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舌尖上的甘肃,好吃到扶墙的陇南7大美食,每一个都极具当地特色

众所周知,我国幅员辽阔, 历史 悠久,饮食文化博大精深也因为地理、环境等因素的不同,南北饮食文化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不管身处哪一座城市,您发现他们都有着属于自己特点的 美食 名吃。而对于不少喜欢到全国各地游玩的旅行爱好者来说,每到一座城市除了欣赏美景、 历史 文化之外,必不可少的就是品尝当地 美食 了。

陇南市是甘肃省的地级市,位于甘肃省的东南部,这里气候宜人,风景优美,虽然在一些地方上比不上很多一二线城市,但说到陇南 美食 绝对。陇与其他城市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南人依托各种各样的农产品,制作出了琳琅满目,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 美食 小吃。在陇南散落在各处的 美食 小吃争奇斗艳,每一个都充满着诱惑。今天小红就为大家带来陇南极具特色的7大 美食 ,每一个都深受人们的青睐,好吃到扶墙,绝对是您到陇南不可错过的,没吃过三五样算白来了。

作为一座典型的西北城市,各种面食自然是少不了的。其中豆花面为陇南赫赫有名的特色 美食 小吃之一,在陇南地区很是常见,但尤以武都洛塘、康县阳坝、文县碧口着三个地区的豆花面最为地道,也最有特色。豆花面的面主要是以白面、荞面制作,或者是用豆面(黄豆面)、玉米面在于白面混合之后的杂面。首先将做好的豆花盛入碗中,再将煮好的面条捞入碗中,加入各种各样的调味料,有炒豆丝、韭菜、青椒,还有必不可少的油泼辣子、蒜苗等等,可根据自己的口味随意搭配。陇南豆花面吃起来细嫩爽口,口味多样,让人回味无穷。

陇南除了豆花面之外还有杠子面,杠子面是陇南西和县的特色面食之一,其与西和锅盔齐名,不仅在当地,甚至在陇南地区都小有名气。杠子面的制作也颇有意思,之所以叫做杠子面,是因为在擀面的时候会用一根如胳膊粗细的杠子来压面,就单单制面的过程就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杠子面也是当地人必不可少的早餐面食之一,其吃起来劲道爽滑,风味独特。

棒棒面是陇南徽县的一道特色面食,很多人说它类似扯面,其实棒棒面就源于扯面,其制作的时候兼容扯面工艺,里面配上蒜苗、小葱、豆腐、辣子等佐料,吃起来口感细嫩爽滑,面条劲道,味道鲜美,绝对是一道您到陇南不可错过的面食。

当然除了面食之外,陇南成县的馄饨也是颇有名气。成县馄饨准确地说应该叫做成县牛肉馄饨,成县的牛肉馄饨并不像咱们平时所吃到的馄饨一样比较清淡,而是料很足,汤味较重。成县的馄饨中是加入牛肉臊子的,其味道香鲜美味,入口回香,让人回味无穷。您到陇南一定要去尝尝这与众不同的成县馄饨。

可以说在陇南礼县不吃热面皮的人凤毛麟角,几乎人人爱吃这热面皮,可以说礼县人的一条就是从这热面皮开始。礼县热面皮,是用面粉制作成面皮,再将面筋蒸熟,加入各种各样的佐料搅拌,再搭配上时令蔬菜,吃起来细嫩可口,香鲜麻辣,十分得鹅美味。

说到陇南 美食 就不得不提到武都的豆花子,它是用黄豆制作而成,其制作工艺与豆腐类似,但口感要比豆腐松软,而且必豆腐脑稍微的硬上一些。将豆花子盛入碗中,加入用胡椒、姜粉、虾皮等制作的汤汁,趁热食用。其味道鲜美,辛辣清香。

洋芋搅团是陇南地区的名优小吃,顾名思义是用洋芋制作而成。在以前的时候当地人多以它为主食,而现在随着发展逐渐演变成为陇南的一道特色名吃。洋芋搅团不仅可以热食,还可以冷食,两种吃法做法不同,其口味也大有不同。如果您到陇南一定要去尝尝。

当然 陇南 美食 小吃远不止这些,还有柔软滑爽的宽川荞麦凉粉,有着悠久 历史 的西和锅盔,麻辣爽口的麻辣粉,又好吃又爽口的陇南麻食,陇南大碗菜八大碗等等。他们每一个都是陇南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寄托着陇南人的乡愁。如果您还知道陇南有哪些 美食 名吃,欢迎下方留言补充。

二、充满地域特色的裕固族舞蹈文化

在中国的五十六个民族中,裕固族是其中一员。而少数民族人民都能够善舞,他们的舞蹈与歌曲都来源于生活中,裕固族由于只有语言却没有文字,在民族发展的过程中,舞蹈就成为了一种能够表达他们感情的一种方式。对于裕固族的舞蹈文化您了解多少呢?下面的 裕固族文化 为您带来更多内容。

1、欢庆舞:群舞形式。流行肃南县明花、康乐、大河三区。主要以鼓乐、歌曲伴奏。男女老幼列队或迂回绕绕圈作舞。中央置以篝火及猎获物。快、慢、轻、重多种动作,节奏性甚强并辅以“啦”、“唠”、“耶”、“哟”等呼语。其中转圈由左向右,脚下以点步为主,略似藏族踢踏舞。手部动作较错落,有持“摆来格”(似哈达的一块方布)的、有手拉手的、有背牛角鼓的,多于欢庆丰收、喜度节日时举行。

2、转转舞:男女双人舞形式。流行明花、康乐、大河三区。主要表现劳动生活及习俗等内容。如割草、挤奶、行猎、婚礼等场面。动作按向右旋转速度的快慢,女分别以点步、旋转步为主,男以点步、腾跳为主。高潮时旋转如风,颇近似“胡旋舞”。故当地裕固族老者称“转转舞”。

3、酒兴舞:男女独舞。流行明花、康乐、大河三区。以腾跳见长,作演前舞者面对观众跪蹲施礼,并用本族赞词致敬尔后起舞。舞中有时蹲下,两手自身后反手叉腰,以矮步往后急退。有时则连续向空中脚腾跳,象鸟儿一样敏捷。据说跳此舞时,舞者先饮酒助兴,舞中表现出东倾西倒的醉态。

由于力度大,很激烈。舞者总是汗涔涔的。一九五八年裕固族地区跳“护法”或跳“施公子”的职业者,舞中动作基本上还保留裕固族古老的腾跳形式。在敦煌壁画和新疆的拜城克孜尔千佛洞中也保留着完整的裕固族古代舞蹈形式。

4、马上舞:裕固族民间婚礼多穿插情节性仪节,曾为舞蹈作品《迎亲路上》取作素材。按其民族习俗,姑娘出嫁时须由阿娜(母亲)为她梳妆打扮,其中主要是戴头面,意味着女儿即将离开母亲。尔后由舅父率送亲队伍出发先至打尖处。打尖是本族传统婚礼中的一种程序,即新娘及送亲客人,骑着马或骆驼边歌边行至中途与新郎相会的方式。其时由男方在途中设一毡毯,上置整只羊肉及喜酒,以表示迎亲,双方并互送哈达敬酒敬食。略事休憩复行,直送至男家。

继后,在主婚人主持下举行冠戴新郎的仪式,亦称尧达曲格尔。即由新娘立红毡或红布上,并在新娘脚下用米撒一个字形。主婚人手持一白布方巾或哈达主说,另一人捧盘,盘中置一盛满鲜奶、酥油的龙碗和上面绕有黑白羊毛的尧达(一种吉祥物)陪说,主婚人每说一句,持盘人即复诵一句。又有另外二人捧新郎礼服,准备为新郎换装冠戴。主婚人终讲时复将尧达插新郎腰际,以作为男女青年结婚的凭证。此时众呼“尧达”,“尧达”。年青人亦夺取尧达逗新娘,于是一对新人在家人护拥和众宾喧哗声中进入洞房。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由于地域、文化、宗教、生活等因素的作用与影响,加之与各民族的不断交流以及族混等过程,随着社会的进步,裕固族舞蹈也由起初的简单模仿、无意识的自娱性逐渐演变的成熟起来,并发展成为现在的具有艺术价值的一门艺术。

三、广东肇庆最出名的美食有哪些?色香味俱全,道道独具当地特色,你吃过吗?

广东肇庆最出名的美食,色香味俱全,道道独具当地特色,从汉初到清末,它一直是岭南的经济和文化中心。旅游目的地不缺美食,以这5种当地特产为例,鲜滑嫩的特点,营养可口的口感,体现了当地人的烹饪智慧,如果你喜欢肇庆菜,一定不要错过。

肇庆的杏花鸡很有名。作为当地饲养的杏花鸡,肉质丰富,肥瘦分布均匀。无论是用在蒸、焖、红烧、红烧等烹饪手法中,成品都是味道极佳的鸡肉。对于这种白切杏鸡来说,它是你能找到的最接近真正鸡肉的东西。杏子鸡洗净,整个放入90度热水中,然后用一种简单的调料覆盖在身体上,切成小块,盛在盘子里。上面的味清、甜、嫩、爽,让人吃完后口留香,回味无穷。

到肇庆,当地的野生文青鲤鱼,你一定要尝尝。当地的文青鲤,由于其独特的生长环境,经常出没的水域满是马蹄、草席和绳索,营养鲜美的“食材”,成就了文青鲤鱼肉的肥美和营养。对于一条鱼来说,要获得最好的味道,唯一的方法就是蒸它,毕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留文青鲤鱼鲜美的肉质,充分展现出原汁原味。

肇庆的茶油不仅在当地非常有名,在国内也享有盛誉。作为一种珍贵芳香的山茶油,它可以做出美味的鸡肉,光凭想象,你应该知道它的味道比普通食用油更有特色。此外,土鸡的肉很肥,酱油、米酒、葱蒜、辣椒、胡椒粉等调味料都是混合而成。把它放进锅里,炖10分钟左右,让鸡肉的味道更好。一碗白米饭,一壶茶油鸡,充满肇庆风味,深深扎根在人们的家中。

说到藕烧手,相信很多人都经常在家里做这道菜。与炖汤相比,它的操作方法应该是非常简单的存在。但因为肇庆的野藕在全国都很有名,而这种藕的特点是肥美粉嫩,非常适合长期炖煮,所以在当地人看来,这道菜配上猪手再合适不过了。当然,与普通的炖菜不同,肇庆的特色菜是用红烧的方式炖的。酥脆的猪手和多肉的莲藕块的组合绝对会让你多吃两碗饭。

四、我们河北家乡有什么样的习俗,充满地方特色的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每家每户都会庆祝一番。那么河北的相关春节习俗又有哪些呢?下面一起来看看。

除旧布新迎春忙

在河北民间,一进腊月(农历十二月),特别是吃过腊八粥,就有年味儿了。真正进入过年实质性准备阶段,是二十三日祭灶以后。俗话说是开始忙年,其主旨是除旧布新。民间歌谣说: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蒸馒头;二十七,赶年集;二十八,把猪杀;二十九,做黄酒;三十儿,炖肉包饺子。意思是忙年的七天中每天有活干,天天有重点。

扫房子,是春节前最彻底的卫生除旧活动,充分体现了人们关注起居环境和自身清洁卫生的美德良俗。

磨豆腐、蒸馒头、杀猪、酿酒、炖肉、包饺子,是节前所有物质准备的概括。蒸,就是蒸春节期间吃的馒头、上供用的花糕、枣山和面刺猬。“糕”与“高”谐音,蒸花糕有盼望年年步步升高的意思。“蒸”和“争”同音,所以蒸还有蒸蒸日上的意思。在屋内门头上摆放面刺猬,是让它往家里驮金银财宝。

赶年集是为了买鞭炮、烟花、糖茶、香烛、纸箔、年画、吊签儿、衣服鞋帽、柿饼核桃、花生水果、香烟酒类、干鲜蔬菜等年货,是年前最集中的一次大采购。

除,将尽的意思。大年三十(小月二十九日)又称除日,三十夜晚又称除夕。除夕这天非常繁忙,主要是请神灵,贴春联、吊签儿、窗花、年画,请家亲,包除日饺子,挑水、扫院子、堆岁柴等。

除夕下午,河北农村有请家亲的习俗,家中男人到祖坟上烧纸钱、放鞭炮,请家亲回家和子孙一同过年。回家后,写成黄纸牌位,供奉起来,初五日前,每天烧香上供。

春节之前,出远门的人无论如何都要回家过年,而家人盼望出远门者归来的心情更为迫切。衡水市枣强县有的村庄,年前几天晚上有散路灯的习俗,即把纸包好的棉籽壳团儿蘸过棉籽油,晚间点燃后,从村里一个个一直摆放到村外路边老远,为晚间回家的人照路。

除夕夜举家人围炉守岁,或者共同包饺子。看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对节目评头品足,成为近二十多年来的一种新俗。

其乐融融过大年

除夕夜是辞旧迎新的“节点”。除夕夜一过十二点,城乡就响起一阵热烈的鞭炮声。这是急待迎春纳福的人们抢早迎新春的标志。更多的人家是次日早晨五六点,家庭主妇起床后,首先给各位神灵烧上香,燃亮蜡烛,然后煮好饺子,供到各个神灵位前;男人或男孩子便在院里放鞭炮。鞭炮也是一户比一户的长;同时点放二踢脚,图个步步升高。

吃新春饺子前,晚辈向长辈拜年,表达感恩之情,长辈给幼小的儿孙辈压岁钱,表示爱抚,举家老小亲情浓郁,其乐融融。天亮后,先家族内部,后乡里乡亲、师生友好之间的拜年活动全面开始。初一这天要把本家族和街坊邻居、朋友、同事、师长、同学家拜完。如今,电话、手机、短信拜年,电子邮件、QQ拜年成为新时尚。

旧时在唐山农村,初一早晨到村外喜神来的方向,一人手捧点燃的香火,向另一人展开的财神画揖拜,求财神到自己家,回家后供奉起来,直到初五,每天烧香上供,求好财运。

中午各家吃一年一度的团圆饭,尽享家人团圆的温馨和自家动手做的美食,充分感受过年的快乐。如今到饭店吃除夕年夜饭,或者初一中午团圆饭,逐步成为一种时尚。

河北省内少数民族的春节各具特色。承德一带满族人家除夕夜子时一过,全家人就团聚一起吃素饺子。初一整天不动刀,不倒土,说是动刀会破财。

张北县蒙古族大年初一早晨,每家的孩子都要出门给周围的老年人拜年。老年人拉起马头琴,请他们跳舞、喝奶茶。有的地方还组织赛马,谁的马跑得最快,就预示当年有好运气。

冀东朝鲜族村落,大年初一姑娘不出门,小伙子出门给邻居老人行礼拜年。老人则给以礼物,以示感谢和祝福。冀东朝鲜族的人们还喜欢在春节时举行婚礼。

五、山东落子戏,充满当地特色的民间艺术

山东落子是一种流传于山东省境内的汉族戏曲艺术形式,它演变自古代的“莲花落”。落子乐器主要是大钹(俗曰光光)、竹板、节子,而不用弦乐。

2008年6月7日,山东落子经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源流

山东落子亦名“莲花落”、“莲花乐”,俗称“光光书”。因原曲衬词“落莲花,莲花落”而得名。翟灏《通俗编》引宋代僧人普济《五灯会元》云:“俞道婆常随众参琅琊,一日闻丐者唱莲花落,大悟”。可见早年本为僧家警世歌曲。山东落子于北宋时期就已在汉族民间流传,元明流行甚广。

山东落子也称“莲花落”、“莲花乐”,以其早期曲调衬词而得名,简称“落子”。初为僧家募化所唱警世歌曲,宋代已在山东流行。但目前艺人推算仅能上溯十代,约至清中叶。流行于山东地域的落子,统称“山东落子”。因其主要伴奏乐器为大钹、竹板,也叫“咣咣书”,或“荷叶吊板”。以其流行地域方言、曲调的不同,形成了三种“口”:一为“南口”,流行于鲁中南、鲁西南,风格最为粗犷。60年前所唱老口,节奏缓慢多花腔讲究迂回曲折,大起大落。

唱腔

山东落子的唱腔曲调单纯,半说半唱。一般多采用“一串铃”式的垛句,按词意将段子化分成若干段落,多则十几句,少则两名即拉一个长腔,打一个简单的钹点作为过门。唱词多为上下句结构的七字句或十字句。因落子的唱腔过于单调,艺常吸取当地姊妹艺术的曲调,来丰富自已的演唱。落子的演唱各具特色,其明快有力的风格非常鲜明地表现了鲁西南人民直率强悍的性格特点。

传承意义

山东曲艺在我国曲艺发展史中占有重要位置。山东落子的艺术价值不容忽视,它是我国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集文学、音乐、表演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它由民间艺人最初为了维持生计所从事的一种表演形式发展为如今一种舞台上的表演艺术。其题材内容、音乐结构、表演形式都是由专人创作、专人表演的,并与民间音乐、地方方言密切结合,具有一人多角的特点。几千年来,劳动人民的辛勤耕耘不仅创造了辉煌的物质文明,也创造了具有鲜明特点的文化艺术。山东曲艺在我国曲艺发展史中占有重要位置,也是我国传统音乐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六、国内有哪些充满特色的步行街?

走遍了祖国的大好河山,领略了无数风景。我们在旅行中逐渐成长,旅行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全身心的放松,无论去哪个城市旅游,都会去当地一条既有特色的街道去逛。说起街道,我国其实有很多街道都极具他国风情。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条我国的俄式风情街,曾是俄罗斯人的租界,你们知道在哪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这条街的名字是团结街,一听这个名字就会让人莫名的感觉有股很强大的力量,位于大连的胜利桥西北地区,它是我国第一条具有俄罗斯十九、二十世纪风格的俄罗斯风情街。而且这里的建筑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其中有38栋都保留了俄罗斯是的风格,在最早的时候,这条街是俄罗斯的租界。

这条街的总长不足500米,在这条街的两侧都是欧式还有俄式的建筑,大概有20多栋,真的时非常壮观了,走进这里恍惚间有一种身处异乡的感觉,在自己的国家就可以感受到别国的风情,真的是连出国的机票钱都省了,所以爱好建筑的人可以来这走走。

整条街上除了有欧式还有俄式的建筑外,还有高楼林立的金融和商业中心区,就在这条的街的中部十分显眼,不过也很方便。还有喜欢购物的游客可以去这条街上的莫斯科购物广场,里面东西琳琅满目,当然也有俄罗斯的一些商品,大多数人来这都会进去逛一圈。除此之外还有大连自然博物馆旧址,该建筑十分有特色,红砖绿瓦十分抢眼,它还是大连的代表性建筑之一,所以这也是最不能错过的地方

不过我们现在看到的俄罗斯风情街,是在21世纪初期的时候,市政府重新整修后的街道,据说当时整修的时候消耗了1.7亿元左右,怪不得如今的街道如此有魅力,看来这笔钱花的还是值得的,因为我们看到了它的价值。例如餐厅、酒吧、以及旅游工艺品与纪念品店等这些在这条街上应有尽有,它已经不是一条街了,可以用一座小城来形容。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这里交通还是十分便利的,离上海特别近,如果你们去上海旅游的话,可以顺便来这里逛一逛。而且在这条街的旁边还有一条人气超高的街道,每天人流量高达80万,这也为团结街带来了不少人气,你们喜欢这条俄罗斯风情街道吗?欢迎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