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十种特色宴席,云南本地人都不一定全都吃过

前言:

汽锅宴:说起汽锅,大家是不是第一时间想到云南名菜“汽锅鸡”,云南除了汽锅鸡还有一个汽锅宴,是围绕着云南特有的“汽锅”来研发制作的,是最能代表云南饮食文化的宴席之一,汽锅宴包涵了:汽锅鸡、汽锅臭豆腐、汽锅牛鞭、汽锅甲鱼、汽锅松茸、汽锅丸子...等菜品

山珍宴:说起山珍,大家第一时间是不是想到野菜、蘑菇等,在云南,山珍即是“野生菌”,不是随时都可以吃到,要到每年夏天才能吃到其美味,山珍宴:是围绕着云南各种野生菌来研发制作的,是以:干巴菌、鸡枞、牛肝菌、松茸、青头菌、竹荪、松露...等各类可食用野生菌来制作而成的菜品。

鲜花宴:云南十八怪:鲜花伦斤卖,众所周知,云南是全球最大的花卉植物王国,在云南花卉不仅可以用来观赏,有的还可以食用,同时也催生出了云南最具特色的宴席“鲜花宴”,是围绕着可食用花卉来研发制作的,有: 棠梨花、大白花、石榴花、苦刺花、茉莉花、核桃花... 等可食用花卉制作而成的菜品。

孔雀宴:这里的孔雀宴可不是指的孔雀肉制成的宴席,而是云南德宏少数民族“傣族”的一个特色宴席,德宏被誉为孔雀之乡,所以,以孔雀来命名, 孔雀宴的五层尾巴象征着 德宏州 的五个世居少数民族。每一层尾巴都是由 傣族 , 景颇族 , 德昂族 , 傈僳族 , 阿昌族 五个德宏州世居少数民族的菜品组成。

杀猪宴:是云南世代相传的传统家宴,春节临近,“杀年猪,吃杀猪饭”是云南的传统习俗,这几天,远亲近邻、相好伙伴、左邻右舍齐聚到杀年猪的人家,拉家常、叙友情,各地习俗不同,制成的杀猪饭也不同,就拿我家乡来说:有梅肉制成的酱水肉、排骨和莲藕炖出来的汤、脊肉制成的凉白肉、油炸的猪下水、水腌菜炒肉...等菜品。

纳西三叠水宴:说起纳西族,不知大家有没有听过《纳西三部曲》这首歌,除了纳西三部曲,还有一个纳西三叠水宴,是云南少数民族“纳西族”的传统宴席,现已是云南十大名宴之一,是以:纳西族特色菜品分三次上而称为三叠水,第一叠是以:茶水和甜点展示,第二叠是以:酒水和凉菜展示,第三叠则以:汤品和热菜展示。

景颇绿叶宴:是云南少数民族“景颇族”的传统宴席,是围绕着各种山矛野菜和野味制作的,就连盛装食物的器具都绿色的,因此而得名,有:竹筒烧肉、绿叶闷肉、火烧鱼、景颇鬼鸡、舂干巴、凉拌野菜、煮野菜。其主食有鸡肉稀饭、竹筒饭...等,景颇绿叶宴实行每人一份,食用时,景颇族不用碗筷等通用餐具,把手洗干净打开包裹就可食用了。

南诏王宴:是云南少数民族“彝族”的传统宴席,相传在南诏时期, 南诏王举行祭祖仪式,或逢年过节、出征凯旋归来犒赏将士的宴席,至今在巍山延续传承,非祭祀或独特节日时,热情好客的巍山彝族同胞也用此宴招待远方的贵宾,由此而诞生了“南诏王宴”。

南诏王宴:系列特色 美食 共有10道菜,每一道菜品选用巍山地方特有原生态食材,加以烹制加工而成。

昆虫宴:说起虫,是云南最具特色的 美食 ,有之云南十八怪:三只蚊子一盘菜,蚂蚱当做下酒菜之称,足以看出云南人喜欢吃虫。昆虫宴:则是围绕着可食用昆虫来研发制作的,包涵了:竹虫、蜂蛹、蚂蚱、水蜻蜓、蚕蛹、蜈蚣...等可食用昆虫制作而成的菜品。

结尾:以上就是云南十种特色宴席的全部内容,我们下期再见!

湖北特色宴席上都有哪些菜?

湖北菜主要是以粤菜为主,是我国的十大菜系之一,湖北菜和其他的菜系相比有非常鲜明的特色,而且湖北菜的味道咸甜适中,很多人都非常喜欢里面的特色,美食也特别多。湖北的特色宴席一般是为了宴请某人或者纪念某件事情而举办的宴席,里面的菜品非常多。今天小编就来跟大家说一说,湖北的特色宴席上都有哪些菜?

一、湖北特色宴席有哪些菜

1、清蒸武昌鱼。河北特色宴席上的武昌鱼是产自梁子湖和鄂州区域的一些湖泊中的淡水鱼,湖北当地人都特别喜欢吃,而且武昌鱼有很多种做法,例如清蒸,红烧油焖等等出锅之后,肉味都非常的鲜美,汤汁也非常的清香,而且营养丰富,在湖北的特色宴席上非常常见。

2、沔阳三蒸。沔阳三蒸也是湖北的名菜之一,沔阳三蒸里面主要是以水果和水产品以及猪肉为主食,然后用粉蒸的做法来做,蒸出来之后的食物肥而不腻,而且还保留了蔬菜的原汁原味,很多人都非常喜欢。

3、红菜苔炒腊肉。红菜苔也是湖北的特色食品,很多人都喜欢在家里面去种植红菜苔,红菜苔的颜色是紫色的,吃起来非常的脆弱,一般就是清炒红菜苔或者用腊肉炒红菜苔,味道特别鲜香脆嫩,是湖北的特色宴席上不可缺少的一个小炒。

4、粉蒸鮰鱼。粉蒸鮰鱼也是湖北的特色宴席上会有的一道名菜,先将鮰鱼切成块,然后再放入料酒和盐,酱油鸡精等来调味腌制,大概腌制两个小时之后再加入炒米粉搅拌,然后整齐地放入碗中,淋上麻油,用蒸笼蒸30分钟,蒸到完全熟了就行。

二、结语

湖北特色宴席上的菜还有很多,例如皮条鳝鱼,排骨藕汤,黄焖九宫石鸡,桔瓣鱼元,湖北鱼巽等等,都是在湖北的特色宴席上非常常见的一些菜品。

女子晒老家朴实无华酒席:全手工制作!南北方酒席有何区别?

在广州湛江,有一个女子分享了自己家乡婚宴的一些菜式,可以看到这些菜式都是师傅手工制作的。甚至连鱼丸都是在现场破开鱼之后手工去筋,然后手打做成的,而且吃起来非常的烫弹牙。还表示在她们当地不管是年例还是婚宴,都会请一些师傅到自己家里去制作宴席。不会用冰鲜食材,甚至摆盘的话都是现场制作。从这里也能够看出,南北方的一些酒席是有一些区别的。

南方的酒席菜品是以粤菜为主,粤菜也是非常著名的菜系,地位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不同地区也会有一些差别,比如江浙一带菜会比较甜,而在桂北一带菜会偏咸和辣。但是在南方酒席当中一定会有几道菜,比如说白切鸡、羊扣肉、清蒸鱼、双色馒头、腰果拼盘等等。尤其是白切鸡,这也是粤菜的一个代表。只要在南方的宴席,一定能够看到白切鸡的身影。 

在湖南和桂林这些地方会对菜品进行一些改良,会提供辣椒蘸酱或者用辣子鸡来替代白切鸡。而且南方酒席必备扣肉,很多地方也会根据地方菜的一些特点来进行调整。广东喜欢加入一些烧鸭、烧鹅、烤乳猪等等,而在北部湾的地区会加入一些海鲜。在桂北地区会加入一些炸猪皮,总体南方的酒席口味会比较清淡,北方的酒席就是以炖菜为主。 

尤其在婚宴上可以看到一些炖盅或者是盆,在北方酒席炖肘子是必备的,而且肘子会炖得非常烂。用蒜汁调味,这样吃起来还会入口即化。北方酒席上菜会先上冷盘,吃了凉菜之后再上热菜,最后上汤或者主食。但是在南方的话会先上汤再上肉类,最后上的是馒头或者素菜。主食放在比较显眼的位置,根据需要去盛饭,而北方的酒席里炖锅会更显油香。

我们农村的酒席一般都是怎样的?

我是沧州河间的,我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们这里吃的宴席是怎样的,风俗不同,各地情况也不一样。

现在农村也越来越 时尚 了,孩子满月,百岁要吃宴席。老人66、73、80要吃宴席。结婚是人生大事,宴席更是必不可少的,这只是几个有代表性的,其实还有很多吃宴席的场合,五花八门。

我们这里生孩子、做寿一般都在饭店举办宴席,每桌在4百到6百不等,条件好的在高档饭店每桌花费上干元,饮料酒水烟自带。

农村结婚是最热闹的了,以前是请村里厨艺好的做宴席,比较麻烦。现在基本上都请流动饭店,计划好了,把需要的食材买回来,交给人家就不管了。这期间主家要请俩个管事的,我们这里俗称"总理",协调主持结婚期间的大小事宜。

我们这里的宴席是先上6~8个凉菜,热莱炒菜随后跟上。鸡、鱼、肘子、大虾、驴肉、螃蟹是必不可少的,炒菜在5个以上,菜的数量要双数不要单数,为的是讨个吉利。

虽然当地政府要求婚事简办,但很难改变人们讲排场和攀比的心理,中国人讲面子,我也一样。

农村的酒席,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酒席也随着改变了。

我小时候时,红白喜事都是靠左邻右舍相互帮忙完成的。吃的酒席叫十碗桌,主打菜两碗红肉,两碗白肉。其余六碗可以随意.但这四碗肉是必备的。那时候人穷,吃吧酒席后剩下的饭菜。主家挨门挨户,送给来帮忙的左邻右舍。以使感谢。

现在农村生活条件好了,都去酒店待店。也不需要左邻右舍帮忙,自家人就可以。十碗桌也退出 历史 舞台,被流水席代替。

岁月变迁,观念改变。酒席也随时代变化着!

农村的酒席不比城里人办的差,既省钱又实惠,而成里人办酒席,花样不少,浪费钱财,还吃不好,只不过比农村的体面些罢了。

农村酒席的形式:农村谁家办红白喜事时,都会请农村酒席的老板过来,在一块商量置办多少碗、多少盘、几个汤等等,还要协商办桌多少钱,什么时候到位,事主还要给农村酒席的老板说,准备办多少桌,是大包,还是小包。

农村酒席的份量:在农村红白喜事上,烟、酒、菜的份量是不一样的,如果大包桌,有二百六十元、二百八十元、三百元的不等,由于价钱的不同,菜量也是不同的。二百六十元的桌席,八个凉菜,有凉拌黄瓜、凉拌莲菜、凉拌金针菇、瓜盘、凉拌耳丝、凉拌猪干、凉拌肚丝、凉拌肘子等八个凉菜,一个汤,三大件(料子鸡、肘子、红烧鲤鱼),四个炒菜,有炒肉片一个、炒肉丝一个、烧青菜、蜜汁三样,四个扣碗,有扣莲菜、鸡块、瓜豆肉、八宝饭等二十个菜。二百八十元的桌席有八个凉菜有凉拌黄瓜、凉拌莲菜、凉拌金针菇、瓜盘一个、凉拌耳丝、凉拌猪肝、五香牛肉、凉拌肘子等八个凉菜。三大件有红烧肘子、料子鸡、清蒸宛鱼,四个热菜有烧肉丝、蜜汁三样、锅巴三鲜、烧青菜,四个扣碗有扣鸡块、扣排骨、瓜豆肉、八宝饭,红薯丸,汤送两个,一甜一咸。三百元的桌席除了八凉菜、四个炒菜、四个扣碗、三个扣碗是料子鸡、肘子、清蒸卢鱼,甲鱼汤也登场了,汤两个,一甜一咸。

大包桌是指事主啥都不管,事主只管水电、烟酒。

小包桌是指酒席老板只收加工费,其余的都归事主。小包桌事主是要吃暗亏的,一般卖菜、调味品商贩是要坑事主的,因为厨师领着你去买菜的,厨师只去经常去的菜店买因为那里有……我不告诉你!

不管咋说,在农村办红白喜事,在我们中牟县,老百姓还是能接受得起,农村群收入偏低,花上二三百元办一桌酒席,还是基本办得起的,不象在城里,办一桌酒席都上千了。

不知友友们你们那里的农村酒席是什么样,希望您在评论区告诉大家吧!

农村的酒席非常热闹!我家是山东一个农村的,每年腊月办酒席的比较多。因为过年都回来了,容易聚到一起,所以办酒席的就多了起来。

办酒席之前会先做一个大棚,就是做饭的地方。一种菜一次出齐,比如酒席有十桌,一次出锅的菜就有十桌的。这就是大棚里面的菜有好多。

还有忙客,就是传菜生。他们一次端好多菜。忙一天挺累的,给两盒烟,管吃酒席。 红烧肉是我们那儿的主打菜,我们叫做大件,也叫硬菜。 丸子是自己做的大丸子,提前一天做好,第二天回锅炖,超级香!一般只有结婚的时候做,我们那儿叫红事儿丸子,结婚是红事儿,就叫做红事儿丸子。 还有大鱼,都是三斤左右的。大鱼,整鸡,红烧肉,甲鱼汤(老鳖,在事儿上不这么说,在我们这里憋是抠。)这种都是大件,硬菜。 农村酒席人特别多,亲戚、邻居、朋友加起来能坐30-50桌左右,特别热闹。一桌8个人左右。一次做不完这么多,还要分波坐席。亲戚坐第一波,朋友第二波,邻居和忙客第三波!

图片上这个酒席是很早时候的了,确实是真的呀,现在再也找不到这样的酒席了,非常非常的回味,看的我口水流了一地呀

咱们农村人过酒席喜欢热闹,出发点是“把客人招待好”,所以农村的酒席场景里面,热闹非凡,大家谈笑风生举杯换盏,很有人情味的感觉。

在我们农村,很多人会放弃把酒席放在酒店,都会觉得那样既不热闹,也把客人招待不周,吃完喝完就走人,虽然少了许多麻烦,但没有达到主人的初衷。所以大家尽量选择在自己家办酒席。

乡里乡亲齐上阵,都来帮忙,摘菜,洗碗,端盘,倒水…从菜色上也是很讲究的,无论是成本还是档次都不输酒店。通常农家过酒席,会找经验丰富的大厨师来操作,酒席的菜色上也会针对农村人的喜好来安排,比如很多的地方特产和特色菜,这是酒店吃不到的。

整个酒席安排和人员调度会有一个负责的知客来协调期间的各种事物,主家也是忙里忙外的招呼客人。场面甚是热闹。

在费用上,虽说乡亲们都是来帮忙的,但是农家的好客是不计成本的,会尽可能的做到最好,比如说冬季吧,就取暖用的烤火煤就是较大的开支,有的家庭提前预备一两吨的烤火煤备用。

现在酒席最起码需要两天的时间,第一天帮忙的就位,开始买菜啊,摘菜洗菜,桌子餐具租赁。晚上有宵夜,会热闹到很晚。

第二天步入正席,那个场面甚是热闹,忙忙碌碌的人们和席间的夸夸其谈,大家流露出的是自然的愉悦,不会有酒店的拘束感。

待客人散去,开始忙碌的收拾餐具桌椅,装车送还。主人家也是累的腰酸背痛了。但是成功圆满的酒席,让他们流露出自信兴奋的笑容!

我生活在农村,这是农村酒席的真实写照,喜欢农村的酒席,喜欢农村的朴实。

农村的酒席非常有意思,特别是小孩子比较喜欢赶场子,热闹。

其中红白喜事是大事,结婚,出嫁,生娃都是大红喜事。老人了,出殡是白事。 这种大事远近亲戚需送信,下帖子。帖子里注明人物事情地点时间。

其中结婚男方最为热闹。在90年代结婚至少早晚办两桌酒席。 策划人是主家德高望重的长辈,需提前一天准备好食材和饮品鞭炮等等。提前请左邻右舍相关人员分配到各岗位,各司其职。有打杂的,有专人煮饭,炒菜,在家门口附近支几口大锅,有倒茶的,有记账发烟的。

其中打杂的体力活最多最累,而且酒席不上桌的。一般以青壮年男子为主。 一桌一般坐12个人,如果办30桌酒席就需要很多物品。他们提着竹篮挨家挨户借碗筷,村民都会把崭新的成套碗筷借给他。连桌椅板凳都是借的。

一般是正午12点 酒席开始,因为此时客人基本来齐了鞭炮一响就开席了。 打杂的人拿着饭托,木头做的托盘,可以装八个盘子,所以打杂也需要好几个人才忙的开,就像古代饭店的小二一样辛苦。

那时候农村平时很难吃顿好的,唯有酒席可以大饱口福了。印象中家常菜不上桌,所以一般十二个荤菜为宜。 上菜之前需要上糍粑,农家打的糍粑,很多人都没见过。煮熟的糯米是在木桶里或者石舂里搅拌均匀,炒熟的芝麻用石舂慢慢碾碎,那个真香!最后加上红糖猪油炒匀,裹在糯米团外面。这就是农家地道的糍粑。一口咬下去,满口香糯。

酒席有哪些好吃的 美食 呢?来盘点一下。 肥而不腻的粉蒸肉,肉质细腻武昌鱼,胡萝卜炒肉片,凉拌月牙皮蛋,东坡肘子,鱼丸子,木耳炒肉,豆腐红枣鱼块汤,佛手山药,大块肥肉炒大蒜(红绕肉)基本上都是这些菜。酒水一般以白酒为主饮料有麦饭石,可乐。

亲友边吃酒席边唠嗑,尊老爱幼。 出于礼貌晚辈主动给长辈敬酒,而且要站起来双手举杯,杯口要略低于被敬人。新娘新郎会挨个桌子给宾客敬酒,酒席基本上就快结束了;一串鞭炮一杯酒,同时司仪主持人会说些感恩的致辞。

现实山村农民新婚操办实景,并炫耀中华民族幸福风范。

农村酒席是什么样的?

农村酒席是有红白喜事了,就把沾亲带故的都叫来吃饭,喝酒,热闹热闹,图的是个喜庆。

在我们这里,每个村庄都有一个祠堂,并配有板凳桌椅,厨房和碗筷 ,置办酒席的功能一应俱全,几乎就是为村上办酒席量身定做的。

祠堂一般都较大,能坐上20桌以上,客人来了,塑料桌布一铺,碗筷一摆,客人就可以陆陆续续选择适合自己的位置落座。座位也有讲究的,一般人千万别占坐到“上位”。

“上位”是农村酒席上最特殊的位置,那是家族或亲戚中辈分最大的人专用座位,酒席必须等“上位”落座完毕,才能开席。开席前,还要请村上较有文化的人致祝酒词,大多是一些“感谢宾朋、表示歉意”的套话,完 毕后是一阵爆竹声响起来,酒席正式开始。

厨房就在祠堂边上,两口大铁锅,呼哧呼哧的冒着泡,热气腾腾。厨师一般是在当地请的“土厨师”。切菜、洗碗、端盘的都是邻里乡亲,都是手脚麻利,长相较好的村妇居多,为了东家不丢面子,绝不能叫笨手笨脚,篷头秽面的女人来端菜,这也是对客人的尊重。

十多个帮忙的人各司其责,为了服侍20来桌的客人,进进出出,忙得不亦乐乎,而客人只管张开嘴巴吃着好酒好菜,尽情享受一下被人“服侍”的感觉,一个个吃得喜笑颜开,有的人吃着吃着,突然想起来自己还没送礼,于是慌慌张张地四处寻找“接礼”的人。

菜品是最豪华的组合,叫“十套全浑”,意思是十个菜必须是浑莱,就是各种动物肉,无非是鸡猪鸭鱼鹅兔,这些农村常见的东西,经厨师的妙手,花样层出不穷,变戏法似的烹制出新意来,总能让人大声叫好!

酒席最关键的一环就是敬酒,农村民风淳朴,热情好客,为了让客人酒足饭饱尽兴而去,敬酒是必须的。敬酒的都是村上酒量大的人,还有是东家有点酒量的直属亲戚,轮翻上阵,与其说敬,不如说是劝,你来我往,喝得人仰马翻,好不热闹!经过车轮式的反复“进攻”,酒量小的早被拿下,或者逃之夭夭了。

最后就剩下几位“功力”深厚的高手,喝得谁都不认识谁,谁也不服谁,大有“同归于尽”的味道……

又是一阵爆竹声后,酒席好不容易吃完,祠堂里己是杯盘狼藉,散发出一股浓烈的酒味,似乎划一根火柴就能燃起来。客人相互告别各自回家,准备明天赶赴下一场酒席。

又是年关将至,在寒冬腊月里,吃酒成了农村人最重要的事情,别的都可以不管,而吃酒送礼却是重中之重,礼重礼轻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一份感情。

56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不同,再加上地方风俗习惯。农村酒席是,各具特色,全是美味佳肴。有一个共同特点,实惠便宜。

我们张掖农村酒席,也非常的不错。我老家在祁连山脚下的村庄,那里人纯朴,憨厚。谁家摆席的,提前2天乡亲们,帮忙,宰猪,杀羊,烫鸡……桌上的肉大都是自已养的。

酒席名字有,七花楼的碟子,八花碗。四菜一汤,七个碟子,八个碗。海参鱿鱼鸡肘席。因主人家,经济条件而定,现在条件好了。大都摆海参鱿鱼鸡肘席,作法如下。

先是每位客人一碗清汤羊肉泡烧壳,吃了收碗。上八个凉菜,即四荤,四素,中间放一个大拼盘。随后上12或14个菜其中包括,鸡,鱼,海参,鱿鱼,上到第六个菜或第七个时,有一个汤,菜上完又一个汤。

稍停一会还有八个碗要上,请各位贵宾不要离席,八个碗有,牛肉,手抓羊肉,西北大菜等。上四个碗一个炒菜,共两个炒菜。最有一个汤,每人喝几口,表示离席。

整桌席吃完约一个半小时,成本在700到900之间。要是在城市得1200到1500之间。

河南老家的婚宴宴席究竟有多“硬核”?

人们结婚的时候都会通过办婚礼来庆祝,而婚礼仪式之后就是宴席了。婚礼一般包括前期准备工作,而婚礼当天的内容也非常丰富,主持人先上台讲话,然后一对新人互诉衷肠向彼此宣告一生的誓言,双方父母和新人简单交流后婚礼就基本结束了,而宴席就是婚礼的尾声。城市居民一般都会在酒店里面办婚礼和宴席,而农村人都会在家里办宴席,周围的老乡们都会来帮忙。对比酒店宴席,农村老家的宴席更实惠、更有味道,也更热闹。无论是陕西、陕北还是河南,各个省的婚宴都非常有自己的特点。

河南老家的新婚宴席有什么特色?

农村的婚席一般都会有花生、瓜子和糖,凉菜、热菜和汤。河南老家的宴席也同样如此,但也有自己的不同之处。首先,他们的宴席会有前菜,包括瓜子和糖;然后就到凉菜了,不管是炒花生还是油豆皮,这些都是当地的特色菜;之后就是热菜了,有鸡鸭鱼肉和汤。包括猪耳朵、蒜炒肉,被撕成一块一块的烧鸡和整条蒸鱼。汤里面有白丸子、红丸子、素丸子、肉丸子,还有小朋友喜欢喝的苹果水和甜水;最后的压轴大菜就是八大碗,每个人盛一碗热腾腾的熬菜,再就着馒头吃。

美味的婚宴是完美婚礼的结束

新人结婚的时候亲朋好友都会来参加婚礼并且送上祝福,新人也会通过婚宴来大谢宾客。参加婚礼的人可能是新人的朋友、亲戚,也可能是他们并不认识的父辈老友。虽然很多长辈可能对新人并不熟悉,但是吃饱喝足之后他们的内心就只剩祝福了。令人满足的婚宴是结束,更是新婚生活的开始。

比起在酒店办婚宴,老家的婚宴似乎更美味、更热闹,也更令人记忆深刻,这也是农村生活的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