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北京人的鸟笼有哪些分类?

北京人的鸟笼按形状、大小可分为靛颏笼、画眉笼、红子笼、百灵笼等

靛颏笼是用白茬细竹制作,有的刷有漆。呈圆柱形,直径约9寸。

红子笼呈长方形,是专养红子的鸟笼。有种"丘子笼"上半部是半圆形的,整个笼子像是一个圆车篷,这种笼子也可以用来饲养黄鸟等小型鸟类。

画眉笼直径有一尺二寸,高度是靛颏笼的二倍,笼条比较粗,适合饲养画眉这样的体形较大的鸟类。

笼抓是安在鸟笼顶部的一个大勾子,下边有四条抓腿,是用钢、铁、铜制成的,用来将鸟笼挂在横梁上。

鸟笼里面都有供鸟儿栖息,磨嘴用的栖木,栖木有单双之分,鸟儿落在上面可以避免沾上笼底的鸟粪,从而保持羽毛的干净。

食水罐是陶瓷的,口小腹大。

食罐中装硬食,即谷子、苏子、小米以及鸡蛋拌小米之类。

养鸟的人还要配备洗鸟笼的刷子,喂食雏鸟的小匙,还有用蓝布、黑布或灰布做成的笼罩。笼罩可以防止鸟儿受惊扰,防风遮光。

在老北京城头戴瓜皮帽,身穿大褂、手提罩着蓝布的鸟笼的老少爷儿们屡见不鲜。他们每天清晨都要到京城的街巷、郊外、河边去遛鸟,风雨无阻。

遛完鸟他们便会来到茶馆,边饮茶边品尝鸟儿。

二、传统鸟笼有什么特点?

鸟笼因受地域,文化,风俗习惯的影响,受各地经济繁荣程度的制约。因此各地鸟笼各具特色,各领风骚。没有谁好谁差之分,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和风格,也都拥有各自的消费群体。可以把鸟笼按地域划分为5大类笼:北笼,南笼,广笼,川笼、各地方笼。北笼:主要是北京,天津,河北一带。影响范围较大。以靛笼,百灵笼,平顶画眉笼为主要代表。特点简洁大方,大气点,有一定动感,对钩,板盖和顶棚等相应配件比较讲究。因此也带出了相应产业链,也造出了很多此行业的大师。南笼:主要是上海,江浙一带。影响整个江南地区,特别是绣眼笼对北方影响更大。以绣眼笼,画眉笼,黄腾笼为主要代表。特点是细腻,小巧,装饰到位,配置分寸严格,给人以清新之美。特别是绣眼笼很有苏绣味道。人们把广笼中的波笼,川笼中的高柱绣眼笼,和南笼的绣眼笼并称为绣眼三大名笼。

三、南京鼓楼哪里有鸟笼卖的

龙门街小商品市场。在南京鼓楼的龙门街小商品市场就可以买到鸟笼了,而且也特别的实惠便宜。

四、走进丹寨卡拉村——探访鸟笼之乡

卡拉ok大家肯定知道,可是卡拉村,知道的人应该不多。

丹寨县卡拉村是贵州省的“鸟笼编织艺术之乡”。

这里的村民全部以编织鸟笼为业,编制技艺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是全县最具特色的民族村,也是富裕村之一,全村都是苗族。

还没接近这个村寨,远远的就能看到山头上立着一只大鸟笼,道路两边的路灯都是鸟笼形状,到处弥漫着一股浓浓的鸟笼文化信息。

就连路边的围墙都雕刻着苗民们编织鸟笼的图案,栩栩如生。

在卡拉村里,你还能常常看到这样的农家饭店。

有人说来卡拉村,看斗鸡跟吃斗鸡是同样不可缺少的特色体验。斗鸡肉有这么好吃吗?而且价格有点小贵。但是你看下面就知道为什么这是值得的。

找一下斗鸡的踪影,路边看到这个,长腿精干的样子,应该就是斗鸡了吧。

其实找错了,打架打得毛掉光的,才是正真的斗鸡。人家这么拼命,市场上肉价抬高点也是应该的吧。

既然进了卡拉村寨,看看民居吧。青壮年一般都会出去干农活,不是一天都围着鸟笼转的。

再走进民居集中的地方,你就会发现村里静悄悄的,基本很少遇到人。

要是来对了时间,你兴许还能遇到卡拉村苗民的芒筒芦笙艺术节。这是卡拉村民们庆祝丰收的传统节日之一,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情。

说到芦笙,就不得不提鸟笼了,虽然两种原材料都是竹子,但是如果说芦笙承载着苗民的精神文化,那鸟笼则是大大改善了村民们的生活状况。

据统计该村的151农户中,有125户都在从事鸟笼制作行业,年生产鸟笼达10万个。

卡拉村的鸟笼制作以家庭为单位。一个成年劳动者做普通样式的鸟笼子,一天只能编制十几个。然后专门有人上门来收购。

而卡拉村周围成片的竹林则成为了鸟笼的首选原材料。一般选用竹梢挺直无病虫害竹龄在三年以上的竹子,除3月到5月竹笋生长期外其余时间均可采伐。

卡拉鸟笼的制作要选用楠竹和水竹两种材料。

楠竹硬性较强主要用来做笼圈当地人叫做笼箍,竹节长的为上品,一根楠竹大概可以做十个鸟笼的笼箍。

水竹柔韧性好主要用来做笼丝,竹节最低不能低于35公分。

无论楠竹还是水竹青皮的竹子要比黄皮的更结实耐用。由于在选材上都使用本地优质的材料,因此卡拉鸟笼具有不干裂不变形的特点 。

挑选出合适的材料后,要用蔑刀进行破竹。这道工序破竹用力讲究稳和准。将竹子分片以便用来做笼箍和笼丝,破竹后需要把做笼丝的水竹放进大锅里蒸煮,进行除湿定型。

经过蒸煮之后竹料会变得更加柔韧,不易生虫。在所有鸟笼制作的工艺流程中这是最重要的环节,温度的掌控需要非常精准温,度过高会使竹丝发脆容易折断;温度过低则达不到除湿和防蛀的目的。

为了保持鸟笼的坚固耐用,卡拉村的村民在蒸煮的过程中会加入一些当地的草药,至于配方则是保密的。

除了普通鸟笼外,还有特别精致的鸟笼:笼体多为圆形,顶部之上镶有以木质或水晶玻璃专制的圆珠,串以锑质或铜质制的弧形挂钩,构成单珠连环钩或双珠连环钩。

笼门左右竹枋上刻制有或双龙戏珠、双龙戏凤或雄狮狂舞或鲲鹏展翅等图案,有的笼门之上横枋还刻有孔雀开屏、丹凤朝阳等造型;

笼底圈枋外大多刻上“龙凤呈祥”、“吉祥如意”之字,有的刻上游龙飞凤之图,栩栩如生。

笼内设有站杆一棵,有的站杆上还刻有双龙抢宝或双狮戏舞之图,站杆两头之上方紧贴笼边处还分别各套挂一个精美的花色瓷杯;笼外再围套上当地自产的蜡染帕或刺绣帕。

如今,卡拉村的苗族同胞发挥自己独特的民间传统工艺的优势,采取“公司+农户”的形式办起了“丹寨县民族工艺鸟笼厂”。不仅畅销国内还远销香港、台湾、新加坡、日本以及欧美等地。鸟笼生产的收入,已成为卡拉村农民群众增收的主要渠道。

五、常见的鸟笼有哪几种?

1绣眼笼

百灵笼适合饲养百灵、凤头百灵、沙百灵与云雀等鸟类。形状为圆形,笼顶有拱顶与圆顶之分。笼的大小,分为三种规格,大型笼,高55~160厘米,直径50~60厘米。为了携带方便,也可制成高低可以升降2~3节的“拉笼”,携带时降低,悬挂时升起。中型笼,高40~50厘米,直径45厘米。小型笼,高25厘米,直径30厘米。条间距为1.2~1.5厘米,条粗0.2~0.3厘米。小型笼又分为大五圈和小五圈两种,大五圈高28厘米,直径34~36厘米;小五圈高25厘米,直径30~32厘米。笼顶中央部分(俗称天井或顶盖)以铜板为好,美观大方。笼底为三合板封闭,并围以底圈,内铺细沙土,供鸟沙浴和食用,还能保护它们的趾爪。底板围以底圈,以防沙浴的沙土与食用的沙粒被鸟划出笼外。百灵为地栖鸟,所以笼内不放栖木,仅在笼底正中放一个蘑菇形台,又叫凤凰台,供鸟歌舞鸣唱。台高15~20厘米,台面直径4~7厘米。台面应粗糙一些。笼边近底部作一个圆孔,孔的大小要适于鸟的头部伸出,在笼外的孔下面设一水罐,能让鸟的头自由伸出孔外饮水。饮水罐固定悬挂于孔外笼壁上,一则防止水泼在沙子上,二则可防止鸟粪污染水罐。食罐则挂在笼内。

2百灵笼

沙子最好用河沙,因沙细而柔软,且凉性较大,使鸟沙浴时感到清凉舒适,并可以擦拭羽毛,使羽整齐。笼里的沙子要常筛滤,并及时将鸟粪和其他杂物清理掉,最好用水冲洗干净。沙子用过一段时间后,应放在太阳下面曝晒消毒。点颏笼适合饲养红点颏、蓝点颏、红尾鸲、白喉矶鸫等半地栖鸟类以及鸲类、_类等食虫鸟类。一般为竹制的扁圆形笼。笼高约30厘米,笼底直径20~25厘米,条间距1.5厘米,条粗0.2厘米,笼顶中央封闭部分直径16厘米。底为亮底,铺布垫或托粪板。笼内放置一根栖木,在栖木两端分别放1个食罐和水罐,另设一个圆柱形软食罐。

3点颏笼

画眉笼的式样很多,适合于饲养各种体形大小与画眉相近的杂食鸟,如各种鹎类、鸫类、黄鹂、山椒鸟、椋鸟、太平鸟、鹊鸲等。主要有板笼和亮笼2种,也有介于二者之间的半板笼,均为竹制。板笼为长方形或方形,又称方笼或槽子,笼小而暗,造型稳重、端庄,还应备有笼罩,既便于携带,又便于悬挂,尤其适用于生鸟的驯养。一般长宽高分别为24厘米×21厘米×27厘米。正面的竹条有9根和11根两种,侧面则为11根或13根,或者将顶、背、左右等部分均用竹片封住。由于画眉的体形较大,竹条过密则会影响观赏的视线,条间距以1.7~2.0厘米为宜。笼内装一栖木,其位置在侧面的第五根竹条与第六根竹条上。在栖木的两端,置放瓷质的食罐一对。一只盛米,另一只盛水。栖木的高度,约在笼高的1/3处,原则上要求鸟立在栖木上,其头碰不到笼顶为宜,但也不宜太低,避免鸟在栖木下方活动。

观赏鸟驯养问答

4画眉笼

亮笼以圆形为主,式样变化较多,有圆筒形、腰鼓形、六角多边形和馒头形等。笼顶中央封闭。笼的直径和高各为33厘米,条间距2厘米、条粗0.3厘米。底为亮底,有粪托。笼内装有3根栖木,呈等腰三角形设置,上一根为主要栖架,是一根直径为2厘米的沙木(在栖木表面涂上一层漆后,马上撒上一层细沙(金刚砂),待漆干后,细沙粘在栖木上而成),专供画眉嘴与趾爪的摩擦。其余两根不用沙木,仅作为画眉跳上跳下和转身用,是辅助的栖木,两者相对,并在同一高度。栖木的粗细,以画眉爪能握住栖木外围的1/2为宜。八哥笼又称鹩哥笼,适合饲养八哥、鹩哥、椋鸟、杜鹃、松鸦、蓝翡翠、红嘴蓝鹊,以及鹛类、鸫类、伯劳类中体形较大的种类。笼比较高大,为大型竹制或以14号铅丝制成的圆筒状,高45~48厘米,直径36~38厘米,条间距为2厘米,条粗0.3~0.4厘米。由于杂食性鸟类的食量大,排便多,故应为亮底,笼底部竹条向上凸起,并设有承接粪便的托盘或底板,底板距底部竹条约5厘米,可以减少鸟粪及残食污染鸟体。笼内设带有粘沙的栖木一根。大而深的食罐、饮水罐各1个,挂在笼内,另设一个杂食罐,装沙子、菜心等物。鹦鹉笼适合饲养绯胸鹦鹉、牡丹鹦鹉、虎皮鹦鹉等中小型鹦鹉。笼子的形状可分为方形的与圆形的两种,单只饲养时圆形笼较好。由于鹦鹉的嘴强健有力,喜欢啃咬,故不能用竹笼,必须用铁丝笼,底为铁皮封闭,并有底圈,笼底设有一个抽屉式的底盘。笼顶和四边均用12号铁丝,大小为长35厘米、宽35厘米、高42厘米。圆形笼的直径为36厘米、高42厘米,笼顶及笼边也用12号铁丝构成,条间距为2厘米。笼内设2~3根栖木,分层摆放,便于鹦鹉日常活动。铁丝最好用油漆刷1~2次,便于日常洗刷,而且能防止锈蚀。笼内设有食罐、水罐与杂食罐各一个。笼的底盘中铺一层细沙,既可让鸟啄食,又可保护鸟的趾爪。沙子要经常过筛和晾晒,以保持沙子的干净与卫生。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农业出版社《动植物百科》

六、即墨特产有哪些

1、白庙芋头

山东省即墨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白庙芋头种植历史可追溯到600年前。史书记载,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明太祖朱元璋决定在山东地区建立“九卫十八所”,鳌山卫便在这种历史环境下产生。

2、即墨镶边

清末,山东即墨民间就广泛流传着“小扣锁”(又称捏绣)、刺绣等手工工艺,农村妇女绣织的鞋面、枕头、嫁衣、戏装等,做工精巧,花样繁多。

3、即墨老酒

产自即墨的黄酒品类——即墨老酒,是食品工业中的一颗明珠。它以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酿造工艺和典型的地方风味,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赞誉。 即墨老酒酒液清亮透明,深棕红色,酒香浓郁,口味醇厚,微苦而余香不绝。

4、大欧鸟笼

大欧村做鸟笼始于明代,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大欧鸟笼子选用上好的竹料及梧桐木,将鸟笼框圈制好后,要放于锅中蒸煮,不干裂、不变形,坚固耐用。即墨大欧鸟笼是胶东半岛传统手工技艺的典型代表。

5、即墨水煎包

即墨水煎包是即墨的传统风味食品,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1985年被山东省商业厅列为地方名吃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即墨水煎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即墨大欧鸟笼制作技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即墨老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即墨镶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庙芋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