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湖北应城有什么特产?

应城物华天宝,资源富集,素有“膏都盐海”之称,是一座新兴的工矿城市 。石膏、岩盐、温泉并称“应城三宝”亦有“鱼米之乡”美誉。应城是全国优质米生产基地、商品粮大县(市),“金鹰”摩托、“华中”系列啤酒、“白玉”面条、“义马河”黄滩酱油、“玉兰”膏粉、“熊猫”、“牡丹”碘盐 沙子馍

沙子馍,湖北省应城市长江埠地方小吃,后流传至湖南、江西一带。

找若干卵石洗净置油锅内翻炒若干遍备用,卵石视锅的大小而定,装入锅内约一满锅的六七分。将剁碎的猪油脂拌上椒盐、辣椒粉、葱花作为馅料;把发酵好的面团包上馅料做成饼状,待锅内卵石七八分热时,铲起一半石子,将做好的饼放在石子上,再另一半卵石覆盖饼上;等到香味溢出时铲起,轻轻敲掉卵石即可食之。此饼香脆可口,正反两面皆布满卵状凹凸形状甚是特异。

航运牛肉米粉

航运牛肉米粉,湖北省应城市地方小吃,以味道鲜美,分有嚼头广为流传,是当地非常收欢迎的小吃。

用筒子骨熬汤,配以秘制的卤牛肉,吃粉喝汤味道鲜美,肉质松嫩,米粉比较有嚼头。

汽水包子

汽水包子,湖北省应城市地方小吃,包子呈圆饼形,放入平底锅中加以蒸煮。

包子馅有白菜、韭菜、牛肉等口味,依据个人喜欢不同可以选择,包子两面松脆中间酥软,咬一口满口留香实属是小吃的佳品。

二、应城豆皮是非遗吗

不是非遗。

应城豆皮加工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没有悠久的历史,所以应城豆皮不是非遗。

应城豆皮是湖北省孝感市应城市的特产。应城三结豆皮具有“皮薄、均匀、色白、耐煮、味长”的风味特色,是应城市的传统特色食品。

三、应城土特产有哪些?

应城松花皮蛋朝廷贡品

应城炸炒米

应城市盐渍食品远销海外

国优精品 应城白玉挂面

楚天一绝 应城膏雕工艺

膏都之花 应城玉兰膏粉

保健食品 应城豪丰香米

鄂盐名品 熊猫牌精制盐

应城麻糖

腌腊肉、腌腊鱼、腊香肠

打磁粑

应城光明瓜籽

应城白玉面条

“七词”话应城

义和的泥蒿

杨河箩卜

杨河千张

应城黄滩清蒸鳝鱼(黄鳝)

人和荸荠美味传

三结豆皮

应城名肴—长江三扒

陈岭荸荠

龙王玉米

松花皮蛋

白 湖 莲 藕

黄 滩 酱 油

膏塑 膏雕

金漆木梅花

招鲜添新彩 三结豆皮俏天下

四、应城有什么特产

长江三扒

应城长江埠地处水陆交通 要冲,物阜民丰,商贾云集,历代名厨辈出,有“食在长江埠”的美誉。“长江三扒”即扒肉、扒鸡、扒鸭, 是长江埠三道传统名菜,迄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相传,清朝光绪年间,长江埠有一家陈万顺餐馆,共有兄弟四人,后由排行老四的陈发松一人经营,人们便习惯称为“四房馆”,在当地颇有名气。陈的长子陈子庭12岁从师于堂兄其 蔡、其芬,刻苦学艺,对菜肴的“滚、烂、淡”细心摸索,火候掌握恰到好处,烹调技艺日益深湛,尤对地方传统菜颇有研究。他16岁独立经营“四房馆”,开始对传统菜品从选料、烧制、火候、佐料上加以改进,特别擅长“三扒”的烹制,他制作的扒肉、扒鸡、扒鸭醇香悠远,色泽鲜亮,质佳味美,轰动一时,成为烹制“长江三扒”的名家和传人。

沙子馍

应城市长江埠地方小吃,后流传至湖南、江西一带。找若干卵石洗净置油锅内翻炒若干遍备用,卵石视锅的大小而定,装入锅内 约 一满锅的六七分。将剁碎的猪油脂拌上椒盐、辣椒粉、葱花作为馅料;把发酵好的面团包上馅料做成饼状,待锅内 卵石七八分热时,铲起一半石子,将做好的饼放在石子上,再另一半卵石覆盖饼上;等到香味溢出时铲起,轻轻敲掉卵石即可食之。

水汽包子

应城市地方特色小吃,包子呈圆饼形,放入平底锅中加以蒸煎。下锅后放一层清水,辅以植物油,加盖用武火炕至八成熟,将包子逐个翻面,继之以文火直至出锅。包子馅有白菜、韭菜、白萝卜 、粉丝、牛肉等口味,依据个人喜欢不同可以选择, 包子两面松脆中间酥软。

应城豆皮

应城豆皮是湖北省应城著名的传统小吃。当年曾受到毛泽东好评。应城豆皮加工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因豆皮质白、耐煮、口 感好,被作为礼品馈赠亲友。应城传统特色食品——三结豆皮,迄今已有300多年 的历史,制成有白豆皮、绿豆皮、黄豆皮等三个系列六个品种,其中精制绿豆豆皮、精制生姜豆皮、精制大米豆皮、精制韭菜豆皮已在哈尔滨、乌鲁木齐、上海、郑州、香港、武汉等地有很大的需求量。仅武汉市的红钢城年销量就达20万公斤。

无铅松花皮蛋

应城无铅松花皮蛋个大质优,蛋白部分为半透明体,呈现

茶褐色,光滑晶亮,有明显的松花纹理,蛋黄部分稀酥软嫩,凝而不固。1985年被评为湖北省优良产品,在 1992年第二届全国农民运动会上被指定为专供食品。

早在公元1660年,应城就开始生产皮蛋,迄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清代,应城松花皮蛋被 列为朝廷贡品,民间誉其为“蒲阳佳品”。松花皮蛋因其外表呈现松针花纹,风味奇特而得名。

白湖莲藕

主产于郎君 、长 江埠地区的“白湖莲藕”,又名双白莲,具有生长期短、成藕时间早、产量高、味道鲜的特点。白湖莲藕表皮光洁、节粗身 长、皮薄鲜嫩、白里透黄,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据化验分析,富含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及钙、磷、铁等多种营养成份。白湖莲藕现有种植面积12000亩,年产莲藕2500万公斤。

玉兰膏粉

素有“膏都盐海”之称的应城膏藏丰富,膏质细腻,膏粉生产迄今也有100多年的历史。1978年,应城石膏制粉厂首先开发研制模型石膏粉,在“模型 石膏粉”的基础上,通过冶金部建材研究所专家的指导和协助,成功研制出用于高层建筑的粉刷石膏粉。1983年3月,应城石膏制粉厂将其生产的膏粉系列产品在国家商标总局注册为“玉兰牌”石膏粉。 [2]

熊猫牌精制盐

应城是鄂盐的主产地,而“熊猫牌”精制盐则是鄂盐中的精品。其特点是色泽洁白,品质纯正,无黑点,无异物,颗粒均匀, 干燥卫生。主要成份氯化钠含量在99%以上,其它微量元素达到GB5461—92国家标准,广泛用于工业、食品业和畜牧、医疗、卫生等行业。

“熊猫牌”精制盐是加 碘 精制食用盐、工业用盐、畜牧用盐和铁锌强化营养盐系列产品的主要原料。加碘精制食用盐采用国 际先进标准添加碘酸钾精制而成,是丛书生活的必需品,在碘缺乏地区,又是预防甲状腺肿大的良药;铁锌强化营养盐不 仅是理想的调味品,而且是防病治病的医疗保健品,对促进少儿智力发育和免疫功能的提高功效明显,对防治缺铁性贫血病和锌缺乏症效果显著。

黄滩酱油

1958年11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首相金日成访问应城红旗人民公社时,周恩来总理把黄滩酱油作为礼物馈赠给金日成首相。黄滩酱油是湖北著名特产之一,在清乾隆年间,就被钦定为朝廷贡品。

黄滩酱油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清乾隆年间,应城黄滩镇有个赶脚的庄稼汉杨盛,养有一匹枣红马。杨盛靠马吃饭,周全照 料该马。天长日久,马通人性。有一年发大水,黄滩河堤溃口。枣红马驮主人穿过激流脱险后,精疲力尽,被漩涡卷走。义马救主的事传开后,乡亲们就把黄滩这段河取名“义马河”。杨盛自马死后,改做酱园生意。恰遇乾隆皇帝 游江南 过湖广,应城知县命杨盛酿制上等酱油进贡,吓得杨盛寝食不安。一日夜里,恍惚间只见枣红马进来,开口道:“主人莫愁,紫微星出来的时候,你去挑义马河的水做酱油,皇上一定满意“。杨盛睁眼,却是个梦。他按义马的 嘱咐,在紫微星出来时,取义马河水酿制酱油,果然味道清甜奇鲜。用它做菜,色香味美,咸中带甜。乾隆尝毕大悦,称赞不已,即御点为贡品。从此,黄滩酱油名扬天下。[2]

膏雕工艺

早在清末,应城有位姓郝的木雕艺人,对质地细腻、有晶莹冰洁之色泽应城纤维石膏爱不释手。他根据石膏“乃大寒之药,能清热 解火”的性能,将石膏精磨,制成两头高、中间低的枕头及方形坐板,枕于头颈,坐于臀下,用以治疗老年高血压、结膜炎、坐板疮等疾病,以消除“内热目赤”、“心烦神昏 ”、“神经亢奋”,疗效甚佳。民国年间,他的徒弟郑彩如、万双明等,继承他的膏雕技艺,制作出晶莹冰洁的膏老庄都石膏枕,风行于市。

改革开放以来,应城膏 雕工艺又有很大发展。除生产各种工艺枕、座板外,还生产各种笔架、镇纸和黄鹤楼、宝塔等名胜模型,十二生肖、麒麟、熊猫、雄鹰、骏马、双龙戏珠以及南海观音、罗汉、寿星、嫦娥等膏雕工艺产品4大系列,200多个品种,且创作了独具地方特色的《膏都盐海迎佳宾》、《汤池的传说》等大型石膏浮雕壁画。1992年6月28日,中央电视台以《应城石膏雕刻闯出新路,为农运会制出工艺精品》为题,向海内外介绍应城膏雕艺人任柏林选洁白如玉的天然石膏,雕镂而成的玉器般的系列工艺品,对其艺术观赏价值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资料来源:

五、应城土特产有哪些

1、应城糯米, 应城地处北纬30度,江汉平原与鄂中丘陵的过渡地带,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是国内籼糯种植最适宜区域之一。当地生产的籼糯米含有锌等10多种微量元素,享誉全国,应城也被誉为“全国籼型糯稻第一市”。

2、白湖莲藕,在应城东南的郎君、长江埠地区,清水湖、东西汊湖成片水面万亩。湖中盛产莲藕,尤以白湖莲藕最为著称。至今已有300多年的产出历史。具有生长期短、成藕时间早、产量高、味道鲜的特点。

3、汤池中华鳖,湖北省应城市汤池镇地处应城市西部丘陵,汤池镇甲鱼养殖已有近20年的历史,

4、麻花桂鱼, 麻花桂鱼,很早就是应城民间喜庆宴席中的一道传统名菜。同时具有一定食疗功效,它富含蛋白质、脂肪、钙、磷、铁及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是贫血、肝病、结核病、口腔疾病、软骨病、皮炎、记忆力减退等患者和孕妇、乳母、老年人的佳肴。

应城当地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