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余姚过年传统民俗有哪些?
余姚过年传统民俗有:
1、十二月二十起,开始“日”称“夜”,提醒大家诸事抓紧,不要拖过年二十三夜起,家庭主妇每天都有迎接过年的工作任务。
2、廿三夜,又称“小年夜”,傍晚时送灶神。
3、廿四夜,掸尘(即全家大扫除),清洗准备祭祀的器皿。
4、廿五夜,挑水,务必使家里所有的水缸都满满的。糊窗门,给所有的木格窗户换上新的窗纸。晚上“洗老虎脚”,可使脚力强健。
5、廿六夜,继续准备过年工作,但忌杀生。
6、廿七夜至廿九夜,准备祝福、祭祖用的三牲(鸡、鱼、猪肉)、五牲(加羊肉、鹅)等福礼。中堂或大门口贴年画、春联、福字,尤其注意余姚旧俗福字不能倒贴。
7、清明节,余姚市民在清明期间,会到山间田头采摘艾草,回家制成青嫩的团子和清明麦果,糯糯的米香透着青草的气息,给节日添了一份思念。
8、除夕,中堂或大门口贴年画、春联、福字,尤其注意,余姚旧俗里“福”字不能倒贴。还有请菩萨、谢年,祝福须有男性当家人主持,为保持肃静,有些人家女人、小孩要回避。祝福如果用三牲、五牲,宰杀鸡鹅时要注意留几根尾巴上的长毛。鲤鱼须是活的,祝福结束即放生。
9、中秋节,宁波一带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中秋节期间还有请月姑、烧斗香、龙舟竞渡、放船灯等活动。
10、元宵节,正月十四夜姚西姚北一带农民扎火把,到自家田头照坏虫;妇女有请‘屙缸姑娘’(厕神)的习俗。姚南山区一带有拜“仙姑娘娘”的习俗。
二、余姚的春节习俗
春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各类节庆活动却并不止于这一天。从小年节起,人们便开始“忙年”辞旧迎新,至除夕和大年初一达到高潮,欢庆活动一般要到正月十五之后才结束,可谓是中国人的新年“嘉年华”。
正月初一为春节,夏历称元旦、正旦、元日,这一天是真正的大日子。人早起,穿新衣,戴新帽,换新鞋。凌晨祭天地,起床后,口念吉词开大门,谓之“开门炮”。开门炮放三只,越早越好,以示新的一年开始,“早升早发”,炮仗越响越高,寓新年大吉大利,若是“磁、磁”哑炮,则为不吉,马上就说:“吹、吹,今年发财”,再补放。
张挂本族祖宗神像、陈设祭案、供香烛、果品、以待各家祭拜。早上吃“团子”或“豆沙年糕”,寓意“团团圆圆年年好”。旧俗全家吃素,家中器什休息一天,不扫地、不生火、不杀牲、不动刀、不洗衣、不打骂孩子、不讲不吉利话。忌说“早”,要招来今年跳蚤多;忌点灯,要招今岁蚊蝇多。睡前放“关门炮”,晚不出门。
每年正月初一,家里第一顿就是豆沙年糕,里面放着红豆、红枣、年糕。下饭的才菜都是素的,比如咸菜豆芽、煎豆腐、香干。不过现在也会吃荤。
还记得小时候,小孩子要早起,然后妈妈会准备好一杯杯糖茶,让小孩子一杯杯端给长辈,长辈就会给敬茶钱。
如果正月初一天气好,拜坟岁必不可少。这天,备炮仗、纸钱冥钞,向三代祖宗坟头磕拜祈新年。不过现在,初一到初三都可以,没有什么过分的要求了。
上山拜坟岁,小心烟火。心意到了就好了。
初二开始走亲戚,晚辈向长辈拜年,随带几包糕点,谓之拜岁。长辈向晚辈小孩发“拜岁钱”或“拜岁果子”(甘蔗、荸荠等)。同辈与好友之间,谓之“贺新年”,互相以“恭喜发财”等语祝贺,并约好每家办“正月饭”的时间。如亲友中有添新亲,要办“新年饭”,招待的级别比平时的“正月饭”要饭菜更丰盛。
正月初三又称赤狗日,与“赤口”同音,通常不会外出拜年,传说这天容易与人发生口角争执。不过这个习俗早已过时,因为现在人们难得春节团聚,对此已经淡化许多。
正月初四是祭财神的日子,过去,老板想将某人“炒鱿鱼”,这天就不请他来拜神,对方也就心知肚明,自个收拾走人。还有传说说,灶王爷这天要来查户口,因此也不宜远出。
正月初五为财神日,经商户男主人“请财神”后才开门营业,俗称“开市日”。信佛者初七夜走七座桥,初八拜寺庙。
余姚境内正月有舞狮、甩龙、做戏文等娱乐活动。乞丐上门唱滩簧,“堕民”到东家帮忙,“堕民”是旧时对从事理发、婚嫁行礼时陪侍人的辱称。
正月初五也俗称破五,要“赶五穷”,包括“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鞭炮从里往外放,边放边往门外走。说是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都轰将出去。这天,民间通行的食俗是吃饺子,俗称“捏小人嘴”,天而且菜板要剁得叮咚响,让四邻听见,以示正在剁“小人”。
正月里,余姚农村普遍有请戏班的习俗。各村轮流做戏,既为春节营造热闹、欢乐的气氛,也为亲友之间贺年、拜岁、办正月饭,增加了助兴氛围。
三、余姚过年习俗是怎么样的?
余姚过年习俗是十二月廿三夜前后,做年糕,办年货,准备菜肴过年。
余姚过年从廿三开始。这一天做年糕。办年货。准备佳肴。廿三夜晚送灶君上天。摆供品。扫尘土。三十晚上设影堂祭祖。剪贴春联和元宝、双喜字,家家户户都布置一新!余姚市,浙江省辖县级市,由宁波市代管,位于中国浙江省宁绍平原。
余姚的气候特征:
余姚地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阳光充沛,雨量丰富,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其四季特征春季暖气流增强,气温曲折回升,时冷时热,降水明显增多,有春寒,倒春寒天气。夏季初夏天气闷热,阴雨连绵,时有大雨、暴雨,为梅雨季节。
盛夏天气炎热干燥,形成伏旱,有时受台风或热带风暴影响,炎热、干旱有所缓解。秋季:冷空气逐渐南下,有时秋雨连绵,暖气流偏强时,出现秋老虎天气,间有台风或热带风暴。冬季天气晴冷干燥,有时降雪,遇到春寒暴发,带来严寒。
四、余姚过年的特色技术有哪些?
余姚过年的习俗:十二月廿三夜前后,做年糕,办年货,准备菜肴过年.“三十年夜”,设影堂祭祖,剪贴春联和元宝、双喜字,家家户户布置一新.傍晚分岁,吃年夜饭,家家团聚,因故未到者,须设一盅一筷,以示“团圆”.后长辈向晚辈分“压岁钱”.是夜,火烛高照,放鞭炮,合家团聚欢娱,称之“守岁”.解放以后,此俗尚存,但迷信活动逐渐减少,春联亦推陈出新.80年代以来时兴放鞭炮,看春节联欢晚会电视节目.
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为除夕,俗称“三十年夜”、“过年”.旧时,农历十二月二十至三十,称日为夜,俗称“二十夜、廿一夜、廿三夜……三十夜(月小,廿九称三十年夜)”.廿三夜送灶君上天,此日前要“掸尘”(今称大扫除).“廿三夜”晚饭前于灶龛前设供祭灶君,撕下灶君像朝天焚烧,称送灶君上天,至除夕换上灶君新像.此俗在余姚农村一些地区尚保留.
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零时正,放“开门炮”,祭“天地神”,早食豆茶、汤圆、年糕、粽子,谓之“头头顺流,团团圆圆,年年高升.”祭祖、拜坟岁.逢人拱手护道“恭喜发财”.忌用剪刀、扫帚、秤杆、点灯(未昏即眠);忌说“死”、“输”、“光”等.死了人不报丧,不办丧事,过初五再料理.席上忌食整条鱼,谓之“有头有尾,吃剩有余.”大岚一带还忌早晨打喷嚏,以为一岁不键;忌白天打破碗盏,若打破,则念“大碗生小碗,明年生小倌”,以讨彩解魇.次日开始走亲戚,百年,互赠礼品,给小孩拜岁钱,到正月十八止.解放以后,国家规定春节例假三天,时兴向烈军属拜年和馈赠礼品.迷信活动逐渐减少,走亲戚、拜坟岁尚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