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余姚都有哪些旅游景点
河姆渡遗址博物馆白水冲
河姆渡古村落
河姆渡遗址
龙泉山
四明湖
芝林白岩溪
宋岙古村
石门将军瀑
丹山赤水
南雷雁湖
胜归山(胡公岩)
渚山饮马
天下玉苑
红岗劲松
黄宗羲墓
裘岙狮山钟秀
四明山烈士纪念碑
阳明故居
中共浙东区委旧址
朱洪山烈士墓
陆埠钟山石堰
陆埠水库
裘石宋古道
虹岭古道
慈南风景区 卡乐秀
四窗岩
当地特色折叠
中国杨梅之乡:“余姚杨梅甲天下”,现有杨梅8万多亩,年产量2万多吨,6月27日是“杨梅节”,整个6月全市城乡开展“杨梅之乡欢迎游”活动
中国榨菜之乡:余姚是全国最大的榨菜产销地,种植面积10多万亩,销售员15万人,全国各地都有余姚榨菜,主要品牌“铜钱桥”、“富贵”、“国泰”“备德福”,均为全国或浙江省的绿色名牌农产品,1995年6月被农业部评为“中国榨菜之乡”。
中国高山云雾茶之乡:茶叶种植在平均海拨500米以上高山,全市年产茶叶6000吨,“四明龙尖”、“瀑布仙茗”、“宁波白茶”、“四明苦丁茶”、“浙江龙井”、“四明直二雷”、“河姆渡野茶”,先后获国家级名茶金奖。2002年获此殊荣。
中国早熟密梨之乡:产地在钱塘南岸,姚北各镇(街道),海边沙土,果质甘甜,主要商标“舜水牌”、“嫦娥牌”等密梨驰名省内外。2001年7月获得全国之乡。
中国菱白之乡:主产地在河姆渡,出口日本、港澳台等国家地区,主要品牌“河姆渡双季牌”,2001年7月国家农业部授予全国之乡。
中国红枫之乡:特殊的四明山高山气候,历来盛产万紫千红的红枫,满山花木五彩缤纷,上海、杭州、北京大城市公园、马路,大多植有四明山红枫,2001年5月名命为全国之乡[1]。
余姚美食
姚城十大名点
多肉小笼、笋肉烧卖、生煎包子、细沙酥盒、黄鱼面、水晶球、什锦大包、拖酥大饼、细沙花包、糯米油团
姚城十大名菜
三鲜过桥、百鸟朝凤、全家福、火腿鱼圆、青鱼划水、生爆鳝片、糖醋猪排、爆双脆、姚式香铃、炸月片
余姚农家菜
由四明山国家森林公园餐厅四明人家选送的“锦秀四明”系列莱肴获2006年浙江省“江南渔村杯”农家乐特色莱大赛综合类、冷莱类、热莱类和点心类四大项金奖。主要有山球杨梅、菊花芋头,豆腐白玉饺、百鸟朝凤等,特点在于选材简单,均选用的是农家莱最为常见的原材料和四明山地区的土特产;做法考究、新颖,讲究农家莱新做,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二、余姚开元山庄何时建的
余姚开元山庄是2010年10月14日建的。它是由余姚开元山庄有限公司建造的,投资3000万元,公司成立之后,就建造了余姚开元山庄。
三、梁弄大糕的饮食文化是什么?
梁弄大糕,余姚市梁弄镇的传统糕点、香甜柔糯、百尝不厌,赢得了众人的口碑。下面就介绍一下梁弄大糕的饮食文化是什么。
1、 在梁弄,每逢端午时节,已订婚但还未结婚的毛脚女婿必须挑大糕到丈人家去,这样的风俗习惯一直沿用至今。毛脚女婿挑的大糕少则几十箱,多则上百箱。女方把这些大糕分发给亲朋好友,一来表示名花有主,二来也是让大家一起分享喜悦。而结婚后的第一个端午节,就轮到女方挑大糕到男方家了。
2、 另外,梁弄大糕还是当地常见的小点心。农忙时节,送到田头,犒劳辛苦耕耘的劳动者;家中装修,订几盒大糕给师傅们当点心,解决主妇们的烦恼;走亲访友,捎上几盒,送上一片心意。
3、 制作大糕的手工技艺,是梁弄古镇的独创,而这样的一种技艺,一般是世代相传,梅柏桥是梁弄大糕的第四代传人。其制作技艺已被列入余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如今的余姚梁弄镇,依然有数家梁弄大糕店。
以上就是关于梁弄大糕的饮食文化是什么的内容介绍了。
四、求余姚梁弄古镇旅游攻略
梁弄镇,据说是姓梁和姓冯的两位祖先最先到此定居,原名梁冯,以后不知何故就变成梁弄了。是个距今已经有1000多年历史的古镇。抗战时期是四明山革命根据地的心脏,历史上还是浙东唐诗之路的重要驿站,李白、皮日休等渚多诗人驻足于此。镇内有五桂楼、宋墓石雕、马蹄形街等历史古迹和浙东根据地纪念馆、新四军浙东纵队司令部旧址、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等革命胜迹,自然人文,相得益彰。
最佳旅游时间:春夏秋冬四季皆宜
美食信息:去了梁弄各种野味是必吃的,烤野兔(强力推荐)、红烧野鸡、烤野猪。因野味天生膻味重,故以烧烤为主!另有烤芋艿、炖土鸡、炒野菜等当地特色土菜!到了秋天还有新鲜柿子和野山栗。
自驾:杭甬高速在上虞出口下过长河江大桥往南到丰味镇再到梁弄镇,在余姚出口下过梁辉往南走可到。
汽车:杭州东站坐车到上虞西站,有车直达梁弄
杭州东站坐车到余姚南站,有车直过梁弄
五、梁弄镇肯德基地址
梁弄镇肯德基地址阳明西路沿线阳明街道。根据查询相关资料得知梁弄镇是宁波市余姚市的一个乡镇,梁弄镇肯德基在该乡镇的阳明街道。
六、梁弄的名山大川、地理环境、旅游胜地、特色小吃有哪些
梁弄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浙江省和宁波市的中心镇,位于浙东四明山北麓,姚江之南。全镇辖17个行政村,1个社区,区域面积94.5平方公里,人口 3.3万。梁弄镇深入实施“生态立镇、工业稳镇、商贸活镇、旅游兴镇、文化名镇 ”五镇联动发展战略,加快了以革命文化为特色的旅游型山水生态城镇的发展,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
抗日战争时期,梁弄是浙东根据地的领导中心,有“浙东小延安”的美誉,浙东区党委、浙东游击纵队司令部、浙东行政公署等都驻在这里。 2005年初,梁弄镇被确定为全国百个红色经典景区之一。境内以四明湖、白水冲瀑布为代表的山水风光与五桂楼、孙子秀墓、羊额古道、四明湖革命烈士纪念碑、浙东区党委旧址、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怀念旧址等一批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乡村游、果园认知采摘和山野风光等农家乐特色休闲旅游成为梁弄旅游的新亮点。
梁弄镇家业产业化初具规模和特色,现已形成了以中国家业博览会金奖名茶“瀑布仙茗”为龙头以及美人梅、红枫等花三大主导产业。灯具块状特色经济明显,全镇共有工商注册灯具企业445家,在全国开设灯具门市部1400余家,产品远销国内外市场,是全国最大的室外照明灯具生产基地。2001年被命名为“中国灯具之乡”,2005年又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照明电器协会命名为“中国灯具制造基地”。
梁弄镇是浙江省余姚市辖镇。位于浙东四明山麓,姚江之南,环四明湖畔,东南邻鹿亭乡,大岚镇,西接上虞市区。省道浒溪线纵贯全镜,南连奉化溪口风景区,北出十多公里与沪杭甬高速公路相连,距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为80公里,距宁波国际机场仅40公里。面积94.5平方千米。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2000年底总人口30297人。辖行政村17个、社区1个。镇政府驻:镇中路78号,邮编:315430。梁弄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浙江省和宁波市的中心镇,位于浙东四明山麓,姚江之南,是杭州——绍兴——宁波——舟山黄金旅游线上的一个颇有特色的城镇。梁弄历史悠久,秦时属会稽郡,相传原以梁、冯二姓聚居而名为“梁冯”,至后唐已“人烟辏集,亦一巨镇”,由于街弄多,遂谐音为“梁弄”,并素有“第九洞天”、“洞天福地”等美誉。
白水冲
在梁弄镇南四公里的白水山上。白水山又名白山,因有白公在此修炼得道而名,山上有冶山、屏风、石屋、云根四峰,石屋峰怪石嶙峋,峭壁悬崖;云根峰苍翠夺目,流泉生辉。两峰之间,一帘飞瀑从53米的高处飞泻而下,形若白龙飞天,声若沉雷震地,蔚为壮观,这就是白水飞瀑,俗称白水冲。历代诗人对此瀑歌吟甚多,描绘都非常形象生动,如元代赵澹山称之为:“玉龙吼山山为开,悬涛迸出翻崔嵬。回风便可作飞雨,共听万壑鸣惊雷。”明代沈明臣也留下了“潺湲吹古雪,倒卷入银河”的诗句。 瀑布的源头在道士山,山亦因白道人修炼成仙的传说而得名。在道士山的涧边岩滩丛中,生长着一丛丛的茶树。相传古代有位叫虞洪的余姚人,入山采茗,遇仙人丹丘子,赠以山中大茗,后取名为“瀑布仙茗”,意为仙人所赐。这里就是它的原生地,旁边还有虞洪为纪念丹丘子而建立的茶祠遗址。
道士山附近的四十二条涧水汇集到白水山顶,直泻龙湫,在瀑布的出水处,有一岩洞,叫潺湲洞,又叫白水宫,相传是白道人诵经修炼的地方。元代,道士毛永贞主持祠宇观,他在瀑布下开荒种地,扩建石田山房,还在观旁建清晖亭,作为观赏瀑布之所。白水冲瀑布下泻成潭,流出潭口,在巨石间奔流成溪。传说中随白公学道的刘纲、樊云翘夫妇为普济众生,采药炼丹,每天在溪中洗草药,把溪水染成了紫色,故称紫溪,又称洗药溪。因这一带终年云雾缭绕,形成数里长的云带,人们南北往来,仿佛飘浮在云海之中,故称“过云”,附近尚有过云岩、过云桥。
四明湖
位于余姚市南部,面积是杭州西湖的2倍,湖中大小岛屿点缀其间,四周峰峦叠嶂,环湖古迹众多,度假村由娱乐、游览、客房、餐饮四部分组成,以原始、秀丽、自然的风姿,惊奇、刺激、新颖的娱乐设施和一流的服务,成为久居都市的人们向往的胜地。
东明古刹
坐落于东明山东麓。初名悟法院,南朝梁天监元年(502)创建。唐武宗会昌年间废天下庵院寺庙,发放僧尼还俗。唐大中元年重建,号四明寺。天佑八年吴越王钱鏐改东明禅院。宋真宗祥符元年赐名东明寺,明崇祯间毁于台风,高僧那摩生移建梁弄水口。
白云禅寺
在镇东南白云山上。唐巘云和尚隐于此山,常有白云覆盖屋上,因名白云山。五代后晋开运二年(945)建白云院,宋治平(1066)改名白云教寺,俗称白云寺。经北宋末年战乱,寺废。南宋孝宗年间,有天台山僧远觉法师云游到此,见白云山前有大路,后有奇峰,两边小山头皆匐伏拱拜,山岙深幽,流泉清澈,十坑九湾安排得体。寺后东麓有唐乐安侯孙隆光墓地,气派非凡。遂暂时在后山搭草庵定居,暗中筹划重建白云禅寺。 白云禅寺规模宏大,共四进及两厢僧舍,号称九十九间。旁有茶地竹园,供僧人种植蔬菜瓜果。远觉法师自任方丈,招收门徒,弘扬天台宗教义,十方善男子善女人朝山礼佛,献花进香,盛极一时。法师涅盘后,殡葬于寺外馒头山上,至今只剩留和尚坟名称了。白云禅寺历时四朝,共八百余年。民间流传“九里十三庵,香火不断烟”、“四明大地何处有?东明遥对白云洲。”是当时盛况遗踪也。
鸦片战争后,佛事萧条。光绪初年,虽有静春法师主持寺务,但已香火冷落,不成体统。解放前,唯留断垣残壁,残缺佛像。至今放生池尚在,屋基也改为菜地,还依稀可以辩认当年寺院规模。
东山石洞
面临大溪,屈曲如羊肠小道,相传洞底与东海相通。曾有一位游客不慎草帽失落洞内,事后被舟山渔民在海上拾起,见草帽上写着四明山某某字样,甚觉新奇,特地进山送还原主,被时人传为美谈。石洞上有巨石像悬岩矗立,岩下又有巨石像头戴铁帽的将军威武地把守洞口,注视着广阔的原野,望之有千载寂寞之意。后人在洞口建石洞庙,保护石洞并成为祭神祈求丰收的场所。
附近有玉兔山,本名玉兔望月,山巅有凹形大石,名石臼山岗,盖以玉兔在广寒宫为嫦娥捣药之神话而命名。山高五十二米,广二百七十亩。间有竹林茶园水果场等设施,湖光山色相映成趣,竹篱茅舍古朴清幽,现已成为旅游胜地。
;fromid=8772445&type=sy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