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埃及的主要城市是哪些?

开罗(Cairo),埃及首都,横跨尼罗河,气魄雄伟,风貌壮观,是整个中东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商业中心她由开罗省、吉萨省和盖勒尤卜省组成,通称大开罗。是埃及和阿拉伯世界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开罗是一座极富吸引力的文明古都,城里现代文明与古老传统并存,在城西有大量建于20世纪初的欧洲风格的建筑,城东则以古老的阿拉伯建筑为主。在开罗,随处可见的建筑物是宣礼塔。在阿拉伯语中,宣礼塔称之为“弥沾恩”,指宣礼员站着呼唤人们祈祷的地方。

亚历山大城(Alexandria)是埃及的最大海港和全国第二大城市,历史名城,地中海沿岸的避暑胜地,位于尼罗河三角洲西部,临地中海,位于埃及最北端。该城建于公元前332年,因希腊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占领埃及而得名,是古代和中世纪名城,曾是地中海沿海政治、经济、文化和东西方贸易中心,有诸多名胜古迹。亚历山大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是埃及的“夏都”和避暑胜地,被誉为“地中海新娘”及“埃及新娘”。东港港口至凯撒宫区间的海滨大道上,带有欧洲建筑风格的街景让人兴致勃勃,沿途建筑群间清真寺高耸的尖塔和球状屋顶也饶有风味。

阿斯旺(Aswan)是埃及南部的重要城市,是埃及街道最清洁、最漂亮的城市。位于首都开罗以南900公里的尼罗河东岸,是埃及南方的大门——埃及与非洲其他国家进行贸易的重镇。也是通往苏丹的门户。它位于东南部尼罗河“第一瀑布”下的东岸,距开罗900千米。历史上阿斯旺曾是非洲贸易的货物集散地,因为尼罗河的运输到此就为岩石所打断,所有货物要由走水路改为走陆路。市内保留大量寺庙和陵墓,如著名的菲莱神庙、阿布辛贝勒神庙等。冬季游览阿斯旺较适宜。铁路、公路通开罗、亚历山大等城市,设国际机场。

就是九龙潭位于云南丽东县城西南老君山北侧的主峰脚下,距县城80千米,属老君山林区16林班。在老君山主脊线北东侧海拔3800米以上的山地坳里,有湖泊、沼泽数十个,沿溪流成串分布,被称为“九十九龙潭”。在到九十九龙潭的途中,你会看到九块奇美的巨石,它们形态各异、厚凝神秘,当地的人们把它们称为“九子石”。九十九龙潭三潭互依,所以它又被称为“三眼潭”。海拔4247米,有近百个清澈如镜的大大小小的水塘, 连缀成一个具有相当规格的景区,故称九十九龙潭。潭水来自春天的融雪和夏季的降雨,清澈冰冷,水质优良。湖水溢出后,汇成小溪,形成瀑布。

吉萨(Giza),埃及城市,在尼罗河下游左岸,同开罗隔河相望,有大桥连接。人口150.9万(1983)。谷物集散地。有纺织、制鞋、食品、烟草、化学等工业。文教事业发达,有电影制片厂、阿拉伯语言科学院、工艺美术学院等。游览胜地,南郊8公里的利比亚沙漠中有著名的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和大理石陵庙等古迹。吉森德国西部城市。在莱茵河右支流兰河畔,南距法兰克福53公里。人口7.2万(1984)。1197年首见于史籍,1248年建市。交通枢纽。黑森州中部地区经济、商业中心。工业以冶金、机械制造、纺织、皮革、烟草、橡胶、酿酒为主。

二、埃及有哪些港口?

埃及全称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地跨亚、非两洲,大部分位于非洲东北部,只有苏伊土运河以东的西奈半岛位于亚洲西南角。北濒地中海,东临红海,地当亚、非、欧三洲交通要冲,海岸线长约2700 千米,主要为阿拉伯人,信奉伊斯兰教,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首都开罗。

埃及人口和农业主要分布在尼罗河沿岸和河口三角洲地区,是人类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埃及的主要港口:

亚历山大 ALEXANDRIA

塞得港 PORT SAID

达米埃塔 DAMIETTA 

您也可以点击直接查询其它港口三字代码,所属航线,详细介绍等信息。您还可以:港口查询船公司查询海运知识海运社区

三、埃及亚历山大港和开罗分布在埃及的三角洲吗?

埃及亚历山大港分布在埃及的三角洲即尼罗河三角洲;而首都开罗分布于尼罗河谷地,位于尼罗河三角洲南部。

亚历山大港(阿拉伯语:الإسكندرية,又译为亚历山卓、埃尔伊斯坎达里亚)是埃及在地中海岸的一个港口,也是埃及最重要的海港,埃及的第二大城市和亚历山大港省的省会。其地理位置是北纬31°12',东经29°15',距离开罗西北208千米。尼罗河多支的、现已干枯的入海口位于亚历山大港东19千米处,古城卡诺珀斯的遗迹就在那里。 其港口性质为湾颈河口、设有自由工业区。该港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年平均气温最高7月约26℃,最低1月约12℃。春、秋常有沙暴,可持续数小时至5天。冬季清晨常有雾。全年平均降雨量约300mm。

开罗位于尼罗河三角洲的南端,开罗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沙漠气候。在开罗,随处可见的建筑物是清真寺和宣礼塔。[在阿拉伯语中,]宣礼塔称之为“米纳尔”,指宣礼员站着呼唤人们祈祷的地方。开罗(阿拉伯语:القـــاهــرة‎ al-Qāhira;英语:Cairo)是埃及首都。埃及横跨尼罗河,气魄雄伟,风貌壮观,是整个中东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商业中心。古埃及人称开罗为“城市之母”,阿拉伯人把开罗叫做“卡海勒”,意为征服者或胜利者。开罗有五千年连续不断的历史﹐也是非洲和中东地区最大的城市。

四、怎么简短描述埃及开罗?

埃及(Egypt)全称阿拉伯埃及共和国。位于非洲东北部,。人口6587万(2000),主要为阿拉伯人,信奉伊斯兰教;%,信奉基督教;此外还有贝都因人和努比亚人。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首都开罗。

地理 埃及地跨亚、非两洲,大部分位于非洲东北部,苏伊士运河东的西奈半岛位于亚洲西南角。西连利比亚,南接苏丹,东临红海并与巴勒斯坦接壤,北濒地中海,海岸线长2700多千米。全境96%为沙漠。最高峰为凯瑟琳山,海拔2642米。尼罗河纵贯南北,注入地中海,境内长1530千米,两岸形成宽约3~16千米的狭长河谷;,99%的人口聚居在仅为国土面积4%的河谷和三角洲地带。苏伊士运河是连接欧、亚、非三洲的交通要道。主要湖泊有大苦湖、提姆萨赫湖以及阿斯旺高坝形成的非洲最大人工湖——纳赛尔水库(5000平方千米)。全境干燥少雨,尼罗河三角洲和北部沿海地区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1月平均气温12℃,7月26℃;年均降水量50~200毫米。其余大部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气温可达40℃。年平均降水量不足50毫米。每年4~5月间常有“五旬风”,夹带沙石,损坏农作物。

历史 埃及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早在公元前3100年,由南方的美尼斯统一了上埃及和下埃及,建立第一个奴隶制王朝。这时埃及文化已趋于成熟,开始使用象形文字,开创法老专制政治。历代王朝陆续建造了一批称为世界奇迹的金字塔以及狮身人面像和大量雕像。640年阿拉伯人侵入埃及,埃及先后沦为倭马亚和阿拔斯王朝的一个省。后阿拉伯人虽多次更朝换代,但埃及的被统治地位依旧,且接受了伊斯兰教。1517年土耳其人入侵,又沦为奥斯曼帝国的行省。1798年法国拿破仑一世入侵,统治了3年。1882年英军占领埃及,成为英国的殖民地,但名义上仍属奥斯曼帝国。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宣布埃及为英的“保护国”。由于埃及人民的抵抗,英国于1922年2月28日宣布埃及为独立国家,但保留对国防、外交、少数民族等问题的处置权。

1952年7月23日以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推翻法鲁克王朝,成立“革命指导委员会”,掌握政权。1953年6月18日宣布成立埃及共和国,。1954年11月纳赛尔取代纳吉布任总统。1956年纳赛尔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并挫败英、法、以联合军事干预。1958年埃及与叙利亚合并为阿拉伯联合共和国,1961年叙利亚发生政变,阿联解体。1970年纳赛尔病逝,萨达特继任总统。1971年9月1日埃及改名为阿拉伯埃及共和国。1981年10月6日萨达特遇刺身死,穆巴拉克当选总统。穆巴拉克对原来的政策逐步调整,强调国内安定,适当开放民主,与反对党对话,同时加强社会治安,镇压制造恐怖活动的极端主义分子;重视发展民族经济,实行开放性政策,积极吸引外资,坚持国营和私营企业并举,注意改善人民生活。在外交方面重点改善同阿拉伯国家的关系。1990年10月12日,议长马哈古卜遇刺身亡,穆巴拉克当日宣布解散议会,并于11月举行议会选举,民族民主党获胜,继续执政。1991年政府提出“把国内稳定放在首位”,有限度开放民主,缓和与反对党的关系,坚决打击制造恐怖活动、暴力事件、暗杀等罪行;经济改革采取稳妥措施,注意照顾社会承受力。

政治 1971年9月11日经公民投票通过的永久宪法,规定埃及是“以劳动人民力量联盟为基础的民主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经济上“国家所有制、合作社所有制和私人所有制”三种形式并存;总统是国家元首、武装部队最高统帅;总统由人民议会提名,公民投票选出。1980年5月22日经公民投票修改宪法,规定政治制度“建立在多党制基础上”;“总统可多次连选连任”,并增加了“建立协商会议”的条款。人民议会是最高立法机关。议员由普选产生;议长、副议长每年选举1次。主要职能是:提名总统候选人;主持制订和修改宪法;决定国家总政策;批准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国家预算、决算;对政府进行监督。

埃及自1952年革命后,曾宣布解散一切政党。1976年萨达特宣布实行多党制。主要政党有6个:①埃及民族民主党,执政党。1978年7月成立。②埃及新华夫脱党,主要反对党。1978年2月成立。③埃及社会主义工党。1978年12月成立。④埃及自由社会主义者工党。1976年1月成立,其前身是自由社会主义者论坛。⑤埃及民族进步统一集团党。前身是1975年成立的民族进步论坛,1976年11月改用现名。⑥乌玛党。1983年7月成立。

经济 1952年纳赛尔推翻法鲁克王朝后,对原有较大的工商业、银行、保险业、运输业和进出口贸易实行国有化。1974年萨达特总统宣布实行“经济开放”政策,积极争取外援,大力引进外资,开发自由区和经济特区,发展私营企业,促进国营企业。1974~1982年,经济年增长率达8%。穆巴拉克执政后,继续调整经济政策,进行财政、经济和管理改革,实行“生产性开放政策”。在发展国营企业的同时,继续放宽对私营企业的限制。强调增产节约、提高效率、限制进口、鼓励出口,以自力更生精神克服经济困难,经济有所发展。1991年,由于埃及在海湾战争中持反对伊拉克侵吞科威特的立场,受到美国等西方国家和海湾阿拉伯国家的赞赏,先后有20多个国家和国际金融机构向埃及提供贷款和紧急援助。另外,美国免去埃及所欠军债,科威特、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和卡塔尔也取消了埃及所欠债务。同年5月,巴黎俱乐部债权国免除埃及约110亿美元的债务。埃及经济困难得到了缓解。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832亿美元。1998年汇率:。

埃及资源丰富,初步探明储量:石油60亿桶,天然气3284亿立方米,磷酸盐约12亿吨,;此外还有锰、煤、金、锌、铬、银、钼、铜、滑石等。埃及工业以纺织、食品加工等轻工业为主。石油、铜、铁、电力、化肥、水泥、机械等重工业有较大发展,石油工业发展尤为迅速。

农业在埃及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52%。%。政府极为重视农业发展和扩大耕地面积。主要农作物有棉花、小麦、水稻、高粱、玉米、甘蔗、亚麻、花生、水果、蔬菜等。

埃及文化灿烂、历史悠久,名胜古迹宏伟丰富,具有发展旅游业的极为优越的条件。主要旅游点有金字塔、狮身人面像、爱资哈尔清真寺、古城堡、希腊罗马博物馆、卡特巴城堡、蒙塔扎宫、卢克索神庙、卡纳克神庙、王陵之谷、阿斯旺水坝等。旅游收入是埃及外汇的主要来源之一。

埃及的交通运输十分便利。海陆空运输能力增长较快。铁路全长7000千米。,第一期工程已于1987年9月竣工通车。。有海港7个,年吞吐量3050万吨,主港口有亚历山大、塞得港、苏伊士等。有国际机场5个,开罗机场是连结亚、非、欧的重要国际航空港。财政来源除税收外,主要靠石油、侨汇、运河和旅游四大项收入。

埃及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着贸易往来,它的主要贸易对象是美、法、德、意、英、日等国。埃及还较多地接受外国援助。美国是埃及的主要援助国。向埃及提供援助和贷款的国家和组织还有德国、日本、英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等国及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90年海湾战争后,西方和海湾国家减免了埃及的债务共255亿美元。此外,埃及还从海湾国家、美国、西欧各国、日本、加拿大以及韩国获得了10亿多美元赠款或紧急援助。

在人民生活方面,埃及政府长期实行家庭补贴制度。另外还对大米、面粉、食油、糖和能源等实行物价补贴。

文化教育 埃及实行普及义务小学教育制度。全国有综合性大学13所,包括开罗大学、亚历山大大学、艾因•舍姆斯大学、爱资哈尔大学等,有大学教师3万名;中学所,教师75万名。

埃及现有日报7家,期刊70多种,主要为阿拉伯文,有少数为法文和英文。报纸有《金字塔报》、《共和国报》、《晚报》、《消息报》,均为阿拉伯文;较有影响的法文报有《埃及前进报》、《埃及日报》。期刊均为阿拉伯文,有《金字塔经济学家》、《最后一点钟》周刊、《图画》周刊、《鲁兹•尤素福》周刊。

中东通讯社为国家所办的惟一通讯社,1956年成立,在伦敦、巴黎、华盛顿、纽约、波恩等地驻有10多名记者。国家广播电台用30多种语言向国内外广播,每天播出约170小时,另有中东广播电台和亚历山大广播电台。埃及电视台为国营,建于1960年。

对外关系 穆巴拉克执政后,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友好和不结盟政策,主张在相互尊重和不干涉内政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主动改善并加强了同阿拉伯国家的关系。1989年5月恢复了阿拉伯联盟成员国资格。

埃及还强调自身的非洲属性,要努力发展同非洲国家的友谊和合作,努力推动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同美国保持“特殊关系”,但不结盟。苏联解体后,承认原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并与其建立外交关系。不断发展同西欧和日本的关系。埃及已同165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埃及是第一个承认中国并同中国建交的阿拉伯、非洲国家,建交日期为1956年5月30日。

埃及同美国的关系有过曲折。1967年六•五战争后,埃及宣布同美国断交。1974年两国复交。1979年埃及同以色列签订和约,美国每年向埃及提供经援、军援。在中东和平问题上,埃及重视美国的作用。

埃及同苏联的关系也颇为曲折。穆巴拉克执政后,两国关系逐步改善。苏联解体后,埃及与俄罗斯签订了贸易协定。

埃及同西欧的关系,自1956年挫败英法联军干预埃及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事件后,一直较冷淡。自1973年10月中东战争后,埃及同西欧国家的关系有较大发展。

埃及与叙利亚有特殊关系,1958年2月,两国曾合并为阿拉伯联合共和国,1961年因叙国内发生政变而解体,两国间维持一般外交关系。海湾危机时,两国立场一致。双方过往甚密,在中东问题上协调行动。

埃及与利比亚曾因边界等问题断交。后双方都表示了改善两国关系的愿望,并采取了一些行动。1991年双方又致力于两国一体化进程,双边关系在各个领域里全面迅速发展。

埃及同以色列在1948、1956、1967和1973年先后4次爆发战争。1978年萨达特总统同以色列总理贝京、美国总统卡特在美国签署了戴维营协议。1979年3月26日,萨达特和贝京在华盛顿签署了和平条约,宣布结束两国间的战争状态。1980年两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1989年3月15日,以色列撤离塔巴,埃及收回包括塔巴在内的西奈半岛全部以占领土。

五、cairo是哪个国家

cairo是埃及的首都。翻译过来就是开罗的意思,它是埃及的首都。

开罗位于埃及,古埃及人称开罗为"城市之母",阿拉伯人把开罗叫做"卡海勒",意为征服者或胜利者。尼罗河,这条世界上著名的大河,流贯市区后,分为两支,继续北去,注入分隔欧非大陆的地中海,形成了广阔富饶的尼罗河三角洲。通都大邑开罗,就在这个三角洲的南部。 开罗因地处欧亚非三洲的交通枢纽,街头巷尾随处可见各种肤色的人。在开罗的某些街区,偶尔还可见到骑着毛驴放牧的村姑,未免新奇。这也许是旧开罗的缩影或古开罗的残迹,但无伤大雅,历史的车轮,仍带着这座名城,向着更现代化的道路前进。在开罗,随处可见的建筑物是

宣礼塔。在阿拉伯语中,宣礼塔称之为"弥沾恩",指宣礼员站着呼唤人们祈祷的地方。从公元7世纪起,随着伊斯兰教在西亚、非洲一带广泛传播,清真寺建筑艺术不断发展,宣礼塔也演变为各种不同的式样,成为清真寺建筑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成为开罗城区的一大靓点。

六、埃及所有的城市.

埃及城市列表:沙卡拉

亚比多斯

亚历山大

宰加济格

伊迪芙

赫尔格达

门库纳

塞得港

卢克索

阿里什

科昂波

图尔

阿布辛贝

达哈布

达曼胡尔

希宾库姆

贝尼苏韦夫

达舒

吉萨

开罗

马特鲁

尚姆

圣凯萨琳

塔巴

谢赫村

辛努里斯

阿布茹德斯

法尤姆

曼菲斯

明亚

艾斯纳

艾斯尤特

巴威提村

登达拉

杜姆亚特

哈里杰

基纳

苏伊士

索哈杰

亚斯文

伊斯梅利亚

沙姆沙耶赫

埃及城镇列表(英文)

Abu

Qirqas

Abutig

Akhmim

Akoris

Alamein

Alexandria

Amarna

Ansena

Arish

Aswan

Asyut

Balyana

Beni

Hasan

Beni

Mazar

Beni

Suef

Cairo

Cusae

Dairut

Dakhla

Damanhur

Damietta

Deir

el-Bersha

Deir

Mawas

Dendera

Disuq

Faiyum

Fateh

Ghanayem

Girga

Giza

Hala'ib

Hamrah

Dawm

Helwan

Hermopolis

Hurghada

Idwa

Ismaïlia

Kafr

Dawar

Kharga

Oasis

Kom

Ombo

Luxor

Maghagha

El-Mahalla

El-Kubra

Mallawi

Manfalut

Mansoura

Maragha

Matai

Marsa

Matruh

Minya

Mit

Ghamr

Nag

Hammadi

Noubarya

Oxyrhynchus

Port

Safaga

Port

Said

Rosetta

Saint

Katherine

city

Samalut

Sedfa

Siwah

Senbellawein

Sharm

el-Sheikh

Shibin

El

Kom

Shibin

el-Qanater

Shubra

el-Kheima

Sohag

Suez

Taba

Tahta

Tanta

El

Thour

Tima

Zagazig

Zif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