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看待马基雅维利主义
马基雅维利主义主要是一套统治权术思想,政客们实际上的所作所为都是遵循马基雅维利主义基本思想的,可以说是西方谋权术的圣经具体表现如下:
1、军队和法律是权力的基础。
2、君主应当大权独揽,注重实力,精通军事。
3、君主不应受任何道德准则的束缚,只需考虑效果是否有利,不必考虑手段是否有害 ,既可外示仁慈 、内怀奸诈,亦可效法狐狸与狮子,诡诈残忍均可兼施。
4、君主可以和贵族为敌,但不能与人民为敌。
5、君主应当不图虚名,注重实际。残酷与仁慈、吝啬与慷慨,都要从实际出发。明智之君宁蒙吝啬之讥而不求慷慨之誉。
扩展资料
马基雅维利主义利害关系:马基雅维利认为,人类愚不可及,总有填不满的欲望、膨胀的野心;总是受利害关系的左右,趋利避害,自私自利。因此,利他主义和公道都是不存在的,人们偶尔行善只是一种伪装,是为了赢得名声和利益。
人都是“忘恩负义、心怀二志、弄虚作假、伪装好人、见死不救和利欲熏心的”;即使最优秀的人也容易腐化堕落,因为作恶事更有利于自己,讲假话更能取悦于别人。人民有屈从权力的天性,君主需要的是残酷,而不是爱。
人应当在野兽中选择狮子和狐狸,像狮子那样残忍,像狐狸那样狡诈。君主不妨对行恶习以为常,不要因为残酷的行为受人指责而烦恼;“慈悲心是危险的,人类爱足以灭国”。马基雅维利有句名言:“只要目的正确,可以不择手段”或“为了达到一个最高尚的目的,可以使用最卑鄙的手段”。
二、对马基雅维利主义的评价
不同学者的评价:
“对马基雅维利及其他这一类的作家,我们是应该满怀激(度熊)情的.正是他们开诚布公地说出或描绘了人们实际作为而不是应当作为.”
——培根《学问的进步》
“马基雅维利自称是在给君主讲课,其实他是在给大众讲课.”
——卢梭
“马基雅维利是这样一位独树一帜的政治哲学家,人们通常用他的名字来指称一种政治学理论,这种政治学理论已经独立于他的影响而存在,并将继续存在下去,这种政治学理论唯一考虑的是权术,即为了达到其目的不惜采用各种手段,无论是正义的还是邪恶的、严酷的抑或恶毒的——其目的在于其国家或祖国的扩张,但也将祖国用来为政治家、国务活动家或其党派的自我扩张服务.尽管如此,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在马基雅维利那里,一切事物都用新的眼光来进行了考察,然而,这并不是由于他拓宽了人们的视野,相反却是由于他缩小了人们的视野.”
——列奥·施特劳斯
“在批判智术师上,马基雅维利与苏格拉底站到了一起.”
——列奥·施特劳斯
“在十六世纪初,这种变化体现在一位令人难以捉摸,甚至可以说是充满矛盾的人物——马基雅维利——身上.在他的 时代 ,没有第二个人象他那样清楚地看出欧洲政治演变的方向.他比谁都更懂得那些正在被淘汰的组织机构及其体制的过时性质,比谁都更积极地赞许新兴力量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在那个年代里,他比谁都更赞赏处于萌芽状态的民族统一的意识,而这股新兴的力量正是隐隐约约地建立在这种意识之上的.他比谁都更能看清楚随着长期习以为常的忠诚和虔诚地削弱而产生道德上和政治上的腐败.然而,也许没有谁怀古心情比他更为强烈,他盼望看到象古罗马在他心中奉为典型的那样一种更健康的 社会 生活.当然,也没有人能象马基雅维利那样了解意大利.”
——乔治·萨拜因
“马基雅维利这个人物和他的哲学的真实意义一直是近代史上的一个谜.他被视作是一个及其玩世不恭的人,一个满怀激(度熊)情的爱国者,一个强烈的民族主义者,一个政治阴谋家,一个地道的民(度熊)主主义者和一个吹捧暴君的无耻之徒.”
——乔治?萨拜因
“马基雅维利只是通过贬抑善的理念去说服人们将恶看作是——无论是诡计,强制力,暴力,抑或‘必要性’——政治秩序的主要渊源.”
——皮埃尔·莫内
三、有人知道马基雅维里是谁吗?请介绍一下
尼克罗·马基雅维利是臭名远扬的意大利政治哲学家,他直言不讳地提倡一个有志于维持和扩大自己权力的统治者应该把欺骗、狡诈和谎言等手段与残酷的武力合起来使用。
很多人斥责马基雅维利为厚颜无耻的恶棍,但是也有些人把他称赞为坚定不移的现实主义者,因为他敢于如实地描写人世间。哲学家和政治家都同样认真仔细地研究他的著作,这样的作家是不多见的。
马基雅维利于1469年出生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他的父亲是个律师,出生名门但并不富裕。马基雅维利的一生都处于意大利文艺复兴的高潮时期。当时意大利分裂成为许多小诸侯国,与相对统一的国家如法国、西班牙和英国形成对照。因此在他所处的时代,意大利文化尽管辉煌灿烂,但军事却软弱无力。
马基雅维利年轻时,佛罗伦萨是在麦第奇家族出身的君主伟大的罗伦佐的统治之下。但是由于1492年罗伦佐的去世,麦第奇家族被驱逐出佛罗伦萨,佛罗伦萨变成了一个共和国。1498年二十九岁的马基雅维利任佛罗伦萨政务院高级官员。在随后的十四年中他为佛罗伦萨共和国效力,代表共和国前往法国、德国以及在意大利内执行各种不同的外交使命。
1512年佛罗伦萨共和国被推翻,麦第奇家族重新掌权,马基雅维利被解除公职。翌年他因被怀疑参与一次推翻新的麦第奇家族统治者的阴谋而被捕。他遭受了严刑拷打,但仍坚决声称自己无罪,同年则被释放。此后他在离佛罗伦萨不远的座落在圣卡西雅县的一个小庄园里隐居起来。
在随后的十四年中他写了几本书,其中最著名的两本是《君王论》(写于1513年)和《论泰特斯·利维尔斯的前十部书》。其它著作有《战争的艺术——一部佛罗伦萨史》和《曼德拉格拉》
(一部好戏,偶尔仍在上演)。但是他的成名主要靠《君王论》一书,该书在所有的哲学论著中可能是最杰出的并且无疑是最易懂的著作。马基雅维利结过婚,有六个孩子。他于1527年死去,终年五十八岁。
看来《君王论》被认为是一本向国家元首进谏的实用入门书。该书的基本观点认为一个君王要官运亨通,就应该丝毫不考虑道德问题,而要依靠势力和奸计。马基雅维利十分强调国家完备武装的重要性,认为这比什么都重要。他强调一个国家的军队若是从自己的公民中招募的,这样的军队才可靠;一个国家若靠雇拥军队或者靠外国军队,则必然会软弱无能,危机四伏。
马基雅维利劝告君王要赢得民众的支持,这样就可以消除一些难以避免的祸根。马基雅维利当然清楚一个新上任的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必须得做些失悦于被统治者的事。但是他指出:“。……征服者在夺取国家权力的过程必须得顷刻用尽所有残暴的手断,以避免每日都使用这种手断……要逐渐提供福利待遇,这样可以使福利得以更充分的利用”。一个君王要官运不衰,周围必须得有才干杰出的忠臣;马基雅维利警告君王不要被阿谀奉承之徒所迷惑;并提出如何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建议。
在《君王论》第十七章中;马基雅维利讨论了一个君王是可敬还是可畏的好:
回答是一个君王应该兼而有之,但是如果二者必居其一的话,那么可畏要比可敬安全得多……因为可敬只是为一条义务的绳索所维系,而人们是自私自利的,一旦当这条绳索成为他们个人目的的羁绊时,它就会被砸断;但是可畏却为一套惩罚的刑具所维系;这套刑具永远灵验。
第十八章的标题是“君王应该怎样坚持信仰”。马基雅维利说“一个明智的统治者当他的信仰和利益发生冲突时,就不应该再坚持他的信仰了。……”他补充道:“法律根据也不会使君王找不出他未能实现自己诺言的借口,因为人们完全乐意服从目前的需要,行骗的人总可以找到愿意受骗的人。”从这种观点自然可以推出马基雅维利在劝告君王要对别人的承诺采取怀疑的态度。
人们常把《君王论》称为“独裁者手册”。马基雅维利的生涯和他的其他著作表明在一般情况下他喜欢共和政治而不喜欢独裁政治。他为意大利在政治上和军事上软弱无能而大失所望。许多异族侵略者的军队在践踏着祖国河山,他渴望有一个强大的君王来统一祖国,把侵略者赶出去。人们会有兴趣地注意到,虽然马基雅维利提倡君王采用切实可行的玩世不恭和残酷无情的手段,但是他本人却是个理想主义者和爱国主义者。并不很擅长玩弄他推荐的骗术。
没有几个政治哲学家受到象马基雅维利这样强烈的谴责。多年来,人们骂他是地地道道的魔鬼的化身,并把他的名字当作欺骗和狡猾的同义词来使用。其中最强烈的谴责常常出自于把他所倡导的学说付诸于实践的人们之口,马基雅维利可以在理论上证实这种虚伪的行径。
当然人们根据道德规范批判马基雅维利并不表明他没有影响。更为确切地说,人们对他的影响提出异议是因为他的思想并非格外新颖独特,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马基雅维利反复重申他并不是提出一种新政策,而是指出自从远古以来许多杰出君王的成功之路。马基雅维利总是引用古代历史或意大利近期事件中生动的例子来说明他的建议。赛萨尔·波吉亚(马基雅维利《君王论》中称赞的人物)没有从马基雅维利那里学到什么策略,反而是马基雅维利从他那里学到了实惠。
本尼托·墨索里尼是曾经公开称赞马基雅维利的少数几个政治领袖之一。毫无疑问许多杰出的政治人物都认真地读过《君王论》这本书。据说拿破仑睡觉时把一本《君王论》放在枕头下面,人们对希特勒和斯大林也有类似的传说。但是看来还没有明确的迹象表明马基雅维利策略在现代政治中比在《君王论》发表之前更加盛行,这是马基雅维利在本册中名次不高的主要原因。
但是如果说马基雅维利对政治实践影响的程度还没有确定的话,那么他对政治理论的影响是不容置辨的。早期的作家如柏拉图和圣·奥古斯丁把政治学和道德学或神学密切结合起来。而马基雅维利则从纯人性的角度来论述历史和政治。他暗示重要的问题不在于人们应该怎样表现,而在于实际上他们怎样表现;不在于谁应该掌握政权,而在于实际上人们怎样取得政权。今天讨论政治学说的方式比从前现实得多,这在某种程度上都是由于马基雅维利的影响。他是名符其实的现代政治思想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四、哲学家马基亚维利是谁
尼可罗·马基亚维利(1469~1527),又译尼科洛·马基雅维利,意大利政治思想家和历史学家,1469年诞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其思想常被概括为马基雅维利主义。
在中世纪后期政治思想家中,他第一个明显地摆脱了神学和伦理学的束缚,为政治学和法学开辟了走向独立学科的道路。他是名符其实的近代政治思想的主要奠基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