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谈哈尔滨这个城市的特点

哈尔滨当然美了 它的冬天是最美的

哈尔滨的冬天当北方所有的禽鸟都已南飞,哈尔滨,这颗明珠依然散发着璀璨的光芒

冬天哈尔滨的美,绝对令你难忘。

白色中央大街、银装圣索非亚大教堂、鼻子被风吹得通红的俄罗斯风琴手、留恋往返的冬季美食……冬天的哈尔滨,冰和雪将是永远的话题冰灯、雪宴、冰雕、滑雪 30℃的气温,西伯利亚的寒风,为何并不寒冷?因为这里诚实的人们,已用热情将你溶化。

四季气温参考 春季 (3-5月份),易发生春旱和大风,气温回升快而且变化无常,升温或降温一次可达10℃左右。

夏季 (6-8月份),炎热湿润多雨,7月份平均气温19-20℃,最高气温达38℃。

平均降水量占全年的60%-70%,由于降水集中,间有暴雨,易发生洪涝灾害。

秋季 (9-11月份),降雨明显减少,昼夜温差变幅较大,9月份平均气温为10℃,10月份北部地区已到0℃,南部地区2-4℃。

冬季 (12-次年2月份),漫长而寒冷干燥,雪覆大地。

1月平均气温零下15℃-零下30℃,最低气温曾达零下52.3℃。

一月是哈尔滨的最佳旅游月份

哈尔滨的冬天,是一个神奇的冰雪世界:玉砌翠琢,银妆素裹,晶莹剔透,溢光流彩。

冰雪旅游:惊心动魄,镂骨铭心;

冰雪艺术活动令人心驰神摇,耳目一新;冰雪大世界幕天席地,奇丽瑰伟;雪雕博览会铄玉流锒,气象万千;欧亚之窗雪上风情游园摄人神魄,别具一格;冰灯艺术博览会奇光流彩,美妙绝伦。

气势恢宏,精思巧筹的冰雪文化活动更是令人神夺意摇,心神驰骋;国际冰雪节冰上婚礼,为天下有情人意有独衷。

林林总总难以尽述。

哈尔滨的冰雪文化已经成为极具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的中国乃至世界的美艳绝伦的文化奇葩。

冬泳 冬泳是哈尔滨富有自己文化特色的体育活动,表现了哈尔滨人不畏严寒的强壮体魄和坚强意志。

冬季,哈尔滨的室外温度下降到零下十几、二十几度。

冬泳者在松花江上,刨开冰面,修筑了冰上游泳池。

冬泳下水时间多在太阳未出来的5—6时左右,冬泳表演时间在10—14时之间。

看冰灯 哈尔滨的冰灯始于60年代初期,是在民间传统简陋艺术形式上发展起来的。

它以园林艺术为依托,以建筑和雕塑艺术为表现手法,用电灯光为光源,制作成各种冰的景物。

上世纪下半页,冰灯逐步发展成哈尔滨具有代表性的冰雪文化艺术。

每年一届的冰雪节、冰灯博览会成为冰灯艺术的大观园,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冰上婚礼 冰上婚礼是哈尔滨青年人喜爱的的一种婚礼形式。

冰上婚礼由哈尔滨青年宫主办,集体举行,成为哈尔滨每年一届的冰雪节的组成部分。

冰雪宴 1985年第一届冰雪节,江南春饭店举办了第一届冰雪菜点技术大赛,揭开冰雪饮食文化的序幕。

新颖美观、玲珑精巧的冰雪餐点艺术,展现了冰城厨师的精湛技艺。

宾客在品尝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冰雪餐点中,领略与品味了哈尔滨特有的文化特色。

亚布力滑雪场 亚布力滑雪度假区,是由风车山庄、国家体委,交通山庄,大青山滑雪场、通信山庄,电力山庄,云鼎山庄、好汉泊雪场,以及农家院共同组成,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尚志市境内,距哈尔滨193公里,距牡丹江市120公里。

最高峰海拔1374.8米,这里的极端最低气温是-44℃,平均气温-10℃,积雪期为170天,滑雪期近150天,每年的11月中旬至次年3月下旬是这里的最佳滑雪期。

亚布力滑雪场的设施非常完善,共有11根初、中、高级滑雪道,它的高山滑雪道是亚洲最长的。

滑雪场内还有长达5公里的环形越野雪道及雪地摩托、雪橇专用道,设有3条吊椅索道、3条拖牵索道及1条提把式索道。

雪场还拥有多台造雪机、压雪机、雪上摩托车等现代滑雪场机械设备;雪道设有多条吊椅式和牵引索道,滑雪者可以从任何一处乘索道,不需要脱掉雪板,滑遍场内全部雪道。

哈尔滨冰雪节 12月至次年1月

一年一度的哈尔滨冰雪节,在每年十二月份到翌年一月份举行,这是我国第一个以冰雪为内容而组织的区域性节庆活动。

每年的哈尔滨冰雪节都举办大型的冬泳比赛,场面非常壮观。

届时,游人可以到哈尔滨市一睹冰灯、雪雕的美景,欣赏冰雪文艺晚会,还可以参加很多冰雪娱乐项目。

哈尔滨冰灯和雪雕艺术已成为世界冰雪艺术的三大奇葩之一。

当地旅游注意事项

游客前往哈尔滨旅游,总会担心是否受得了那边零下几十摄氏度的天气,其实,不必过分担心,那里没有想象中可怕的寒冷,但是适当注意保暖是必须的。

1、游客可在当地购买羽绒衣裤、羊毛衣裤,价格便宜不说,且厚实耐寒,此外,带上一套帽子、围巾加手套即可万无一失。

2、东北地区室内外温差很大,冷热交替,极易感冒,所以最好带上感冒药之类的药品。

3、在气候严寒、干燥的地方,手容易起刺,嘴唇易干裂,带上润唇膏或润肤品,总不会有错。

4、在零下几十度的哈尔滨,专业相机的快门会冻得开不了,所以,如果带上专业相机,一定要注意机器的保暖。

5、有幸到当地人家中做客,可以试着在炕上用餐,非常有意思,如果睡在炕上的话,很容易“上火”,起床后应多喝开水,多吃水果。

总之就是“相当”的美丽……江边的雪最美丽吧!脚下踩着雪还会有“吱吱”的声音……热烈欢迎你来玩哦!

二、哈尔滨有什么历史文化

历史文化

1、方言

哈尔滨话属东北官话—哈阜片—肇扶小片,是全国最接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普通话发音的方言之一。

与其他汉语方言相比,具有表达标准、清晰、明了的特点。

哈尔滨的普通话普及程度明显好于吉林省、辽宁省和黑龙江省其他大部分城市。

一些外国人认为,哈尔滨话好听、地道、没有奇怪的语调。

哈尔滨人的发音与东北其他地区明显不同,哈尔滨市区与近郊区的发音都有明显区别。

也正是这个原因,过去几十年中,哈尔滨为全国各地的电台、电视台、文学艺术组织培养了大批成功的播音员和主持人。

2、宗教

哈尔滨主要宗教有基督教、道教、佛教、 *** 教、天主教五大宗教,少数人信仰东正教、犹太教和萨满教。

3、习俗

野游。

受历史上北方游牧民族传统影响,早在20世纪90年代,哈尔滨就有了野游的风俗。

解放后,野游之风日益盛行,许多单位春夏秋季都要组织职工到郊外野游,也有的以家庭为单位野游。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哈尔滨人的野游正在发展为更大规模的旅游活动,并成为生活中文化娱乐的一项重要内容。

野餐。

在哈尔滨,凡组织或进行野游活动,都离不开野餐。

哈尔滨野餐有历史渊源,受北方少数民族饮食习惯以及后期欧洲移民生活方式的影响,从20世纪90年代起,哈尔滨人逐渐形成野餐风俗。

冬泳。

冬泳是哈尔滨富有自己文化特色的体育活动,表现了哈尔滨人不畏严寒的强壮体魄和坚强意志。

冬季,哈尔滨的室外温度下降到零下十几、二十几度。

冬泳者在松花江上,刨开冰面,修筑了冰上游泳池。

冬泳下水时间多在太阳未出来的5—6时左右,冬泳表演时间在10—14时之间。

 [47]

喝啤酒。

哈尔滨在20世纪初就已经生产啤酒,哈尔滨啤酒厂始建于1900年,迄今已有百年历史。

哈尔滨啤酒年消费量30多万吨,人均啤酒消费量居全国首位,主要品牌是“哈尔滨”和“新三星”。

看冰灯。

哈尔滨的冰灯始于60年代初期,是在民间传统简陋艺术形式上发展起来的。

它以园林艺术为依托,以建筑和雕塑艺术为表现手法,用电灯光为光源,制作成各种冰的景物。

20世纪下半页,冰灯逐步发展成哈尔滨具有代表性的冰雪文化艺术。

每年一届的冰雪节、冰灯博览会成为冰灯艺术的大观园,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冰上婚礼。

冰上婚礼是哈尔滨青年人喜爱的一种婚礼形式。

冰上婚礼由哈尔滨青年宫主办,集体举行,成为哈尔滨每年一届的冰雪节的组成部分。

扩展资料:

哈尔滨的旅游资源:

1、哈尔滨中央大街 , 中央大街是哈尔滨市很繁盛的一条商业步行街,北起江畔的防洪纪念塔广场,南接新阳广场,长1400米。

这条长街始建于1900年,街道建筑包罗了文艺复兴,巴洛克等多种风格的建筑71栋。

现在已成为哈尔滨旅游、购物、娱乐、餐饮的集中地,融合了整个哈尔滨的美食和特产。

哈尔滨中央大街是百年老街,是哈尔滨市的名片。

街路两侧汇集了风格各异的精美建筑。

在精美的建筑中,各种小吃、快餐、西餐,韩式、日式等料理多如繁星。

2、圣·索菲亚教堂,坐落于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是一座始建于1907年拜占庭风格的东正教教堂,为哈尔滨的标志性建筑。

1986年,哈尔滨市人民 *** 将其列为一类保护建筑;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圣·索菲亚教堂内部现作为“哈尔滨市建筑艺术博物馆”使用。

圣·索菲亚教堂构成了哈尔滨独具异国情调的人文景观和城市风情,它又是沙俄入侵东北的历史见证和研究哈尔滨市近代历史的重要珍迹。

3、哈尔滨极地馆是世界首座极地演艺游乐园,哈尔滨国际冰雪节三大景区之一,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国首家以极地动物娱乐表演为主题的极地馆。

被全球最大旅游网站“Trip Advisor”评选为“全球杰出景区”。

“极地鲸灵炫乐团”完美钜献,世界各地著名极地动物明星齐聚哈尔滨极地馆,倾力领衔世界顶级的七大主题表演。

世界唯一极地白鲸水下表演秀,中国第一美女驯养师与白鲸米拉共同演绎了感动世界的梦幻传奇——“海洋之心”,入选美国赫芬顿邮报“全球50个历史时刻”!

三、哈尔滨有什么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吗?

【冰雪文化】 哈尔滨自来享有冰城夏都的美誉,她的冰灯、雪雕文化始于60年代初期,是在民间冰雪文化基础上发展而来。以园林艺术为依托,以建筑和雕塑为表现手法,并于上世纪下半页,逐步发展成哈尔滨具有代表性的冰雪文化艺术。每年一届的冰雪节、冰灯游园会成为赏冰灯、雪雕的艺术大观园,流光异彩,美景纷呈。 食俗文化哈尔滨市居民以汉族为主,其中多为山东与河北省移民。旧时的哈尔滨,外国侨民比例较多,其中俄侨占多数。外侨生活方式与习俗对哈尔滨人的文化、饮食习俗有很大影响。哈尔滨人旧时多以大饼子(玉米面贴饼子)为主食,现在仍有吃大馇子粥、小米饭和炖菜的食俗,受少数民族文化影响,当地人还喜欢吃黏糕、黏豆包、大列巴和红肠。 野游野餐 受北方游牧民族文化影响,早在20世纪90年代,哈尔滨就有了野游的风俗。解放后,野游之风日益盛行,每年春夏秋季当地人都要结伴同游。随着现在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野游逐渐衍变成到玉泉、平山狩猎场野餐、打猎、骑马,喝着哈尔滨啤酒,烧烤,伴着青山绿水,真是人生一大享受。 建筑风韵 哈尔滨的建筑别具风韵,不仅有林林总总的欧式建筑,也有十分传统的中国古典建筑,近几年又兴建了若干现代建筑,使城市呈现出中西合壁的建筑风格。凡是初到哈尔滨的游人,均有置身在建筑博物馆的感觉。 倘若你漫步在中央大街,会看到用方石铺成的百年老街,一座座哥特式、巴洛克式、拜占庭式、折衷主义、新艺术运动和后现代等展现各种文化风格的建筑,哈尔滨工程大学、文庙、友谊园,宛如一条飘动的彩带从黑土地上流过……,散发出多国魅力的文化之音。

四、哈尔滨的风俗有哪些

哈尔滨的风俗有:野游、野餐、冬泳、喝啤酒、看冰灯等。

1、野游

由于受北方游牧民族影响,早在19世纪90年代,哈尔滨就有了野游的风俗。解放后,野游之风日益盛行,许多单位春夏秋季都要组织职工到郊外野游,也有以家庭为单位野游。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野游的规模更大,内容更丰富,已成为哈尔滨人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2、野餐

在哈尔滨,凡组织或进行野游活动,都离不开野餐。哈尔滨野餐有历史渊源,受北方少数民族饮食习惯以及后期欧洲移民生活方式的影响,从20世纪90年代起,哈尔滨人逐渐形成野餐风俗。

3、冬泳

冬泳是哈尔滨富有自己文化特色的体育活动,表现了哈尔滨人不畏严寒的强壮体魄和坚强意志。冬季,哈尔滨的室外温度下降到零下十几、二十几度。冬泳者在松花江上,刨开冰面,修筑了冰上游泳池。冬泳下水时间多在太阳未出来的5—6时左右,冬泳表演时间在10—14时之间。

4、喝啤酒

哈尔滨在20世纪初就已经生产啤酒,哈尔滨啤酒厂始建于1900年,迄今已有百年历史。哈尔滨啤酒年消费量30多万吨,人均啤酒消费量居全国首位,主要品牌是“哈尔滨”和“新三星”。

5、看冰灯

哈尔滨的冰灯始于60年代初期,是在民间传统简陋艺术形式上发展起来的。它以园林艺术为依托,以建筑和雕塑艺术为表现手法,用电灯光为光源,制作成各种冰的景物。20世纪下半页,冰灯逐步发展成哈尔滨具有代表性的冰雪文化艺术。每年一届的冰雪节、冰灯博览会成为冰灯艺术的大观园,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五、哈尔滨的风俗

百姓日常食俗:哈尔滨市居民以汉族为主, 其中多为山东与河北省移民,旧时的哈尔滨,外侨多,其中俄侨占多数,外侨生活方式与习俗对哈尔滨人的饮食习俗有一些影响。哈尔滨人旧时多以大饼子(玉米面贴饼子)为主食。 原当地居民喜食小米饭和炖菜;山东人喜吃面食和鱼;河北人喜食米饭,爱喝高梁米粥。哈尔滨人受少数民族饮食习俗影响,如吃粘糕和黏豆包、列巴、红肠等。喜欢喝“苏波汤”

野餐:在哈尔滨,凡组织或进行野游活动,都离不开野餐。 哈尔滨野餐有历史渊源。在北方少数民族饮食习惯影响以及后期欧洲移民生活方式影响下,从20世纪20年代起,哈尔滨人逐渐形成野餐风俗

野游:由于受历史上北方游牧民族传统的影响, 哈尔滨人把野游作为自己生活方式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早在20世纪20年代,哈尔滨就有了野游的风俗传统。解放后更是风靡社区,许多单位都要组织春游或秋游,也有的家庭全家野游

喝啤酒:哈尔滨人酷爱啤酒,很多人把啤酒视为普通饮料。在哈尔滨,很多人以饮酒多少作为显示北方人的豪气和待人热情高低的衡量尺度。哈尔滨在20世纪初就已生产啤酒,哈尔滨人均啤酒消费量始络居全国首位,哈尔滨市场的啤酒年消费量是30多万吨,被“哈啤”和“新三星”垄断。  

大秧歌:大秧歌源于200多年前的中国北方农村,是汉族传统民间民俗舞蹈。90年代成为一种群众性自娱自乐的健身活动  

 冬泳:冬泳是哈尔滨富有自己文化特色的体育活动。 每年12月下旬至翌年2月中旬哈尔滨的室外温度多为-15至-39度。冬泳者下水时间多在太阳未出来的5-6时左右,冬泳表演时间在10-14时之间。地点在松花江上专辟的游泳池,即把江上冰面刨掉后修筑的冰上游泳池  

 冰灯:哈尔滨市的冰灯是在民间传统简陋艺术形式上发展起来的,它以园林艺术为依托,以建筑和雕塑艺术为表现手法, 用电灯光为光源制作的冰灯,始于60年代初期。每届冰灯会冰灯艺术品都达1500余件。近几届哈尔滨冰灯游园会每年都接待国内外游人40余万,综合经济效益达几百万元  

 冰上集体婚礼:“冰上婚礼”一直由哈尔滨青年宫主办, 成为哈尔滨每年一届的冰雪节的组成部分。冰上婚礼已变成青年人主动、踊跃参与的一种时尚活动  

 冰雪宴:1985年第一届冰雪节伊始,江南春饭店领衔第一届冰雪菜点技术大赛,揭开冰雪饮食文化的序幕。新颖美观、玲珑精巧,宛若雕琢的艺术品,充分展现冰城名厨精湛的技术。诸多宾客从具有新奇感、神秘感和强烈的地域文化气息的冰雪饮食中,领略与品味着哈尔滨文化的特色。  

 冰糖葫芦:哈尔滨的糖葫芦从内容到样式不断变化,除用山楂果制作外也有用苹果、香蕉的,还有用红枣的。

六、哈尔滨的习俗或特色有?

习俗一:夏天野餐,哈尔滨的野餐习俗来源于俄国,本身野餐就是西方国家喜欢的一种休闲方式,哈尔滨更是将这种休闲方式延传至今。

习俗二:或许烤肉之类的哈尔滨不是最正宗也不是最好吃的,但是烧烤,哈尔滨绝对敢说全国第一,其每年制造的烧烤签子是全国最多的,当然,因为烧烤所造成的空气污染也是全国最大的。

习俗三:这不能说是一种习俗,只能说是一种文化。哈尔滨每年都有一年一度的国际冰雪节,该冰雪节与日本札幌的雪节、加拿大魁北克的冬季狂欢节、挪威奥斯陆的雪节并称国际四大冰雪节。

习俗四: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几乎所有人都以为哈尔滨是一个纯正东北城市,实际上哈尔滨只是市民性格及地理位置属于东北,并不是所有东北人都是受二人转文化熏陶的。“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与“上海之春”音乐会,“羊城音乐花会”并称中国三大音乐节,而且是中国最早开始音乐会的城市(那个年代中国其他城市还在忙着“大生产”呢)。被联合国授予与音乐之城称号,与维也纳为同一授称

习俗五:喝啤酒,哈尔滨一部分女人到了南方说不定都能喝倒一些男人。当然,只是一部分。中国第一家啤酒厂在哈尔滨建立,再加上俄国喜爱酒的缘故,遂哈尔滨也养成了喝啤酒的习惯,不过东北不管哪的人本来就都喜欢喝啤酒

特色就是一,欧陆建筑,哈尔滨被称为东方莫斯科是因为当年俄国按照莫斯科的标准建设的哈尔滨。而被称为东方小巴黎是因为哈尔滨的建筑艺术种类非常多。中华巴洛克,巴洛克,洋葱头,拜占庭,哥特式等等

二,冰雪文化(冰灯),之前已经说了。外地人来旅游四成是奔着欧陆文化来的,六成是奔着冰灯来的。哈尔滨的冰灯艺术可以说在国际上也算数一数二了、

三特色美食就是大列吧,格瓦斯,秋林酒糖,秋林红肠,干肠,锅包肉,三鲜馅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