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英国曼彻斯特到底有哪些好玩的?

曼彻斯特是英国的棉纺织业中心,重要的交通枢纽与商业、金融、文化中心,位于英格兰西北部都市群的中心,也是英国人口第二大的城市,仅次于伦敦。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曼彻斯特的许多地方都遭到了破坏,战后的曼彻斯特工业开始式微,但曼彻斯特的大城市地位依旧不变。到了英国,自然要去老特拉福德球场朝圣,这也是选择曼彻斯特的原因。既然都到了OT,是不是要把梦想实现得更圆满呢?于是就开始琢磨怎样买到双红会的球票。作为欧洲传奇足球俱乐部“红魔”曼联队的主场,老特拉福德球场是许多球迷心中的圣地,这座球场落成于1949年,是经过欧洲足联认证的英国六大五星级足球场之一,因此又有“梦剧场”之称。

在曼彻斯特风靡的体育项目中,足球是曼彻斯特文化的重要部分。大曼彻斯特区的球会数目达到全世界最高人均数字。曼彻斯特有两个著名的足球会:曼彻斯特联队和曼彻斯特城队,是英国最高水平足球联赛英超联赛的参赛球队。曼城主场是曼彻斯特城市球场于2011年7月出卖自己主场的名称,获伊蒂哈德航空冠名赞助称为伊蒂哈德球场,而曼联主场——老特拉福德球场则是现时全英格兰座位数目第二多的足球场,仅次于拥有90,000个座位的温布利球场。两支球会中以曼联全球知名,常是英超联赛的冠军,素有“红魔”和“常胜军”的美誉。

酒馆是英国人的“第二个家”,在曼彻斯特,因为音乐产业的发达,不少酒吧有风格多样的现场乐队,运河街上的“同志村”周边,更有不少另类的仓库式酒馆。“4小时派对人”便在这些地方,享受完一天最后的美妙时光。凯瑟菲尔德公园建于公元79年的罗马城堡可以说是曼彻斯特的先父。这座城堡就坐落在凯瑟菲尔德,后来工业革命的摇篮。凯瑟菲尔德至今仍保留着破旧的高架铁路、锈迹斑斑的铁桥和巨型仓库,观之让人震撼不已。到了80年代,这里被改建成现在的城市遗公园。科学和工业博物馆是凯瑟菲尔德的一大特点,那里有完好的蒸汽机和纺纱机,还保留了1830年代的火车站。

曼彻斯特中国城是英国最大的唐人街,是英国北部地区最集中的华人社区。在这里能够买到各式各样在曼彻斯特其它地方买不到的国产商品。巨大的牌坊甚是气派,每当饭点这里格外的热闹,更是充满着中国的味道;中国春节的舞狮表演是曼彻斯特每年一度的盛大节目。

艾尔伯特广场是曼彻斯特市中心的一个公共广场,为纪念艾尔伯特亲王而得名。广场中央有一座艾尔伯特纪念碑,四周建筑群林立,这里全年都会举行不同的节日活动,这里也常成为许多徒步游客游览曼彻斯特的出发地。曼城的一大特色就是华人多,自然中餐也是遍布的。Chinatown就在市区购物区旁边,剁手之前,大家先回去感受一下祖国温暖的怀抱,然后再考虑要不要留一只手下来继续再战。这里博主推荐几家经常光顾的比较有名的曼城的中餐店,首先是集中在Chinatown的粤式茶餐厅,皇城,新宝城,雅苑,大小羊城,川府家宴,个人觉得是曼城最好吃的了。曼城多的不仅是华人,还有印巴人。博主知道Curry mile 也是因为某次在OXFORD游玩时,民宿主人(印巴人)向我们介绍的,因为一整条街都是印巴餐厅而闻名,那时博主才将那片印巴区与curry mile 这个名号联系上。

二、求曼彻斯特城市介绍

一、概述: 中文名称: 曼彻斯特 外文名称: Manchester

别名: 棉都,北方之都,仓库之城 所属地区: 大曼彻斯特郡

政府驻地: 曼彻斯特市中心 电话区号: 0161 电话区号: 0161 邮政区码: M

地理位置: 英格兰西北部平原 面积: 115.65平方公里 人口: 45.2万(2005年)

方言: 曼彻斯特方言 气候条件: 温带海洋性气候 著名景点: 艾伯特广场,北角,劳瑞中心

机场: 曼彻斯特国际机场 火车站: 维多利亚火车站,皮卡迪利火车站 行政区类别: 市

二、风景名胜

唐人街

被夏洛特街、波特兰街、牛津街和莫斯利街包围的这个区域就是曼彻斯特的唐人街,是英国最大的唐人街,亦是英国北部地区最集中的华人社区。唐人街是70年代重新开发该地区的棉花仓库时逐渐形成的。每当星期天,这里的超市、中药店和餐馆异常的热闹,中国春节的舞狮表演是曼彻斯特每年一度的盛大节目

洛利艺术中心

曼彻斯特最美丽的城市风光竟然坐落在索尔福德码头。索尔福德码头曾是曼彻斯特的运河码头。这里大胆的体现了当代建筑对尖锐钢铁和玻璃残片的热衷。洛利艺术中心内有剧院、画廊和商店,是现代人对工业建筑的致意。洛利艺术中心里的剧院、画廊、展厅、商店、餐馆和酒吧丰富了城市的文化生活,也反映了曼彻斯特对于创作和艺术的不懈追求。洛利艺术中心距市中心10分钟车程,可先乘电车然后再步行前往。这座建筑是献给索尔福德的大儿子─以工业和劳动题材的著名画家L.S.Lowry。这里收藏的洛利作品堪称世界之冠,也是中心的主要藏品;洛利在曼彻斯特主要作品以往收藏在索尔福德艺术博物馆。

阿戴尔中心

爱尔兰共和军挑选了曼彻斯特最丑陋的建筑阿戴尔中心作他们的爆炸目标,实在是个大讽刺。阿戴尔中心是50/60年代城市规划失误的经典案例;在推倒了大量的小巷、商店和建筑后,修建了这个毫无活力的超大型购物中心。中心外表瓷砖过于光亮,成设计的一大败笔,建筑有如经野兽派艺术改造的厕所。1996年的爆炸事件破坏了曼城一大片地区,遭到破坏的不仅是阿戴尔中心,还有谷物交易所、皇家交易所、隆里奇大厦(LongridgeHouse)和原来的马沙大厦(Marks&Spencer)。

曼彻斯特斯特拉夫德镇

从曼彻斯特出发,南行九十公里,就到了莎士比亚故乡斯特拉夫德镇(Stratford)。斯特拉夫德在曼城与牛津之间,是典型的英国南部古镇。远望古镇,在丘陵起伏的绿色原野上,奔来一片浓绿的岛屿,浓绿衬托下,远近相连的陡尖的屋顶泛着陈年葡萄酒的殷红。亮丽中饱藏着深沉的底蕴。许是莎士比亚名气太大的缘故吧,这个缔造了千古奇才的小镇,在外来人心目中带着浓厚的神秘色彩。 寻着清幽的布仑河水步入镇中,仿佛走进一个古远的童话。古镇方圆不足两公里,穿镇而过的布仑河两岸,林木染翠,年代久远的古民宅似依其资历的长短,由岸边次第排列开去。维多利亚式建筑的陡峻与厚重,哥特式建筑的俏丽和奇幻,历史悠久的普通民居的粗犷和古朴,书写着古镇的历史沧桑,而布仑河上那栋中世纪留下来的拱桥,应是小镇更为古老的见证。脚下,布仑河水静静地流淌,成群的天鹅和野鸭在河中追逐嬉戏。教堂的钟声响起,荡开河面层层涟漪,向人们心灵深处传递着悠扬的静谧。 紧靠河边的“圣三一”教堂,建于文艺复兴时期,是镇上最宏伟的建筑,其外表披一层深厚的苔藓。教堂内安葬着莎士比亚的灵墓。凡来镇上的游人,第一件事就是到教堂看望莎士比亚老人家。莎翁的灵墓是用汉白玉做成的方形高台,高可盈人,莎翁的遗体就埋在高台之下。由于每天都有很多人光顾,教堂严格规定不许拍照。然而工作人员彼德对中国客人格外关照,特许我们与莎士比亚合影。彼德说,他刚从中国旅游回来,中国是东方文明古国,在中国,莎士比亚几乎人人皆知,作为莎士比亚的家乡人,彼德感到骄傲。 世界文学史上有一些伟大的文学家,由于生前不曾被关注,身后留下的有文字可考的生平资料极为有限。曹雪芹和莎士比亚就是如此。与莎翁家乡人谈莎士比亚,比从媒介获知的要更为丰富和有趣。在彼德看来,布仑河滋养的这片圣土,必然会出现莎士比亚这样的不朽人物。据说,少年时代的莎士比亚就显露出卓越的文学天赋,他博览群书,酷爱戏剧,在布仑河边给小伙伴们讲故事,令大家如醉如痴。十三岁上父亲破产,莎士比亚辍学。青年时代的莎士比亚沿着布仑河走出小镇,到伦敦谋生。他曾给出入剧场的富人牵过马,在剧团当过跑龙套的演员,才华横溢的莎士比亚在恶劣的环境中开始了自己的戏剧创作。他娶了出身中产阶级的玛丽,妻子为他的写作提供了经济支持,使其不至于像曹雪芹那样穷困潦倒。二十多年中,莎士比亚创作了三十二部话剧和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诗,成为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最伟大的文学家。然而,当时,他并未受到人们重视,四十六岁的莎士比亚告别戏剧界,因创作的艰辛,莎士比亚身心憔悴,五十二岁病逝于布仑河边。莎士比亚生前默默无闻,大约去世一个多世纪之后,其不朽的剧作才在世界流传,莎氏的名字在中国家喻户晓,则是“五四”运动之后的事。愈是不朽的作品,愈需要时间的考验,大家未必能得到立竿见影的回报,后人为他们遗憾也于事无补。眼下在英国,竟然有人质疑莎士比亚的不朽剧作是否出自莎翁之手,九泉之下的莎士比亚有口难辩。莎翁家乡人对此嗤之以鼻,足见他们对莎士比亚的爱戴。 莎翁的故居,位于布仑河边一箭之地的镇中心。一栋古旧的二层木制小楼,坐北朝南,临街而建。门楼上挂一铁牌,标明建筑年代为1531年。走进屋内,便进入了当年莎翁的生活。一楼是客厅和厨房,壁炉中的火依然殷红,面包、牛排和刀叉之类摆在餐桌上,咖啡壶和杯子带有几分粗粝。所有这些,向造访者传达着古典的温馨。二楼作为卧室和书房。书房塑有莎翁的蜡像,蜡像前的书案堆放着字迹密集的稿纸,莎翁靠着坐椅凝神思索。一切伟大的艺术创造,无不来自寂寞和孤独。莎士比亚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伟大作品,就是在这间书房里完成的。

艾伯特广场

艾伯特广场是了纪念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艾伯特命名的。广场位于丁斯盖特和莫斯利大街之间,是城市的心脏地带。广场上最有特色的标志是一座建于维多利亚时代的歌德式建筑。广场西面的丁斯盖特街的约翰·赖兰德图书馆拥有维多利亚歌德式建筑再往西面走,就是坐落于艾威尔河旁边的Pumphouse人民历史博物馆,展览的主题是社会历史和工人运动。 广场南面是圣彼得广场,旁边的自由工会会所就是1819年彼得罗屠杀发生的地方,现已改建为酒店。再往南是前中央车站,现在成了G-Mex展览会议中心。旁边俯视着G-Mex的棱角分明的后现代建筑物就是布里奇沃特音乐大厅,著名的哈雷管弦乐团的成阿戴尔中心 阿戴尔中心曾在1996年的爆炸事件遭到了破坏。遭到破坏的还有谷物交易所、皇家交易所、隆里奇大厦和原来的马沙大厦。经重建,全世界最大的马沙大厦取代了原来的大楼,皇家交易所和谷物交易所已整修一新,两间具有历史价值的酒吧被重新安置到了大教堂旁的新夏波斯广场。大教堂和圣安妮广场改为了步行区。

凯瑟菲尔德城市遗公园

凯瑟菲尔德城市遗公园建于公元79年的罗马城堡可以说是曼彻斯特的先父。这座城堡就坐落在凯瑟菲尔德,后来工业革命的摇篮。凯瑟菲尔德至今仍保留着破旧的高架铁路、锈迹斑斑的铁桥和巨型仓库,观之让人震撼不已。到了80年代,这里被改建成现在的城市遗公园。科学和工业博物馆是凯瑟菲尔德的一大特点,那里有完好的蒸汽机和纺纱机,还保留了1830年代的火车站。重建后的罗马堡垒值得一游。

中国城

被夏洛特街、波特兰街、牛津街和莫斯利街包围的这个区域就是曼彻斯特的唐人街,是英国最大的唐人街,亦是英国北部地区最集中的华人社区。里面有很多卖中国饰品的小商店。另外,在中国城里,随处可见的中国餐馆,当然这些餐馆的花费也是很高的。在中国城里,有很多中国人开的小超市,这下不用发愁找不到中国调味品和食品了,里面都是真正从中国运过去的食品,像淀粉,酱油,菜刀,蒸锅很多的中国特有商品这里都能找到,很多生活在曼彻斯特四周城镇的留学生也会经常来到这里采购。中国春节的舞狮表演是曼彻斯特每年一度的盛大节目。

三、曼彻斯特,最不可错过的旅游景点有哪些

最佳旅游时间:4-9月。曼彻斯特风味最浓的季节是每年的4到9月,但7、8月份前来观看足球联赛的游人非常多,预算要比平时高。如果是8月下旬去到访曼彻斯特,就可以加入50万人的狂欢队伍,在同志日的游行队伍里手舞足蹈。

四、曼彻斯特的介绍

曼彻斯特(Manchester),英国第二繁华城市1,人口51万。世界上第一座工业化城市2,英格兰西北区域大曼彻斯特郡的都市自治市、单一管理区,英国重要的交通枢纽与商业、金融、工业、文化中心。曼彻斯特发展新兴工业,成为以电子、化工和印刷为中心,拥有重型机器、织布、炼油、玻璃、塑料和食品加工等700多种行业的国际化城市。作为自由贸易、经济自由化和合作运动的先导的曼彻斯特市对英国经济有着较强的影响力。曼彻斯特与特拉福德、泰姆赛德、索尔福德、斯托克波特等城镇联合成曼彻斯特地区。从以工业城市发展成为以金融、教育、旅游、商业、制造业为特色的繁华的不夜城,曼彻斯特是英格兰主要的工业中心和商品集散中心,曼彻斯特是英国除伦敦以外最大的金融中心城市。

五、曼彻斯特旅游景点

曼彻斯特是英国第二大繁华城市,仅次于伦敦。这里集中了英格兰西北地区有影响的乐团、剧院、博物馆等文化娱乐设施。音乐和剧场甚至可以挑战伦敦西区,

1858年由查尔斯·哈雷先生创办的哈雷乐团在世界乐团享有声誉,还有BBC地方交响乐团和地方芭蕾舞剧团。

劳瑞是个大型综合艺术中心,位于萨尔福特码头。里面有两个剧院、画廊和商店,可以看到海景的酒吧和餐厅。“角屋CornerHouse”很早就号称是“曼城的艺术电影及视觉艺术的中心”,背后有不少基金组织支持,特点是绝对不俗的品位。

酒馆是英国人的“第二个家”,在曼彻斯特,因为音乐产业的发达,不少酒吧有风格多样的现场乐队,运河街(CanalStreet)上的“同志村”周边,更有不少另类的仓库式酒馆。“4小时派对人”便在这些地方,享受完一天最后的美妙时光。

艾伯特广场(Albert Square)是了纪念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艾伯特命名的。广场位于丁斯盖特街(Deansgate St.)和莫斯利大街(Mosley St.)之间,是城市的心脏地带。广场上最有特色的标志是一座建于维多利亚时代的歌德式建筑。

广场西面的丁斯盖特街的约翰·赖兰德图书馆(John Rylands Library)拥有维多利亚歌德式建筑再往西面走,就是坐落于艾威尔河(River Irwell)旁边的Pumphouse人民历史博物馆,展览的主题是社会历史和工人运动。

广场南面是圣彼得广场(St Peter’s Square),旁边的自由工会会所就是1819年彼得罗屠杀(Peterloo massacre)发生的地方,现已改建为酒店。再往南是前中央车站,现在成了G-Mex展览会议中心。旁边俯视着G-Mex的棱角分明的后现代建筑物就是布里奇沃特音乐大厅(Bridgewater Hall),著名的哈雷管弦乐团的成名地。 来吧红魔《来吧红魔》的大合唱随时都可能在曼城街头爆发,一个街区的人都会跟着手舞足蹈。曾拥有贝克汉姆等大牌球星的曼联足球队,成了曼城最为世界所知的标志。乘上轻轨,在老特拉福德(Old Trafford)下车,即可以前往曼联足球俱乐部,红魔迷们可以挑一条红围巾。再搭乘巴士,便可到达“梦剧场”——老特拉福德球场(Old Trafford Stadium)。据说如果事先没买整个球赛的季票,就休想观看任何一场曼联队的比赛。到了夏天,这里更是热闹得连一场板球赛都看不到了。

“北角”最体现曼城民间的文化创造力和独立精神,不可不去。它在曼城市中心的北部外缘,短短几条街上,布满了不计其数的先锋演出场所、俱乐部、酒吧、独立唱片店,还有工艺艺术中心、中国艺术中心,以及大批操办小型文化生意的办公室和工作室。兜兜转转,很可能会撞进一个亲密有趣的“艺术家村”,碰到有版画工作室的主人出远门,请隔壁的雕塑家帮忙代管钥匙卖作品的情状;或者在一家叫“唱碟交换”的著名的二手唱片店,买到用白纸壳包装的觅了很久的音乐;或者在一家充满奇思妙想的设计小店流连忘返。 据说1987年前后,曼彻斯特市中心的房地产价格暴涨,而北角有廉价的租房、出租方式灵活,因此做文化生意的小业主便纷纷进驻,不想雪球越滚越大,成就了曼城现在最有活力的文化景观。

劳瑞是个大型综合艺术中心,位于萨尔福特码头。它在门口赤裸裸地用钢铁和碎玻璃展示着这个工业城市的风貌,里面有两个剧院、画廊和商店,可以看到海景的酒吧和餐厅,当然,还收藏大量英国最著名的工人画家劳瑞的作品。

“角屋”很早就号称是“曼城的艺术电影及视觉艺术的中心”,背后有不少基金组织支持,特点是绝对不俗的品位。在一楼看一场异国的艺术电影,二楼看当月的精选画展或参加一个公开的座谈会,在酒吧和艺术爱好者聊聊天,便可以收获一个令人难忘的晚上了。它是“北角”一分子,更得昔日“狂野之城”的精髓。 跳舞俱乐部和酒馆1991年,曼城的市政厅长就说过:“哈仙达岗俱乐部之于曼城,就好像米开郎基罗的《大卫》之于佛罗伦萨”。可见跳舞俱乐部对于这个城市的重要性。哈仙达岗(Hacienda)见证了曼城作为世界流行音乐中心的黄金时代,如今已经伴随着那个时代的离去而离去了。但俱乐部文化已然作为传统保留了下来,深夜常可见长长的队伍排在最火暴的俱乐部门口或者在取款机前。

或许你搜一下ctsgz,可能会有更好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