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国庆假期期间,我国的消费水平怎么样?

在国庆期间,我国的消费水平真的是非常的高的大家都知道,国庆今年又撞上了中秋,整整八天的假期让人蠢蠢欲动,怎么可能不出去消费呢。

一、在国庆假期期间有非常多的人都选择出去旅游。

在国庆期间,出去旅游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大家都是你到我的城市来旅游,我到你的城市来旅游,很多地方都出现了交通拥挤的现状。在这八天的假期内,很多人都安排的满满当当的,这真的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假期。大家都知道,一年之中除了春节,只有国庆的假期是最长的了,但是春节要回老家,所以只有国庆才是最适合出游的,所以国庆期间我国的消费水平真的是异常的高。

二、在国庆假期期间大家花钱都是大手大脚的。

在国庆假期期间是难得的能够消费的时间,平时大家都忙于上班和上学,很少有机会能够这么大手大脚的消费。大家都抱着这样一个心态,那就是既然出来玩了,那肯定就是要花钱的,所以说在国庆期间,大家都是大把大把的往外花钱。

三、上班族们在国庆假期期间尽情的玩耍。

每个出去旅游的人都在为我国的GDP贡献。国庆假期期间真的是刺激了大家消费的欲望,每个人都出去花钱,而且是大手大脚的花钱。平时辛辛苦苦的上班挣钱,为的不就是享受吗?能够在这八天假期内获得快乐,那才是最重要的。在八天里面尽情的玩耍尽情的花钱,然后再安安稳稳地去上班,这真的是让人感到非常的美好的。

综上,我们可以发现,在国庆假期期间我国的消费水平真的是异常的高的。对此,你有什么其他的看法?可以在评论区里说一下,大家一起来讨论一下。

二、国庆假期各地旅游市场以旅游探亲为主,周边游、短途游居多,这说明了什么?

2022年最后一个假期过完,携程网、同程、途牛网、驴妈妈、飞猪网、去哪、蚂蜂窝、途家和春秋旅游等已公布十一假期出行汇报。尽管遭受当地疫情冲击,住户总体出行意向依然明显,但是具体出行要求转变显著。数据显示,国庆节假日7天当地、附近旅游订单信息占艾力克65%,变成流行旅行方式,当地附近平均旅游花费较去年同期提高近30%,消费能力明显提高。

中国未来研究会旅游分会副理事长刘思敏详细介绍,从这两年的假日出游发展趋势看来,本地游、周边旅游逐步形成流行,去玩方法已经从观光游向深度游变化。携程网研究所市场分析师方泽茜表明,近程高频率、附近深度游和品质游仍然是发展趋势。高品质出游可以为顾客产生多维度的度假旅游新感受,顺从游客不远行还能有新探索的假日旅游市场需求。

现如今的旅行销售市场,廉价低质量商品不会再时兴,再加上疫情冲击不确定性,促进了国内游“品质游”时代的到来。在高品质旅游体验的态势下,奢侈品消费力稳步增长,顾客不仅旅程舒服,又想要防止乘坐公共交通所带来的零距离接触,完成“小而精、短而精”的出游感受。

一个新的发展机遇眼前,各种出行服务平台都是在提前布局,积极主动合理布局高品质出行跑道。其中吉利控股集团新推出小礼帽出行凭着专业与高档产品和服务,主推个性化的高品质出行,得到了出行销售市场亲睐,获得了顾客一大波良良好口碑。

小礼帽出行均采用传统快车LEVCTX5做为专享经营出行,十分重视旅客在出行途中体会和感受,从人性化考虑,综合考虑旅客出行后的细腻要求,根据丰富多样的产品卖点让每一个出行者都可以得到相同的关爱和重视。

良好口碑来自高品质产品和服务。据统计,承传近百年经典的快车LEVCTX5根据前瞻性的设计方案和丰富作用组成反映针对出行质感的向往,让旅客得到超过出行自身的高品质体会。后排座的大容量做到3.6m,根据透明隔断与驾驶员舱分隔,构成了单独空间,既可以容下六人搭乘,也可以为高品质要求群体给予悦享体面的出行方法。TX5还配置了与众不同多功能的无阻碍陡坡脚踏板,让父母、孕妈妈、小孩子轻轻松松上车时,轮椅车、婴儿车也能直接推上去推下去。脚踏板可容下350kg超大型载重,能方便的承重4个80千克之上成人,较大号轮椅车还可通过。

当多胞胎、人口老龄化、疫情当下并驱前行,人性化情境与高品质感受变成出行界新时尚,以商品服务赋能出行的年代已经来临。小礼帽出行以全世界规范快车LEVCTX5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场景解决方案,加上更专业的管家式服务,为高品质出行要求提供更美好的体验。有六人搭乘也不用再分乘两辆车,三代同堂愉快享受温暖陪伴的全家出行情景;有巨大室内空间,外出行李箱再好也有地方放置的大件出行情景;有个性化陡坡脚踏板,婴儿车轮椅车均可轻轻松松左右陪伴出行情景;除此之外,安全防护出行、商务接待出行等场所都从容应对。

据统计,“高档车+好服务=好感受”,是小礼帽出行仰仗的三重产业优势。小礼帽出行借助专业型出行车辆LEVCTX5和更专业的管家式服务,让每一个细分化的小众要求也能够享受到丰富多样的产品卖点、更专业的私人管家所带来的更高一些出行质量。这会对消费者来说,确实又多了一个好的选择。坚信在接下来的出行市场中,能拥有更多出行服务平台为消费者需求配对更为精确产品和服务,让每一次出行都充满轻松愉快的感受。

三、今年的“十一”国内出游人次达5.15亿,哪些景点的人流量最多?

序言:在今年的十一国庆假期,国内的出游人数高达了5.15亿人次,这当中去的旅游景点最多的还要数北京环球影城。一线城市依旧是许多人比较向往的城市,所以在十一国庆假期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去到北京。北京的环球影城也是吸引到了许多年轻人争先恐后的去打卡,提及到北京环球影城的门票价格非常的高,但是这依旧难以抵挡年轻人去到北京环球影城打卡。

北京环球影城打卡的人流量非常多

因为考虑到在10月1日放7天小长假,大多数的家长都是考虑到想要陪伴孩子一起玩耍,而孩子们都比较喜欢去到北京环球影城。这个旅游景点是今年9月份才开始对外开放的,总价值投资高达几个亿。这对于旅游景点而言,也是中国市场内投资最大的一个环球影视基地,同时也吸引到了许多明星争先恐后的去打卡。网友们就比较喜欢去跟随明星的步伐寻找网红打卡地点。

旅游景点的人流量比较多

在十一小长假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为了放松自己的压力,所以会选择和家人一起出门旅游。在去旅游的景点时,首先会考虑到由于秋天是属于秋高气爽的季节,选择北方出行才不会觉得天气较为炎热。而对于南方有一些地方的天气,还是高达30多度,在去旅游的时候就会觉得人流量比较多。同时还会有些闷热,所以去北方城市旅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待在家里看其他人旅游

更有一部分人考虑到十一小长假,出行的人非常的多,所以为了不给交通造成拥挤的现象,所以就会考虑待在家里边。同时在十一小长假期间人流量出行的比较多,消费额也就会逐渐增加,对于一些人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消费,待在家里边才是最好的选择。

四、“十一”国内4.22亿人次出游,旅游业都出现了哪些“黑马”呢?

2022年的十一国庆出行人次已经达到了4.22亿人次,国庆假期出游的地方变得多了,其中红色旅游、夜间文化活动以及宅酒店等新型的出游方式受到了游客们的欢迎,从市场反馈的数据来看,这几个新的黑马项目也的确带来了不少的营收。由此可见,随着国庆假期的到来,围绕着不同的旅游方式出行,已经成为了国人消费的一种新时尚,也会给疫情之下的旅游业带来一波冲击力度,让旅游业从业者们看到了春天。

2022年,整个国庆假期,全国国内出游超过4.2亿人次,其中年轻人对红色旅游有极大的兴趣,在假日期间,不少年轻人组团来到优秀文化产品以及优质旅游产品地,包括红色地标,红色旧址以及缅怀革命先烈等,红色国庆主题的相关旅游地进行旅游,尤其是在延安等地,看到了不少年轻的面孔,他们在逛革命景点,看红色演出,购买一些红色的文创产品,整个国庆节假日期间,延安当地的红色旅游订单数量整个增长了160%。其中,长沙,南昌,井冈山等地成为了此次红色旅游热门旅游地。

年轻一代除了对红色旅游热情度高涨之外,还去到了各个文艺团和文博场馆等进行云旅游,这种全新的方式,通过线上直播来让有着蠢蠢欲动出去游玩的网友们在线上观看足不出户就能够赏大好河山。从整体的消费趋势来看,这种旅游的全新方式带来的整体营收相应来说还是不少的,而且对于各个景点的打卡模式来说也是非常新奇的,倍受欢迎。第三个旅游的黑马就是夜间文化活动以及宅酒店,整个2022年国庆期间夜间夜流量的整体人次超过995.6万人次,平均每一个景点每夜的客流量达到4.76万人次。可见,人们在旅游的新形式上又有了新的探索。除此之外,还有宅酒店也成为了黄金周度假的一个主流形式,在一些旅游平台上,甚至单独出售酒店的项目,游客可以在酒店内吃下午茶,健身,瑜伽等多个活动展开。部分旅游型的酒店还推出了稻田艺术节、乐队表演等等可以与消费者互动的节目,用一种新的玩法将游客吸引进来。

总而言之,2022年的国庆假期相较于去年来说,旅游业有了很好的提升,在旅游项目上也突出了三匹黑马,分别是红色旅游,夜间文化活动和宅酒店,给游客们带来了全新的体验,也给我国旅游事业带来了新的希望,整体营收上带来不错的前景。

五、国庆长假共6.37亿人次出游:你去哪了

中国旅游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解读2020年国庆节、中秋节假期旅游市场数据:

● 问:文化和旅游部昨日发布国庆节、中秋节假期八天的旅游市场数据,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6.37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恢复79.0%;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665.6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恢复69.9%。如何评价这组数据?

● 答:无论是与去年国庆节假期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收入按可比口径的同比,还是与劳动节、端午节假期恢复程度的环比,我们都可以从官方数据得出结论:依托国内超级大市场,我国旅游经济已经进入疫情防控常态情境下全面复工复产复业新阶段,旅游消费信心全面恢复,旅游发展潜力全面释放。与端午节假期相比,恢复进度分别提高了28个和39个百分点。人均每次旅游消费也有明显增加,旅游经济稳中向好的基本面进一步稳固,全年旅游发展预期有望从谨慎乐观转向相对乐观。

假期八天,游客总体满意度85.71分,景区满意度86分,较端午节的85分进一步提升,说明广大游客对旅游服务质量是高度认可的。

● 问:每当假期结束,各地旅游部门都会发布旅游接待、旅游收入数据和工作总结,请问中国旅游研究院了解这方面的情况吗?

● 答:根据现行的《文化和旅游调查统计制度》和工作要求,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负责假日期间国家层面的国内旅游接待人次、旅游收入的数据生产,各省、市、县级人民政府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所在地的假日旅游市场统计工作。根据“谁生产,谁负责”的原则,不宜对各地自行发布的旅游接待数据进行简单排序。旅游经济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基于自有知识产权和相关专利,对各地假日旅游接待人次进行专题测算。

国庆节、中秋节假期游客接待规模位居前列的省份有:1.广东、2四川、3.湖南、4.山东、5.河南、6.广西、7.江苏、8.河北、9.安徽、10.湖北。前十位游客接待省域中,东部沿海地区仅占3席,北京、上海、天津等直辖市排名20开外,内蒙古、甘肃、吉林、黑龙江、新疆等开阔地区游客接待排名较以往假期明显前移。

相比劳动节和端午节假期,哈尔滨、西安、武汉、兰州、西宁、长沙、海口、沈阳、重庆和大连等城市旅游市场复苏幅度领先。

● 问: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还有夜间旅游,都是业界和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通过这个假期,能看到哪些新变化?

● 答: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调查数据显示,长假期间85.0%的游客参与了各类文化休闲活动,其中参观历史文化街区、博物馆、美术馆的游客比例分别为41.8%、40.5%和27.1%。游览文博场馆的时间不超过4小时的游客仍占多数,达66.5%。

在文化和旅游系统的共同努力下,文化活动更加丰富,文物展陈不断创新,文博场馆越来越成为广大游客愿意到访的新空间。国家博物馆持续推出的“屹立东方”等20多个精品展,敦煌研究院、首都博物馆等11家国家一级博物馆举办的“文物的时空漫游展”,用数字技术将文物“唤醒”。

各级各类文艺表演团体为观众和游客奉献了丰富多彩的剧目。艺术家走进车站、机场、码头和景区,“快闪”歌唱祖国,为旅程注入深厚的家国情怀,提升了国民的文化自信。作为新晋“网红”的福州市金鸡山公园茉莉花厅,假日期间吸引了25万人到“半山腰”看书看风景。

文化遗产受到游客追捧,多数游客愿意参与目的地文化活动,分享目的地美好生活。贵州丹寨把蜡染等非遗项目带进景区,吸引游客流连忘返,带动小镇的酒店和客栈入住率多日达到满房状态。

各大景区、主题公园和公共场所的群众文艺表演,特别是艺术引领、科技支撑的旅游演艺项目深受广大游客喜爱。武汉的《夜上黄鹤楼》、西安大唐芙蓉园的《大唐追梦》、温州的《塘河夜画》、无锡的《运河夜游》、河南建业的《宋城千古情》等沉浸式夜间演艺项目广受游客追捧,往往多次加演,还一票难求。上海、南京、福州等地推出的“博物馆奇妙游”,丰富了市民的夜间文化生活,延展了游客的体验时空。北京延庆的世园草莓音乐节平均票价300-400元,每天吸引00后的年轻人远道而来,也为流行文化的产业化运营和私域流量变现找到了新的消费场景。

● 问:从数据上看,疫情防控、旅游安全、文明旅游有哪些新进展?

● 答:疫情以来,在中央的统一要求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预约、限量、错峰、有序”已经成一种常态,“无预约,不旅游”“光盘行动”也成为游客休闲消费的新习惯。数字技术在出游预约、行程安排、客源分流、消费引导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假日期间,实行实名预约的同比增长3.5倍多,除部分开放式免票景区外,超过94%的5A级旅游景区实施分时预约制度。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调查显示,长假期间82.8%的游客不同程度体验了预约,仅有2.5%的游客对预约体验表现出负面评价。

● 问:作为国家级研究机构和数据中心,请问中国研究院对全年旅游经济形势怎么看?对地方和业界有什么建议?

● 答:结合宏观经济和疫情防控形势,结合国庆节、中秋节假期旅游市场表现,我们对第四季度旅游市场恢复和产业振兴保持乐观的预期,预计全年旅游经济呈“U型”恢复和振兴发展态势将是大概率事件。入出境旅游市场取决于国际疫情、签证限制、航空开放等条件,预计四季度仍将在底部盘整,部分国家和地区会逐步恢复国际航线,解除对我旅游禁令,入出境旅游市场有望根据各国疫情防控形势在今冬明春逐步恢复。

希望各级文化和旅游部门结合假日旅游市场数据,在前三季度旅游经济运行分析和全年形势研判的基础上,对年底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加强对出境旅游需求回流的形势研判,引导行业产品和业态创新方向,对入境旅游也要提前谋划,不能等到市场恢复了,产品和服务却跟不上。

目前,要进一步扩大冬季旅游产品的优质供给,巩固全年旅游经济稳中向好的基本面。重视冬季冰雪、避寒、乡村旅游、体育旅游等需求的变化,指导冰雪资源富集区根据地方特色,结合民宿、运动、度假、温泉、研学等开发新的冬季旅游项目及产品,加强在冰雪资源匮乏的南方地区开展冰雪旅游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