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民俗文化有哪些
湛江有乡土浓郁的民俗风情,每逢新春、端午、中秋、重阳佳节,雷州半岛大地,到处都充满着浓郁的节日气氛。主要有:吴川飘色、泥塑、花桥、单人木偶戏,东海岛的人龙舞、廉江城的舞雄鹰、乌石镇的舞蜈蚣、安铺镇的会八音等
东海的习俗
《舟山市志》中有这样一段话来描述祭海:“旧时,渔船每汛出海生产前,要在船上祭告神祗,向神明行跪叩礼后烧化疏牒,称为‘行文书’。由老大捧一杯酒泼入大海中,并抛少许肉块入海,叫‘酬游魂’,以祈祷渔船出海顺风顺水。这天,船上众人忌讲不吉利的话,不许吵架。”
祭海,是浙江岱山乃至中国沿海渔民崇拜和信仰海龙王及海上诸神的一种祭祀方式。过去,因船小以风为动力,加之生产工具落后,在世代以捕鱼为生的渔民眼中,对大海怀着天然的敬畏。海是传说中龙王的世界,海况好坏,船只安危,渔民生死,全掌控在海龙王手中,为了祈求平安与丰收,于是出海祭龙王、丰收谢龙王,成为渔家传统习俗中不可缺少的精神寄托。
祭海这一民俗在民间长久流传,在舟山群岛诸多渔家习俗中,岱山渔民的祭海风俗独树一帜,其内涵之丰富、形式之多样、礼式之讲究,无不表达着世代与海相伴的渔民们一种最原始的情怀,一种独特的海洋文化,代代相传。
今年79岁的岱山高亭一村老渔民郑野弯,17岁时就喝到了“行文书”酒。去年12月,在郑野弯等众多老渔民的回忆中,岱山高亭一村让这一民俗完美再现:
两面大铜锣开道,随后由渔民背“样桅”(即顶尖留有竹叶、竹竿上部捆扎棕榈的小竹,意为桅杆林立),后面是五色旗及其他彩旗,抬着扎有红蓝绸布的木质杠箱,箱中装着全猪、全羊等“五牲”,各色荤、素菜,白盐、黄糖、水豆腐及糕饼、水果等祭品,共有八杠箱之多。沿途鞭炮齐鸣。祭海队伍抵达泊于码头边的船上后,身着龙裤的老渔民们把祭品放于八仙供桌上,猪、羊分供于左右专架上,供桌前铺有桌帏,太师椅背上挂着缎子被面,桌边挂好疏牒,点香插烛,随着海潮的上涨,先后上香,酒酹三遍,期间以船老大为首,其他渔民分列两旁,三跪九叩施礼。祭海结束后,将每种供品各采些许放入大酒杯,连同疏牒,一齐朝天抛入海中,此时,铜锣巨响,鞭炮大鸣,敬送龙王。
岱山高亭一村渔民因世代从事流网作业,因此有了独特的祭海方式——“样桅”。据长期从事民俗工作的岱山县文广局干部邱宏方调查,因各地作业方式不同,其祭海的方式也有差异,其祭拜的各路神仙也各不同。在舟山,祭海除了传统意义上的祭海龙王外,还包括祭船关老爷(也有称“船官老爷”)、天后娘娘(妈祖)、羊府大帝及各路海神等。
至今,岱山部分渔村仍沿袭着这一传统的民间习俗,保留了祭海粗犷、纯朴的原生态文化风貌,展示着东海海域渔民龙信仰的独特传统文化与深厚的民俗内涵。
家住岱山东沙镇念母社区西沙村的刘品良是当地刘族第四代渔民,他说,根据祖辈们的口头相传,位于村口的那座小龙王宫已经有二三百年的历史了,供的正是东海龙王。渔民无论是出海还是拢洋,或丰收或歉收,都会到龙王宫求龙王,甚至连汇聚岱衢洋的台州、奉化等做鱼货生意的老板都到龙宫求龙王保佑。
祭海,除了必要的礼仪和程序外,还有诸多的禁忌。如供品中的菜肴有五荤五素、六荤六素或十荤十素,因为岱山方言中“五”与“鱼”同音,意为“年年有鱼”,而“六”则意为“六六大顺”,“十”意为“十全十美”,都寄托着渔民的美好心愿。
而祭海缘何要用黄酒、猪头?而从来不用鸡?这里当然也有着美丽的传说。用黄酒是因为渔民戏称海中捕鱼是与龙王赌博,黄酒颜色混沌,龙王爷喝了眼睛看不清而“推倒庄”,让渔民满载而归。而供猪头一说,则是相传最早时候的东海龙王敖广因头上没有“尺木”(据说这叫“博山”,实则为“肉瘤”)而上不了天,渔民们想如果能送“尺木”给海龙王以保佑出海顺风顺水、网网丰收。找不到“尺木”的渔民就想送很肥的东西给海龙王,吃多了说不定就长出肉来了,于是就想到了形状似“博山”的猪头。此后,出海时渔民就用上等猪头供奉,并抛入海。奇怪的是,日子久了,海龙王头上居然长出了“博山”且能飞上了天,他开心得要重赏送猪头的人。得知是渔民后,便放口说:出海渔船,凡是供猪头的,都给予方便。
那么,鸡又因何被排斥在供品之外?因为对捕流网的渔民来说,最向往的就是顺顺利利,而“鸡爪”却意含“乱七八糟”,因此渔民不仅祭时不用鸡,平时在船上也不吃鸡,甚至不能想鸡,迫不得已要说到“鸡”字也用“鸭”来替代。另一种说法则是“鸡”在岱山方言中与“欠”同音,是不吉利的说法。
美丽的传说包含着渔民朴素的大海“情结”,世世代代在舟山群岛上繁衍着,到了如今的休渔期,岱山的渔人们利用祭海坛,借鉴传统的祭海方式,喊出让大海休养生息及对大海的感恩之情,道出希望全人类保护海洋资源,呵护海洋环境,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
湛江的风俗节日有哪些类型?
湛江的风俗节日有
1、拜月佬
中秋节又称秋夕、八月节、八月半、月夕、月节,又因为这一天月亮满圆,象征团圆,又称为团圆节。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作为沿海地区的湛江,一直有中秋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拜月的风俗习惯。
2、舞人龙
中秋节舞人龙是湛江开发区东海岛、雷州市沈塘镇一带的传统习俗,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康有为大弟子崔斯哲所着的民国刊本《海康县续志》地理风俗卷中,对当时八月十五中秋节时舞人龙的盛况进行了详细描写。
3、做月饼
月饼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中秋特色食品,月圆饼也圆,又是阖家分吃,象征着团圆和睦,在中秋节这一天是必食之品。湛江人和其它地方不同的就是中秋节除了赏月、吃月饼之外,家家户户还要做月饼,甚至做2斤、4斤、6斤的大月饼,赤坎、霞山。
4、看浮针
水上浮针现在是一项小学物理力学实验,可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它是一项民间人们测试运气的重要方式,更是中秋之夜湛江一些村庄独特、神秘、重要的民间习俗。女孩子们在这天一般都要在妈妈的指导下看水上浮针,祈求嫦娥姐姐赐予好运气和智慧灵巧的双手。
5、编猪笼
把做成小猪形状的月饼,装进竹篾编的小笼子中,中秋节时用红线戴挂在孩子们胸前、脖子上或小竹杆上,笼子一头是红色一头是绿色,有的还绑上彩带或碎花,既是旧时中秋节的应节食品又是小孩子的玩物。除了猪笼饼还有鸡笼饼、鱼笼饼等,以这种方式迎接庆祝中秋节是粤西湛江、茂名和广西钦州、玉林及海南等地中秋节时的传统习俗。
列举有湛江本地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例子
湛江位居祖国大陆最南端的雷州半岛,地理位置独特,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传统文化资源丰富,其中有六项传统文化列入国家级非物质:东海人龙舞、遂溪醒狮、吴川飘色、雷州石狗、姑娘歌和湛江傩舞。东海岛人龙舞起源于东海岛东山镇,始于明末清初,是流传300多年的民间大型广场表演艺术,其结构分为龙头、龙身和龙尾,由大人和孩童结合而成,规模可大可小,节数多少不等。昨天表演的东海岛人龙舞,就是由当地188名大人与孩童组合共同创作的。他们的精彩表演,博得了现场数万观众的喝彩和掌声,在公证人员现场监证下,被载入“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纪录。
遂溪醒狮表演始于明清时期。200多年来,凡逢年过节、喜红庆典,都用醒狮助兴,祈求平安吉祥,醒狮表演成为当地乃至湛江市群众喜闻乐见的一项活动。近年来,遂溪县因势利导,加强组织、积极扶持,全县民间醒狮表演活动空前活跃。吴川飘色是吴川民间艺术“三绝”(飘色、泥塑、花桥)之一,历史悠久,闻名遐迩。所谓飘色,即是由若干人推着一座色板,色板上装饰着固定姿势的人物。人物只靠一根看不见的色梗支撑着,在高可逾人的空中手舞足蹈,飘然欲飞故而叫飘色。特别奇妙的是,在空中飘动的人物的立足点只是踩着一根缨枪或剑尾上;更有趣的是,有的角色还踏着活生生的动物(如公鸡、白鸽、鲤鱼、金鱼等)在行进间手舞足蹈,给予人们一种神秘感。飘色的人物形象普遍是按戏剧人物的艺术造型设计、打扮的。一板飘色往往就象一座流动的小舞台表现着一出精彩的特写镜头。现时飘色一般由2至6岁左右的儿童上板乔装打扮,并由过去的一板一层飘色发展到如今的的一板两层或三层飘色。雷剧已有500多年历史,是雷州土生土长的文化艺术瑰宝,是粤西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雷剧起源于广东省雷州市(原海康县),广泛流传于雷州半岛以及雷州话方言地区,辐射人口约800万。其演出人物众多,场面宽阔,内容丰富,深受群众的喜爱,成为广东四大剧种之一。
东海岛为什么恐怖?
东海岛民安镇“黑木神”传说:东海民安镇每户家里跟神庙一样,供着的,正是一块黑木头而且旁边还供着一个狮子头放在一起,木头黑色体形跟石块一样没有文字,任何人都不能动他。
其实东海岛没有这些风俗,请不要迷信,做个科学的人。东海岛民安镇“黑木神”传说是谣言,传得太恐怖了,谣言是越传越假,因为经过每个人的口中又传播出去,都加了料了。
广东省东海岛的简介:
一、东海岛古属雷州辖地,通用语言雷州话,1958年东北大堤修建后成为半岛,今属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辖。
二、以雷州方言、雷州音乐、雷歌雷剧、人龙舞等诸多文化内容为载岛内有东山、东简、民安3个街道办。
三、地势东高西低,东为玄武岩台地,西为海积平原。东端距海滩2公里,有海拔111米高的龙水岭火山锥,面积500×500米,为火山碎屑岩及少量玄武岩构成,是天然航海陆标。蔚鶨港和北山港为岛内最大渔港。
四、蔚鶨附近6.5公里岸线,水深26~40米,其中40米深水航道650米。岛内有尚待开发的土地40馀万亩,地势平坦,标高4~14米,为地质坚硬的火成岩基地。
五、地下水日开采量可达50万立方米。盛产鱼、盐,有庵里、红旗盐场,海水养殖 以鲍鱼和对虾着称。
六、1958年建成东北大堤,与陆地连接。海滩绵长且洁白。
广东省湛江市东海岛民安镇有迷信的风俗吗?
没有这些风俗。请不要迷信,做个科学的人,多去外面走走。
【关于东海岛】
东海岛在中国雷州半岛东部,历史上为古雷州府辖岛。1958年东北大堤修建后方便了岛民出入,今属湛江市经济开发区,岛内主要通有东山、东简、民安3个街道办。地势东高西低,东为玄武岩台地,西为海积平原。东端距海滩2公里,有海拔111米高的龙水岭火山锥,面积500×500米,为火山碎屑岩及少量玄武岩构成,是天然航海陆标。
蔚鶨港和北山港为岛内最大渔港。蔚鶨附近6.5公里岸线,水深26~40米,其中40米深水航道650米。岛内有尚待开发的土地40余万亩,地势平坦,标高4~14米,为地质坚硬的火成岩基地。地下水日开采量可达50万立方米。盛产鱼、盐,有庵里、红旗盐场,海水养殖 以鲍鱼和对虾著称。海滩绵长且洁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