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端午节香包的中药配方

端午节香包常用的是具有芳香开窍的中草药,如芳香化浊驱瘟的苍术、山奈、白芷、菖蒲、麝香、苏合香、冰片、牛黄、川芎、香附、辛夷等药,含有较强的挥发性物质

常用的四种配方:

1、清香驱虫

艾叶15g、紫苏叶5g、丁香5g、藿香10g、薄荷3g。

2、健脾除湿

苍术5g、小茴香5g、藿香10g、佩兰10g、香薷10g、炒枳壳5g。

3、预防感冒

紫苏叶5g、陈皮20g、白芷15g、辛夷花3g、薄荷3g。

4、安神助眠

合欢花5g、炒枳壳5g、石菖蒲10g、陈皮10g、甘松10g。

扩展资料:

1、香囊选用的中草药具有散风驱寒、健脾和胃、理气止痛、通九窍之功能,且大都含有挥发油,气味清香纯正、持久,多数中药有效成分对多种细菌和病毒、霉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或杀灭功能,从而起到了避邪驱瘟的作用。

2、研究表明,这些芳香物质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可兴奋神经系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促进抗体的生成,对多种致病菌有抑制生长的作用,可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

3、同时,药物气味分子被人体吸收以后,还可以促进消化腺活力,增加分泌液,从而提高了消化酶的活性,增强食欲。经常将香囊放在衣兜、枕旁,可预防流感、白喉、水痘、流行性脑膜炎、麻疹等传染病的发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佩香囊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香包

二、端午香囊配方 端午香囊配方介绍

1、端午的传统香囊配方有雄黄、朱砂、熏草、艾叶等香料。

2、也会有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苍术、藿香、吴茱萸、肉桂、菖蒲、苏合香、冰片、牛黄、香附、辛夷等中草药。佩戴香囊是端午节传统习俗之一,有消毒、驱虫之意。

三、端午节香包的配料是啥?

传统香包的配料为雄黄、朱砂、熏草、艾叶等香料,也有用中草药如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制成。

端午节佩戴香囊有消毒、驱虫,驱邪祛病的寓意,香包在端午节的作用而言,它其实是一种卫生保健的作用,农历五月五又被称作“毒日”,天气转盛,蚊虫滋生,香包中的中草药就是为此而保护人体健康而设计的。

大人把香包缝制成各色动物的样式,这样既可以起到保健的作用,也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他们能够一直佩戴在身上。虽然是非常小的一个细节,也是我们古民先祖智慧的体现。

扩展资料:

香囊以锦制作,也称“锦囊”或“锦香袋”。一般系于腰间或肘后之下的腰带上,也有的系于床帐或车辇上。三国魏朝繁钦在《定情》中诗云:“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唐朝同昌公主的步辇缀五色香囊,每出游芬香满路。由于奇特香料多来自外国的贡品,朝廷还把香囊作为赏赐之物。

佩带香囊之俗,也在民间盛行。“榴花角黎斗时新,今日谁家酒不樽。堪笑江湖阻风客,却随蒿叶上珠门。”这首古诗是描述当时人们欢度端午佳节的种种习俗。端午节前后,人们除了吃棕子、插艾叶以外,还要给孩子们带上香囊。

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民间就有人佩戴香囊以避除秽恶之气,确保自身健康的民俗。许多城市、乡村,仍有给孩子带香袋的习俗。佩香囊,虽是一种民俗,但也是一种预防瘟疫的方法。在夏季传染病开始抬头的时候,古人为了确保孩子们的健康,用中药制成香袋拴在孩子们的衣襟和肩衣上。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端午节的习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端午风情

参考资料来源:中新网-甘肃七旬老人做香包二十载:“一针一线”急不得

四、古法制香配方简单安神,求香囊的中草药配方

提起古法制香简单安神,大家都知道,有人问求香囊的中草药,另外,还有人想问古代的安神香是怎么做的,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制香,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求香囊的中草药,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法制香简单安神

1、古法制香简单安神:求香囊的中草药

防文虫、薄荷、薰衣草、七里香

传统香包惯用的白芷、川芎、芩草、甘松等,可添加了山萘、熏草、泽兰、艾叶,磨研、提炼成粉状,缝制成香包

驱蚊虫的功效:藿香、薄荷、紫苏、菖蒲、香茅、八角茴香、陈皮、柳丁皮、肉桂、等。在,用艾草燃烧驱蚊是很常用的,艾草烧后其实还是蛮香的,还有一定的安神、暖人肠胃的作用,睡觉也一定很香甜。”

艾草: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奇特的芳香不仅能驱蚊蝇、虫蚁,还有理气血,暖、祛寒湿的功效

泽兰:入肝、脾两经,,通经利水,更是妇科良药

儿童防感冒

、各3克,高良姜2克,桂枝、佩兰各5克

、、雄黄各3克,、薄荷脑各2.5克,砂仁、蔻仁各5克

以上可任选一方,药料研细末并过筛,装入小布袋,每袋10~15克,给孩子佩挂在脖子上,或用别针固定于衣襟,香袋距离鼻孔越近则效果越佳,布袋末每10天更换一次,以药效。、樟脑各3克,良姜15克,桂皮30克;

川芎、白芷各10克,苍术20克,3克;

山柰、雄黄各10克,樟脑3克,50克。

任选一种,将粉碎成细面,取药面3—5克,用布缝制成小袋佩挂颈上,15天换一次即可。

做香袋多用的是白芷、、苍术、佩兰、艾叶、、藿香、樟脑、陈皮、薄荷等中草药,其中苍术能祛风散寒、开窍;白芷可祛风解表、化湿;能芳香理气、温中降逆。

苍术、川芎、辛荑、山柰、草果、白芷、细辛、艾叶、薄荷

胡庆余堂:公克、甘松克、白芷克,山柰(音nài)克;

方回:白芷克、甘松克、山柰克、公20克、檀香20克、陈皮克;

华东医药有限公司参茸分公司:公克、白芷克、山柰克、甘松克、檀香克、陈皮克;

武林药店:白芷30克、陈皮70克、甘松60克、山柰50克

藿香,艾叶,肉桂,等量,磨碎,包成4克每袋,半月到一个月换一次

豫西山区端午节香囊:甘松克三奈60克白芷60克苍术60克

高良姜,佩兰、桂皮各,。

雄黄,菖蒲,桂皮,朱砂。

川芎、白芷、苍术、零陵香各。

,雄黄,,樟脑。

预防手足口的佩戴香囊:藿香、艾叶、肉桂、山萘等量,在药房里磨碎,包成4克/袋,装袋,半月-1月换一包;用法:每天佩戴,晚上睡觉放枕边

提高抵抗力,增强呼吸道能力的:

,荆芥穗,紫苏,苍术,肉桂,辛夷,细辛,白寇仁各2克,

川芎闻鼻散

功用:预防感冒

:川芎、白芷,荆芥,薄荷,羌活,霍香,防风各9克,细辛,辛夷花,各3克,雄黄1.5克。

用法:上花共研细末,从早起每3小时闻一次直至睡前,或作成布包闻吸,共用1至3天

出处:《内病外治精要》功用:防治四时流[]感

:霍香,,木香,羌活,白芷,柴胡,菖蒲,苍术,细辛各3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用绛色布缝制小药袋,装入药末,佩戴胸前,时时嗅闻。

出处:《当代外治临床大全》

苍术散

功用:防治小儿上呼吸道感染

:,苍术,藁本,菖蒲,,甘松各等份

用法;除外,将各药烘干,研为细末,加入,调均匀,装袋内,佩戴胸前,时时嗅闻。

出处:《中医外治法集要》

冠心病外用药袋

功用:防治冠心病

:玄参,当归,菖蒲,花椒,桂枝,薤白,,三七等各适量。

用法:上药干燥,粉碎,过筛混合搅拌均匀,做成药袋,放置左胸前,并时时以鼻嗅之

出处:《古今外治真传》功用:治不寐多梦(失眠)

:辰砂适量

用法:上药装囊,戴身及髻中,以气嗅鼻

出处:《本草纲目》

雄黄嗅鼻散

功用:治魇寐不寤(又称嗜睡)

:雄黄适量

用法:将雄黄研末,放纱袋中,挂身上,且时时以鼻嗅闻

制香

可预防甲型流感的香囊

预防甲型流感可做一个香囊,制成后可以挂在脖子上或放进上衣口袋中,它所起到的作用就是直接在头部周围形成一个立体的气体空间,充满了香囊散发出的复合型香气。

香囊原料

大料、藿香、甘草、艾叶、肉桂、苍术等

香囊

在香囊中大料用量最多,为克左右,其他几味药材的用量可以在5克-20克之间。

把所有研碎后放入缝好的布袋中,如果是挂在家里,可以做一个大些的,如果随身携带,就把研碎的药材混合好,分成小份装入布袋中。

以上就是与求香囊的中草药相关内容,是关于求香囊的中草药的分享。看完古法制香简单安神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端午节香囊材料

端午节所佩戴的香囊,传统配料为雄黄、朱砂、熏草、艾叶等香料,可根据个人喜好加入佩兰、木香、白芷、川芎、檀香、藿香、川椒、薄荷、乳香、桂官、益智仁、芩草、排草、甘松、高本、苏合香等药材。

香囊以锦制作,也称“锦囊”或“锦香袋”。一般系于腰间或肘后之下的腰带上,也有的系于床帐或车辇上。三国魏朝繁钦在《定情》中诗云:“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唐朝同昌公主的步辇缀五色香囊,每出游芬香满路。由于奇特香料多来自外国的贡品,朝廷还把香囊作为赏赐之物。

佩带香囊之俗,也在民间盛行。“榴花角黎斗时新,今日谁家酒不樽。堪笑江湖阻风客,却随蒿叶上珠门。”这首古诗是描述当时人们欢度端午佳节的种种习俗。端午节前后,人们除了吃棕子、插艾叶以外,还要给孩子们带上香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