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恩施当地的特色美食是什么

恩施地处于鄂西,靠近重庆,湖南,贵州,吃的方面集各地的风格于一身,她有贵州的酸,湖南的辣,重庆的麻,但是又不是简单的重合,又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其中特色小吃数不胜数。

一、

油香在恩施是非常抢手的早餐食品,州城舞阳坝的几处炸油香的早餐摊上,从清晨7点起就一直围满了“贪吃”的客人,一直到上午10点左右,等待的人群才逐渐稀少。

制作油香,得先有工具和原料,工具需要一个模具,恩施人把这个模具叫做油香瓢,它是一把长长的勺子,勺柄约半米来长,勺子约碗口大小,圆形扁平状,底部中央微微突起。原料需要将大米、黄豆浸泡后磨成细浆,再备上拌好辣椒粉等作料的土豆丝、鲜肉丝、葱花等。

油香在恩施是非常抢手的早餐食品,州城舞阳坝的几处炸油香的早餐摊上,从清晨7点起就一直围满了“贪吃”的客人,一直到上午10点左右,等待的人群才逐渐稀少。

二、

土家烧饼又名掉渣烧饼、抖掉渣烧饼,因烤后外层酥松,稍一震动就可掉渣而得名,有“中国比萨”之美称。土家烧饼是恩施地区极富地方特色的小吃之一,尤以恩施老城区六角亭田发勇家族制作的“田烧饼”为典型代表。“田烧饼”为祖传工艺,远近闻名。

曾风靡全国的掉渣烧饼(土家烧饼),因部分商家不得要领,质量难以保证使声誉受到影响,但在恩施地区,这一传统工艺是源远流长,正在发扬光大。

土家烧饼的主料是面粉,先用老面发面,后以肉、葱、花椒等为原料做成馅,掺合在一起做成椭圆形饼状,抹上酱油、芝麻等,在瓦缸内用木炭烤制而成。烤熟的土家烧饼面色金黄,外酥内软,清香诱人。

三、

恩施豆皮,是湖北恩施州一种的地方特色小吃,故称为恩施豆皮。成品色泽乳白,有淡淡香味。恩施豆皮又分米豆皮,绿豆皮,包谷(玉米)豆皮,其中以米豆皮最受欢迎。

一种就是煮,食用时,在汤锅里煮熟后添加鸡、鸭、鱼、肉、菜等各种可供选择的配料(当地人称其为臊子),绵软滑爽,美滋美味。另外一种就是炒,食用时,将鸡、鸭、鱼、肉、菜等各种可供选择的配料混合进去一起炒,豆皮酥滑鲜嫩,绵软滋润,配菜与豆皮的味道交合在一起,别有风味。

四、

土家炕洋芋,“洋芋”就是土豆。“炕”是湖北宜昌地区、恩施地区的方言,是煎炒焖炸之外的一种做菜方式,介于用少量食用油煎与炸之间的一种烹饪方式。客人来了,奉上一碗,作为饭前压肚之食,是一种地道的土家风味食品。

五、

霉豆腐,又名淹豆腐,是萍乡的一道可口美味小吃。把水豆腐或卜干豆腐放进专门用于淹制豆腐的瓦罐到入雪水淹上半天,捞出漂去卤水,加上香油、蒜仁、辣椒粉,其中味道和其他地方的就是不同,吃过后回味无穷,“妙不可言”,淹豆腐既下饭,又解暑。

六、

土家油茶汤是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土家族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现象之一,土家语称“色斯泽沙”,堪称中国茶文化一绝,源远流长。据清代的《来凤县志》记载:“土人以油炸黄豆,包谷,米花,绿焦诸物,取水和油,煮茶叶和汤泡之,饷客致敬,名曰:‘油茶’”。一边喝汤,一边食用汤中花生粒、豆腐干、核桃仁,如果这时再配上用火烧好的糍粑,吃起来那感觉是满口余香,回味悠长。

七、

利川根粑凉粉历史悠久,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它以天然高山蕨根为原材料,不含任何化学成分,无污染。根粑凉粉一放进嘴里,胃口立即就开了,那种酸酸的,麻麻的,辣辣的,滑滑的口感,让人垂涎三尺。吃上一碗根粑凉粉,有避暑镇渴、防止腹泻、解酒清神的功效哦!

八、

顶顶糕,是湖北的特色小吃之一。是以面粉或米粉、糖、油脂、蛋、乳品等为主要原料,配以各种辅料、馅料和调味料,初制成型,再经蒸、烤、炸、炒等方式加工制成。糕点品种多样,花式繁多约有3000多种。月饼、蛋糕、酥饼等均属糕点。

是人们生命活动时所需“能量”的主要提供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食品。它包括谷类、薯类和粮、豆类食品做成的米饭、馒头及各种花样的米、面等食物,其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如淀粉、蛋白质,维生素等。

九、

柏杨豆干 利川柏杨豆腐干是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一种地方特色菜肴,因产于利川市柏杨坝镇柏杨村而得名。柏杨豆干主要以优质地产大豆、龙洞湾泉水和若干种天然香料为原料,经过水洗、浸泡、碾磨、过滤、滚浆、烧煮、包扎、压榨、烘烤、卤制、密封等十几道独特工序加工而成。

柏杨豆干色泽金黄,美味幽长,绵醇厚道,质地细腻,无论生食还是热炒,五香还是麻辣,均有沁人心脾回味无穷之感。经质量技术监督、卫生防疫等部门检验,产品符合国家标准,内含丰富蛋白质、多种维他命及钙、锌、钠、硒等多种微量元素,保质期可达8个月以上,有“固体豆浆”之美称。

十、

合渣,又名懒豆腐。恩施土家人对合渣有着深厚的感情,特别是在兵荒马乱之年,由于粮食奇缺,合渣救下了不少人的性命,流传有“辣椒当盐,合渣过年”的民谚。如今,恩施人吃合渣已不是逢年过节才能吃的“奢侈品”了,平时在家里都能吃上合渣,许多餐馆更是把它当成一道特色菜上桌供应,深受顾客的青睐。

在恩施,合渣的吃法很多。有的吃得较稀,不加任何调料,常称为淡合渣,突出“喝”,时而还加洋芋一起煮食;有吃酸合渣的,是将合渣放置变酸,再食,既解渴又消暑;有的还制作成合渣火锅,张关合渣就是制作合渣火锅的典型。

二、恩施美食有哪些

恩施美食有:土家油茶汤、张关合渣、葛仙米、土家腊肉、合渣、凤头姜、油香儿、炕小土豆、柏杨豆干、社饭、鲊广椒、福宝山莼菜、桃片糕、炸广椒炒肉、土家酱香饼、土家烧饼、魔芋鸭子等。恩施州位于湖北省西南部,东连荆楚,南接潇湘,西临渝黔,北靠神农架,是湖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少数民族特色浓厚。独特的环境,造就了独特的饮食文化。

美食介绍

1、土家油茶汤:土家油茶汤是一种似茶饮汤质类的点心小吃,香、脆、滑、鲜,味美适口,提神解渴,是土家人传统的非常钟爱的风味食品,故有民谚曰:“不喝油茶汤,心里就发慌”,“一日三餐三大碗,做起活来硬邦邦”。同时,喝油茶汤又是土家人招待客人的一种传统礼仪,凡是贵客临门,土家人都要奉上一碗香喷喷的油茶汤款待。

2、张关合渣:合渣,又名懒豆腐。恩施土家人对合渣有着深厚的感情,特别是在兵荒马乱之年,由于粮食奇缺,合渣救下了不少人的性命,流传有“辣椒当盐,合渣过年”的民谚。如今,恩施人吃合渣已不是逢年过节才能吃的“奢侈品”了,平时在家里都能吃上合渣,许多餐馆更是把它当成一道特色菜上桌供应,深受顾客的青睐。

3、葛仙米:葛仙米俗称天仙米、天仙菜、水木耳、田木耳。为水生藻类植物,属蓝绿藻的一种,单细胞,无根无叶,墨绿色珠状,纯野生,是名副其实的纯天然绿色食品。相传东晋时期,炼丹术家、医学家、道教理论家葛洪在隐居南土时,灾荒之年采以为食,偶获健体之功能。后来葛洪入朝以此献给皇上,体弱太子食后病除体壮,皇上为感谢葛洪之功,随将“天仙米”赐名“葛仙米”,沿称至今。

三、恩施特产有哪些土特产

1、恩施豆皮:湖北恩施州一种的地方特色小吃。成品色泽乳白,有淡淡香味,主要分为米豆皮、绿豆皮、玉米豆皮三种。

2、土家炕洋芋:“炕”是湖北宜昌地区、恩施地区的方言,是煎炒焖炸之外的一种做菜方式,介于用少量食用油煎与炸之间的一种烹饪方式,这是一种地道的土家风味食品。

3、顶顶糕:湖北的特色小吃之一,是以面粉或米粉、糖、油脂、蛋、乳品等为主要原料,配以各种辅料、馅料和调味料,初制成型,再经蒸、烤、炸、炒等方式加工制成。

4、柏杨豆干: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一种地方特色菜肴。柏杨豆干主要以优质地产大豆、龙洞湾泉水和若干种天然香料为原料,经过水洗、浸泡、碾磨、过滤、滚浆、烧煮、包扎、压榨、烘烤、卤制、密封等十几道独特工序加工而成。

5、土家油茶汤:一边喝汤,一边食用汤中花生粒、豆腐干、核桃仁,再配上用火烧好的糍粑,吃起来满口余香,回味悠长。

四、想吃最“土”的土家菜,来恩施就对了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以下简称恩施),这座中国 最年轻的自治州 ,位于 湖北省西南部 , 东连荆楚,南接潇湘,西临渝黔,北靠神农架 ,是湖北省 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 ,享有 “鄂西林海”“华中药库”“烟草王国”“世界硒都” 之称号。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 美食 总是能最快发现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人文 历史 。恩施是 土家族,苗族,侗族等29个民族聚集之地,处鄂,湘,渝交汇处。 口味兼具三地特色,饮食也融合了土家族和苗族等少数民族的民族特色,所以当地餐饮既有 蜀地麻辣 特色又具 潇湘咸辣 风格。比如有 “格格”、合渣、腊肉、土豆干…。

所以,为了吃,也要来恩施啊,这座小城绝不会让你失望!

-01- 早餐叫醒队

恩施人的 过早从早上6点 就开始了,满大街的早点摊,白烟缭绕、香气四溢,人来人往过早的人, 吃喝行走一阵风, 形成了恩施独具特色的 美食 江湖。舒服的吃一顿早饭,我想总是能唤醒你清晨的睡意。

首先出场的当然是恩施地区 最早的“方便面”-豆皮儿 啦!

恩施的豆皮是 有豆字却与豆类无关,形似面条 的一种食物。 平锅抹上薄油 , 大米磨成米浆 装在特制的漏斗中,在烙锅上画出 一圈圈“迷宫” ,等到圈圈凝固成型。刚出锅的豆皮不像面条那般柔滑,反而有一些 粗糙的扎实口感 ,又有一些 谷物的香气 。制做完成的豆皮 可煮可炒 ,通常 佐以鸡、鸭、鱼、肉、菜等 ,多种口味可以选择, 口感绵软滑爽 ,回味无穷。

早上吃上这么一碗,超满足 !

而 油香 算得上恩施的全民 美食 ,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油香儿 瓢里注入米浆 ,米浆裹上 肉丝、土豆丝、葱花、辣椒粉, 最后再 盖上一层浆水, 放入热锅中 炸至成型 。 金黄的外衣 裹着 鲜嫩柔软的馅料 ,一口咬下去 满嘴焦脆,香气四溢 。

一碗热气腾腾的豆皮,一块酥脆的油香,吃得满面油光,饱嗝连天,恩施人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

-02- 合家欢

没吃过合渣,相当于没到过恩施。

恩施土家人对合渣有着深厚的感情,一直流传有 “辣椒当盐,合渣过年” 的民谚。合渣,又名 懒豆腐 。“渣”的土家制法十分简单,将 黄豆涨发 后,用 石磨推研 成渣浆,“渣”不过滤,现磨现煮, 类似不过滤的豆浆 。合渣的吃法很多。有的不加任何调料,成为 “淡和渣” ,有的还制作成 合渣火锅 ,其中 张关合渣 是制作合渣火锅的典型。将合渣煮好后点卤变得稍干,加鲜汤配猪肉、仔鸡、鸡蛋等做成 鲜肉合渣、仔鸡合渣、鸡蛋合渣等 系列合渣火锅。当 米饭和豆渣相遇,豆鲜中带着乳香,侵入米饭的每一丝肌理,一锅合渣能就两碗米饭下肚!

恩施人常说, “三日不吃酸和辣,心里就像猫儿抓”。

鲊 广椒 的出现极大体现了恩施人的饮食特点。鲊广椒又称 榨辣椒 ,它是以恩施 本地鲜红辣椒和苞谷面在锅中焙熟, 味道 酸辣别致,开胃爽口。 与 土家腊肉 可以说是 “完美cp”, 一起炒食或作扣碗底料蒸食,成品 色泽微红, 酸辣味十分特别。制作出来的 腊肉熏香浓郁,肉质坚实,肥不腻口,瘦不塞牙, 风味十分独特。

不管是作为下饭开胃菜还是底料的榨广椒,只要配上米饭,你就能吃出它特有的味道, 怎么搭配都是一道绝佳美味!

-03- 百吃不厌“小可爱”

恩施人不把土豆叫土豆, 叫作 洋芋。 因为 山地种植 ,且土壤富含 硒 ,使得洋芋 水分足,更香脆 。恩施洋芋比较特别, 个头小,又粉又绵 ,特别适合炕着吃。 “炕” 是一种独特的烹饪方式,说它是炸,但没有炸那么多的油,但又比煎要多一些的油量,可以理解为 “煎炸”。 ”炕熟后,吃在嘴里感觉不油,有种烤熟的香甜感,还带有些许香脆的口感,再撒上 辣椒,葱花,芝麻,一口一个, 既可以作为解馋小吃,又可以当作主食,根据个人口味加上恩施人自家腌制的 酸萝卜,想想都口水直流。

“恩施炕土豆”已然成为恩施地区的一张名片。

巍巍大山中,藏着多少 美食 秘密?

热闹场景中 弥漫着多少浓浓乡情?

十一小长假不知道去哪儿,那就来恩施吧!

恩施这座城,就是你期待的诗与远方!

- END -

文丨王小懒

编辑|张瑜

五、恩施二十道名菜有哪些?

共十道,分别是:

1、土家油茶汤

土家油茶汤是一种似茶饮汤质类的点心小吃,香、脆、滑、鲜,味美适口,提神解渴,是土家人传统的非常钟爱的风味食品,故有民谚曰:“不喝油茶汤,心里就发慌”,“一日三餐三大碗,做起活来硬邦邦”。

同时,喝油茶汤又是土家人招待客人的一种传统礼仪,凡是贵客临门,土家人都要奉上一碗香喷喷的油茶汤款待。

2、张关合渣

合渣,又名懒豆腐。恩施土家人对合渣有着深厚的感情,特别是在兵荒马乱之年,由于粮食奇缺,合渣救下了不少人的性命,流传有“辣椒当盐,合渣过年”的民谚。

如今,恩施人吃合渣已不是逢年过节才能吃的“奢侈品”了,平时在家里都能吃上合渣,许多餐馆更是把它当成一道特色菜上桌供应,深受顾客的青睐。

3、土家腊肉(系列)

土家人家家都兴喂年猪,主要是图过年时有肉吃,过年吃不完的,土家人便把它制作成腊肉,不仅便于保存,而且肉色更加好看,把腊肉放在锅里烹煮,香飘十里,勾人食欲,是土家人平时招待客人摆在席上的主菜。

4、柏杨豆干

柏杨豆干因产于利川市柏杨坝镇柏杨村而得名。

柏杨豆干主要以优质地产大豆、龙洞湾泉水和若干种天然香料为原料,经过水洗、浸泡、碾磨、过滤、滚浆、烧煮、包扎、压榨、烘烤、卤制、密封等十几道独特工序加工而成。

柏杨豆干在整个制作过程中,其特殊性就是不用石膏及其他任何化学品,奥妙就在于当地泉水和传统工艺中。是制豆腐业中的一绝。

5、社饭

社饭自古有之,是中国土家、苗、侗族等少数民族祭祀社稷的一种食品。吃社饭,主要在社日(即立春后第五个戊日)进行,民间习惯称为“过社”、“拦社”等。戊日属土,所以这天是祭祀土地菩萨的日子,人们以祈年景顺利,五谷丰登,家运祥和。

6、鲊广椒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的土家人特别酷爱酸辣。有“三日不吃酸和辣,心里就象猫儿抓”的民谚,鲊广椒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明的,并在恩施这块土地上长盛不衰。

7、葛仙米

葛仙米俗称天仙米、天仙菜、水木耳、田木耳。为水生藻类植物,属蓝绿藻的一种,单细胞,无根无叶,墨绿色珠状,纯野生,是名副其实的纯天然绿色食品。相传东晋时期,炼丹术家、医学家、道教理论家葛洪在隐居南土时,灾荒之年采以为食,偶获健体之功能。

后来葛洪入朝以此献给皇上,体弱太子食后病除体壮,皇上为感谢葛洪之功,随将“天仙米”赐名“葛仙米”,沿称至今。

8、凤头姜

因其形似凤头而得名,又名“来凤姜”,是来凤县民间经过长期选育稳定下来的地方优良生姜品种。其姜柄如指,尖端鲜红,略带紫色,块茎雪白。

凤头姜无筋脆嫩、富硒多汁、辛辣适中、味美可口、开胃生津、风味独特、醇香浓郁持久,为姜中独具特色之佳品,在全国生姜品种中独树一帜,因而早已是东南亚市场青睐的畅销品。1998年获得农业部“绿色食品”证书,成为全国绿色食品第一姜。

9、福宝山莼菜

福宝山莼菜相传为古代神山所赐,是水中一珍,自晋代以来为历朝皇宫御案之贡品,皇室宫宴之佳肴。它可煮、可炒、可凉拌,尤其是与鱼肉、熟鸡、火腿、香肠等配在一起做汤,鲜嫩可口,味粘甘滑,色、香、味、形俱佳。

10、年肉

年肉的传统制作方法是:取适量猪脊肉,以肥肉为主,切成长方形,每块约三寸来长、二两至半斤来重,加入食盐、花椒等佐料,同糯米或粟米一起蒸得熟透后,然后将肥肉象条石一样横竖有致地排列在一只只大碗里,琥珀色的肉质同雪白的糯米(或金黄色的粟米)饭相映成趣,是土家人春节期间筵席上的主菜。

以上内容参考:凤凰网-天赐佳肴 恩施州十大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