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历史博物馆各展厅特色

1、第一展厅

第一单元——《人猿揖别》,以距今115万年前的蓝田猿人、大荔人、西安半坡、临潼姜寨等先民遗存,再现了中华民族生机勃勃的童年和文明的曙光

第二单元——《凤鸣岐山》,以陕西作为西周王都拥有的丰富遗迹、遗物,展示了中国早期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形态尤其是伦理精神以及青铜铸造技术。

第三单元——《东方帝国》,重点展示以兵马俑为代表的秦文物,以磅礴的气势和鲜明的军事特征,表现了秦帝国垂范后世的制度文明,以及积极进取、一统河山的时代精神。

2、第二展馆

第四单元——《大汉雄风》,以汉都长安、汉家陵阙和典型汉代文物如汉金饼、西汉“皇后之玺”玉印、西汉鎏金银竹节铜熏炉、西汉彩绘雁鱼铜灯、西汉彩绘陶钟、汉酱釉绿彩云纹陶奁、西汉彩绘骑兵俑、西汉上林铜鉴等,展示了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汉代繁荣的经济、文化、对外开放与交往,彰显其开放进取、开拓强盛的时代风貌。

第五单元——《冲突融合》,以陕西丰富精美的农业民族与草原民族的文化遗存及宗教文物,如汉金怪兽、晋“晋归义羌王”金印、西魏独孤信多面体煤精组印、十六国灵华紫阁服乘金错泥_、北魏彩绘骑马吹号角俑、南北朝彩绘持盾胡人武士俑、北魏鎏金佛菩萨三尊铜像等,表现了民族大融合、佛教东渐以及文化艺术的繁荣与特征。

3、第三展馆

第六单元——《盛唐气象》,通过隋唐时代典型遗存,展示了中国古代最鼎盛时期的文化风貌,当时世界上最为繁华的国际大都会长安,和沟通东西方交流的丝绸之路,以及隋唐文化兼收并蓄、创新发展而达到的前所未有的高度。

第七单元——《告别帝都》,展示了唐以后,作为西部重镇和西北区域中心的陕西,依然独具魅力的文化创造和精神传承。

4、唐代壁画珍品馆

唐墓壁画是陕西历史博物馆独具特色的珍贵藏品,共有20多座唐墓的壁画精品近600幅,达1000多平方米。

其中5件(组)18幅被国家定为国宝级,69件(组)82幅被定为一级品。

5、大唐遗宝展

何家村出土玉器、宝石等器物30余件组,包括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兽首玛瑙杯。

6、马文化展

陕西历史博物馆每年还推出6—7个大型临时展览,如《骁腾万里——中国古代马文化展》。

展览由陕西历史博物馆主办,新疆博物馆和甘肃博物馆、山西博物院、青海省博物馆等全国14家文博单位共同协办,挑选了最具各地特色关于马的文物精品。

7、文保修复展

《巧手良医——陕西历史博物馆文物保护修复工作展》,是以文物保护修复工作为主题的专题性展览,主要展示多年来在文物保护修复工作方面的举措,展示文物保护修复的理念、方法和技术。

扩展资料:

部分馆藏文物:

1、青铜器

已登录注册3900多件。藏品时代上起商周,下止秦汉。种类有礼器、乐器、兵器、车马器、生活用品和生产工具。其中最为典型的商周青铜器,许多器物(如多友鼎、师献鼎等)上铸有史料价值很高的铭文。造型较为典型的有先周凤柱_、西周牛尊、它_、战国鸟盖瓠壶和汉彩绘雁鱼灯等。

2、唐代壁画

收藏400多幅,画面面积1000多平方米。是1952年至1989年先后从陕西关中25座唐墓里揭取的。墓主均系唐代三品以上的皇亲国戚和朝廷重臣。画面内容有四神、仪卫、建筑、狩猎、生活及唐与四邻的友好来往等。

3、历代陶俑

已注册2000多件。藏品时代包括秦、汉、北朝、隋、唐和宋、元、明、清。质地有陶、彩绘陶、釉陶和三彩。艺术形象有文武官员、甲士侍卫、男仆女侍、西域胡人,以及天王、镇墓兽和马、骆驼等各种动物。

由于得天独厚的优势,陕西历史博物馆所藏古代陶俑种类多、数量大、等级高,而且产生演变的序列完整,在中国博物馆极为少见,尤其是天真古拙的汉代陶俑和雍容大度的唐代陶俑最为著名。

参考资料来源: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官网-常设展览

百度百科-陕西省历史博物馆

晋国古都博物馆的展馆特色

博物馆内设有多媒体演播室,可放映《晋都新田》、《新田古韵》、《博物馆介绍》及民间艺术皮影戏演出等。 安全方面,所有门窗全部用钢板封住,每个展厅又分别用双锁卷闸门相隔,添置60余万元技防设施,对晋博园及展厅每个展台进行监控,每个展柜设置门磁报警,展厅内外所有情况都可在监控室进行有效监控。

西楼二层为临时展厅,每年五·一、六·一、七·一、八·一、国庆、文化遗产日、世界博物馆日等重大节日举办各类书画、美术作品、摄影、收藏及经济发展成果展览。同时设有多媒体演播室,可放映《晋都新田》、《新田古韵》、《博物馆介绍》及民间艺术皮影演出等。

晋国古都博物馆以弘扬晋文化为主线,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开馆以来每年接待中外游客4万余人,其中有英、法、日、韩、港台、大专院校、业务部门及中央、省市领导;同时把每月10、20日作为未成年人、学生开放日,广大游客对博物馆浓厚的晋文化内涵给予高度评价。目前,博物馆被山西省委宣传部、侯马市委、市政府授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侯马市属各学校确定为教学实习基地。

如何发挥博物馆文化在社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博物馆文化在社会和城市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摘要:本文主要从博物馆文化在社会和城市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方面提出观点,强调如何加强博物馆文化与社会和城市文化建设之间的相互协调和促进作用,说明如何发挥博物馆文化的作用,充分为社会公众服务。

博物馆文化既是人类社会财富,又是人类历史进程。所谓社会财富,是指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非物质财富的总和,其中包括历史遗留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所谓历史进程,是指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不断地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使自己的素质不断提高的文明化过程。

博物馆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在近代,博物馆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标志着人类文化的发展逐步走向成熟。进入现代社会以来,以欧美发达国家博物馆为代表的博物馆文化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使博物馆和博物馆文化成为社会和城市文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伴随着社会和城市文化的快速发展,也促使了博物馆和博物馆文化得以迅速发展和提高。

博物馆文化主要是以藏品文化为主体、职能文化为辅助的博物馆综合性文化。藏品文化是指以文物标本所渗透或代表的历史文化,它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具有固有的稳定性;职能文化是以博物馆人的工作为表现所反映出来的博物馆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和职能,它主要是以藏品文化为基础,并围绕藏品文化这个核心而开展和形成的。在一定条件下,它因人而异,因社会环境而异,具有可变性。两者相比,博物馆的藏品文化不应社会(特别是社会政治)的变化而随意变化,职能文化在传承和传播方式、方法上却应随社会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博物馆文化在现代社会和城市文化建设中具有如下方面的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在社会和城市文化教育中的辅助作用。

博物馆文化是社会和城市文化的象征之一。在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中具有极为重要的辅助教育作用。它虽与专业教育不同,但它具有社会化教育、辅助性教育、业余知识型教育等特点。从教育的角度讲,虽然它不是专业性的学校教育机构,但它可以起到学校教育中同样学习知识的作用;从科研的角度讲,它不是专门的科研单位,但是它所研究的对象,对社会科研工作者可以起借鉴的重要科研分支作用;从资料的保存角度讲,它不是公共图书馆,但是它具有可以给社会各界查找历史资料的人们提供实物标本的功能作用。因此,博物馆文化社会教育的特殊作用,是任何专业化的教学单位都不可取代的。

二、在社会和城市历史文化中的传承作用。

博物馆是社会和城市历史文化的专业收藏、陈列展览、宣传教育机构。一是博物馆对藏品的收藏和通过博物馆职能对藏品文化的正确发展,为保护社会和城市历史文化打下了坚实基础,为传承社会和城市历史文化发挥着宣传教育作用。二是本着对社会和历史文化负责的态度,为确实保护好社会和城市历史文化见证物,认真做好博物馆的藏品收藏、征集工作,发挥着博物馆的职能作用。三是通过对藏品文物的科学研究工作,把文物知识传播于当世,传承于后世,对于全民保护文物和学习、了解社会和城市历史文化知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四是运用博物馆公共文化场所的社会化职能,随着博物馆免费开放的需要,结合实际改变和改革传统的方式、方法,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实现征集社会化、科研专业化、传播与宣教市场化,对社会和城市历史文化的传承起着服务作用。

三、在社会和城市旅游文化中的观赏作用。

博物馆文化是旅游和旅游文化的重要人文景观。旅游及旅游文化是近代兴起,现代发展的一种新的现代产业文化。博物馆之所以能够在现代迅速繁荣和发展,是与旅游业在现代经济中的崛起分不开的。尽管博物馆不是旅游业,但是博物馆灿烂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历史文物实物资源,对游客具有挡不住的诱惑。因此,博物馆作为现代旅游业异常重要的人文景观和不可回避的旅游资源,是旅游业经营精英们的重要发现。

四、在社会和城市科学文化中的研究服务作用。

博物馆的主体文化是藏品文化。就是说博物馆最主要的功能是记载和研究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历史文化,没有藏品文化的基础,就没有其它职能文化的开展。围绕藏品和藏品文化,博物馆需要做的就是收藏、研究和教育三项基本工作。收藏是对文物、标本等实物资料进行更好、更科学的保护和管理。研究是对藏品文化的发掘和历史文化的总结。教育是围绕藏品文化进行宣传,使人们更多的了解社会的进步,人类历史文化的发展过程。而作为主体文化的博物馆藏品文物、标本是科学研究的珍贵资料,对社会和城市科学文化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研究和服务作用。

五、在社会和城市建筑文化中的示范作用。

博物馆收藏的历史文化遗产包括建筑文化遗产,特别是一些遗址博物馆,是历史遗留的具有较高价值的艺术文化和建筑文化。在现代的城市建筑中,一方面通过城市规划,用法律手段来保护和保留这些建筑物和艺术文化,同时,又通过复原、仿制,在城市房屋规划建设中追求这种历史特有的文化风格。欧洲国家特别注重这种建筑文化的保护,如法国、意大利、英国都保留着14―17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文化,德国城市曾饱受二战的破坏,但在恢复性的建设中,也借鉴了本国和欧洲其它国家的艺术文化和历史建筑文化,这都反映了在社会文化建设中对历史文化,其中包括历史艺术文化和历史建筑文化的尊重和保护。

综上所述,博物馆文化在社会和城市历史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更加合理的利用和发挥博物馆文化资源的作用,现代博物馆的发展应着眼未来,要从物所表现的知识转向物所反映的社会和城市历史文化生活,要从对博物馆内部的完善追求转向博物馆文化与社会和城市文化、旅游、教育等方面的协调发展,既要努力构建博物馆文化与社会和城市文化之间的融洽关系,又要在社会发展的大环境、大背景中对藏品文物进行研究、保护和利用,以务实的态度开展促进社会发展的各项活动。为促进博物馆文化的更好发展,博物馆应根据社会需求,在加强藏品文化的专业学术研究的基础上,应把研究成果运用于博物馆文化的宣传教育工作之中,大力开展文物知识普及,帮助公众进一步的了解博物馆藏品的历史、社会和文化意义,使博物馆文化发展更加贴近社会,更加充满活力,为促进博物馆文化事业发展和为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原文地址:

如何“逛好”博物馆|博物馆科普系列:初识博物馆

对于常年独自出行又热爱历史与古物的我, 博物馆 绝对是必去的旅行地,基本每去一个省会城市,都会去当地博物馆看看

这几年渐渐也去了很多博物馆,也逐渐从纯粹的“外行看热闹”到慢慢摸索出一些简单的门道

近些年,博物馆的宣传渐渐多了,大众对博物馆热情也渐渐高涨,尤其周末带孩子逛博物馆,成为很多父母的选择,很多热门博物馆预约也非常火热,需要熬夜抢票,例如国博、陕博,湖博等

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逛博物馆的确都是走马观花,毕竟术业有专攻,理解各种展品的历史和价值的确比较困难

现在基本所有的博物馆,都会有 语音讲解服务 ,人工或者租赁讲解器,的确会有所帮助,但我自己也用过,直观感受是, 很多讲解都是点状的 ,只会告诉你当前展品的相关知识,但缺少相互之间的 关联关系

而点状的知识,总是不那么容易被理解和记忆,很可能逛三个小时,听三个小时下来,似乎知道了很多,但却无法完整叙述,别人问起看到了些什么,也说不上来,过段时间就都忘了,下一次逛新的博物馆,还是从零开始

其实各大博物馆的整体 展览架构都是类似的 ,虽然不同地区会根据自己的特点去调整和突出重点,但核心的构成基本是相同的,而只要知道了基本的结构,每一家博物馆80%的部分其实就囊括了,不同的只是在这些架构上,有各自不同的特色

而明白了基本架构,脑海中就有了一个完整的框架,带着这个框架去逛博物馆, 馆内的展品的介绍和文字说明,就可以对号入座 ,放在框架的固定位置上,等一圈逛下来,一个装满了丰富藏品的架子也就搭成了

这样不管是对于自己的理解,记忆,感知,还是对外的记录,复述,都有很好的帮助

等去过的博物馆越来越多,这样沉甸甸的架子也越来越多,各个博物馆形成的架子之间也会有串联,在某些瞬间,会突然有一些新的领悟,达到了 融会贯通 的境界,这就更上一个台阶了

归纳总结 ,永远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方法

为了督促自己将这些年逛博物馆的所感所得记录下来,也希望给一些喜欢了解文化和传承的朋友一些借鉴和参考,打算写一个“逛博物馆”系列,先从大框架说起,再介绍一些特色的展出

非专业人士,只是业余爱好,如有错误,欢迎指出,共同交流

<博物馆的分类>

<综合类博物馆内的展厅分类>

<怎么快速搭建参观博物馆的框架>

<展厅内部怎么看>

<典型博物馆案例讲解>

<参观小贴士>

先抛个问题:中国有多少博物馆?

确切的数字其实很难回答,据不完全统计,全国 超过5000家 ,其中国家评定的一级博物就有204家

这个数字是不是超出了日常的想象~~

在一般的认知内,一个城市可能也就两三个有名的博物馆,但实际上中国的博物馆数量是很多的,有一些因为偏专业较小众,所以不是很出名

分类上来看,目前中国的博物馆一般可以分成以下 四类 :

社会历史类、文化艺术类、自然科学类、综合类

社会历史类博物馆是以 研究和反映社会历史 的发展过程,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等为主要内容的博物馆,如中国历史博物馆、西安半坡遗址博物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等

这些博物馆的主题都是围绕历史两个字,只是着眼点不同,像中国历史博物馆,涉及的历史范围就大一些,西安半坡遗址博物馆就只涉及半坡遗址的历史,围绕一处距今大约6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聚落来展开陈列

文化艺术类博物馆包括绘画、书法、工艺美术、文学、戏剧、建筑等主题,例如故宫博物院、洛阳三彩艺术博物馆,保利艺术博物馆等等

这一类博物馆更多的是 从艺术的角度 去展览,着重体现展品的艺术价值,比如同样一尊四羊方尊,在社会历史类博物馆,体现的是商周时期的社会文化特征,但在艺术类博物馆,更多的则是分析起高超的铸造工艺和美学价值

自然科学类博物馆涵盖也很广, 主旨在科普,从更加专业和科学的角度 ,展示一些特定主题,各地的自然博物馆、地质博物馆、科技馆都在范围内,同时这类博物馆也是带孩子参观的很好的选择,寓教于乐

是兼具 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 双重性质的博物馆,我们常提到的 知名度较高 的博物馆很多属于综合类博物馆

例如:国家博物馆、南京博物院、陕西博物馆等等,各大省博都属于综合类博物馆,最为大众周知,并且人气最旺的,通常也都是综合类博物馆

前三类博物馆的专业性都相对较强,着眼点较小,比较小众,比较难从通用的角度去介绍,在这个系列后期,可能会挑几个我自己去过比较喜欢的博物馆介绍一下,这一篇,我们就着重说说:综合类博物馆

综合类博物馆内展厅一般分两类: 基本陈列和临时特展

基本陈列就是博物馆内 长期的展览 ,一般很少变动,除非有大的调整,可能会封闭一段时间,更新陈列和展品

临时特展则是 临时的展出 ,一般持续时间2,3个月到半年一年不等,展品或临时从其他地方借调,或只是短期对公众开放,时间结束之后,就看不到了

基本陈列一般是免费参观,特展一般是收费,当然也有免费的

由于特展主题较多,比较难罗列,这里的展厅主题介绍,就只说 基本陈列 的部分

根据不同城市的特点,基本陈列也多种多样,名字也取得五花八门,但整体来说,以下 三类 基本可以囊括:

1、所在地区的 历史介绍 ,一般会从远古时代一直介绍到近当代;例如:国家博物馆的 “古代中国陈列”

2、所在地区, 有代表性的,区别于其他地方的、较为辉煌的历史时期介绍 ,或是围绕某一知名历史事件的介绍,或是围绕某一知名考古事件的介绍;例如:南京博物院的民国馆,湖南博物馆的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

3、所在地区的 较突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或是围绕知名人物、政治家、革命家或是艺术家展开的展览;例如:四川博物馆的张大千书画馆;南京博物院的非遗馆

知道博物馆展厅的分类之后,我们就抓住了参观 博物馆的核心主线 ,虽然各地博物馆建筑形式不同、内部设计不同、各个展厅名称不同、风格不同,但万变不离其宗

去逛之前可以简单做一些功课,看看 官网介绍 ,有几个开放展厅,按上面的介绍,区分出哪些是基本陈列,哪些是特展,特展可以按自己的兴趣,选择性参观;如果实在没有时间,博物馆 入口都会有展厅分布 ,花几分钟看一下,也能了解大概

对于基本陈列的展厅,按上述三类去区分

第一类:所在地区的历史介绍,基本是所有综合性博物馆都会有的,区别只是展示时间段和方式

第二、三类则要根据不同的博物馆,具体去看

把基本陈列按上述分类之后,通常建议先看 历史介绍 ,一般比较全面,也比较通俗易懂,不需要非常专业的背景,很多博物馆历史介绍的展厅也会有好几个,根据 不同的逻辑线 分布,稍做功课之后,能很容易了解之间的关系,参观的时候 排个顺序 ,就不会乱

剩余归入第二、三类的博物馆,通常是针对所在地区某一个特定的亮点的放大和详细介绍,这些展厅会需要一点点专业知识和背景,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稍微查一些资料

这样分类之后,不管什么样的博物馆,有多少命名五花八门的展厅,都被明明白白妥妥当当地放在既定的框架里,容易理顺,也容易记忆,打下了“逛好”博物馆的基础

展厅的大框架搭好之后,就可以像上面说的,往框架里填丰富的材料了,材料从哪里来呢,当然从展厅内的展品和介绍中来

每一个展厅都有 设计展览的逻辑线 ,绝大部分为 时间线 (例如从远古追溯到近当代),少量是 按主题区分 (例如根据衣食住行的场景分类)

一般根据逻辑线,会分成几个小的部分,最前面会有 前言 ,每个子part,会有 开篇的介绍 ,大概读完每个part的介绍,逻辑线都会很清楚了,大概能明白后面的展品,围绕的主题是什么

下一步,就到了 展品的部分 ,首先要明确的是,展品展览的目的是什么,展品的价值体现在哪里

展品的目的,是为了更生动地说明和佐证文字,而展品的主要价值,一是 艺术价值 ,而是 考古价值

理解了这两点,不难理解,每一part内的展品,也是围绕这一部分的主题展开的,那我们在看到一件展品的时候,只需要想两点:

     1、这件展品是如何证明这段历史中的存在的;

     2、这件展品从艺术角度,是否有较高价值;例如四羊方尊,就是同时具备非常高的上述两个价值,所以成为国宝级文物

当然不是所有的展品,都具备上述两个价值的,或者说,有些展品的价值点并不是特别高,我个人的习惯是,重点看:

    1、能标注出 关键历史进程 的展品,例如刻有铭文的器具;有明显异于同时期其他物品的特征的展品,例如最前面放的湖南博物馆人面铜方鼎的图,同时期以人面为装饰的青铜器可以说是少之又少;

   2、从 个人审美 角度来看,比较喜欢的展品。这个就纯属个人爱好,不过逛博物馆本来就是个人娱乐,而且仁者见仁,看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才会快乐呀

如果愿意提前做功课的朋友,上官网看看 珍品介绍 ,会更有帮助

如果没时间,就着重看,保护得比较好,陈列在中间的展品,一般价值较高

这一部分,我以 山西博物院 为例,简单说一下,我参观完山西博物院之后的所见所得,整体方法就用上面所介绍的部分,不做其他专业延伸

      山西博物院是全面介绍山西省历史文化艺术的综合性博物馆,为国家一级博物馆,位于山西太原市

     馆内大小展厅十余间,其中基本陈列12间,详细介绍了山西省的历史发展足迹和灿烂的文明。

     其中七间展厅(文明摇篮,夏商踪迹,晋国霸业,民族熔炉,佛风遗韵,戏曲故乡,明清晋商)按时间顺序,介绍了山西省从远古文明一直到明清时期,几百万年间的历史发展进程。

     展览选取了各个历史阶段中具有代表性的文明特征,例如:春秋战国时期强盛一时的晋国的前世今生;秦汉时期的民族融合;南北朝时期鼎盛的佛教;明清时期繁盛的晋商等等。

     除此之外,另外五间展厅(土木华章,山川精英,翰墨丹青,方圆世界,瓷苑艺葩),以专题的形式,分别从木制建筑、精美玉器、珍贵字画、货币发展、陶瓷艺术的角度,展出了三晋大地丰富灿烂的物质文明,让我们体会到这片土地不一样的魅力

    馆内展品丰富,珍宝众多,生动形象地向我们展示了古代文明的进程,也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古时人们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例如:西周时期的青铜器:鸟尊,出土于第一代晋侯的墓中,距今近3000年,底部铸有铭文,“晋侯作向太室宝尊彝”,印证了晋国的历史,同时让我们了解了当时的宗庙祭祀文化;

    鸟尊整体造型像一只伫立回首的凤鸟,凤尾处向下弯成一个象首的形状,与凤的双腿形成三点支撑,造型奇特优美,想象丰富

以上,是不是很简单,但又挺清楚的呢?

由于文字形式,可能看着比较正式,口语中可以增加很多趣味性,但整体框架是很清楚的

好啦,这一篇入门篇就先介绍到这里,下一篇,我们详细说说几乎每个博物馆都会有的一类展品:青铜器,包括起源、基本分类等等,欢迎交流

非专业人士,只是业余爱好,有不足之处,欢迎指正交流,如果喜欢,点赞转发收藏,给点写文的动力也可以~~

1、一般省会城市都会有省博物馆和市博物馆,通常知名的都是省博物馆,注意区分

2、除特殊情况外,一般博物馆全年开放,周一闭馆,开放时间一般9:00~17:00,16:00开始禁止入馆,去旅游准备逛博物馆的朋友要注意预留时间

3、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展厅免费居多,特展一般是收费的;入馆都是实名制,需要携带身份证

最后附上一些比较热门的博物馆的预约方式

国家博物馆:

      预约入口:微信搜索国家博物馆/国家博物馆官网;人数限制:每天预约人数为8000人;预约时间:提前1-7天,参观前一天16:00点前停止预约;人气:五颗星

陕西历史博物馆

      预约入口:微信搜索陕西历史博物馆;人数限制:每天预约人数为9000人;预约时间:基本陈列门票提前14天(含当天),大唐遗宝展和壁画馆门票可提前3天(含当天);人气:五颗星

南京博物院

      预约入口:微信搜索南京博物院;预约时间:提前1~20天;人气:四颗星

湖南博物馆

      预约入口:微信搜索湖南博物馆/湖南博物馆官网;人数限制:每天预约人数为9000人;预约时间:提前3天(含当天);人气:四颗星

山西博物院

      预约入口:微信搜索山西博物院;人数限制:每天预约人数为4500人;预约时间:提前3天(含当天);人气:三颗星

博物馆陈列展览大纲包括哪些内容

1、坚持公益属性。

博物馆举办陈列展览,要始终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清晰地诠释博物馆的教育目标、理念与思想,着眼于中华文明和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

反映人类最美好的目标理想和价值追求。行业类博物馆和民办博物馆的陈列展览,要面向广大公众,从较为单一的行业发展历史、企业文化、个人收藏展示,提炼升华为表现中华文明和人类文明相关领域的共同成果和价值共识。

2、突出科学品质。

深入挖掘文物、标本的丰富内涵,反映最新研究成果,增加文化含量,创造导向正确、主题突出、有丰富语境、观点和故事的陈列展览,避免缺乏价值观的所谓“精品文物展”。

陈列展览应充分体现博物馆通过实物反映真实历史的特征,坚持以文物、标本原件为主;使用必要的复制品、仿制品和辅助展品的,应符合学术要求,并予明示。纪念类、行业类博物馆和民办博物馆要进一步明确收藏政策,不断充实藏品体系。

3、强化教育功能。

紧密结合素质教育,与教育部门特别是中、小学校完善联系机制,丰富面向或配合学校教育的陈列展览,以博物馆之长补学校教育之不足,真正使博物馆成为学校教育的“第二课堂”。常设陈列应特别清晰地标识适合未成年人认知、欣赏的重点文物、标本,充实符合青少年认知习惯的文字说明。

见证历史的陈列展览在弘扬爱国主义的同时,应更加重视体现文物、标本的美学价值和审美教育作用,强调对人的审美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扩展资料

省级文物行政部门要加大对行业类博物馆和民办博物馆陈列展览的业务指导力度,依据《博物馆管理办法》,做好新建立行业类博物馆和民办博物馆陈列展览大纲的评估论证,确保展陈内容符合时代要求和先进的价值导向,尽可能体现中华文化特色。

积极推动打破管理体制上的壁垒,充分发挥省级(含)以上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的人才和技术优势,实施对口帮扶行业类博物馆和民办博物馆陈列展览提升计划,完善常设陈列,培养人才队伍,提升专业化水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关于加强博物馆陈列展览工作的意见

博物馆十大精品展览特点

特点:展览品风格多样,涉及面广,展品价值非常高。文化场所非常丰富、健全、多元,非国有博物馆与国有博物馆并驾齐驱,私人艺术馆与国有美术馆齐头并进,并且相互学习、借鉴,让兴趣点迥异的观众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喜欢的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