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泽古镇有哪些好玩的景点

颐浩禅寺

颐浩禅寺,始建于南宋景定元年(1260年),相传为宰相吕颐浩故宅,故得名。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

年),奉旨升院为寺,更名为“颐浩禅寺”。寺内有各朝名人撰写的碑刻15方,有唐吴道子画、元赵孟頫书《金刚经》及其所画的“不断云”等手迹、石

刻,当时颐浩寺规模宏大,殿宇凌空,其后迭经兵患,屡毁屡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重修,规模已不及当初。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农历正月初四,寺大部毁于日军炮火,仅存天王殿、大山门。1958年拆移,仅存“颐浩禅寺记”碑一方,古银杏树,“不断云”石刻断石14块,殿宇柱脚16块及少许假山石等。颐浩禅寺于1992年修复后,建造石碑坊一座,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亲题寺额“颐浩禅寺”。

天皇阁桥

天皇阁桥位于金泽镇下塘街,与上塘街的塔江桥遥遥相对。因桥北堍有天王庙,即以庙名为桥名。初

建于明代(1698年),清康熙年间按原样重建眯三孔连拱桥,桥的正中有石刻如意图案,并有浮雕“轮回”“宝幡”“连座”等多种佛教图案,拱圈石内侧有八仙吉祥图案,桥的楹柱上刻有“南无阿弥陀佛”等字样,这是典型的佛教文化,能在整座古桥上体现。

天皇阁桥桥身高大,仅次与朱家角的放生桥,是江南少有的三孔连拱石桥,中间一个大孔,两岸的小孔按桥的比例缩小,既美观又便于舟萁和泻洪。天皇阁桥于1994年被列为青浦县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塔汇桥

塔汇桥位于金泽镇上塘街的市中心,横跨北胜浜,跟天王阁桥隔河相望。建桥年代较久,明嘉靖年间

重建,系单孔石梁桥,桥畔原有圆通庵,规模很大,常年烟火萦绕,香客不绝,为古镇的闹市中心。

此桥的桥名来历,有一段史话,据《金泽小志》记载:清乾隆三十二年,即1767年春,地方疏浚市河,要开深塔汇桥之河,民工们在水底深处,发现巨桩无数,木桩年代已久,排列整齐,据名匠验测,这是古塔的塔基,又据金泽老人分析,这木桩是古塔所在地。这塔汇桥之桥名,就由此而来。

据《金泽志》记载:古时金泽有:“一塔、六观、十三坊、四十二虹桥。”金泽老人们推测,这“一塔”就在塔汇桥与圆通庵之间。相传古时造塔,要选择风水宝地,这塔汇桥是在古镇中心,是在两河交叉的热闹地方。

昔日金泽是江南著名的鱼米之乡,塔汇桥的北胜浜,是鱼米集散地,一些大字号商行,都在塔汇桥附近。这是古时是桥、庵、塔三大建筑物相处一起,真是热闹中心。随着历史的变迁,庵和塔已毁,只剩一座桥,这桥几经修建,从原来的石孔桥,变成水泥石板桥了。

林老桥

林老桥在金泽镇北首,是单孔石拱桥,桥北对着关帝庙,故又名关帝桥,建于元代(1264~1294年),明

、清两代作过重修,故桥身保养较好。桥长24米,桥高4米半。因年久,桥面青石十分光滑,显得古朴典雅。

桥名林老桥,据《金泽小志》记述,此桥是一位叫林青的老人出资所建,为纪念这位老人,故称该桥为林老桥。

林青,元代金泽人,官至宣慰使,好学多智,为人谦恭,家多藏书

,对金泽的造桥、建庙,倾囊而为,对建镇作过重大贡献,重建杨爷庙,重修万安桥,他亲笔作词,题写碑文。

这座古老的林老桥,经历了600多年的悠悠岁月,有着无数的名人,有着无数动人的历史故事,唯有林青的师德和陈莲舫的医德,常为金泽乡民所传颂,为金泽乡民的精神财富。

林老桥横卧古镇,精神抖擞,1994年被列为青浦县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是古镇历史的见证。

如意桥

如意桥在金泽镇南市东胜港口,元至元年间(1279~1294年)建,明崇祯年间(1768年)重修,为镇

上最完整的一座单孔石拱桥。桥南堍原有祖师庙,又称祖师桥。如意桥桥拱倒映碧水,桥拱与倒影虚实相接,恰成一圆形,堪称是金泽镇的一大名胜。

如意桥桥长20.8米,宽3.4米,显得很稳固。全桥石料为一色花岗石,打凿整齐,桥面雕凿盘龙,右端有如意图案,在桥的壁柱上刻有两副对联:其一,相传是地方绅士所作:“顾名思义祖师庙主善为师,前果后因如意桥发心遂意。”这上联是赞美祖师的宗首,是阐说如意桥的哲理,很容易让人理解。其二,相传是明朝军师刘伯温所作:“化险境为坦途千秋如意,赖博施以济众一路平安。”下联的含义正迎合朱元璋的思想,用兵统一天下,化险境为平坦,从胜利走向胜利。治国平天下,靠关心民众,国泰民安。

离金泽不远的江苏吴江镇上有一座永安桥,据说天气晴朗时,站在如意桥上可遥望永安桥三环洞,隐约相映,当地人称这二桥为“雌雄桥”。

如意桥于1994年被列为青浦县第四批文物保护对象。

放生桥

位于金泽镇南端的放生桥始建明代,公元1628年重修。放生桥在如意桥之北,约50米处,因桥下有放

生河,故称放生桥,又因桥堍有总管庙,故也称总管桥。

此桥系单孔石拱桥,桥长25.2米,桥高4米,在明清以后多次重修。桥石采用花岗石和青石,质地较坚,桥柱上刻有楹联,清晰可认,系后来修建时所加。楹联曰:“桥连如意接康衢,水出湾潭通秀气。”表明此桥连接如意桥,通向康庄大道;桥下清水,流向淙淙小河。这副楹联既写出如意桥的气概,又写出如意桥流水美丽清秀。古人的楹联,抒发了热爱古桥的思想感情。

现在,此桥保护完好,仍为水乡的重要交通工具。1994年被列为青浦县第四批文物保护对象。

万安桥

万安桥位于金泽镇北市梢,横跨市河,建于宋代景定年间,明代和清代多次重修,并立碑勒石。该桥为单孔石拱桥,长29米,高5.5米。原来桥上有亭屋,故也称亭桥。此桥的结构、造型和用石,与镇南的普济桥基本相同,两桥同跨一河,南北相望,故称为姐妹桥。

有《金泽小志》称:“金泽四十二虹,万安为首。”从建桥年代和桥两端的建筑,

确实是金泽为首的古桥。建桥时间,它比普济桥要早几年。在桥面上建有亭阁,亭阁四周飞檐翘角,角挂铜铃,风吹铃响,为大桥的装饰,增添美丽的外形,在桥的东堍,有佛国亭,即一座寺庙,楼亭飞檐,内有佛像,在桥的西堍,有财神阁,也是一座庙宇,内有财神老爷赵公明。整座石桥的结构设置,古称桥挑庙,即一桥挑起两座庙,这在江南古镇中,是不多见的。

《金泽志》记载,关于万安桥桥面亭阁的建造,曾用楠木,是建造颐寺的余料,用料考究,雕作精细,因此受到历代重视。在桥的东堍,建有引桥,也即岸桥,属于桥上挑桥,亭下有阁,这也是特有的古桥建筑。万安桥栏石,云纹雕刻非常讲究,刻工手法如同颐浩寺大雄宝殿前的“不断云”石栏,云纹连绵,变幻无穷,奇丽多姿,巧夺天工。万安桥的悠久历史和建造工艺历来受到重视和爱护。有碑文云:“万安幸甚,凡全溪之桥幸甚。”

金泽万安桥于1959年被列为青浦县文物保护单位,是金泽极珍贵的古桥。

迎祥桥

迎祥桥在金泽镇南市梢。桥在元代至元年间(1335~1340年)建。明代天顺年间(1457~1464年)和清代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两次修建。桥为六柱五孔梁架式石桥,中孔跨径6.35米,左右二孔为5米,再二人尽间为4.3米,全长34.25米,宽2.14米。其构造形式颇为独特:用长青石5块并列组成石壁式桥柱四条立于水中,形成五桥洞。石壁顶面横置石盖梁,梁面琢有半圆形凹槽,以稳固地搁置五根25厘米粗的楠木梁,上部桥面结构由砖木组成,在楠木梁上横铺枋板。枋板上密铺用石灰糯米拌浆砌成的青砖,形成砖体桥面。两侧采用水磨箩

底砖覆贴,既可保护木梁,又增加美观,还能起到压重稳固作用,桥面两坡有踏级。因为元代蒙古族以骑兵著称,经常要疾驰过桥,所以迎祥桥桥面铺砖无桥阶、无桥栏。

迎祥桥纵向坡度和缓,整座桥体略呈弧状,横跨水面宛如长虹卧江,颇为轻巧。因此,“迎祥夜月”被列入金泽八景之一,有“月印川流,水天一色”之胜。同时伴以精巧的桥面造型,在全国堪称罕见。这在桥梁建筑技术上被“连续简支梁结构”。元代已能应用这种原理造桥,比西方要早数百年的历史。

金泽镇人民政府在保护古桥,作出了努力,在桥南一百米处,建造了一座大型水泥公路桥。一般的载重过桥,均走公路桥,以减轻历史古桥的负荷,在古桥的东南面,另辟园地,建造古亭,栽种树木花草,俨然是个小花园,供游者赏景休憩。古亭上有对联一副:“虹影环空如入画,水天一色合吟诗”。赞美古桥景色优美,充满诗情画意。1979年,迎祥桥被列为青浦县文物保护单位。

普济桥

金泽普济桥建于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清雍正初年重修时加置石栏,至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是

上海地区保存最完好、最古老的石桥。

石桥为单拱圆弧形,长26.7米,宽2.75米,拱跨径10.5米。桥体坡度平缓,桥面较窄,具有明显的宋代石拱桥的特征。桥项圈刻有咸淳三年题刻,拱圈内券石上镌刻莲幡状,有“咸淳三年”等题证,现已模糊。

普济桥的建桥设计,很有讲究,它的拱圈砌置,与河北省著名的赵州桥相同,它的石料,与上海松江县方塔公园内的望仙桥相同,桥石多为紫石(故俗称紫石桥),宋代江南石桥以紫石居多,当雨过天晴时,桥面晶莹光泽,宛如一座用紫石镶嵌的宝石桥。此桥历史久长,后世又多更换,桥体杂以青石,花岗石等石材。桥两侧置栏板,两堍均有引桥,现已不完整。

金泽普济桥有“上海第一桥”之誉,于1987年被列为上海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并已列入《上海辞典》、《中国名胜词典》条目。

普庆桥

这座普庆桥是1999年应美国WBGH制版公司为NOVA专栏制作《中国虹桥》节目需要,来仿照宋代画家张择端所绘制的《清明上河图》汴水虹

桥之单孔木拱桥。普庆桥在建造时完全依照古代建桥工艺,采用无支架施工法,把64根拱圈木与5根横梁木形成拱圈,全部用捆绑式结扎在一起,整架桥没用一根钉子,再现了中国古代精湛的造桥工艺,具有华丽美与富丽美。

桥体朱红色,桥身上左右两边各嵌有五个狮子探头,一如桥面重压在狮子身上一般。狮子气守丹田,气冲脸皮,不敢松懈,以防桥木散架,狮子造型,神态逼真,憨厚可鞠。

江南第一桥乡在什么地方了?有什么好玩的地方么?

每每地谈到上海古镇都有哪些?许多人的第一时间先想到的,就是朱家角、以及七宝这两座古镇名气很大。实际上,在上海的浦区西南方向,有一座古镇称之为“金泽古镇”,它同时也是上海、江苏两地交界的古镇。

金泽古镇早与北宋初年形成集市,之所以叫金石镇,是相传有农夫曾经在土地当中挖出过像金子一样金灿灿的石头,从而因此得名。之后,因为这里土质非常的肥沃,又是鱼米之乡,因此被称之了金泽镇,与朱家角、乌镇这些有名气的古镇比起来,金泽古镇反而没有商业化的渲染,更多的是生活气息,给我们一种很静谧的享受。

古镇内可以说是星罗棋布、而且河港看起来也是纵横交错的,其中,河道的长度约有 17.16 公里,与国内的许多古镇布局基本上是大同小异的,是非常典型的“两街夹一河”这样典型的建筑格局。在明清时期,这里有两条主要街道叫做“上塘街”与“下塘街”,曾经特别的繁华,虽然早已经繁华不在,但是当地的茶馆、以及还有一些有韵味的百货店,却很好地保存了下来。

金泽古镇最大的特色,就是古桥的数量特别的多,而且多数都是历史明桥。尤其是地处于下塘街上的五个古桥特别的有看点,其中的普济桥,它的长度有 26.7 米,高有5米左右,可以说是上海地区目前保存最为古老的一座桥,有上海第一桥的美称。

除了普济桥,在这里也是必须要来看看放生桥的。该桥创建于明代时期,全长约有 25.2 米,其桥的高度有4米左右。在桥上有一则楹联,每每游客都会放声朗读。除此,那就是在放生桥的东侧,我们看到一条小河,是的,这条河就是很有名气的放生河。

古镇当中建造时间最短的,则就是普庆桥,它是为了拍摄一部纪录片而建造的。该桥的原型设计灵感是取自于“清明和上图”的汴水虹桥而建造。与它不同的是,汴水虹桥的结的结构看起来非常的轻巧,而且特别的美丽,而且可以说是世界桥梁史上的佳品,被称之为贯木拱桥,与 1999 年金泽古镇采用了北宋期间的施工造桥技巧,按照图上的建造方法,建造了汴河拱桥,建成之后命名为普庆桥,桥梁建造成后引起了国内的轰动。

处于上海闹市的朋友,到了假期往往不知道去哪散心,去那就来金泽古镇吧。在这能够让我们体验到不一样的风景,朋友,你来过金泽古镇吗?

你去过金泽古镇吗?值得一去吗?

位于上海的金泽古镇,风景优美,宁静淳朴,是江苏省和浙江省进入上海的西大门,也是三地交界处。金泽古镇是江浙沪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居于非常重要的地理意义。古镇里面也有许多当地特色美食和活动,非常值得休闲度假。以下是对金泽古镇的具体介绍。01、地理位置

金泽古镇位于上海市青浦区,是上海唯一与江苏省和浙江省交界的镇。这里水陆交通便捷,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前往游玩的话交通还是比较便利的。

02、风景概况

金泽镇全镇总面积不算太大,人口在五万左右,是一处比较典型的江南小镇。早在北宋年间,这里就已经建立了隶属于当时浙西路秀州的华亭县,距今已有非常悠久的历史。由于临近海洋,金泽镇气候温和,降水充沛。整个古镇充满着古色古香的气息,质朴悠远,建筑设计精巧,布局合理,非常具有烟火气和历史感。白墙黑瓦也是十分令人赏心悦目。

03、游玩项目

金泽镇内的景点众多,比较有名的有万安桥、普济桥、颐浩寺、如意桥等,都是十分具有悠悠古韵的建筑,非常值得观赏。除此之外,当地由于自然资源丰富,也产生了许多特色美食。地方特产如莼菜、金泽状元糕、梅花糖豆和赵家豆腐干等都是难得一见的美味佳肴,也是许多游客来到这里必尝的美食,还很适合作为旅游特产带回给家人一起分享品尝。此外,每逢农历三月二十八和九月初九,金泽镇上都会举办大型庙会,这也是当地的特色民俗风情。对民俗文化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特定时候前往体验感受当地的风俗习惯。

总得来说,金泽古镇是一处非常适合放松休闲的地方,还是很值得一去的。

上海周边有“江南第一桥乡”是哪里?风景怎么样?

上海是一座繁华大都市,形形色色,熙熙攘攘的人群总是匆匆忙忙,舍不得花一些时间停下脚步,看一看这座繁华都市下的秘境,享受一下这里绝美的风光。在上海,有一座古镇,名为金泽古镇,据说,在那个温饱不足的年代,有一位老人路过古镇,偶然间发现了一块黄金,因此就取名为“金泽古镇”。

金泽古镇位于上海市的青浦区金泽镇,这里是江浙沪三省交界处,境内湖塘星罗棋布,河港纵横交叉,是个典型的江南鱼米水乡。而这个古镇最出名的就是古镇里的古桥了,既然有了桥,那么就说明古镇的水系发达,确实也是如此。只要来到金泽,你就会被眼前的一幕惊艳到。

姿态各异的桥梁横跨在小镇两岸,将河流两边的街道连接在了一块。目光所及之处,全是小桥流水的温婉风情。在这里,你可以坐上船娘的手摇船,好好浏览这座古镇。热情朴实的船娘,不仅会为你讲解这座古镇的风土人情,还会时不时的为你唱上两句民谣,十分动听。

这里的景色很多,光古桥就有21座,堪称是古桥博物馆,也因此有了“江南第一桥乡”的美誉,因此也有金泽的老人总是笑称年轻人“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除了古桥之外,还有六个道观、一座佛塔以及十三坊和四十二虹桥,这些景色跨越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

至今镇上还保存着宋元明清所建的七座古桥梁:迎祥桥、如意桥、放生桥、普济桥、天王桥、万安桥与林老桥等。而这其中普济桥还是上海保存最好、最完整的古桥了,石桥为单拱圆弧形,和河北的赵州桥是相同,典型的宋代石拱桥。

多年来,人们都称金泽古是上海的最后一片净土,它是上海喧嚣世界当中最为宁静的一片土地,由于距市区较远,因此很多游客也都不知道,这里的客流量也一直很少,但只要来过这里的游客都称赞不已,想不到在这样喧嚣的都市下还有如此秘境 站在这里的古桥上,看着远处忙碌的渔船,一下就能感受到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体验到各种压力下心灵的解脱。金泽镇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商榻宣卷”和“商榻阿婆茶”。每逢农历三月二十八和九月初九的庙会是金泽的特色民俗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