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动研究的过程包括哪四个环节

行动研究的基本过程可以分为四个环节:计划、行动、考查和反思

行动研究具有以下特点:教师是研究者;以提高行动质量、解决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以行动过程与研究过程的结合为主要表现形式。

行动研究的优点在于:灵活,能适时做出反馈与调整;能将理论研究与实践问题结合起来;对解决实际问题有效。

行动研究的缺点在于:研究过程松散、随意,缺乏系统性,影响研究的可靠性;研究样本受具体情境的限制,缺少控制,影响研究的代表性。

二、试述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是教师和研究人员针对实践中的问题,综合运用各种有效方法,以改进教育工作为目的的教育研究活动,它将教育理论和鉴于时间融为一体,将教育现实问题紧密结合,强调在“行动”中研究,在“情境”中研究,在“做”中研究 

行动研究的基本过程大致分为循环渐进的四个环节 

1计划:主要是明确问题,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制定行动计划 

2行动;主要是实施行动项目,对行动的监控、调整 

3考察:主要是观察、记录、访谈、问卷、收集背景资料 

4反思:主要是调整描述结果、分析解释原因、评价行动、构想纠正失误克服困难的新行动计划 

行动研究的优点在于:活跃,能适时做出反馈与调整;能将理论研究与实践问题结合起来;对解决实际问题有效。对行动研究的批评在于:研究过程松散、随意、缺乏系统性,影响研究的可靠性;研究样本受具体情况的限制,缺少控制,影响研究的代表性

三、教育行动研究的过程是什么?

一、计划

计划是指以大量事实和调查研究为前提,制定总体规划和每一步具体行动方案。“计划”环节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和要求。

(一)发现问题

行动研究始于研究者解决问题的需要,它要求研究者从现状调研、问题诊断入手,要弄清楚:

第一,现状如何?为什么会如此?

第二,存在哪些问题?从什么意义上讲有问题?提出的问题宜小不宜大,宜具体不宜笼统。第三,关键问题是什么?它的解决受哪些因素的制约?第四,众多的制约因素中哪些虽然重要,但一时又改变不了?

哪些虽然可以改变,但不重要?哪些是重要的而且可以创造条件改变的因素?剔除研究者控制能力和控制范围以外的问题因素。第五,创造怎样的条件,采取哪些方式才能有所改进?第六,什么样的设想是最佳的?

(二)寻找方案

计划包括总体设想和每个具体行动步骤,最起码应安排好第一步、第二步行动研究进度。研究者可以通过请教同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参与相关培训来获得解决问题的途径,利用自身具备的经验、知识、理论、方法和技术条件等对行动研究的计划进行构思。

(三)制定计划

计划必须有充分的灵活性、开放性。随着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制订计划时既要考虑和包容已知的制约因素、矛盾、条件,又要把始料不及、未曾认识、在行动中才发现的各种情况、因素容纳进去。计划是暂时的,允许修改的。

二、行动

“行动”是指计划的实施,即行动者有目的、负责任、按计划的行动过程。在行动中,要按计划、有控制地进行变革。在变革中促进工作的改进,包括认识的改进和行动所在环境的改进。要考虑实际情况的变化,不断地进行行动调整,具体包括:

(l)行动是在获得了关于背景和行动本身的反馈信息,经过思考并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后的有目的、负责任、按计划采取的实际步骤。这样的行动具有贯彻计划和解决问题的性质。

(2)实际工作者和研究者一同行动。在教育研究中,家长与社会人士和学生均可作为合作的对象。要协调各方面的力量,保证实施到位。

(3)重视实际情况的变化,随着对行动及背景认识的逐步加深,及各方面参与者的监督观察和评价建议,不断调整行动。它是灵活的、能动的。

三、观察

“观察”是指对行动的过程、结果、背景、影响因素以及行动者的特点的考查。“观察”是反思、修订计划和进行下一步的前提条件,在行动研究中的“观察”包括:

(1)观察既可以是行动者本人借助于各种有效手段对本人行动的记录观察,也可以是其他人的观察,而且多视角的观察更有利于全面而深刻地认识行动的过程。

(2)观察主要指对行动过程、结果、背景以及行动者特点的观察。由于社会活动,尤其是教育活动受到实际环境中多种因素的制约,而且许多因素又不能事先确定和预测,更不能全部控制,因此,观察在行动研究中的地位就十分重要。在行动研究中,观察是反思、修正计划,确定下一步行动的前提条件。为了使观察系统、全面和客观,行动研究鼓励研究人员利用各种有效技术。

四、反思

反思是一个螺旋圈的终结,又是过渡到另一个螺旋圈的中介,目的在于寻找教师行动或实践的。

四、什么是行动研究法?一般实施过程?

行动研究是一个螺旋式加深的发展过程,每一个螺旋发展圈又都包括计划—实施—观察—反思四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基本环节。

(1)计划。即旨在改进现状的行动蓝图,它始于解决问题的需要和设想。一般包括“总体计划”和每一个具体行动步骤的计划,尤其是第一、第二步行动计划。研究者可以依据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实际情况的变化来修改总体计划和具体行动计划。

(2)行动。行动者有目的、负责任,按计划进行实践,在行动环节也可以根据其他研究者、参与者的监督观察和评价建议进行不断的修正和调整。

(3)观察。“观察”不是一个独立的环节,而是对行动全过程、结果、背景以及行动者特点的观察。观察既可以是行动者本人借助于各种有效手段对本人行动的记录观察,也可以是其他人的观察。

(4)反思。它是第一个螺旋圈的终结,又是过渡到另一个螺旋圈的中介。在反思环节中,在对观察到、感受到的与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有关的各种现象加以归纳整理的基础上,对行动的全过程和结果作出判断评价,并为下阶段的计划提供修正意见。

“为行动而研究,对行动的研究,在行动中研究”是行动研究法的基本特点。它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实践性。即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中小学教师面临的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研究的目的是解决教育实践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

(2)合作性。行动研究将从事两种不同性质活动的主体——实践者与研究者结合起来,倡导教育理论人员与中小学教师的合作,或教师群体内部的合作。

(3)及时反馈性。在行动研究中,实践者直接进入研究,缩短了信息往返节,且在不同人员间信息转换出错率大减,从而使问题的解决更为迅速、高效。一旦出现较为有效的结果,可以立即反馈到教育实践中去,影响到教育实践过程。

(4)开放性。从研究过程看,行动研究是一个螺旋式的发展过程,促成发展的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在总目标的指引下,面对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地调整方案, 修改计划,甚至更改研究课题,真正体现边行动边研究。

(5)兼容性。行动研究并非一种独立于其他教育研究方法的特殊方法。它是依据要解决的实践问题不同而优选的多种教育研究方法于一体的一种多元化研究方法。

五、什么是行动研究?为什么要进行行动研究?行动研究怎么进行

行动研究,是指以某些行动对组织系统的影响为主要对象的研究活动。实验社会心理学的一种研究方法。1946年由勒温正式定名。包括诊断性研究、参与性研究与实验性研究三种方式。前者侧重于对行动本身的研究,以探索某项行动在实践中运用和可能收到的效果。

行动研究的意义:以科学的方法研究自己的问题,研究者通常是学校教育实际工作者,包括教师和行政人员。其研究的目的在于此时此地的应用,而不是理论的建立和发展。对这两类不同性质的活动,西方社会科学工作者分别以“研究”和“行动”概念来表述。

进行行动研究可根据三个阶段进行:

调研判断:起始于行动计划的每一个阶段,主要为下一步行动奠定基础,或是矫正行动计划。研究的目的是衡量每阶段目标达到的程度。

反馈研究:将调查或研究的结果向被试反馈,并与他们共同解释结果的过程。勒温1945年在团体动力研究中心以及R.利克特等50年代以来在密歇根大学所做的研究都表明,情况调研判断和反馈研究都可由研究人员的“行动”对组织变革发生影响。

自我参与:被试在得知结果之后不但参与对结果的解释,而且自己订立改革方案,并在实践中实施。用这种方法不但可以有效地应用调查结果,更重要的是还可以作为一种激励方式,提高被试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扩展资料:

行动研究的特点:

1 、研究目的:提高行动质量、改进实际工作、解决实际问题。

2 、研究主体:教师。强调做学者型、科研型教师。

3 、研究方式:强调教师与专家相结合。开展群体合作、协同攻关、共同研究。

4 、研究程序:自我反思,螺旋式上升。一步步研究、一点点攻克、最终解决问题。

5 、研究方法:理论与实践、定性与定量。

6 、价值评估:重在行动。重在效率。

7 、研究特点:几个人或几个部门合作。从各方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与实际行动、多方合作、全面解决等特点。

8 、研究性质:属于应用研究。强调自我反思。具有广泛的兼容性。集各种研究方法于一体。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典型就是前苏联的苏霍姆林斯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行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