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民族文化和中国民俗文化有什么区别中国的民俗文

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民族文化反映该民族历史发展的水平.

民俗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是在普通人民群众(相对于官方)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物质的、精神的文化现象.它具有普遍性和传承性和变异性.

二、东北三省的地域特色或文化各有何区别

东北地域文化包含着三种文化类型:一是少数民族的文化,二是中原文化、汉文化,三是异国文化东北地区人类活动的遗址相当多,旧石器早期遗址遍布辽河、松花江流域,遗址文化类型与北京猿人、山顶洞人的基本特质完全一致。到了周代,东北各地的原始部族经过融和、迁徙,逐渐形成了很多分支。从原始社会一些部族的共同生活到现在,东北地区的原驻民的文化是中原文化,特别到汉代,汉文化是东北地域文化的主流。东北地区族群主要由三种人组成。第一种是流民,第二种是谪戍,第三种人是移民。这三种人均以山东、山西、河北为主,给东北地区带来了中原文化、齐鲁文化、岭南文化、吴越文化,为东北注入了新的文化。其中中原文化的影响最大,东北是以中原文化为基础发生、发展,吸收、融和其他文化,有次序的传承下来的。到了明清以后,中原文化已经完全成为东北地域文化的主体。由多民族的融和、多元文化的共生,使东北地域文化具有兼容性、包容性、开放性。从19世纪到20世纪初,日俄侵占了东北,从建筑、语言到饮食习惯,对东北地区有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