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会展的会展状况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会展业在各城市发展迅速,形成了“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东北、中西部”五个会展经济产业带。环渤海会展经济带——以北京为中心,以天津等城市为重点,其会展业发展早、规模大、数量多,专业化、国际化程度高,门类齐全,知名品牌展会集中,辐射广。长三角会展经济带——以上海为中心,以南京、杭州等城市为依托的会展产业带已经形成。该产业带起点高、政府支持力度大、规划布局合理、贸易色彩浓厚,受区位优势、产业结构影响大,发展潜力巨大。珠三角会展经济带——以广州为中心,以广交会为助推器,以深圳等会展城市群,形成了国际化和现代化程度高、会展产业结构特色突出、会展地域及产业分布密集的会展经济带。东北会展经济带——以大连为中心,以沈阳、长春等城市为重点的会展经济带,依托东北工业基地的产业优势及东北亚的区位优势,形成了长春的汽博会、沈阳的制博会、大连的服装展等品牌展会。中西部会展经济带——以成都为中心,以贵阳、郑州、重庆等城市为重点的会展经济带,通过不断发展,现已形成了成都的西部国际博览会、重庆的高交会、郑州的全国商品交易会等品牌展会。
随着经济快速增长,中国内地已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展览市场。到2006年末,中国共拥有2000平方米以上的各类会展中心和展览场馆170家,可用于展览的总面积达536.58万平方米,其中近三分之二为室内展馆,三分之一为室外展馆。展览总面积已居世界前列。
在会展业蓬勃发展的同时,行业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市场化程度低,不正当竞争猖獗,缺乏品牌会展,诚信不够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政府也出台了相应的措施,提出会展业发展的建议,以及行业建立协会等来规范中国会展业的发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会展业在国家的发展地位越来越重要,国外会展企业不断的进入中国,2010年,中国的会展业必定会取得巨大成就。
二、详细阐述会展行业的现状与发展
首先,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为会展业的发展创造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会展业的发展主要依托于市场和产业两大因素,中国既是世界上最大和最富潜力的市场,同时也是门类齐全的产业大国。巨大的市场购买力,丰富的低成本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不仅促使中国成为世界的制造业基地和加工中心,同时也为中国成为亚洲乃至全球的展览中心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展览业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重要的方面,在促进进出口贸易、技术引进和中外经济合作等方面的工作发挥着重要作用。进入新世纪以后,由于中国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发展,日益成为“世界制造工厂”,如今中国展览业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
其次,中国政府对服务业的发展高度重视,有利于促进会展业的发展。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很快,但是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例也远远低于世界一般水平,因此中国政府在一些重要文件中多次强调发展服务业的重要性,随着加快发展服务一系列方针政策的落实,会展经济也必将随之发展。从中国展览业的增长规模、行业效益、场馆建设以及从业人员情况来看,展览业已经成为中国服务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仅就展览场馆建设的情况来看,九五期间从不足80万平米增长到160万平米,到2001年,全国正式投入使用的室内展馆面积达160万平方米,场馆面积达516平方米。到今年底全国场馆面积将达到近300万平方米,超过德国的水平。目前在建的场馆还有100万平方米以上。
第三,中国展览业与经济快速发展水平不相称,为展览业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就收入而言,中国展览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创造社会价值与发达国家比还有很大差距。2002年我国展览业的收入只有70亿元左右,只占GDP的0.7%,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这既是差距所在,也是中国展览业的潜力所在。根据中国的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要比2000年翻两番,与此相适应,展览业势必会有一个更大幅度的增长。
第四,中国加入WTO后,中国经济将迎来一个极大的发展时期,这将给我国国际展览业带来新的繁荣。随着中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作为服务贸易领域综合门类的展览业全方位对外开放成为必然趋势,为外国展览资本、项目、管理技术和展览专业人才的大量涌入创造了条件,将使中国一方面展览业发展迅速,另一方面也成为跨国展览集团争夺激烈的国际展览大市场。
可以预见,今后十年,中国展览业将会有一个持续快速的发展。展览公司组织多元化,中外展览公司融合与竞争,将促使中国展览业加快同国际接轨的步伐,展览市场将逐步形成合理的布局。现有各种展览将重新整合,总体是向市场化、大型化、专业化发展,涌现更多的品牌,品牌展将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展览企业管理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观众向更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展览服务及媒体宣传作用对展览的成败也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未来展览媒体将更加多样化。会展人才培训市场将会有大的发展。总之,中国展览业的发展前景是光明的。
三、我国会展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有哪些
一是 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现有大中型会展场馆150多个,会展面积300万平方米以上,已经超过了号称“世界会展之国”德国的展馆面积,拥有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现代化会展场馆。而目前各地都在大兴土木,会展馆建设方兴未艾,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正在建设或规划将在未来三年内建成的各类会展中心的会展面积可能超过100万平方米。
二是 会展活动空前活跃。据有关调查表明,举办和参加会展的数量不断增多,2004年我国会展项目数量超过 3000个,出国办展近800个;参展企业500多万家,参会专业观众近2000万人次;节庆活动5000多个,参与观众达数亿人次。会展收入增幅明显,目前举办各类展会直接收入超过100亿元,间接带动的旅游、餐饮、交通、广告、娱乐、房产等行业收入高达数千亿元。
三是 会展形式丰富多彩。经过多年发展,一些由政府主导的综合会展向专业会展转变,有的随着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水平的提高而成为著名会展,已培育出一批具有特色的、高水平的、较大影响力的会展知名品牌,诸如广交会、高交会、上交会等综合展。专业化会展比重增加,几乎涉及经济的各个部门和主要行业,如北京的机床展、纺机展、冶金铸造展和印刷展等已跻身国际同行展的前四名,珠海国际航空展成为亚洲第二大航展,而号称"中国第一展"并享誉全球贸易展的"广交会"是我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层次最高、影响最广、商品种类最全、到会客商最多、成交效果最好的综合性国际贸易会展。
四是组展主体呈多元化。目前主要有五大主体:一为政府机构,包括政府部门、事业单位,承担政府主导的各种重大经贸洽谈展会和综合性展会,政府主导型的展会仍是一大亮点,由国家部委和省市政府共同举办的大型展会活动,其中不少展会有高层领导人出席、讲话、剪彩、题词;二为行业协会,各种有影响的专业性会展大部分由行业协会主导或主办;三为国有企业,少数国有企业组织经营性会展等业务;四为民营企业,个别民营企业介入会展业,或主营或兼营,经营范围中有会展业务的民营企业遮京、沪、穗这三地就超过千家;五为外资企业,境外的会展公司与国内有关单位结成合作伙伴,开展海外和国内招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举办的国际专业展将近40%有境外公司参与。
五是 会展群聚效应突出。主要分布在北京和上海、广州、大连、深圳、厦门等经济发达地区。有关调查数据显示:全国举办会展最多的省市首推北京,上海紧跟其后,广东最为活跃。从会展收入看,广东、北京和上海占据了垄断地位,占全国会展收入的近90%。同时,逐步形成新兴的会展业市场和一些具有一定实力的会展集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