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写新闻报道 方法告诉你

1、概括事实,任何新闻报道都离不开对客观事实的概括,这不仅因为要用语言传达客观事件的总体情况和来龙去脉,还因为新闻一般要求精炼、简明。对新闻事实的概括要立足全局,抓住特征,正确反映整体。

2、精选事例,在报道中,结合对事实的概括报道,选择一定的具体事例,既能提示新闻报道的主体,又能使报道生动感人,这些事例不应随便选,而应具有典型性、具有鲜明个性、能够说明问题、能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3、再现场景,再现场景就是将新闻事实的现场情况逼真地描写出来,产生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效果,从而增强报道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4、对比衬托,在新闻报道中使用对比性材料能够更明确地表达记者要说的话,比如揭示新闻事实的意义,突出新闻事实的变动程序等。

二、新闻报道怎么写

亲,你的问题真大。建议选修一门课程好好学习。

最主要的是倒金字塔结构哦~

 新闻报道的格式

1,首先,在导语中写一个新闻事件中最有新闻价值的部分(新闻价值通俗来讲就是新闻中那些最突出,最新奇,最能吸引受众的部分),比如一场球赛刚刚结束,观众/读者/听众们最想知道的是结果,或者是某个球员的发挥情况,就先从这里写起。

其次,在报道主体中按照事件各个要素的重要程度,依次递减写下来,最后面的是最不重要的。同时注意,一个段落只写一个事件要素,不能一段到底。

因为这种格式不是符合事件发展的基本时间顺序,所以在写作时要尽量从受众的角度出发来构思,按受众对事件重要程度的认识来安排事件要素。因而需要长期的实践经验和宏观的对于受众的认识。

另一种是一个中外结合体——新华体。我们国家的新闻报道一般是遵循时间顺序,但是这种“讲故事”的写法已经不适合受众的阅读习惯(一般人没有时间听你讲长篇大论),所以“新华体”在吸收中外新闻报道之长的情况下诞生了。

2,首先,把事件中最重要的部分在导语中简明地体现出来。

其次,在第二段进一步具体阐述导语中的这个重要部分,形成支持,不至于使受众在接受时形成心理落差。因而,第二段实际上是一个过渡性段落。

再次,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把“故事”讲下来。

新闻报道实际上是一个很个性化和组织化的行为,个人可以有个人的特点,一个报纸可以有自己的原则。但是有一点不能放弃,就是任何格式都要以最快、最简洁、最能满足受众需要的格式去写,这是新闻报道的“真理”。

三、如何写好一篇新闻报道

1、内容要新。

2、报道要快。

3、内容要简。

一、具体内容步骤如下:

1、内容要新

新闻贵在新,而且有认识意义、启迪和指导意义。消息只有新,才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先睹为快。新,不仅要把新人物、新事件、新经验报道给读者,而且要选择有意义、有价值,给人以启迪,有指导性的事物。

2、报道要快

快是消息的价值,消息报道速度迟缓便会降低消息的价值,“新闻”变成了“旧闻”。新闻讲时效性,就是速度要快,内容要新,对新人、新事、新情况、新问题,要敏锐地发现,尽快地了解,迅速及时地反映。

3、内容要简

简短是消息区别于其他文体的主要标志。所谓简短,就是“三言两语,记清事实,寥寥数笔,显出精神,概括而不流于抽象,简短而不陷于疏漏”,用笔要简洁利落,内容集中精炼。

一篇新闻报道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四部分组成。

二、在写作时我们应当注意:

1、标题要亮。标题是新闻的眼睛。俗话说“读书读个皮,看报看个题”,意思是说:一本书从其目录就能知道大致内容,一则新闻从标题就能看出主要意思。因此标题应当非常准确地反映新闻内容,言简意明,平易亲切,准确新颖,富有吸引力。

2、导语要精。导语是新闻的灵魂。导语,就是新闻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是由消息中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精辟的议论组成,以吸引读者。

3、主体要详。主体是新闻的身躯。它承接导语,对事实作具体的叙述与展开。主体部分要紧扣读者最想知道的典型问题,做到详细而不罗嗦,让读者印象深刻。

4、背景要显。背景是新闻的补充与衬托。它为进一步烘托活动的意义及价值服务。

写新闻报道时要谋篇布局,做到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由于新闻是“缘事而发,淡中有味”。它讲求一定的文采,又要以从群众语言中汲取营养。这就要求我们做到:叙事突出动感、描绘富有美感、修辞强调实感。

四、写新闻稿要注意什么,怎样才能写好新闻稿,写的有特色

消息的写法:

1.标题

消息的标题,分眉题(又称引题、肩题)、正题(又称主题、母题)和副题(又称辅题、子题).出现在报刊上有如下几种情况:

(1)多行标题.多行标题,一般有三行,即中间一行是正题,是标题的核心,用来揭示主题或提示重要事实;正题上面一行是眉题,用来引出正题,说明事实,交代背景,烘托气氛,揭示含义;正题的下面一行是副标题,用来补充说明情况或说明正题或依据.如:

经贸部负责人发表谈话(眉题)

希望海峡两岸实现直接贸易(正题)

愿与台经贸主管部门接触协商解决双方贸易中问题幅题)

双行标题.其一,出现正题和眉题.如:

真正幸福要靠自己劳动去创造(眉题)

杜芸芸将十万元遗产献国家(正题).

其二,出现正题和副题.如:

成都电讯局花钱“买”批评(正题)

在报上登“公告”欢迎群众对通讯服务工作进行监督(副题)

(2)单行标题.单行标题只有正题.如:

***接受《朝日新闻》社长采访

消息的标题,力求言简意明,平易亲切,准确新颖,富有吸引力.采用哪种标题,要酌情而定.

2.导语

消息的导语,就是消息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是由消息中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精辟的议论组成,以吸引读者.平常所说的消息的结构是“倒金字塔”式,原因就在于此.

导语常采用以下几种写法:

叙述式.简明扼要地写出主要事实、经验,或对全篇事实材料进行综合概括,揭示主要内容.如:“全国第一家由个体户与港商合资经营的企业——大连光彩实业(合资)有限公司,经国务院批准,1985年4月13日正式开业.”这是《经济日报》1985年4月18日发的消息导语.

提问式.把消息中要解决的问题或要介绍的经验、做法以设问的形式提出,然后再用事实作答.如“亲爱的读者,你知道灯心绒可以做夏天穿的裙子吗?上海绒布厂新生产的许多灯芯绒中,就有这样新奇的品种”.(新华社1980年7月16日新闻稿)

描写式.对富有特色的事实或有意义的一个侧面,用简练的笔墨进行形象描绘,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如“一盆盆翠绿欲滴的麦冬、松柏、万年青和盛开的鲜花装点在人民大会堂的大厅里,全国妇联今天下午在这里举行联欢会.中外妇女1500多人欢聚一堂.相互握手问好,亲切交谈,共同庆祝‘三八’妇女劳动节”.(新华社北京1988年3月8日电)

评论式.是对所报道的事实先作出评论性结论,然后再用具体事实来阐明.如“今天,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专利法正式生效了.从此,脑力劳动成果被无偿占用的历史在我国宣告结束”.(新华社北京1985年4月1日电)

引用式.引用消息中人物深刻而富有意义的语言作为导语.如“女青年杜芸芸到上海司法机关,要求将继承的十余万元遗产捐献给国家,她说:‘我还年轻,应该靠自己的劳动来生活,我愿意将这笔钱来支援国家的四化建设’”.(《文汇报》1981年9月29日)

3.主体

主体是消息的主要部分.它承接导语,阐述导语所揭示的主题,或回答导语中提出的问题,对消息事实作具体的叙述与展开.写主体要注意如下几点:

主干突出.消息的主体是主干,典型材料要用在主干上.要去头绪,减枝蔓,与主题无关的要舍弃,次要材料要简略.

内容充实.回答导语中提出的问题,其内容必须具体、充实,这样才有说服力.导语提出什么问题,主体就要回答什么问题,这样才能紧扣中心,突出重点.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要恰当地划分段落,有条不紊地展开叙述,安排层次有以下几种顺序:一是时间顺序,按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束的先后顺序安排层次;二是逻辑顺序,就是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来安排层次;三是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相结合,这样写严密而有条理,活泼而不紊乱.

4.背景

背景是指事件发生的历史环境和原因,它说明事件发生的具体条件、性质和意义,是为充实内容,烘托和突出主题服务的背景既可在主体部分出现,也可在导语或结尾部分出现,位置不固定.

背景材料一般有三类:一是对比材料,即对事物进行前后、正反的比较对照,以突出事件的重要性;二是说明性材料,即介绍政治背景、地理位置、历史演变、生产面貌、物质条件等;三是诠释性材料,即人物生平的说明,专业术语的介绍,历史典故的解释等,以帮助读者理解消息的内容.

5.结语

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或一句话.阐明消息所述事实的意义,使读者对消息的理解、感受加深,从中得到更多的启示.

消息的结尾方式有小结式、评论式、希望式等.有的消息,事实写完,文章就止住了,结尾就在事实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