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泼水节的由来 关于傣族泼水节的由来
1、泼水节源于印度,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泼水节成为一种民族习俗流传下来,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了
2、到了节日,傣族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盛装,而妇女们则各挑一担清水为佛像洗尘,求佛灵保佑。浴佛完毕,人们就开始相互泼水,表示祝福,希望用圣洁的水冲走疾病和灾难,换来美好幸福的生活。集体性的相互泼水就这样开始了。人们各种各样的容器盛水,涌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戏,逢人便泼。
3、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的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人们尽情地泼尽情地洒,笑声朗朗,全身湿透,兴致弥高。入夜,村寨鼓乐相闻,人们纵情歌舞,热闹非凡。
4、整个节日期间,除有赛龙船、放高升、放孔明灯、泼水、丢包等传统娱乐活动外,还有斗鸡、放气球、游园联欢、物资交流等新的活动。云南民族村的傣族、佤族男女也身穿盛装与游客一起欢度泼水节。
泼水节的由来
泼水节的由来:
泼水节最早起源于公元5世纪的波斯,当时命名为“泼寒胡戏”(又名“乞寒胡戏”),在此之后“泼寒胡戏”由波斯经印度传入缅甸、泰国和中国云南西双版纳等地。
约在公元十二世纪末至十三世纪初经缅甸随佛教传入中国云南傣族地区。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泼水节成为一种民族习俗流传下来。
《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卷》列出的泼水节起源时,提到泼水节与小乘佛教的传入有密切关系,其活动包含许多宗教内容。但就其以泼水为主要活动的原始意义来说,也反映出人们征服干旱、火灾等自然力的朴素愿望。
泼水节的传说故事:
相传在很久以前,金沙江边一个聚居在密林深处的傣族村寨,因树林起火,村民处在被大火吞没的危难之中。一个名叫李良的傣家汉子,为保护村庄,不畏危险,冲出“火网”,从金沙江里挑来一桶桶江水,泼洒山火,经过一天一夜的劳累,山火终于被泼灭。
村民得救,李良因为劳累流汗流干了,渴倒在山头上。于是村民打来清水给李良解渴,但喝了九十九挑水也解不了渴。后来,李良一头扑到江中,变成一条巨龙,顺江而去。有的人说,他变成了一棵大树。
傣族人民为了纪念李良,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每家房屋清扫一新,撒上青松叶。并在选定的江边或井旁,用绿树搭起长半里的青棚,棚下撒满厚厚的松针,两旁放上盛满水的水槽。午间太阳当顶时,众人穿行于棚下相互用松枝蘸水洒身,表示对李良的怀念和对新年的祝福。
傣族泼水节的由来简短 傣族泼水节的来历
1、泼水节是我国傣族的新年节日。在傣历6月15日(清明节后10日左右)进行,历时3—5天。节日期间,男女老幼身着盛装,互相追逐泼水祝福,并燃放“高升”(焰火),载歌载舞,竞赛龙舟。新中国成立后,泼水节期间,增加了文艺会演、电影晚会、展览、物资交流等新内容,更增加了节日的欢乐气氛。相传,很久以前,天上有一个凶恶的而且魔法无边的魔王,对百姓欺压掳掠,无恶不作。他抢了人间一个名叫南粽布的美丽公主为妻。
2、有一年6月,傣族过年魔王也为南粽布贺年。南粽布趁魔王喝得酩酊大醉之际,了解到魔王的致命弱点,即用其头发丝可勒断其脖颈。为给天界和人间除害,南粽布在魔王熟睡之后,按此法将其头颅勒下。谁知魔王头上滴下的每一滴血都变成了一团火向人间蔓延,南粽布忙把魔王的头紧紧抱住,火被熄灭了。浑身血污的南粽布终于回到了人间,人们为了洗掉她身上的血污,都向她泼水。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南粽布,在每年过节时就互相泼水,用洁净的水冲去身上的污秽,迎来吉祥的新年。这就是傣族泼水节的由来。
泼水节的来历
泼水节最早起源于公元5世纪的波斯,大约在公元十二世纪末至十三世纪初,通过缅甸随佛教传入中国云南的傣族地区。
在我国的云南傣族地区,有一个节日叫泼水节,这个节日在国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究竟泼水节的来历是什么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吧。
详细内容
01
德昂人过泼水节时间在清明节后的第七天,除了泼水祝福和跳象脚鼓舞等节目与傣族泼水节一致外,德昂族泼水节最具特色的习俗是为长辈洗手洗脚。德昂族泼水节与傣族的泼水节又相似又不同,多在公历4月中旬左右举行。
02
临近节日,人们忙着制新衣,做米粑,制好水龙、水桶等泼水工具。老年信徒们齐集佛寺,搭建泼水节时为释迦牟尼雕像洗尘的小屋、架好水龙。水龙是由一根粗木头雕凿而成,长约四五米,彩绘一新,上有槽口。泼水时,姑娘提桶端盆,把吉祥之水倒入槽中,流向小屋的的佛像,为佛洗尘。
03
傣族泼水节又名“浴佛节”,傣语称为“比迈”(意思为新年),多在公历4月中旬左右举行。西双版纳及德宏地区的傣族又称此节日为“尚罕”和“尚键”,两名称均源于梵语,意为周转、变更和转移,指太阳已经在黄道十二宫运转一周开始向新的一年过渡。
04
庆祝活动长达三至七天。第一天叫“网霉”(死的意思)。人们认为这天不吉利,因此不洗头、不理发、不干活。大家去赶摆、赛龙船、放高升。第二天叫“网脑”(臭的意思)这天被认为不干净,要沐浴、洗头、理发、更衣、洗佛像和佛塔,晚上举行赶摆,放烟火,放孔明灯,把一年中的疾病、灾难和脏东西统统送掉,干干净净进入新的一年。这两天在傣历里,认为是“空日子” 不称在旧年,也不算入新年。第三天是新年元旦,叫“叭网玛”(意为神灵,也是岁首之意)。
05
1961年4月13日~15日,周恩来总理来到西双版纳景洪,和边疆各族人民共同欢庆一年一度的傣历新年泼水节 。当年景洪交通闭塞。周总理乘飞机到达思茅后改乘汽车 ,澜沧江大桥正在建设中,只能乘渡船过江。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的到来,人们怀抱鲜花拥向街道,拥向码头,用民族的最高礼节来迎接人民的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