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我们的家园,它到底有多大?其边界到底在何处?

我们太阳系的直径是多少?太阳与最近的恒星之间可以容纳多少给太阳系?

要丈量我们太阳系的大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太阳系没有一个明确的边界。我将用两种计算方法来回答这个问题。一种是用冥王星的轨道来当作边界,另一种是用我们所知最远的彗星轨道来当作边界。

图解: 太阳和太阳系的行星 (距离未依照比例尺)

1.以冥王星轨道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用冥王星轨道来作为太阳系边界。问题是冥王星的轨道不是一个圆,而是一个椭圆。所有的行星都绕日公转。大多数行星的轨道轨道都接近正圆,而冥王星例外。这意味着冥王星与太阳距离的变化很大。事实上,有些时候,冥王星比海王星更接近太阳!因此我们将太阳与冥王星的平均距离作为太阳系的半径(即5,913,520,000 千米或者说39.5AU,AU即天文单位,一个地日距)

图解: 太阳系天体的集合及其大小和相对距离

2.以彗星轨道 在冥王星轨道之外,还有天体绕太阳运动。它们是彗星。我们已经识别了两个彗星类别。一个是柯伊伯带( Kuiper Belt )、一个是奥尔特云( Oort Cloud )。奥尔特云的半径更大,大约为50,000AU(约7.5x1012 km)。如你所见,彗星要比行星距离太阳远得多。

图解: 奥尔特云和太阳系各大行星及最接近的两颗恒星的相对距离示意图。图中横轴以地日距离(1 天文单位)为比较基准,依对数尺度绘制(非等比例的线性尺度)。

现在距离太阳最近的是恒星是[半人马]比邻星(Proxima Centauri),距离太阳4.3光年远(一光年即光在一年中所走过的距离)。现在,一光年为 63,270 AU,也就意味着最近的恒星距太阳272,061 AU。

图解: 理论上奥尔特云的距离与太阳系其他结构的大小对比

我们太阳系的半径被看作为39.5 AU,也就是直径为79AU。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在太阳与最近的恒星之间放3440个太阳系。

如果我们把所有的彗星都包括在内,就像第二种方法那样,太阳系的直径大约为10万AU,也就是说与最近的恒星之间可以放近2.7个太阳系。

图解: 奥尔特云及柯伊伯带示意图

另一种划分太阳系范围是通过日球层顶的位置。这是太阳风与星际介质以同样的压力相互推动的层级。越靠近太阳,太阳风的密度就越大。这产生一个很大压力,迫使低密度的星际介质远离。距离太阳越远,太阳风的密度越小,产生的压力也就越小。最终,就会在一个地方,太阳风的压力就会小的和星际介质产生的压力一样大。

图解: 气泡状的日球与它的各种过渡区在星际物质内移动。

附加:太阳系是受太阳引力约束的行星系统,以及直接或间接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的集合。直接围绕太阳运行点天体中,最大的是八颗行星,其余是比较小的天体,比如5颗矮行星和其它太阳系小天体。在间接绕太阳运行运行的天体-卫星中,有两颗比最小的行星水星还要大。

图解: 太阳系在银河系内的位置,以黄色的箭头标示。

太阳系是在46亿年前由星际分子云因引力塌缩而形成。太阳占据了太阳系绝大部分的质量,其余大部分的质量又被木星占据。内部四个较小的行星,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为类地行星,主要由金属和岩石构成。两个最大的行星,木星和土星,是气态巨行星,主要由氢和氦构成。两颗最外层的行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是冰巨星,主要由比氢和氦熔点高一些的物质构成,这些物质被称为挥发物,比如水、氨和甲烷。所有八颗行星都有着接近圆形的轨道,并且轨道都在一个被称为黄道的平面内。

1.Wikipedia百科全书

2.天文学名词

3. 北落师门- curious

转载还请取得授权,并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出处

来看看太阳系到底有多大,真实比例图太阳系示意图

这个图很难画,因为一张A4纸上,太阳和各大行星都只能是一个点,理论上太阳系最外层是奥尔特云,距离太阳1光年或以上。

有这样的视频,如果太阳是直径1.5米的球,那么水星在68米开外, 地球在176米的位置,大小为一个玻璃球大小. 海王星在5.6公里处.  如果按依奥尔特云算太阳系的边界,那即使太阳只有1.5米大小,太阳系的范围也在5000公里开外!

太阳系很空, 其实整个宇宙世界都是空的,原子内部是空的,宇宙大爆炸时,所有的物质都是从一个点爆发出来的.

再假设:太阳缩小到一个标准篮球大小。那么:

地球:一粒大米,距篮球26米;

月球:半粒芝麻,距地球这粒大米6厘米;

木星:一个常见中药丸大小,距太阳135米;

冥王星远日点:距太阳2000米,是的没错,2公里

柯伊伯带外围:距太阳13公里

那么13公里放到真正的宇宙是多远呢?大概是500个天文单位,也就是750亿公里。很大吧!

但是在篮球太阳系中,离我们最近的恒星在8000公里外

那么篮球太阳系中银河系有多大呢?它直径达到了2亿公里,是现实中地月距离的500倍

在一个直径2亿公里的大圆盘里,有一个篮球,离它26米远的地方有一粒大米,上面住着70亿人...、

下面引自知乎:

其实我们所在的太阳系并不是像我们物理,地理书上所学的那样,要知道真实的宇宙中天体是很大的,举个例子,太阳的直径是139.2万km,我们把他缩小成1.5米那么第一颗行星水星距离太阳则有68米,金星120米,地球176米,火星269米,这些仅仅是类地行星

(第一个白色的轨道为水星)

这些仅仅是近地行星,而离我们最远的海王星则在5600米,

(图中蓝色轨道为海王星,而水星已经几乎不可见)

而这仅仅是到冥王星轨道的40AU(天文单位,太阳到地球的距离为1AU,也就是1.496亿千米)距离,假如所指的太阳系是太阳的引力,范围大约为15-23万AU,而太阳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天体,太阳在这个比例尺中直径为1.5米,水星的直径在这个比例尺中仅仅有0.005米也就是仅仅有0.5厘米,而他们之间的距离却有68米,最远的海王星则在5600米,而这仅仅是到冥王星轨道的40AU(天文单位,太阳到地球的距离为1AU,也就是1.496亿千米)距离,到太阳的引力范围大约为15-23万AU,而太阳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天体,太阳在这个比例尺中直径为1.5米,水星的至今在这个比例尺中仅仅有0.005米也就是仅仅有0.5厘米,而他们之间的距离却有68米

了解完了太阳系的大小我们再说说我们人类的飞行器,速度最快的飞行器旅行者一号

(旅行者一号)

太阳系的边界有很多定义,这个回答中我把奥尔特云,约为50,000至100,000个天文单位,作为太阳的边界,而一个天文单位为1.4960亿千米,而旅行者一年能飞3.5个天文单位,仅仅计算我们飞63240个天文单位,也就是1光年,粗略计算,我们就需要飞个1.8万年,而飞出奥尔特云,我们四世同堂怕也看不到。

至于为什么 说宇宙是从一个点爆发出来的,这个论点主要是反推出来的,1929年,埃德温·哈勃总结出了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现,即:不管你往哪个方向看,远处的星系正急速地远离我们而去,而近处的星系正在向我们靠近。换言之,宇宙正在不断膨胀。这意味着,在早先星体相互之间更加靠近。事实上,似乎在大约100亿至200亿年之前的某一时刻,它们刚好在同一地方,所以哈勃的发现暗示存在一个叫做大爆炸的时刻,当时宇宙处于一个密度无限的奇点。宇宙大爆炸理论目前还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但确是所有理论推演里最成功的。下面引自知乎:

看看为什么我们选择大爆炸理论。

这个要从标准的宇宙学模型说起。现在的绝大多数的观测数据,包括宇宙学红移、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超新星等等,说明从大尺度上讲,我们周围的可见物质都在远离我们。而且我们周围各个方向的物质原理我们的速度差不多。也就是说,每个方向都是相同的。

然后问题来了,这些东西远离我们,说明了什么?那么我们先要思考一个问题:我们作为宇宙的观察者,到底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客观的讲,没有什么理由说,我们处在宇宙的中心。(当然,也没有理由说明,我们不是处在中心。剩下的就是信仰问题了。不过从我们的全天扫描来看,宇宙中物质大尺度上分布是很均匀的,既然是均匀的,那么我们就觉得,很可能就没有中心了。)如果我们不是处在中心,那么周围各个方向星系远离我们的速度差不多,说明整个宇宙在膨胀。

现在我们论证了现在的宇宙在膨胀。然后利用各向同性和均匀性假设(称为宇宙学原理),然后我们知道现有的物质的物态方程,可以发现宇宙过去也是在膨胀。那么我们倒退回去,如果宇宙一直在膨胀,那么过去应该是很小的一个宇宙。这就是大爆炸理论大致的逻辑。

另外,如果宇宙无限大,并且永恒存在,而且恒星在其中均匀分布,那么不管朝哪个方向看,你都应该能够看到一颗恒星才对。这样一来,夜空就不该是黑色,而应该满是均匀的星光,因为有无穷多颗恒星发出的光在向我们涌来。可事实上,夜又确确实实是黑的,这一矛盾被称为奥伯斯佯谬。

现在对这一佯谬的解释是,光速是有限的,而宇宙的年龄也是有限的。即使宇宙本身无限大,只要存在一个大爆炸那样的创生时刻,宇宙中就会存在一个“边界”,外面的光还来不及传到我们的眼中。因此,从夜是黑的这一司空见惯的事实,天文学家可以得出这样的推论:宇宙的年龄是有限的,时间和空间有一个开端。

太阳系局部示意图

(1)木星;金星;火星;地球;土星 (2)图略 (逆时针方向) (3)C

太阳系八大行星示意图(太阳系八大行星都有多大)

2006年8月24日,第26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对行星重新进行了定义。冥王星因为不满足新行星定义的要求而被降级为矮行星。这样太阳系中的行星由原来的九大行星变成了八大行星。

太阳系

那么,一颗天体要成为行星需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呢?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必须是围绕恒星运转的天体;二是质量要足够大,能够依靠自身的引力把自己变成圆球状;三是这个天体能够清理轨道附近的其他物体,轨道附近不能有比它大的天体。

在太阳系中能够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的天体只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这八颗。那么太阳系中的这“八大金刚”都有多大呢?下面是太阳系八大行星大小对比图。通过比较我们就会对它们的大小有很直观的认识了。

类地行星大小对比

类地行星大小对比

在太阳系中有四颗类地行星。它们都是以硅酸岩石为主要成分的行星,都有固体的表面。这四颗类地行星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这四颗类地行星中,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都是最大的,其次是金星、火星、水星。以行星的直径大小作为比较,地球的直径为12756公里,是金星的1.05倍,火星的1.88倍,水星的2.6倍。

气态巨行星大小对比

气态巨行星大小对比

除了类地行星,太阳系中剩下的4颗行星是气态巨行星。它们不是以岩石或者其他固体为主要成分的巨型行星。四颗气态巨行星按照体积由大到小分别是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其中木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它的平均直径是139822公里。以它们的直径作为比较,木星的直径是土星的1.2倍,天王星的2.75倍,海王星的2.84倍。

木星和土星大小对比

在四颗气态巨行星中还可以再细分成两种不同的类型。木星和土星的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它们两个是传统类型的气态巨行星。木星的直径是土星的1.2倍;体积是土星的1.7倍;质量是土星的3.34倍。

天王星和海王星大小对比

天王星和海王星是气态巨行星中的另一个类型。它们的主要成分是水、氨和甲烷,氢和氦只是最外层区域的主要成分。因此它们又叫作“冰巨星”。天王星的平均直径是50724公里,比海王星的平均直径大了1480公里。它的体积比海王星略大一些。但是海王星的质量却比天王星大了两个半地球的质量。

八大行星“全家福”

前面将八大行星的大小按照不同的类型进行了对比。那么把八大行星放在一起来一张“全家福”,它们的大小比例就是下面这个样子的。

八大行星大小对比

最大的行星木星的直径大约是最小行星水星的29倍。打个比方,水星在木星面前就好比是一个身高1.8米的人站在了一栋19层的高楼(52米)下面。

木星和地球的对比

木星和地球的比较

木星的直径大约是地球的11倍,体积是地球的1300多倍,质量是地球的318倍。地球在木星面前就像是一个玻璃弹珠放在了一个篮球面前。

木星和地球的对比

太阳和八大行星对比

太阳的直径为1392000公里,是木星直径的10倍,地球直径的109倍。太阳的体积和质量都是木星的1000倍,体积是地球的130万倍,质量是地球的33万倍。在太阳系中,太阳才是真正的老大。下面这张对比图足以说明一切。

太阳和八大行星对比图

在这张对比图中,你还能够找得到地球吗?

太阳系八大行星示意图

太阳系八大行星示意图:

八大行星的重量及平均密度从大到小做一个排序,比较出太阳系质量最大的行星。质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木星、土星、海王星、天王星、地球、金星、火星、水星。

具体情况如下:

1、木星(质量1.90×1027千克、平均密度1.326g/cm³)

2、土星(质量(地球质量=1):95.18、平均密度0.70g/cm³)

3、海王星(质量1.0247e26千克、平均密度1.66g/cm³)

4、天王星(质量8.6810±13×1025kg、平均密度1.318cm³)

5、地球(质量5.965×1024kg、平均密度5507.85kg/m³)

6、金星(质量4.869×1024千克、平均密度:5.241.318cm³)

7、火星(质量6.4219×1023kg、平均密度3.94g/cm³)

8、水星(质量3.3022×1023kg、平均密度5.42794g/cm³)

扩展资料

环绕太阳运转的其他天体都属于太阳系小天体。卫星(如月球之类的天体),由于不是环绕太阳而是环绕行星、矮行星或太阳系小天体,所以不属于太阳系小天体。并且没有编号;天文学家在太阳系内以天文单位(AU)来测量距离。

1AU是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大约是1.5亿公里(9300万英里)。冥王星与太阳的距离大约是39AU,木星则约是5.2AU。最常用在测量恒星距离的长度单位是光年,1光年大约相当于63240天文单位。

行星与太阳的距离以公转周期为周期变化着,最靠近太阳的位置称为近日点,距离最远的位置称为远日点。

有时会将太阳系非正式地分成几个不同的区域:“内太阳系”,包括四颗类地行星和主要的小行星带;其余的是“外太阳系”,包含小行星带之外所有的天体。 其它的定义还有海王星以外的区域,而将四颗大型行星称为“中间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