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著名4种烧鸡,每一种都让吃货流口水,你知道有哪些吗?

说起烧鸡大家应该是不陌生,闻不闻名现在可能只是一个冠称,舌尖上的感觉才是能称美食的根本究其原因,因为我们的现在生活提高了,生活的各种需要叫传统美食有了变化,失去了很多意义上的味道。

沟帮子薰鸡

九三年左右倒弄丫梨我去沈阳,绿皮火车过了山海关站就开始有小贩喊25块一只,直到10块一只也不敢买。梨卖完了回来路上,上了火车就开始买,也可能是人多的原因,啤酒加鸡肉味道也不错,二十也买,十五一只买,连续吃喝,反正也不买饭了,最后酒足鸡饱挺美的。

德州扒鸡

2000年后的秋天,和老婆第一次去德州再回来的火车站旁边的商店买了二只,冒着热气拿白纸裹上,一路上哪真是忍着嘴巴里的口水啊!到家先扯下一条大腿满嘴流油啊!

家乡的回民烧鸡

老家的回民烧鸡各家都有独特的味道,颜色诱人,膛里的老汤块更是爽口,冬天二两小烧暑天一瓶凉啤真的是美在心中。

道口烧鸡

安阳市滑县的道口镇是全国闻名的烧鸡之乡。道口烧鸡由道口镇义兴张烧鸡店所产,是河南名特产食品之一。其造型、色泽、味道、软烂被誉为四绝,冷食或热食均回味无穷。道口烧鸡创始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距今已有300余年历史。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现在的烧鸡大师张存友的先祖张炳,偶遇曾在清宫御膳房作过厨师的老友,从他那里获得八料加老汤烹制烧鸡秘诀,于是名声大振。他把店铺改名为义兴张,意在缅怀义友济兴之情。

符离集烧鸡

符离集烧鸡属于安徽沿淮风味,已有千年的历史,产于安徽省宿州市北30里位于京沪铁路大动脉上的符离镇。烧鸡起源有几种版本,近代版本是最早在煮熟后要抹上一层红曲,故而过去不叫烧鸡而叫红鸡,然后在学习了道口烧鸡的基础上几经改进提高,逐渐形成现在的符离集烧鸡。其与道口鸡所不同处,主要在于香料。这种烧鸡以管、魏、韩三家的制品最为出名,被列入我国名肴之林。

别不多谈,只代表个人理解。我喜欢美食,相信每位朋友都在寻找儿时的那种口里的味道,美味在乡间,大家一起寻。

符离镇的地方特产

符离集烧鸡

符离集烧鸡是中国三大名鸡(符离集烧鸡、德州扒鸡、河南道口烧鸡)之一。符离集烧鸡历史悠久,从野雉起源到驯养成地方麻鸡,从彭祖烹鸡术的发明演变,到“古符离县贡鸡’’的出土发现,以及现代烧鸡制作技术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岁月。1982年符离集烧鸡在全国食品评比会上被评为优质名特产品。1984年在全国肉禽蛋制品评比会上蝉联部优,荣获第一名。1987年在全国禽制品评比会上三联冠荣获名特产品。

褚庄大葱

符离镇褚庄集一带,盛产大葱,其味辛微带甘甜,药用利肺通阳,祛风达表,生食脆香。

高滩萝卜

蒿沟乡高滩萝卜栽培历史悠久,据传在明朝万历年间曾作为佳肴贡品。高滩萝卜脆嫩多汁,汁带甜味,耐储藏,生食能助消化,并可入药。

宿州符离集烧鸡怎么样?

符离集烧鸡是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的特色传统名菜,因原产于符离镇而得名。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也是中华历史名肴,和德州扒鸡、河南道口烧鸡、锦州沟帮子熏鸡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鸡”。

正宗的符离集烧鸡色佳味美,香气扑鼻,肉白嫩,肥而不腻,肉烂脱骨,嚼骨而有余香。符离集烧鸡形成形成于20世纪初,创始人被认为是韩景玉。原名韩家扒鸡,1951年,政府正式命名为符离集烧鸡,并逐步形成了当地最大的产业。

1956年,在全国食品工业会议上被评为中国名菜,列入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名菜谱》。2005年7月18日申报了符离集烧鸡原产地域保护并取得成功,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08年,符离集烧鸡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符离集烧鸡色佳味美,香气扑鼻,肉白嫩,肥而不腻,肉烂脱骨,嚼骨而有余香。

更多关于宿州符离集烧鸡怎么样?,进入:查看更多内容

符离集烧鸡是哪里的特产

符离集烧鸡是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的特色传统名菜。

因原产于符离镇而得名。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也是中华历史名肴,和德州扒鸡、河南道口烧鸡、锦州沟帮子熏鸡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鸡”。正宗的符离集烧鸡色佳味美,香气扑鼻,肉白嫩,肥而不腻,肉烂脱骨,嚼骨而有余香。符离集烧鸡形成形成于20世纪初,创始人被认为是韩景玉。原名韩家扒鸡。

烧鸡历史悠久,制作是多选用大公鸡为主,用多种香料腌制,口味酥烂,吃一口齿颊留香。制作工艺十分讲究,精制而成的烧鸡,香气扑鼻,色佳味美肉质雪白,肥而不腻,肉烂有丝连。1956年就被列入《中国名菜谱》,行销海内外,远近闻名,去宿州旅游必备特产。

特产

特产指某地特有的或特别著名的产品,一定要有历史,最好有文化内涵。在英文中,特产译作speciality product或Specialty,后者特指“特制独特品种或具有特殊优势的项目或产品”,强调品质上具有“特别的或独特的状况或品质”。是指来源于特定区域、品质优异的农林产品或加工产品,特产可以是直接采收的原料,也可以经特殊工艺加工的制品。

符离集烧鸡的历史渊源

符离镇地区烹鸡、吃鸡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中最有名的是徽香源和刘老二)。传说,五帝之一的颛顼之玄孙钱铿发明烹鸡术,并因向尧献野鸡汤而受到赏识,被封于大彭(今徐州)为君,因称彭祖。《楚辞·天问》载:“彭祖斟雉帝何飨?受寿永多,夫何久长?”彭祖不但是传说中的八百岁老寿星,而且还被尊为中国烹饪术的创始人,更是烹鸡术的始祖。

1984年,江苏徐州考古发掘汉墓,在楚王刘戊之墓的庖厨间,出土文物有铜鼎、盆、勺等食物容器及铁釜、陶甑等炊煮器具。据说在庖厨间保存有楚王属县的贡奉物品符离鸡,符离鸡盛放在陶盆内,上有泥封,并盖有“符离丞印”的封记,鸡骨基本保存完好。据考古专家鉴定和推断,是古符离县贡鸡。这一发现证明符离鸡的出名,至少在2000年以上。 相传,清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乾隆皇帝第二次南巡,宿州知州张开仕进贡符离集卤鸡,乾隆帝品尝后称赞不已。

现代定义上的符离集烧鸡(其中包含多个知名品牌,如徽香源),其制作技术形成于20世纪初。1910年,原在山东德州经营“五香扒鸡”的管再州,因其独生女儿嫁到符离集,而迁居符离集,继续经营“五香扒鸡”。后为适应顾客口味,招徕生意,管再州在制作工艺上作了改进,成了当时有名的“管家红曲鸡”,兴盛一时。1915年,江苏丰县人魏广明来符离集经营烧鸡。他在管再州制作的“红曲鸡”的基础上,增加配料,美化造型,初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符离烧鸡。1952年,符离人韩景玉吸取管、魏两家制作的优点和特长,在配料上力求齐全,在技艺上精益求精,逐步发展成为色、香、味、型俱佳的名特产品。

1951年,政府组织烧鸡生产互助组,同时将各种品牌烧鸡统一定名为“符离集烧鸡”,韩景玉被尊为符离集烧鸡创始人,后来,韩景玉担任了符离集国营烧鸡厂副厂长。同时政府将各种品牌烧鸡统一定名为“符离集烧鸡”,后来还成立了符离集烧鸡总公司,以便统筹兼顾,由此符离集烧鸡开始不断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