人表演,唱词多为节字句或十字句,方言土语演唱,唱词通俗易懂。其唱腔以部分川剧曲牌与四川民歌为基础形成。金钱板板质以楠竹或斑竹制成,共3块,每块长30厘米、宽3.3厘米、厚约0.5厘米,其中两块中嵌有小铜钱或金属片,故名"金钱板"。它可击出风云雷雨九种不同节奏、音响。其流派分"花派"、"杂派"、"清派"。"花派"板式打得花,打得热闹,且打且耍,眉眼身法灵活自如;"杂派"唱词长短运用自如,不受节奏拘束,唱一段说一段,说中带唱;"清派"重视咬词吐字,字正腔圆,细腻准确,行腔中不能有"啦"、"哈"、"呀"等虚字尾音出现,表演动作不大。演出的曲目有《武松赶会》、《瞎子算命》、《货郎子》、《绕口令》、《十八扯》、《老实话》、《小菜打仗》等,著名金钱板艺人邹忠新在1949年后吸取各艺术流派之长,不断改革创作,演出了《俩相帮》、《圈套》、《激浪丹心》、《洪湖凯歌》、《双枪老太婆》、《偷鸡》等。�
四川清音
【四川清音】原名"唱琵琶"、"唱月琴"。成都在30年代成立"清音职业工会",后更名为"清音曲改会",即得现名"清音"。四川清音于清乾隆年间由民歌小调发展而成,属于歌唱体牌子曲类的曲艺说唱艺术形式,曲调丰富,唱腔优美。流传至今有8个大调、100余支小调,唱段200多支。大调多以故事传说为主,小调多采用四川流行的山歌、民歌等曲调演唱。伴奏乐器为琵琶、二胡、竹鼓、檀板等。其中竹鼓是四川清音特具的伴奏乐器。表演时由女演员一人独唱,右手击竹鼓,左手击檀板,自击自唱。近年来又开唱长篇曲目如《白莲女杰》,在唱演中嵌入表白,韵文、散文交错演唱。四川清音分为上河派、下河派。成都的"省调"为上河派,其唱腔轻盈,细腻圆润,在运腔中有一种风格独具、跳跃式的连续顿音唱法--"哈哈腔"。著名清音演唱艺术家李月秋的"哈哈腔"造诣较深,她音色甜美,行腔轻柔婉转,早在40年代即有"成都周璇"誉称。四川清音代表曲目有《放风筝》、《断桥》、《秋江》、《绣荷色》、《黄继光》、《赶花会》等。�
成都扬琴
【成都扬琴】源于成都,早在清乾隆年间即在成都等地流传,主要以扬琴伴唱而得其名,并有"坐地传情"之称。它吸取了川剧、清音、竹琴诸家之长,通过唱腔道白,融叙事、抒情为一体,有层次地表现戏剧情节,多为生、旦、净、末、丑5人演唱,分别操扬琴、鼓板、小胡琴、碗碗琴、三弦,边唱边奏,其唱腔优美,韵味浓郁。唱腔分大调、小调(越调),大调属"板式变化结构",应用较广;小调属"曲牌联套体结构",抒情较强。传统曲本多采取叙事与代言相结合的体裁,曲本分大本与单折两类。其流派分"南会"、"北会"两派。"南会"因盲人多,对于唱腔非常讲究;"北会"并非盲人,对词本则特别考究。1925年,扬琴科社"慈惠堂"招收盲人学唱,培养出了洪凤慈、张大章、卓琴痴等风格独特的"堂派"艺人。三四十年代,扬琴在省内日益盛行。1949后,四川扬琴发展很快,其代表人物及唱腔流派是著名扬琴演唱艺术家李德才及其自成一格的"德派"扬琴。"德派"扬琴以声、腔、情、韵结合扬琴伴奏的急、徐、强、弱的谐美,来表达其感情、刻画人物。代表传统节目有《活捉三郎》、《碧莲放子》、《祭江》、《祭塔》、《香莲闯宫》等,现代节目有《白毛女》、《李二嫂改嫁》等。�
成都灯会
【成都灯会】成都一年一度的灯会在青羊宫举办。这一中国古老的民间习俗在成都得到很好的展现。灯会盛况空前,各种灯竞相展示,五彩缤纷,令人眼花缭乱,吊灯、挂灯、走马灯、鲤鱼灯、荷花灯、壁灯、鳌山灯、大花篮等等,有浓厚的民族地方特色。大多采用大众所熟悉的川剧剧目、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市政建设、工业成就等,反映了成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当代的主要建设成就。制作精美,是成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展示了成都民间彩扎技艺和书法绘画等高超的传统艺术。�
成都花会
【成都花会】成都是古代有名的"花城",它的历史可追溯到唐宋。根据传统习惯,人们一般把"百花生日"(农历二月十五日)--花朝节的前后定为成都"花市"。直到今天,仍然沿用这个延续千年的传统习俗,年年在青羊宫举办"花市",从而发展成为民间喜爱的春游盛会。届时花农群集,城乡居民纷纷前来赶会,卖花、赛花、赏花、交换良种和互相学习培种技术,各种小吃和地方土产沿街摆满。成都海棠、梅花、玉兰、山茶、迎春等享有盛名。宋陆游诗:"碧鸡海棠天下绝,枝枝似染猩猩血。""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二十里路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从诗中可想见当年成都花市的盛况。游人不断,热闹非凡,当地称之为赶花会。�
成都盆景
【成都盆景】成都盆景属于川派,是中国盆景艺术的主要流派之一。盆景是我国传统园林艺术,它运用"缩龙成寸"、"咫尺千里"的艺术手法,创作出"立体的画、无声的诗"。我国盆景艺术,有江南、岭南、剑南三大流派,剑南派以成、渝两地为代表,着重表现四川名胜山水的独特风貌。奇花异草、险峰怪石、青山绿水,无不进入成都的盆景之中,使人们从盆景中得以享受到成都的大好风光,深受人民的喜爱。�
木芙蓉
【木芙蓉】成都又名蓉城,源于五代时后蜀主孟昶爱植芙蓉花。现在成都人对蓉花仍怀有深厚的感情,公园、商店、街道的名称多冠以"芙蓉"的称谓。木芙蓉系落叶灌木,枝叶密被星状短柔毛,树冠开展,花大色艳。品种有醉芙蓉、白芙蓉、红芙蓉、五色芙蓉等,开花时间在10~11月,正是百花凋落时节。�
成都茶馆
【成都茶馆】四川人饮茶的历史,有文献可查的已有2000多年。成都茶馆大都分布在成都市区、效区的大街小巷、公园名胜,是人们休息娱乐的场所。成都人喝茶讲究舒适、有味。茶馆的座位是靠背竹椅,平稳、贴身,或靠或坐不觉累,闭目养神不怕摔。茶具用的是"三件头",即瓷碗、瓷盖和金属托盘(又称茶船子),以江西景德镇的瓷器为上品。冲开水用的长嘴壶,冲茶亦讲技术,高明者从头至尾点滴不漏,赏心悦目。茶馆供应糕点糖果,还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如下棋、说唱、相声等。就其特色来说,可分老茶馆、新茶厅、文化茶园、棋园茶座。茶品种极多,花茶、龙井、毛尖、沱茶,应各人不同喜好。�
蜀锦
【蜀锦】是成都历史悠久的传统丝织品,与南京云锦、苏州宋锦、广西壮锦齐名。全系真丝织品,质地柔软,色泽艳丽,品种多样,牢固耐用,富有鲜明的民族色彩和地方色彩。产品分被面、衣料、装饰锦,以被面为主。其主要锦样有方方锦、月华锦、雨丝锦、浣花锦、铺地锦。蜀锦历史悠久,秦汉末年已有大量生产,蜀丞相诸葛亮把蚕桑生产放在重要位置,蜀锦在当时不仅是对外贸易的商品,而且也是军费开支的来源。唐代蜀锦技术有很大发展,并远销到日本、波斯。北宋建立成都锦院,元明以来品种更多,应用更广。�
蜀绣
【蜀绣】同江苏的苏绣、湖南的湘绣、广东的粤绣并列为中国四大名绣。它以严谨细腻的针法,淡雅清秀的色彩,优美流畅的线条,中国水墨画的格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受到国内外的赞誉。蜀绣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晋代常璩所著的《华阳国志》中,把蜀绣称为"蜀中之宝"。蜀绣的品种丰富多彩,根据它的用途,大体可分为日用品和欣赏品两类,前者实用价值高,后者艺术效果强,其构图取材于名家的山水人物画。另外双面绣亦很有名。�
漆器
【漆器】成都漆器在西汉时期就有很高的水平,中国出土的大批漆器中刻有成都制造的字样,而且至今完整如初,令人惊叹不已。主要原料为漆和丹朱,以"雕花填彩"见长,用炼制后的生漆涂饰在各种不同的底胎上,经反复研磨、雕花、填色彩,再抛光、清光而成。用刀如笔,刚柔兼备,线条流畅,平整光亮。纹样常用梅、兰、竹、菊等进行装饰,用传统工艺,造出了大量古色古香的仿古漆器;同时发展暗花、隐花、描绘等新工艺,使漆器更加丰富多彩。主要产品有瓶、盒、盘、缸以及漆塑人物、挂屏等。由于成都漆器把实用性同装饰性有机结合,是富有使用价值的艺术品,深受国内外客人欢迎。�
银丝工艺
【银丝工艺】以白银为材料,运用花丝和点錾技法,按照设计要求,交互用填丝、累丝、炭丝、穿丝、搓丝和在银片上錾出点、线、面浮雕图案组合而成。结构严谨、造型别致、虚实相间、富丽堂皇,具有浓厚的东方色彩。传统产品有妇女用的首饰钗、环和儿童服饰品罗汉、八仙、狮子滚绣球以及生活用品银耳碗、银镶筷子等。近年来的"底纹衬托"新技艺,又增添了不少新品种。�
竹丝瓷胎
【竹丝瓷胎】又称"竹丝扣瓷",是从优秀的民间工艺中发展形成的,属于竹类编制中的一种工精艺高的特种编制工艺。它是用很细的竹丝、很软的竹篾依胎编织而成,有生活用品和工艺品的双重价值。19世纪末叶,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银质奖章,被誉为"东方艺术之花"。竹丝瓷胎选料严格,编制难度大。传统色彩以古铜色为主,辅以竹丝本色和黑色竹丝。图案各异,品种繁多,花色翻新,主要产品有花瓶、咖啡具、茶具、饭碗、首饰盒、烟具、竹压盘等。�
绢扇
【绢扇】绢扇是宫扇的一种,原是贵族妇女的赏玩之物。成都绢扇继承了古绢扇的造型,以铁丝作框,楠竹片作柄,彩色线带蝴蝶结为坠,价廉物美,大方实用。绢扇以扇画面的格调高雅为主要特色。成都绢扇工笔重彩,与清丽淡雅的苏杭绢扇不同,采用木版水印、印线填彩和手画为表现手法。�
薛涛笺
【薛涛笺】即浣花笺,是唐代女诗人薛涛依照松花笺纸设计制造的一种小彩笺。因薛涛用以写诗与元稹、白居易、刘禹锡等诗人唱和,故名。以胭脂染成,花纹精巧,颜色鲜丽。唐李商隐《送崔珏往西川》诗云:"浣花笺纸桃花色,好好题诗咏玉钩。"五代词人韦庄《乞彩笺歌》云:"留得溪头瑟瑟波,泼成纸上猩猩色。手把金刀擘彩云,有时剪破秋天碧。"薛涛笺在我国制笺发展史上,占有较重要的地位。�
蜀笺
【蜀笺】古代成都的一种木刻彩印、图文兼具的诗笺。在唐与蜀纸(即麻纸)齐名。成都浣花溪是历代造纸制笺的中心。主要有松花笺、薛涛笺、十色笺等,其中尤以薛涛笺著名。文人学士写诗多爱用蜀笺,蜀笺的发明,推动了后代诗书画的发展。�
十色笺
【十色笺】又名谢公笺,俗称鸾笺或蛮笺。谢景初(1019~1084)字师厚,北宋富阳(今浙江富阳)人,博学能文,尤长于诗。他创造的笺因有深红、粉红、杏红、明黄、深黄、浅青、深绿、浅绿、铜绿、浅云等十色,故称十色笺。韩浦《寄弟蜀笺》诗云:"十样蛮笺出益州,寄来新自浣花头。"即指此笺。�
诗婢家
【诗婢家】位于成都市春熙路北段。是一家字画装裱作坊,与北京的"荣宝斋"、上海的"朵云轩"、杭州的"西泠印社"齐名。建于1920年,在字库街,后迁羊市街。因主人姓郑,便借用中国汉代经文学家郑玄家的奴婢皆懂诗文,并能以诗句互相对答的故事取名。经营名人字画,文房四宝,水印诗笺,木刻水印等,所制水印笺质朴雅致。�
川菜
【川菜】中国四大菜系之一,以历史悠久著称。成都为川菜正宗。川菜可以用选料严、刀工精、调料鲜、烹制巧、造型美来概括。成都川菜又以高级筵席、聚餐宴会、大众便餐、家常风味、民间小吃形成自己的风格体系,讲究色、香、味、形,注重味多、味广、味道变化多样,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赞誉,有麻辣味、红油味、椒麻味、鱼香味、豆瓣味、酱辣味、怪味等。烹调方法多样,而且每样都有自己独特的工艺要求。现川菜品种已达4000多种,其中名菜达300多种。成都著名川菜餐馆荣乐园位于人民中路137号。最早建于1911年湖广馆街,由威乐斋、蓝光鉴兄弟开办,善于以美味汤菜调剂席面而形成独具的特色,精心制作的奶汤使人回味不绝,传统名汤"开水白菜"也博得中外游客的称赞。其他如"双烤鸡"、"干烧鱼翅"、"酸辣海参"等都是荣乐园的名菜。努力餐也是成都著名的川菜馆。位于成都市祠堂街55~57号,1929年由中共四川省军委书记车耀先创立。所制作的生烧什锦、宫保鸡丁、清汤三鲜、蒸碗饭、大众面点等,以正宗川味、价廉物美而著称,有歌谣赞道:烧什锦,名满川,味道好,努力餐。被群众称为经济实惠的平民饭。�
宫保鸡丁
【宫保鸡丁】川味名菜之一。清末丁宝桢在任四川总督期间,好用青椒烹饪鸡丁,又因为他曾在京仕官宫保,故而取名宫保鸡丁。后来发展为用干辣椒过油成棕红色,将肥仔公鸡腌肉切成丁爆炒,再放佐料和花生米合炒,色香味极佳。�
四川泡菜
【四川泡菜】四川人喜爱吃的一种经济小菜,是将鲜菜放入盐水坛中泡制而成。开胃解腻,是筵席中调味佳品。成都餐馆中专制泡菜的厨师利用各季的鲜蔬菜,泡制出光泽鲜艳、脆香可口、具有多种复合味型的泡菜。有些菜可泡多年不变味。�
麻婆豆腐
【麻婆豆腐】川味名菜之一。清朝同治年间,陈麻婆在成都万福桥头开了一家餐馆,因她煮豆腐色鲜味美,过往挑夫都于此歇脚就餐,生意兴旺,又因她是麻脸,故名。其主要成分是豆腐和牛肉,豆腐和牛肉的制作亦有特色,豆子系精心选用,牛肉的品位要求很高,再配上原汤、红油烧烩,加进适量的调味品制成。由于制作精细,价廉物美,颇负盛名。�
夫妻肺片
【夫妻肺片】是经过精制并加用调料的"凉拌牛肉"。据传说创始人郭朝华和他的妻子,推车叫卖,因调制得法,香味浓郁,被称作"车行半边路,肉香一条街",两人夫唱妇随,生意十分兴旺,因起初卖的原是些牛肉、牛心、牛肚等杂荟,而称作"荟牛",因"荟"、"肺"发音相近,故得名。特点是肉料精选、香料精配、厚薄匀称、搅拌入味。�
龙抄手
【龙抄手】风味食品。位于成都市春熙路南段,1941年开设于成都悦来场,后迁商业场。传说是几位茶社伙计企图用"浓花菜社"的地盘开店,谐"浓"字音,取"龙凤呈祥"、"生意兴隆"的意思,得名"龙抄手"。其特点是皮薄、馅嫩、汤鲜,主要有原汤、炖鸡、海味、酸辣、红油等抄手,用料讲究,做工精细。
三、文艺演出,表演什么节目好?
组织乐队表演,说相声,演音乐剧或者歌舞剧(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小品最简单的。
文艺节目 文艺演出、创作或电台、电视台播送的文艺类项目,文艺节目是文艺类表演项目的总称。文艺节目以其艺术性、娱乐性、参与性为一炉,具有愉悦心神、陶冶情操的娱乐功能,深受观众的欢迎和喜爱。
四、傣族的泼水节上举行的文艺节目都有哪些?
泼水节前采花,扎龙亭、树“桑健”
文艺节目 浴佛、佛爷讲经、傣族乐队、歌手唱歌、跳民族舞,我们德宏这边主要是跳“嘎勇”(孔雀舞)、嘎秧(鹭鸶舞)、象脚鼓舞、嘎光舞、傣族武术表演、选美比赛、牛车选美女…… 江里龙船比赛、江边放高升、放孔明灯、
到奘房(庙)里敬佛,听佛爷讲经
缅甸那边的民族兄弟也会过来一起联欢
五、文化大省黑龙江,迄今有哪些富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节目?
黑龙江有许多的特色项目,比如说我们比较熟悉的东北二人转以及东北的扭秧歌,除此之外在东北还有一些特色的节目,那就是比如赫哲族人的冬季捕鱼。这些独具地方特色的节目都是黑龙江这些地带所特有的一些节目。它反映了一个地方的地域文化以及一个地方的它的悠久历史,也正是因为在黑龙江这块比较寒冷的地方才诞生出来了,这么有意思的节目。
虽然说冬天的黑龙江异常的寒冷,但是他依然不能阻挡人们在外庆祝的心情,因为人们想通过自己的这些舞蹈和表演来让人们感受到冬天这种独具特色的魅力,也让我们看到了黑龙江人这些乐观豁达的一面,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充满着激情,这种激情正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所需要的和倡导的,因为这种昂扬向上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能够奋发直前,不怕艰难,就算是在这些艰难困苦的地方,我们依然可以用我们刻苦的精神,来创造美好的生活。
我们从地图上来看,黑龙江黑龙江省位于我国的一个高纬度的地方,因此每在冬天的时候,东北当地它就会非常的寒冷,因此这就造成了许多具有特色的一些事情,比如说东北人他们的家里面一般都是具有暖气的,但是在早些年间他们的这些暖气大多数都是自己烧的,比如说烧柴火,并不是现在所谓的人工供暖。再比如在东北,他们的床大多数被称为炕头,晚上睡炕头,除此之外,他们吃饭的地方也是在床上,只不过是在床上添了一张桌子罢了,每到过年或者是过节日的时候,这些东北人他们都会在自己家里面的炕头热热闹闹的吃上一顿美味的大餐,而且他们吃的食物也非常的具有地方特色,那就是大杂烩,什么鱼啊,饺子啊,还有大白菜都放在一起炖,炖出来的食物具有一种浓厚的东北风味,让人吃了欲罢不能。
酒过饭饱之后,这些黑龙江的老百姓还为这些外地人们表现出来了非常多的节目,比如说东北二人转,夫妻搭档,让我们看到了东北人积极乐观的一面,唱出了东北的地方特色,还有那那独具特色的柳秧歌,穿着花红的衣服,展现出他们这种独具特色的激情。
六、有语文特色的表演节目有哪些
如下:
1、脱口秀,基本内容为“单口小段+喜剧小品环节+名人访谈”,但是重点在单人段子(几乎可以算单口喜剧),侃天侃地,聊时政,话家常。言语多为诙谐幽默现场效果极好。
2、相声,是用笑话、滑稽地问答、说唱等引起观众发笑的一种曲艺形式。按人数分对口相声、单口相声、群口相声、相声剧。相声是一门最擅长与观众进行交流的艺术,相声演出所产生的剧场效果,往往是其它舞台艺术无法企及的。
3、民歌,民歌因为它活泼的形式,亲民的气息,受到人们的喜爱。
4、小品,演艺形式多样,它的题材也空前丰富,小品反映社会现象的深度、广度及其表演形式也愈趋多样化。从此小品成为文艺舞台上不可或缺的独特的文艺节目。
5、口技,从宋代到民国时期在杭州盛为流行,表演者用口、齿、唇、舌、喉、鼻等发声器官模仿大自然各种声音,如飞禽猛兽,风雨雷电等。能使听的人达到身临其境。2011年5月23日,口技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