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有哪些功效?

艾叶具温经止血、调经安胎之功,亦有祛风除湿、止皮肤湿疹瘙痒之能!系菊科多年生灌木状草本植物,又名蕲艾(祈艾)。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生用或炒炭用。若捣成绒叫艾绒,作艾条用。

艾,辛、苦,温。

入脾、肝、肾三经。

《名医别录》谓艾叶“灸百病,可作煎剂,止吐血,下痢,下部蠚疮,妇人漏血。”

据临床报道,以本品制成注射液肌注治疗慢性肝炎、以干艾或鲜艾煎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以20%艾叶煎剂内服治疗急性菌痢、以新鲜艾叶擦患部治疗寻常疣,均有良效。

艾性温能温经暖血,以治虚寒性出血证,尤常用于虚寒性月经过多、崩漏等证,为妇科要药,

常配阿胶、地黄等同用,如《胶艾四物汤》。若炒炭用以增强其温经涩血作用;

若生用则性较平,可用于血热出血症,配之生莲叶、生地、生侧柏叶等同用,如《四生丸》。

本品性味辛温气香,能调畅经脉而温暖下元,用于虚寒性月经不调、痛经、宫寒不孕或胎动不安等症,常配伍当归、白芍、肉桂等同用如《艾附暧宫丸》。

艾亦有祛风除湿作用,对于皮肤湿疹瘙痒有较好疗效,可煎汤外洗;

可制成艾条,广泛用于针灸治疗,取其有温通透络的作用。

用量、用法:

6~

15克,

外用适量。止血宜炒炭(即存性)用。

据化学分析,本品含挥发油,其中主要成分为水芹烯、毕澄茄烯、侧柏醇等。

据药理研究,(1)

以艾烟熏,对金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白喉杆菌、绿脓杆菌等有杀灭和抑制作用,野艾煎剂亦有类似作用。

(2)

野艾煎剂可兴奋家兔离体子宫,产生强直性收缩。

(3)

给家兔灌服艾叶水浸液,有促进血液凝固作用。

艾草的作用与功效

艾草的作用与功效

艾草的作用与功效,这种食材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常见,它的功效与作用涉及很多方面,单纯地从功效上来说是很难说清好与不好的,了解它本身才能够利用好它的功效,下面跟大家分享艾草的作用与功效。

艾草的作用与功效1

艾草功效

艾草苦燥辛散,能理气血、温经脉、逐寒湿、止冷痛,为妇科要药。用治脘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等证。炒炭止血,可用治虚寒性月经过多,崩漏下,妊娠胎漏,如胶艾汤。本品捣绒,制成艾条、艾柱,外灸能散寒止痛,温煦气血。煎汤外洗可治湿疮疥癣,祛湿止痒。

艾草预防瘟疫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中草药可以就地取材,且现代医学的药理研究表明艾草是一种广谱抗菌抗病毒的药物,它对好多病毒和细菌都有抑制和杀伤作用,对呼吸系统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艾草烟薰防疫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防疫法。

艾草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镇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镇静及抗过敏作用;护肝利胆作用等。艾草可作“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等食谱,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艾草具有一种特殊的香味,这特殊的香味具有驱蚊虫的功效,所以,古人常在门前挂艾草,一来用于避邪,二来用于赶走蚊虫。

艾草作用

艾草,是一种多功能的植物。具有以下作用:

1、对家居的绿化作用是无可质疑的。艾草,它的面积比较大,因为每片叶子上面的气孔放出来的`氧气比较多,因而,它在担任家庭之肺这个角色的时候一点也没有偷懒。

2、它有很好的药物价值。对于将家庭生源的普通治病,它可以息道很好的医治作用——抗菌作用。艾叶在体外对炭疽杆菌、α-溶血链球菌、B-溶血链球菌、白喉杆菌、假白喉杆菌、肺类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柠檬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葡球菌、枯草杆菌等10种革兰氏阳性嗜气菌皆有抗菌作用。艾叶油对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福氏痢疾杆菌等有抑菌作用。

3、艾草有驱邪的作用。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在端午设置种种可驱邪的花草,源泉亦久。最早的如挂艾草于门,《荆楚岁时记》:“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它原因。通常将挂艾草、菖蒲、榕枝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

艾草的作用与功效2

1、艾草治痢下赤白、血多、痛不可忍者,则须与黄连、木香、肉豆蔻等同用,以清热行气止痛。寒湿泻痢不止者,可与干姜同煎。

2、艾草有平喘的作用:降低呼吸中枢的兴奋性,使呼吸运动趋于安静而呈现镇咳和平喘的作用。

3、艾草有止血凉血的作用:含有大量胶质,生成血小板,有止血功效。

4、艾草又是妇科常用药之一,艾草治虚寒性的妇科疾患尤佳。

5、艾草晒干捣碎得“艾绒”,制艾条供艾灸用。

6、艾草治妇人白带淋沥:艾叶(杵如绵,扬去尘末并梗,酒煮一周时)300克,白术、苍术各150克(俱米泔水浸,晒干炒),当归身(酒炒)100克,砂仁50克。共为末,每早服15克,白汤调下。(《本草汇言》)

7、艾草治妊娠卒眙动不安,或但腰痛,或胎转抢心,或下血不止:艾草一鸡子大,以酒四升,煮取二升,分为二服。(《肘后方》)

8、艾草有调经止血﹑安胎止崩﹑散寒除湿之效。

9、艾草治鼻血不止:艾灰吹之,亦可以艾叶煎服。(《圣惠方》)

10、艾草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镇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镇静及抗过敏作用;护肝利胆作用等。

11、艾草治妇人崩中,连日不止:熟艾如鸡子大,阿胶(炒为末)25克,干姜5克。水五盏,先煮艾、姜至二盏半,入胶烊化,分三服,空腹服,一日尽。(《养生必用方》)

12、艾草治月经不调﹑经痛腹痛﹑流产﹑子宫出血。

13、艾草能调经:缓解痛经,或是经期腰痛。

14、艾草有化痰止咳的功效:对咽喉部有良好的湿润和物理治疗作用,有利于局部炎症治愈,并能解除局部痒感,从而阻断咳嗽反射。

15、艾草治头风面疮,痒出黄水:艾100克,醋一升,砂锅煎取汁,每薄纸上贴之,一日二、三上。(许国桢《御药院方》)

16、艾草治肠炎、急性尿道感染、膀胱炎:艾草10克,辣蓼10克,车前80克。水煎服,每天一剂,早晚各服一次。(江苏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

17、艾草有养肝的功效:富含维生素,保护肝细胞和防止毒素对肝细胞的损害。

18、艾草治气痢腹痛,睡卧不安:艾叶(炒)、陈橘皮(汤浸去白,焙)等分。上二味捣罗为末,酒煮烂饭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圣济总录》香艾丸)

19、艾草治忽吐血一、二口,或心衄,或内崩:熟艾三鸡子许,水五升,煮二升服。(《千金方》)

20、艾草治痈疽不合,疮口冷滞:以北艾煎汤洗后,白胶熏之。(《仁斋直指方》)

21、艾草治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出血:艾叶炭50克,蒲黄、蒲公英各25克。每日一剂,煎服二次。(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22、艾草叶治湿冷下痢脓血,腹痛,妇人下血:干艾叶200克(炒焦存性),川白姜50克(炮)。上为末,醋煮面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温米饮下。(《世医得效方》艾姜汤)

23、艾草治湿疹:艾叶炭、枯矾、黄柏等分。共研细末,用香油调膏,外敷。(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24、艾草治冲任虚寒,月经不调,小腹冷若冰霜痛,日久不孕者,可与香附、吴茱萸、当归、肉桂等配伍,以散寒止痛,养血调经。

25、艾草根治风湿性关节炎﹑头风﹑月内风等。因它可削冰令圆,又可炙百病,为医家最常用之药。

26、艾草治脾胃冷痛:白艾末煎汤服10克。(《卫生易简方》)

27、艾草用于产后感寒腹痛或老人脐痛腹冷痛者,可用熟艾入布袋兜于脐部。

28、艾草治卒心痛:白艾成熟者三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之。若为客气所中者,当吐出虫物。(《补缺肘后方》)

29、艾草又治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与哮喘,煮水洗浴时可防治产褥期母婴感染疾病,或制药枕头、药背心,防治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或哮喘及虚寒胃痛等;

30、艾草能消炎止痛:舒缓疼痛,减少疼痛感。

31、艾草治盗汗不止:熟艾10克,白茯神15克,乌梅三个。水一钟,煎八分,临卧温服。(《纲目》)

32、艾草治粪后下血:艾叶、生姜。煎浓汁,服三合。(《千金方》)

33、艾草治产后腹痛欲死,因感寒起者:陈蕲艾二斤,焙干,捣铺脐上,以绢覆住,熨斗熨之,待口中艾气出,则痛自止。(《杨诚经验方》)

用药禁忌

阴虚血热者慎服艾草。

艾草的功效与作用

艾草的别名有萧茅、冰台、遏草、香艾、蕲艾、艾萧、艾蒿、艾蒿、蓬藁、艾﹑灸草﹑医草﹑黄草﹑艾绒等,那么你知道艾草的功效和作用吗,下面就听我为大家讲解吧。

艾草的功效和作用

艾草苦燥辛散,能理气血、温经脉、逐寒湿、止冷痛,为妇科要药。用治脘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等证。炒炭止血,可用治虚寒性月经过多,崩漏下,妊娠胎漏,如胶艾汤。本品捣绒,制成艾条、艾柱,外灸能散寒止痛,温煦气血。煎汤外洗可治湿疮疥癣,祛湿止痒。

艾草预防瘟疫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中草药可以就地取材,且现代医学的药理研究表明艾草是一种广谱抗菌抗病毒的药物,它对好多病毒和细菌都有抑制和杀伤作用,对呼吸系统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艾草烟薰防疫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防疫法。

艾草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镇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镇静及抗过敏作用;护肝利胆作用等。艾草可作“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等食谱,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艾草具有一种特殊的香味,这特殊的香味具有驱蚊虫的功效,所以,古人常在门前挂艾草,一来用于避邪,二来用于赶走蚊虫。

艾草的副作用

艾叶含挥发油,油中主要为Ⅰ,8-桉叶精、α-侧柏酮(α-thujone)、α-水芹烯(α-phellandrene)、β-丁香烯(β-caryophyllene)、莰烯、樟脑、藏茴香酮、反式苇醇(transcarveol)、Ⅰ-α-松油醇(Ⅰ-α-terpineol)。挥发油是存在于植物中的一类具有芳香气味、可随水蒸气蒸馏出来而又与水不相混溶的挥发性油状成分的总称。挥发油为一混合物,其组份较为复杂。研究表明挥发油(香味成分)使用过多,对神经有抑制。

艾草市场信息

艾草的价格

艾草的批发价6元左右一斤,市场零售12元左右一斤,出口价格大约在50元左右一斤,晾干的带杆的'大约在2元左右一斤,如果是陈艾则每陈放一年加40~50%的陈放费用(包括管理、人工、仓储等)。

艾叶的选购

干燥的叶片,多皱缩破碎,有短柄。叶片略呈羽状分裂,裂片边缘有不规则的粗锯齿。上面灰绿色,生有软毛,下面密生灰白色绒毛。质柔软。气清香,味微苦辛。以下面灰白色、绒毛多、香气浓郁者为佳。

艾叶的存储

阴干后,置于阴凉干燥、通风处。

艾条作用与功效

清艾条:是用艾叶直接加工制作的艾条,这里的成分只有艾叶,不参杂其他中药。

艾叶:是菊科多年生灌木状草本植物艾的叶片。艾叶当在农历四五月间花未开时采收。有芳香气味,可入药用。采收时将艾叶摘下或连枝割去,除去杂质,晒干或阴干,捣绒备用。艾以湖北蕲州产者为佳,叶厚绒多,称为蕲艾。

艾叶的特点:1、它取材方便,价格低廉。如果在农村的朋友,到了艾叶采摘季节,可以自己多采摘一些,晒干或阴干,以备捣绒备用。

2、艾叶中纤维质较多,水分较少,同时还有很多可燃烧的有机物,因此,艾叶是理想的灸疗材料。

3、艾叶加工后,便于搓捏成型,制成艾柱或艾条。

4、艾叶燃烧时热力温和,能穿透皮肤,直达深部,经久不消,起到温通经脉、驱风散寒的作用。这就比单纯的烤灯或其他火热有优势,烤灯则直觉表皮灼热,而无温煦散寒的作用。

艾叶的功效:艾叶苦、辛、温、归肝、脾、肾经。散寒止痛,温经止血,除湿开郁,生肌安胎,回阳救逆的作用。用于内服治疗宫寒不孕,行经腹痛,崩漏带下;外用能灸治百病,无论虚寒实热均可。

这是清艾条的具体药用价值,而药艾条呢它也分几种药艾条。

有用于活血化瘀,驱寒通络的药艾条;有温中散寒,适用于胃病和胃肠疾病的药艾条,可以调整胃肠气机、祛邪利湿、温肾健脾。因为这些艾条里都有药物的成分,在实施艾灸的时候,这些药物也会有作用的。就是针对性较强。

一般你要买清艾条使用的范围会广泛的,它可以适合任何疾病,如果你想治疗中参合药物,也可以直接买药联合治疗。

比如治疗结肠炎,就有中药可以加工成药粉,填脐后,在艾灸治疗,这就是艾灸和药物的有效结合

蕲艾的药用价值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亩田”,就像那座会做梦的房屋一样。青山在远,房屋在隐,田园就在屋外头的原乡生活。蕲春横车镇江坳村,许你“一亩艾田”,与艾相伴,邻里相近。 从今天开始,你可以拥有领取自己的艾草良田了!

原产地的保证,借用《晏子春秋》一句话"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其他地方虽然也能种植艾草但是药效不一样。

李时珍《本草纲目》云:“凡用艾叶,须用陈久者,治令软细,谓之熟艾;若生艾,灸火则易伤人肌脉。”故在选用艾绒时,需用陈艾绒为宜。我们会将今年采摘的艾叶,陈放三年,再制作成绒和艾条。所以,当年的艾草需要存储三年后,才能加工厂艾制品,三年才能回报上述产品,请知晓。

我们至今还流传着“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的谚语。更有不少地方栽培种植,家家收藏艾叶。孟子曰:“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可见艾叶的药用价值。

蕲艾与普通艾的区别

艾叶的品种主要有两种,一种为蕲艾,另一种为普通艾。蕲艾多产于江北,叶宽而厚,绒毛多,可以制出优质艾绒。普通艾江南较多,绒质较硬,其艾香亦不如蕲艾,为劣质绒。据《蕲州志》载,“白艾蕲州出”。蕲艾因产地而得名。李时珍的父亲李言闻对蕲艾颇有研究,著有《蕲艾传》,说蕲艾“产于山阳,采以端午,治病炙疾,功非小补。”

1、外观形态:从外形上看,蕲艾异常高大,普遍在1.5—2.5米之间甚至更高,中南民族大学教授在中医药学刊上发布的《艾与蕲艾的生药学研究与开发》中,将蕲艾与南阳艾、安徽艾、安国艾、北京艾、四川艾、陕西艾相对比,蕲艾的平均高度达2.3至2.5米,而其他地区的艾草多为1.3至1.5米;而且蕲艾叶厚绒多并艾叶大,常大于成人手掌。叶厚,叶干了后轻搓就能成绒;其他的地方艾在端午前后大家都能见到,叶小,干叶手搓后易碎成渣,成绒率低。

2、香味:蕲艾有种特异的香,有些像薄荷味,但又不全是,新叶气味浓郁,陈叶悠长飘香,这种香是所有地方艾所没有的,假冒不了的。其他地方艾同场放置一段时间后,索然无味。

3、使用效果:陈蕲艾灸后温润有力,穿透力强,热往深层走。其他地方艾灸时或无力、或灼痛。

4、药效成分:蕲艾中的艾精油(主要药效成分)含量是其他地区艾草的两倍左右,经广州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对蕲艾和普通艾的定量分析,蕲艾中寒艾草精油1.06%,普通艾仅有0.54%。还有蕲艾的总黄酮和侧柏酮的含量明显高于普通艾。另外蕲艾中还含有更多的微量元素、维生素和能治病的化学物质。

5、燃烧热值:拿蕲艾条点燃与普通艾条放于离皮肤同样距离的地方熏灸,蕲艾条的热感远远超过普通艾条,这是因为产于蕲州的蕲艾燃烧热值可达18139J/g,而其他地区的艾草燃烧热值仅为14000J/g左右。

医圣李时珍记载“艾自成化以来则以蕲州者为胜天下重之谓之蕲艾”《本草纲目》中光收录有关蕲艾治病的方子就达52个蕲艾的优越性自然是一般的艾无法比拟的那么蕲艾究竟有何功效呢?

蕲艾的功效与作用

蕲艾,味苦而辛,无毒,洗熏服用皆可。能温中、逐冷、除湿,治多种疾病。《本草纲目》载:蕲艾“炙百病。可作煎,止吐血下痢,下部匿疮,妇人漏血,利阴气;生肌肉,辟风寒,使人有子。作煎勿令见风,捣汁股,止伤血,杀蛔虫,水煮及丸散任用。止崩血,肠痔血,拓金疮,止腹痛,安胎。苦酒作煎,治癣甚良,……”蕲艾“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和;炙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寿。

其功亦大矣。”蕲艾除能治多种疾病外,还具有异香,枝叶熏烟能驱蚊蝇,清瘴气,具有禳毒杀毒的功能。后世研究认为,蕲艾有理气血、逐寒湿、调经安胎、温经止血、清热止咳消痰等功效。主治月经不调、腹中冷痛、胎漏下血、胎动不安、宫寒不孕等症。为中医妇科常用的要药之一。内服可做止血剂,炒炭用止血之力颇优,可治吐血下痢,衄血下血。

捣汁服,止伤血,杀蛔虫,治带下,止霍乱转筋,痢后寒热。用蕲艾配方,亦能治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肠胃炎及痢疾等症。蕲艾外用可治皮肤瘙痒、阴痒湿疹及疥癣等。以艾搓手洗污或煎水浴身,可防治皮肤病。

对于产妇和婴儿,洗用艾叶可以消毒强身。将艾叶晒干捣碎如绒,称“艾绒”,制成艾柱,燃炙经穴,或染麻油引火点炙柱,滋润炙疮,至愈不痛。炙疾有奇效,能散寒除湿,温通气血,通经活络,故医家谓艾可炙百病(《名医别录》),称之为炙草。用艾灼一次,为之 “一壮”。蕲艾不仅治疗多种疾病,还具有异香,可以作调香原料。枝叶熏烟能驱蚊蝇,具禳毒杀菌的功效。

艾叶的功效

功效:散寒止痛,温经止血。适用于虚寒性出血及腹痛,对于妇女虚寒月经不调、腹痛、崩漏有明显疗效,是一种妇科良药。

主治:用于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吐血, 衄血,崩漏经多,妊娠下血;外治皮肤瘙痒,脱皮。醋艾炭温经止血。用于虚寒性出血。

艾叶的作用

传统药性理论认为艾叶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等作用。现代实验研究证明,艾叶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止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镇静及抗过敏作用;护肝利胆作用等。艾草可作“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等食谱,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抗菌、抗病毒、平喘、镇咳、祛痰、抗过敏、止血和抗凝血、增强免疫功能艾叶的化学成分方面发现艾叶除了含有主要成分挥发油外,还含有鞣质、黄酮、醇、多糖、微量元素及其他有机成分等。在药理研究方面发现艾叶有抗菌、抗病毒、平喘、镇咳、祛痰、抗过敏、止血和抗凝血、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

强壮元阳,温通经脉,驱风散寒,舒筋活络,回阳救逆

根据《本草纲目》记载:“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这就说明艾叶能灸治百病,强壮元阳,温通经脉,驱风散寒,舒筋活络,回阳救逆。

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艾草可作“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等食谱,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消毒止痒、避邪

除此以外,艾草与中国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每至端午节之际,人们总是将艾置于家中以“避邪”,秆枯后的株体泡水熏蒸以达消毒止痒,产妇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

传统药性理论认为艾叶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