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达州风景名胜简介

达州古称“通州”,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自然生态、历史文化、红军文化、民俗文化各具特点,具备建设和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生态文化旅游的独特优势

达州是川东旅游类型齐全和高品位旅游资源大市。

自然生态物华天成。

目前,全市有国家AA级旅游区3处(达县真佛山、宣汉百里峡、渠县龙潭—汉阙),国家级森林公园1处(大竹五峰山),省级风景名胜区4处(达县真佛山、宣汉百里峡、万源八台山—龙潭河、渠县龙潭—汉阙),省级自然保护区2处(宣汉百里峡、万源花萼山),省级森林公园4处(达县铁山和雷音铺、渠县大坡岭、宣汉观音山)。

百里峡,融秀丽山水、历史古迹于一体,因电视专题艺术片《深山船家》在省、国家和国际获奖而声名远播;五峰山,景观壮美,是全国天然白夹竹面积最大的景区;八台山,高大雄伟,山上可观日出、云海、佛光,素有“川东峨眉”之称。

历史文化古老厚重。

全市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个(渠县汉阙和宣汉罗家坝遗址)、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个(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处。

宣汉罗家坝遗址,距今3000—4700年,33号墓坑突现巴国王侯踪迹,是目前面积最大的先秦文化遗址;渠县冯焕、沈府君等7阙(称汉阙之乡),是我国最大的汉阙群,以艺术精湛而著称于世,引起了中外历史学家和汉学家的广泛关注;达县真佛山,一佛寺双塔刺破云天,是集“儒教、佛教、道教”三教合一的宗教胜地。

红军文化万古流芳。

达州市是革命老区,以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王维舟纪念馆、张爱萍故居为代表的红色遗迹,生动再现当年徐向前、 *** 、王维舟、张爱萍等老一辈革命家血与火的战斗历程。

民俗文化多姿多彩。

渠县三汇彩亭,踩高跷、杂技、戏剧于一炉,堪称中华一绝;通川元九登高,宣汉薅草锣鼓,大竹唢呐、巴山民歌等蜚声巴蜀内外。

二、四川达州有什么特产

1、灯影牛肉

灯影牛肉,是四川省达县的汉族传统名食。牛肉片薄如纸,色红亮,味麻辣鲜脆,细嚼之,回味无究。灯影,即皮影戏,用灯光把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 物剪影投射到幕布上。用“灯影”来称这种牛肉,足见其肉片之薄,薄到在灯光下可 透出物象,如同皮影戏中的幕布。

2、万源旧院黑鸡

旧院黑鸡因主产于四川省万源市旧院镇而得名,是一个肉蛋兼用型品种,全身羽毛黑色带翠绿色光泽,乌皮乌肉和白皮两种;蛋壳浅褐色,少数蓝色.被中科院命名为:“世界稀有,中国独有,万源特有”,素有生命之源绿色食品之美称。

3、龙会红桔

四川达县龙会乡的红桔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早在解放前就由当时的“背佬儿”挑向汉中(即今天的陕西一带)。 历经百年的龙会红桔现早已闻名全国,畅销全国各地。

4、巴山雀舌

巴山雀舌,品种:绿茶,产于四川省万源市,境内环境优美,土壤、气候特别适宜茶树生长,茶叶自然品质好,并天然富硒。巴山雀舌系采用其茶树的 高档原料精心制作而成,其品质特征外形扁平匀直,绿润带毫。经水冲泡叶底嫩绿明亮,香气鲜嫩持久,滋味醇爽回甘,汤色嫩绿明亮。

5、安仁蜜柚

达州的安仁蜜柚味甜汁多、脆嫩化渣、籽少香浓,几乎让每个达州人都爱不释手,聊天谈笑或是茶余饭后,来一两瓣柚子,仿佛整个人生都满足了似的。

三、四川达州特产有哪些

四川达州特产有哪些

达州是四川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四川省东部,是四川省的人口大市、农业大市、资源富市、工业重镇和交通枢纽,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素有“中国气都、巴人故里”之称。四川达州特产有哪些?下面跟着我一起去看看吧。

1、渠县黄花菜

渠县黄花菜早在200百年前,渠县的吴家场一带就已大面积种植,故称吴菜。渠县特产。种植面积达4万多亩,年产量达180万斤,居全国前列。渠县黄花菜以其独特的7根花蕊,6-8瓣花瓣闻名,它色泽黄润鲜明、香味浓馥、肉质肥硕、条干粗长闻名全国。故又称“中国黄花菜之后”。渠县黄花菜富含蛋白质、粗纤维、灰分、钙、磷、铁、胡萝卜素、硫胺酸、尼克酸、核黄素、维生素A、B、C、E、硒、及植物多糖等,具有消食、解毒、降血压、催乳、利尿、开胃、安神等功效。渠县黄花菜是筵席上的山珍佳肴。

2、万源旧院黑鸡

地域范围 万源市旧院镇、白羊乡、固军乡、井溪乡、蜂桶乡、堰塘乡、铁矿乡、八台乡、白沙镇、石塘乡 特定品质  将检测样品编号保鲜,专人专程送至四川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检测,旧院黑鸡16种鲜样氨基酸总含量为22.89%,比本地鸡21.81%高1.08%。风干物质样品十六种氨基酸总含量为78.22%,比本地鸡76.55%高1.67%。硒的含量达0.09%mg /100g,比土鸡0.04mg/100g多0.05mg/100g,高125%。 文化典故  旧院黑鸡属全国地方优良品种,主产于四川省万源市,已有100多年的饲养历史。该品种于1963年被中国科学院西南综合考察组发现,主产于万源市旧院片区,故命名为“旧院黑鸡”。1982年被定为四川省地方优良品种,并列入《四川省家禽品种志》。

3、宣汉桃花米

桃花米又名“香米”、“贡米”,产于宣汉桃花乡。此米属带硬性的灿型稻米,米粒大而匀称,色泽白中显青,煮成米饭不断腰,呈油浸状,富有糯滋性,吃来浸润芳香,品质特佳。桃花米历史悠久,相传自唐代武则天后,四川的地方官每年都要将上好的桃花米奉献皇上,故有“贡米”之称。1963年参加全国农业博览会评比被评为“中国名贵大米”列入《全国农作物优良品种目录》一书。1977年,桃花米参加广交会受到中外顾客的青睐,现已作为具有地方特色的川种优质米之一,被列为全省优质农产品重点开发项目。地域范围宣汉县隶属四川省达州市,位于四川东部的大巴山南麓,地理坐标为东经107°23′-108°33′,北纬31°07′-31°28′,海拔670-1140m,东西长110.6km,南北宽78.8km。

4、开江白鹅

开江自古以来就有养殖白鹅的习惯。开江白鹅是全国有名的优良地方水禽品种,具有个大(3—4公斤)、毛质好(通体纯白)、产毛量高(每只鹅产羽毛100—200克)、肉质嫩、产蛋率高、生长快(2—3个月可出栏,年可养殖3—4批)的鲜明特点,是食品和服装加工的优质原料。开江县白鹅常年饲养量在450万只以上,目前,已建有宝塔、任市、甘棠、永兴、新宁、普安、天师、广福、兴岭、讲治等优质白鹅养殖基地,可年出栏白鹅500万只、鸭800万只。

5、达州橄榄油

地域范围 四川省达州市帀江县下辖的普安镇、甘棠镇、灵岩乡、新宁镇、永兴镇、新太乡、杨柳乡 特定品质  达州橄榄油是采摘油橄榄树鲜果,在常温下压榨而榨取的植物油,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用鲜果冷榨取得的植物油。据了解,橄榄油的主要化学成分是脂肪酸、甘油脂及非甘油脂。甘油脂主要由饱和脂肪酸及不饱和脂肪酸组成。不饱和脂肪酸具有很强的保健功能,橄榄油的非甘油脂中的不皂化物含量很低,所以人体对橄榄油的吸收值很高,类似人奶。由于橄榄油在营养和医疗保健等方面有诸多功能,故被西方营养学家誉为“人类健康之友”、“植物油皇后”,英、美等国已把橄榄油列入了药典。

6、万源旧院黑鸡蛋

地域范围 万源市旧院镇、白羊乡、固军乡、井溪乡、蜂桶乡、堰塘乡、铁矿乡、八台乡、白沙镇、石塘乡 特定品质  旧院黑鸡以黑羽带翠绿光泽、乌皮、产青壳蛋而闻名于世,年产蛋150枚左右,蛋均重54.61g。旧院黑鸡蛋营养丰富,富硒,具有滋补、美容、延缓细胞衰老、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保健等特殊功效。 文化典故  旧院黑鸡于1963年被中国科学院西南综合考察组发现,主产于万源市旧院及周边等10个乡镇,故命名为“旧院黑鸡”,1982年被定为四川省家畜家禽优良品种。

7、万源富硒茶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大约是最早的茶文字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当称是茶叶的.最原始用法,却让茶叶最基本的功能浮出了水面。而位于万源市石窝乡古社坪村的 《紫云坪植茗灵园记》,不仅是国内发现最早记述种植茶树的摩崖石刻,更是万源种茶历史悠久的见证。万源市素有“万宝之源”的美誉,是我国的古老茶区,地处秦巴山区核心区域、四川省最东边,是全国三大富硒地区之一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嘉陵江和汉江上游的生态屏障,悠久的茶叶生产历史和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造就了以“巴山雀舌”为代表的万源富硒茶品牌,为加快万源茶叶开发,推进万源特色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8、开江麻鸭

开江麻鸭,羽毛呈灰褐色,善潜水、耐粗饲、肉质鲜、嫩、细、红、油、沙。开江县倾力打造“中国麻鸭之乡”一是着力抓好产业规划。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饲养、模式化运作、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百、千、万”水禽工程。到2016年,培育年出栏麻鸭5000只以上的大户100户、年出栏1000只以上的大户2000户、年出栏5万只的养殖小区10个,建成麻鸭标准化养殖小区93个、基地乡镇10个,出栏麻鸭2000万只,麻鸭收入占农民牧业收入31.2%以上。二是着力抓好品种选育。对开江产区的四川麻鸭进行选优去劣、提纯复壮,育成经国家育种委员会认可的开江麻鸭品种,优质品种在县域内覆盖率100%。三是着力抓好科技推广。

9、峰城玉米

峰城玉米是四川达州宣汉县的特产。峰城玉米产于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当地玉米种植历史悠久,可追溯到清乾隆、嘉庆年间。民国时期,峰城玉米作为百姓主要食物和重要军粮,为革命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峰城玉米产区自然生态环境优越,气候条件得天独厚,种植的玉米产量高、品质优,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含量、淀粉、氨基酸,及其钙、铁等多种微量元素。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下,通过广大农业科技人员共同努力,峰城玉米产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之一。也为宣汉县粮食9年增,连续7年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和“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奠定了坚实基础,得到了省、市主要领导褒奖,新闻联播先后两进行了播报。

10、大竹苎麻

被称为中国草的苎麻,是大竹县支柱产业之一。大竹自商周时种麻,迄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道光《大竹县志》记载麻稻为首和唐朝诗人杜甫《夔州十绝句》蜀麻吴盐自古通,万斛之舟行若风,反映大竹的苎麻生产、流通盛况。 建国以来,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大竹县把苎麻生产作为地方支柱产业来抓,使苎麻生产得到迅猛发展,苎麻产量、面积跃居全国产麻县之首,常年苎麻产量占全省40%左右,全国10%左右,成为全国苎麻生产基地县。八十年代中后期,苎麻生产进入鼎盛时期,苎麻种植最高年份(1987年)面积达22万亩,产量2万吨,产值2.05亿元,全县人均收入236元,主产麻区人平收入上千元;麻农总收入最高年份(1986年)达到1.3亿元,真正成为大竹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摇钱树。

;

四、帮我介绍一下达州

达州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地处川渝鄂陕接合部,是中国西部四大名城———成都、重庆、西安、武汉交汇辐射的中心地区,辖通川区、达县、大竹县、渠县、宣汉县、开江县,代管省辖万源市,幅员面积1.6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638万居全省第3位,经济总量位居全省第5位。

达州是中国“汉阙之乡”和“苎麻之乡”,是全省重要的天然气、煤电、化工基地,是全国、全省重要的商品粮油基地,是四川人口大市、农业大市、川东工业重镇、交通枢纽和川渝鄂陕四省市接合部的商贸中心。

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达州上古属巴地,自东汉和帝永元二年(公元90年)设县治所,历为州、郡、府、专署、地区所在地,隋、唐称通州,宋、元、明、清为达州,至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

达州是原达县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1993年设立达川地区,1999年撤地成立达州市。

达州曾养育过宋代文学家张思训、清代著名思想家唐甄等一代名流。

达州曾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徐向前、 *** 、许世友、王维舟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浴血奋战,走出了张爱萍、陈伯钧、魏传统、向守志等50多位共和国名将。

交通便捷,商贸活跃。

达州是四川通江达海的东通道,国道210、318线纵横全境;襄渝铁路、达成铁路、达万铁路四通八达;河市机场复航后可直达成都、武汉、西安、广州、深圳、北京等地;达渝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2小时以内就直通重庆,到成都也仅需3个半小时;达陕高速公路也正在规划建设,渠江航运经重庆可直达上海。

今日达州,已建成集水陆空为一体的立体交通网。

良好的区位和交通优势加速了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向达州聚集,同时由于达州人口众多,市场潜力很大,达州已成为全省五大二级物流中心之一,商贸流通十分活跃。

资源富集,物产丰饶。

全市已探明可开发利用矿产28种,天然气、钾盐、石灰石、煤、石膏、富钾卤水、硫磺矿、锂、锶、锰、钒等,储量十分丰富,特别是天然气储量高达1.5万亿立方,是仅次于新疆、东海的全国第三大气田。

工业基础较好,已形成天然气、煤电、化工、冶金、建材、医药、食品、纺织等支柱产业,培育了达钢集团、华蓥电力、达竹煤电、华川汽车、川东电缆、川环橡胶、地奥天府、美好塑业、智鹏麻业、金桥麻业等一批优势企业。

达州农副产品资源丰富,加工增值潜力很大,是全国、全省重要的商品粮油、畜禽、苎麻、茶叶、中药材生产基地,灯影牛肉、巴山雀舌、东汉醪糟、大竹苎麻、渠县黄花、开江银杏和油橄榄等享誉巴蜀内外,特色农业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前景广阔。

山川秀美,生态宜人。

全市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个,国家AA级旅游区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省级风景名胜区4个,省级森林公园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

各种自然、人文景观精彩纷呈。

宣汉罗家坝巴人文化遗址堪与“三星堆”媲美,开发潜力极大;渠县汉阙堪称我国古代文化瑰宝;万源八台山、花萼山雄奇壮丽,幽深高远,有“川东峨眉”之美称;宣汉百里峡,风光秀丽,曲折幽深,不是三峡胜似三峡;大竹五峰山竹海绵连万余亩,相传为“天下竹林之根”;达县真佛山庙群是集“佛教、儒教、道教”合一的宗教胜地。

诚信 *** ,服务优良。

全市制定和完善了鼓励外来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成立投资服务中心,实施“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办结、一条龙服务”、“全程帮办、特事特办、限时办结”制度,改善服务质量,提高办事效率;大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重商、亲商、护商、爱商的政务环境,努力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改善投资软环境,促进全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商机无限,前景美好。

当前,达州市委、市 *** 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大力弘扬“指导思想求实、工作作风务实、工作效果讲实”的“三实”精神,认真落实“想干事、敢干事、善干事、干成事”的“四干”要求,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全面实施“融入成渝、联动秦巴,强工重农、兴城活商,追赶跨越、富民强市”的发展思路,坚定不移地推进跨越式发展,在未来3—5年内投资300亿元,加快建设一批重点项目,倾力打造中国西部的“天然气煤电化工基地”。

达州是改革开放的热土,达州是投资兴业的乐园;达州商机无限,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十分美好。

开放的达州热忱欢迎各界人士到达州旅游观光、投资兴业、合作发展,共创美好明天。

商贸繁荣兴达州

近年来,达州市充分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大力发展商贸流通,实施“流通兴市”战略,夯实市场基础,培育市场主体,打造舰队,集聚商气,努力构建秦巴地区商贸中心,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00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94.4亿元,增长15.2%,增幅居全省第2位。

其中: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52.2亿元,同比增长15.8%;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42.2亿元,同比增长14.5%。

达州区位优势突出,商品辐射能力较强,人气旺盛。

达州地处川渝鄂陕接合部,自古以来就是商贾云集之地。

近年来,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襄渝铁路、达成铁路、达万铁路四通八达,210、318国道纵贯全境,渠江航运通江达海,达渝高速公路全线通车,河市机场将于年底复航,达州已发展成集水陆空为一体的立体交通网。

邮电通讯业也取得了飞速发展。

独特的区位、交通枢纽和通讯优势,促进了商品的辐射能力的显著增强,目前已吸引了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客商涌入达州,上海上联集团、香港南益集团、北京全赢、台湾德克士等企业纷纷入驻达州谋求发展。

去年以来,达州大力实施“融入成渝、联动秦巴,强工重农、兴城活商,追赶跨越、富民强市”的“24字”发展思路,商贸流通产业焕发蓬勃生机。

达州积极构建个体私营为主的商贸流通生力军,形成了国有、集体、联营、股份制、个体等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方式并存,多渠道、少环节竞相发展的商品流通新格局。

2003年,民营企业实现零售额55.8亿元,占市场份额的59.1%,增长24%,比2002年提高了3个百分点。

各商贸流通企业通过营销创新,连锁经营从无到有,蓬勃发展,各种形式的便民连锁店、连锁超市、专卖店加盟连锁等竞相发展,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业已开始进步。

目前,全市连锁网点1600多个,2003年全市连锁企业零售额实现20.5亿元,约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7%。

全市重点培育了烟草公司、中油集团达州分公司、达州商业集团、天泰医药集团、金属材料公司、鑫侬供销集团、新华书店有限公司、中贸粮油总公司8个骨干商贸企业,2003年实现销售收入27.3亿元,实现税利1.09亿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29.7%,6.2%。

商品市场发展方兴未艾,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的市场体系。

2003年底止,全市有各类商品市场563个,经营总面积近100万平方米。

外贸自营出口也有了新的发展,出口产品除纺织品类和食用肉类两大主体产品外,已拓展到机电产品、中药材、家具等产品,2003年外贸自营出口额达到1030万美元,比2002年增长36.1%。

农业产业化谱新篇

达州,自古以来就是四川农业大市和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油生产基地。

近年来,达州市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2003年,达州农业总产值、粮食总产量位居全省第二位,肉类总产量、乡镇企业总产值位居全省第三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53元,比上年增加130元。

达州特色农业资源丰富,加工增值潜力巨大。

宣汉的黄牛奶牛、万源的旧院黑鸡和板角山羊、开江的白鹅等家禽独具特色,大竹的苎麻、渠县的黄花、达县的蚕桑、万源的富硒茶和两耳一菇(黑耳、白耳、香菇)、宣汉的地道中药材等经济作物久负盛名。

近年来,达州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

一是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全市农村专合组织共有1426个,其中16户获“省百强农技协”称号,资产总额达3.2亿元,年经营收入20亿元,带动农户31.8万户致富。

二是培育龙头企业。

全市共有龙头企业4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龙头企业60多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6家。

今年1—5月,省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完成销售收入6.45亿元,实现税金5564万元。

三是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目前,全市粮经播面比达到65:35,农产品综合优质品率达到48%。

四是重点培育支柱产业,建设商品基地。

全市发展苎麻、肉牛、茶叶、油橄榄四大支柱产业,大力建设“优质粮油、畜禽、苎麻、茶叶、果品、中药材”等六大商品基地。

全市现已建成全国肉(奶)牛基地县3个、全国油料基地县1个、省级苎麻基地县2个、省产茶大县2个、省瘦肉型猪基地县5个、省水禽基地县3个,渠县黄花、柑桔基地被确认为“四川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大竹被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命名为“中国苎麻之乡”。

五是积极推进劳务开发。

达州始终把劳务开发工作作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来抓,取得了显著成效。

2001—2003年,全市年均输转农村富余劳动力108万人,年均劳务收入30亿元以上,全市农民年人均劳务收入600元以上。

天然气开发备受青睐

达州市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储量达1.5万亿立方米,是仅次于新疆、东海的全国第三大气田。

中国石油集团西南油气田分公司组建的川东北气矿和中国石化集团西南分公司进驻达州,全面负责天然气勘探、开发、建设与管理及终端市场开发等工作。

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市委、市 *** 高度重视,要求宣汉县委、县 *** 举全县之力抓好天然气资源开发,以更大的勇气,更务实的作风,更优惠的政策,更灵活的举措,积极创造良好的开发环境,营造出了重商、亲商、护商、安商的政务环境,全力打造四川重要的天然气化工基地。

开明和诚信吸引了两大石油国企公司在宣汉上100亿元的投资。

中石化集团西南分公司计划总投资56.2亿元开发天然气,其中天然气净化厂投资15亿元。

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在宣汉投资25亿元建罗家寨净化厂,第一期工程投资13亿元,2007年1月正式竣工投产,建成后日处理含硫天然气600万方,年外输天然气16.6亿立方米,年产硫磺30万吨

第二期工程投资12亿元,2009年投产,年外输天然气15亿立方米,年产硫磺26万吨。

该厂建成后将成为国内乃至亚洲日处理能力最大、处理含硫量最高的净化厂。

同时,还将投资近50亿元,开发其它几个气田。

今年3月,香港明伦集团看好宣汉丰富的天然气储量,投资10亿元在宣汉建立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年产40万吨甲醇”项目已正式动工修建。

该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均销售收入52920万元,投资利润率13.45%,投资利税率23.6%,投资回收期(税后)7.31年。

该项目的启动标志着达州市充分利用天然气资源优势,进行天然气综合开发利用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为该市建设天然气化工基地打下坚实的基础。

达州天然气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必将带动和促进达州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将为达州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旅游文化光彩夺目

达州古时称“通州”,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自然生态、历史文化、红军文化、民间民俗文化独具特色,具备建设和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生态文化旅游的独特优势,是川东旅游类型齐全和高品位旅游资源大市。

目前,全市有国家AA级旅游区3处(达县真佛山、宣汉百里峡、渠县龙潭—汉阙),国家级森林公园1处(大竹五峰山),省级风景名胜区4处(达县真佛山、宣汉百里峡、万源八台山—龙潭河、渠县龙潭—汉阙),省级自然保护区2处(宣汉百里峡、万源花萼山),省级森林公园4处(达县铁山和雷音铺、渠县大坡岭、宣汉观音山)。

达州历史文化古老厚重,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个(渠县汉阙和宣汉罗家坝遗址)、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个(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处。

宣汉罗家坝遗址,距今3000—4700年,33号墓坑凸现巴国王侯踪迹,是目前面积最大的先秦文化遗址;渠县冯焕、沈府君等7阙(称汉阙之乡),是我国最大的汉阙群,以艺术精湛而著称于世,引起了中外历史学家和汉学家的广泛关注;达县真佛山,一佛寺双塔刺破云天,是集“儒教、佛教、道教”合一的宗教胜地。

达州是革命老区,以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王维舟纪念馆、张爱萍故居为代表的红色遗迹,生动再现了当年徐向前、 *** 、王维舟、张爱萍等老一辈革命家血与火的战斗历程。

达州民俗文化多姿多彩。

渠县三汇彩亭,踩高跷、杂技、戏剧于一炉,堪称中华一绝;通川元九登高、巴山薅草锣鼓、大竹唢呐、巴山民歌等蜚声巴蜀内外。

城市面貌展新颜

达州市在推进“三个转变”过程中,始终把经营城市作为重点,植入新观念,创新经营思路,突出和彰显达州自身的特点,使达州旧貌换了新颜,2003年全市经营城市收入实现8.5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6.2亿元,位居全省第四名。

今年上半年,全市完成城市基础设施投资2.7亿元,占全年目标任务的54%,其中,中心城区完成投资1.13亿元,其他各县(市、区)完成投资1.57亿元。

市本级经营城市收入11053.6万元。

为了弥补建设资金严重不足,达州人广辟城建融资渠道。

按照“加快三个转变,推进三化进程”的总要求,全市上下创新了经营城市理念,坚持把凡是可以用市场经济规律经营的 *** 资源全部纳入经营城市的范畴,全方位推进了城市土地、矿产及水、气、污水处理、城市出租车、公交线路经营权等城市公益性事业、公共资源经营。

成功推出了城区1053辆出租车经营权公开竞卖,实现竞卖收入8074万元;对市给排水总公司、市燃气总公司、市电力公司、市污水处理厂等几家公用企事业单位实行整体出让,目前各项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

由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强力推进,达州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2003年全市城镇化水平提高到18.8%,2003年底中心城区建成面积达24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35万人,与2002年底相比,建成区面积增加3平方公里左右,城市人口增长了3万人左右,中心城市扩张进入加速期。

达州市委、市 *** 决定抓住机遇,通过几年时间的努力,把达州建成人口50万人以上,建成区面积40平方公里以上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的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