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云南大理建筑介绍?

云南大理建筑基本包括:大理民居建筑、白族的民居建筑、喜洲白族民居建筑群以这三种建筑形式,这么大理建筑有什么建筑特点呢?以下是具体内容:

云南大理建筑——大理民居建筑

三方一照壁

三方一照壁由三间两层组成一个建筑单元,即由三方带 厦的房屋和照壁围成一个院落,庭院中种植花木正中一方为 主房,比两边房屋高,在主房和两边房屋相交处各有一个漏角天井,组合成一大二小的三个院落,所以又称“三合院”。这类民居在白族地区最普遍,给人以舒适华 丽、绰约多姿的印象。院内各处装修都用木料,极其丰富华丽,千姿百态,互相争妍,其雕工技巧十分精湛。

四合五天井

四合五天井由四方带厦房屋组成,有四个院落,其中四方房子中间的院落最大,每两房子相交各有一个漏角天井,共四个,较小,故称“四合五天井”。各方房子都为三间两层楼房,正房较高。漏角天井都有耳房,有两层。除大门外,有的人家习惯用一个漏角天井做人口小院,再在厢房山墙上升二门通达厢廓。在洱源、邓川等地区,还将正房漏角的楼房作铺子,面向街道,大小门可出入。在剑川、鹤庆等地区,有的将大门开在厢房次间上,以便安排宽敞的门廓。其他各地除无照壁外,与“三方一照壁”相同,注重内部装修,富丽堂皇。

云南大理建筑——白族的民居建筑

大理石头多,白族民居大都就地取材,广泛采用石头为主要建筑材料。大理民间有"大理有三宝,石头砌墙墙不倒"的俗语,指的就是建房取材的特点。石头不仅用在打基础、砌墙壁,也用于门窗头的横梁。这种用材的特征沿袭的是南诏时的建筑方式。据记载,南诏的民居建筑就是"巷陌皆垒石为之,高丈余,连延数里不断"。

云南大理建筑——白族的民居建筑

就从院落布局、建筑结构和内外装修等基本风格来看,白族民居与中原民居建筑有着传统上的承袭。由于自然环境、审美情趣上的差异,白族民居又有自己明显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现在以白族四合院与北京四合院为例作大致的比较,首先从主房的方位来看,北京四合院的主房以坐北朝南为贵;而白族民居的主房一般是坐西向东,这与 大理地处由北向南的横断山脉帚形山系形成的山谷坝子的特点有关,依山傍水,必然坐西向东。其次,北京四合院的住房大多是一层的平房,而白族民居基本上都是两层。

白族民居的平面布局和组合形式一般有"一正两耳"、"两房一耳"、"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和"走马转角楼"等。采用什么形式,由房主人的经济条件和家族大小、人口多寡所决定。白族民居的大门大都开在东北角上,门不能直通院子,必须用墙壁遮挡,遮挡墙上一般写上"福"字。

云南大理建筑——喜洲白族民居建筑群

喜洲位于大理古城北16公里,是滇西、大理一带的著名乡镇,喜洲民居代表了大理市白族民居的风格。 以“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封闭式庭院为典型格局,有独成一院,有一进数院,平面呈方形,造型为表瓦人字大层顶,二层、重檐;主房东向或向南向,三间或五间,土木砖石结构,木屋架用榫卯组合,一院或数院连接成一个整体,外墙面多为上白(石灰),下灰(细泥)粉刷。

更多关于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

二、云南的建筑介绍?

云南白族建筑、云南民居建筑、云南民族建筑、云南的特色建筑等云南建筑,都展示云南的建筑历史文化。具体内容如下:

云南白族建筑

白族人自古以来便广泛传承绘画雕刻等艺术,作为装饰画到墙上 。白族屋顶上的绘画一直是,最具有民族特色的装饰之一,简洁明快并富有内涵。

白族的民居建筑艺术,是白族人民根据特定的自然环境所作的杰出创造,充分反映了白族劳动人民非凡的智慧和卓越的审美追求。散布在苍山洱海之间的白族村寨, 青瓦白墙,绿树繁花,精致而又淡雅,清新而又和谐,宛如一幅优美的水墨山水画。再配上村寨周围美丽的田野,构成了白族人民世代生息的家园。

云南民居建筑

摩梭人的房屋结构一般为四合院,全用圆木做成,摩梭人称它为“私鲁鱼垮”, 意为木头房,也叫木楞房。房屋正房中间为老人房,即“老祖母房”,老祖母是摩梭家庭中身分地位最高的长者,掌管着家庭的财政和决策权。老祖母房集卧室、客 厅、厨房为一体,房里有两根重要的房柱,左柱代表男,右柱代表女,男柱右侧一个佛台,摩梭家庭称它为“司土”,即“房心佛”。房内正中墙壁上挂有一块火神 牌,它象征着母系家庭象火一样的旺盛,是家庭里的吉祥物。木楞房的庭院当中,热情好客的摩梭姑娘已经开始了载歌载舞。

云南民族建筑

傣族竹楼是另一种干栏式住宅。云南西双版纳是傣族聚居地区,这里的地形高差变化较大,北部为山地,东部为高原,西部却为平原。全区气候差别也大,山地海拔达1700米,属温带气候;平原海拔750-900米,属亚热带气候;有的河谷平原,海拔只有500米,已经属于热带气候了。傣族人民多居住在平坝地区,常年无雪,雨量充沛,年平均温度达21℃,没有四季的区分。所以在这里,杆栏式建筑是很合适的形式。由于该地区盛产竹材,所以许多住宅用竹子建造,称为竹楼。

云南的特色建筑

佤族寨的门头上方悬挂著三个硕大的牛头。牛在佤族的生产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佤族先民是以牛头多来显示富贵的,而佤族地区盛行的“剽牛”活动至今仍是佤族最为盛大的宗教活动。

更多关于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

三、云南民族特色建筑介绍?

一说到云南民族特色建筑,最为有名建筑有丽江古城、红河哈尼梯田、白沙民居建筑群、云南大学图书馆等云南标志性建筑。云南,简称云(滇),位于中国西南的边陲,省会昆明。云南的简称是“滇”或“云”,是人类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人,是截至2013年为止发现的中国和亚洲最早人类。以下是中达咨询为建筑人士整理相关云南建筑资料,具体内容如下:

红河哈尼梯田简介:

红河哈尼梯田是以哈尼族为主的各族人民利用当地“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地理气候条件创造的农耕文明奇观,据载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这里的梯田规模宏大,绵延整个红河南岸的元阳、绿春、金平等县,仅元阳县境内就有19万亩。这里水源丰富,空气湿润,雾气变化多端,将山谷和梯田装扮得含蓄生动。20世纪80年代经一些摄影家的介绍,红河哈尼梯田开始名扬世界,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被它壮美的自然景观所吸引。2013年6月22日在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红河哈尼梯田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增至45处。随着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申报成功,超越西班牙成为第二大世界遗产国,仅次于意大利。

红河哈尼梯田地理环境:

元阳哈尼族梯田之所以如此壮丽和独特。首先是大自然特殊地理结构所造成的。元阳位于云南省南部,而云南省地形分布的特点是西北高、南部低,从滇西北的中甸、丽江经大理、楚雄到到滇南的思茅、版纳、红河、文山,海拔渐渐下降,形成了滇西北高海拔地区常年无夏的寒温带、寒带气候类型和滇南低海拔地区全年无冬的亚热带、热带气候类型。

从滇西北到滇南,随着海拔下降,立体气候越来越显著,降雨量也越来越大。全省降雨量最大的就是红河南岸哈尼族聚居地区,降雨量竟达到年均1397.6mm,相应的稻作农耕越来越密集,旱地耕作越来越减少。

元阳的地貌特征是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多为切割中山地类型,即县内众山在亿万年中被红河、藤条江水系深度切割,中部突起,两侧低下,地形呈“V”形发育,高下之间,壮观异常。境内最低海拔为144米,最高海拔为2939.6米,海拔高差2795.6米。县内气候多属亚热带季风类型,但因地形复杂差悬。

红河哈尼梯田特色:

尼族将沟水分渠引入田中进行灌溉,因山水四季长流,梯田中可长年饱水,保证了稻谷的发育生长和丰收。哈尼族垦殖梯田,随山势地形变化,因地制宜,坡缓地大则开垦大田,坡陡地小则开垦小田,甚至沟边坎下石隙之中,无不奋力开田。因而梯田大者有数亩、小者仅有簸箕大。往往一坡就有成千上万亩。

元阳哈尼族梯田生态系统呈现着以下特点:每一个村寨的上方,必然矗立着茂密的森林,提供着水、用材、薪炭之源,其中以神圣不可侵犯的寨神林为特征;村寨下方是层层相叠的千百级梯田,那里提供着哈尼人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粮食;中间的村寨由座座古意盎然的蘑菇房组合而成,形成人们安度人生的居所。这一结构被文化生态学家盛赞为江河——森林——村寨——梯田四度同构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

元阳梯田有四绝

一绝:面积大,形状各异的梯田连绵成片,每片面积多达上千亩;

二绝:地势陡,从15度的缓坡到75度的峭壁上,都能看见梯田;

三绝:级数多,最多的时候能在一面坡上开出3000多级阶梯;

四绝:海拔高,梯田由河谷一直延伸到海拔2000多米的山上,可以到达水稻生长的最高极限。

元阳梯田是哈尼族人世世代代留下的杰作。大者有数亩、小者仅有簸箕大,元阳梯田有多依树、坝达、猛品、金竹寨龙树坝等六七个景点,各有特色,离县城最远的有24公里。

红河哈尼梯田景点:

元阳县境内全是崇山峻岭,所有的梯田都修筑在山坡上,梯田坡度在15度至75度之间。以一座山坡而论,梯田最高级数达3000级,这在中外梯田景观中是罕见的。元阳哈尼梯田主要有3大景区:

坝达景区包括箐口、全福庄、麻栗寨、主鲁等连片14000多亩的梯田,老虎嘴景区包括勐品、硐浦、阿勐控、保山寨等近6000亩梯田,多依树景区包括多依树、爱春、大瓦遮等连片上万亩梯田。如此众多的梯田,在茫茫森林的掩映中,在漫漫云海的覆盖下,构成了神奇壮丽的景观。这些景区就是已申报成功世界遗产的核心保护区。

更多关于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

四、云南民居的建筑特点

云南各地的民居的特点为:

1、昆明老民居

昆明老民居具有地方特色,分布最广的是三间四耳或三间六耳三间厅土木或砖木结构的“一颗印”式建筑。僻街小巷多为寓所,大街闹市又为前店后坊或前店后家。

1910年滇越铁路通车后,受西方文华的影响,又出现了欧式建筑,如巡津街的法式住宅楼房,云南大学的会泽院,正义路马市口的万来祥西药房,金碧路的惠滇医院等等,同时出现了广州骑楼式店铺和新式临街店铺,如同合仁街、金碧路、三市街等。

2、大理民居

大理的白族的民居,他们的住房一般以三间为一单元建筑,并称此单座建筑为一“坊”,再以此单座建筑组成不同平面布局的院落。比如两坊组成的“曲尺形”住房;三坊组成“三坊一照壁”院落;四坊组成“四合五天井”的四合院落。

而较大的住宅则由几个院落组成不同形状的“重院”,不过此类组群建筑的数量很少,没有一定的政治势力和雄厚的经济实力是建造不起的。

3、丽江古城

丽江古城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成就 ,有别于中国任何一座王城,丽江古城未受“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途九轨”的中原建城复制影响。

城中无规矩的道路网,无森严的城墙,古城布局中的三山为屏、一川相连;水系利用中的三河穿城、家家流水;街道布局中“经络”设置和“曲、幽、窄、达”的风格;建筑物依山就水、错落有致的设计艺术在中国现存古城中是极为罕见的,是纳西族先民根据民族传统和环境再创造的结果。

4、丽江纳西民居

丽江纳西民居大多为土木结构,比较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院、一进两院等几种形式。其中,坊一照壁是丽江纳西民居中最基本、最常见的民居形式。

在结构上,一般正房一坊较高,方向朝南,面对照壁。主要供老人居住;东西厢略低,由下辈居住;天井供生活之用,多用砖石铺成,常以花草美化。如有临街的房屋,居民将它作为铺面。

农村的三坊一照壁民居在功能上与城镇略有不同。一般来说三坊皆两层,朝东的正房一坊及朝南的厢房一坊楼下住人,楼上作仓库,朝北的一坊楼下当畜厩,楼上贮藏草料。天井除供生活之用外,还兼供生产(如晒谷子或加工粮食)之用,故农村的天井稍大,地坪光滑,不用砖石铺成。

5、西双版纳民居

云南少数民居的另一种布局,如同现代的单幢花园式住宅,一般不以“间”为单位。此类建筑的平面布局比较灵活多样,有方形、矩形、椭圆形和不规则形等,大多为一家一院,四周绿树掩映,矮篱围绕,环境十分幽静。

村寨由纵横交错的道路和两旁一幢幢竹篱笆分隔的竹楼及小院组成,寨边竹林密布,林荫之中即平展的稻田,远处散落竹棚,是专供过路人及农民在栽种、收获休息的。比起城市花园式宅院的环境,更具有大自然的情趣和秀丽。

参考资料来源:云南省建筑业协会-云南民居的建筑布局和艺术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