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给介绍一下海阳的风景、特色什么的呗?
求助回答提交不了,还是本人,用这号回答你吧:
海阳没什么特别的,只不过是“地雷战”的故乡而已;
海阳没什么特别的,只不过这里盛产沙滩和大海,拥有可与世界任何海滨城市媲美的海岸风景而已;
海阳没什么特别的,只不过有一个政府投入巨资打造的世界级海滨休闲度假区而已;
海阳没什么特别的,只不过首个国家沙滩体育健身基地在此落户而已;
海阳没什么特别的,只不过被辟为亚洲五大综合赛事专属区而已;
海阳没什么特别的,只不过2012年第三届亚洲沙滩运动会的圣火将在这里的海滩上熊熊燃起而已;
海阳没什么特别的,只不过是世界体育史上第一个举办洲际综合体育赛事的县级市而已;
海阳没什么特别的,只不过连续四年被中国奥委会确定为奥林匹克日长跑活动分会场而已;
海阳没什么特别的,只不过是广州亚运会火炬省外传递的四个城市之一而已;
海阳没什么特别的,只不过与印尼巴厘岛、阿曼首都玛斯喀特、泰国普吉岛等旅游胜地齐名而已;
海阳没什么特别的,只不过是青岛、烟台、威海三个海滨城市名副其实的后花园而已;
海阳没什么特别的,只不过拥有和大青岛完全相同的气候而已;
海阳没什么特别的,只不过夏天最热二十三、四度,冬天最冷零下五、六度而已;
海阳没什么特别的,只不过传说有一只金凤凰自仙岛飞来,在此地长鸣翔舞化作“凤凰滩”而已;
海阳没什么特别的,只不过拥有中国北方独一无二的南向海岸、万米金沙滩而已;
海阳没什么特别的,只不过230公里的海岸线从哪里入海都可以,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天然海水浴场而已;
海阳没什么特别的,只不过退下潮去的金色沙滩能达到150多米宽,是一块天然的沙滩大画布而已;
海阳没什么特别的,只不过这里出产的沙子细腻洁净,抓起一把扔掉后,手掌上不会留下任何泥尘而已;
海阳没什么特别的,只不过小孩儿口原生态湿地公园是国家级22个最大湿地公园之一而已;
海阳没什么特别的,只不过海边有一个亚洲唯一纯正苏格兰式,18洞国际标准高尔夫球场而已;
海阳没什么特别的,只不过海阳国际沙雕艺术公园是目前国内最大、北方唯一的沙雕艺术主题公园而已;
海阳没什么特别的,只不过每年一届的沙雕艺术节,来自世界多个国家的艺术家同台献艺而已;
海阳没什么特别的,只不过你也可以登上游艇在海上飞驰而已;
海阳没什么特别的,只不过海面上曾经100天创纪录地出现过四次海市蜃楼奇迹而已;
海阳没什么特别的,只不过有“江北最大的淡竹林”,是野生淡竹分布的最北界而已;
海阳没什么特别的,只不过有建于隋末唐初迄今有1500多年的胶东著名佛教胜地——丛麻禅院而已;
海阳没什么特别的,只不过海阳春秋古墓群出土了代表帝王级别的7个青铜鼎、9个编钟而已;
海阳没什么特别的,只不过海阳大秧歌代表山东参加过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前的演出而已;
海阳没什么特别的,只不过是螳螂拳的发源地而已;
海阳没什么特别的,只不过是当代作家峻青的故乡而已;
海阳没什么特别的,只不过修建一座长3.3公里的海阳——青岛跨海大桥把两地连起来而已;
海阳没什么特别的,只不过是江北最大的羊毛衫生产基地,国内外许多著名羊毛衫品牌的生产加工基地而已;
海阳没什么特别的,只不过海鲜产品占省城济南海鲜大市场日交易量的80%以上而已;
海阳没什么特别的,只不过一日三餐都能吃到最新鲜的海鲜而已;
海阳没什么特别的,只不过住在我的家里就能让你推窗看见中国最美的海景而已……
若朋友想进一步了解海阳的话,有两种方法可以找到我的联系方式:一是把鼠标指针移到我的用户名处,二是点击用户名进入百度用户信息中心页面查看用户资料及空间。
二、海阳的风土人情及传说
渔民习俗
沿海居民世代捕捞,自然形成独有的海规、海忌。
“祭海” 除夕之夜发纸时及正月十三日,渔民到海滨摆供品、鸣鞭炮、焚香纸,虔诚叩拜。
“记风” 渔民凭经验牢记牢记刮大风、降暴雨的时间,以此预测百日后的风情。
“祈风” 正月二十五日为龙风日,渔民多以此日的风向,卜测海上收成,并烧纸、焚香、叩头,祈祷“顺风行舟”。
“送船” 新船下坞后,船主择"黄道吉日",在船头设供品、点蜡烛、焚高香、烧黄表,敲锣鼓、鸣鞭炮、行大礼。船主执朱砂为新船点晴、开光,船头披彩,桅悬红旗,抬船人喊着"百事大吉、波静风顺"号子,送船入海。
“上网” 每年初出海时,先把一 冬修整的网具分盘在海岸,在锣鼓鞭炮交响声中。渔民抬着网具,喊着号子,徐徐登舟,将网一节一节地盘入船舱,行礼祝福。
“出海” 出海之前,宰猪一头,带皮烫剥,把整猪供奉于船头,在锣鼓、鞭炮中,升起彩旗。祭祀毕,将猪开膛、剔骨,切为大块,炖成“丰盛肉”,渔民饱餐畅饮。外人遇上船员会餐,不须谦让,自斟自食。
“祭龙王” 渔民首次出海验网,捕到之鱼,熬熟盛于盘中,奠酒浆、焚香纸,祈祷龙王保佑海上平安。
“海忌” 禁说“漏”、“翻”、“扣”,要说“明”、“转”、“划”或“划过来”;出海不说“远”、“近”,要说“高”、“低”;卸完鱼、虾,不说“卸完”、“没有”,要说“满了”;帆要叫“蓬”;饺子煮碎了要说“挣了”;“打官司(灌死)”要换言“告状”;绳子断了要说“升了”;“初十”(触石)以“俩五”代替;东西碎了禁说“碎”,要说“笑了”;碰到鲨、鲸等老鱼,不能直呼其名,要称“老人家”;行船时,严禁吹口哨、说笑话。勺子、饭碗不许扣覆,筷子禁止担在碗上,吃完饭要将筷子向前猛趋,以示行舟快而无阻;严禁妇女跨船头,不准在船头上大小便。
------------------------------------------------------------------------------------------------------
;cl=3
三、山东海阳的历史文化介绍
估计是为了亚沙会的徽标吧?
海阳是地雷战的故乡,海阳的大樱桃是很有名的,亚沙会定在海阳的凤城,那里有个"万米海滩浴场”海阳本地的主要经济来源是以毛衫纺织以及其原料加工制作为主体的,几年前中国目前最大规模的核电站定在了海阳的留格镇,目前正在施工中。
建议你到GOOGLE里找一点凤城的沙滩的图片看一看,我觉得处理一下做为徽标的底部是很有代表性的
四、海阳镇的历史人文
海阳四塔海阳四塔:“海阳四塔”是指位于休宁县城海阳镇南面的“巽峰、丁峰、富琅、万峰塔”四塔,现皆为休宁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巽峰塔:位于休宁县下汶溪村旁的玉几山东。建于明隆庆元年(1567年),为楼阁式砖塔,塔形六角七层,全高约35米,每层四个拱门,内有168级螺旋形梯道直通顶层。塔顶有宝葫芦状塔刹,唐代风格。塔内有以佛教为题材的壁画,虽年代久远,线条仍清晰可辨。丁峰塔,又名停凤塔。位于休宁县下汶溪村的玉几山西,与巽峰塔遥遥相对。建于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为楼阁式砖塔,六角五层,全高约30米。塔为实心体,辽代风格。富琅塔,又名“水口审皋”。位于休宁县海阳镇南面富琅村,与巽峰塔隔溪相望。建于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为楼阁式砖塔。八角七层,现存四层,外形完整,残高约17米。砖砌突伸的重檐,工艺精细。塔砖长1尺,宽5寸,厚3寸,上有“万历癸巳寅”或“万历癸巳宿”字样。万峰塔,位于秀阳乡汪金桥村太阳坞山头。明嘉靖年间建造。为六角五层楼阁式砖塔,高20米左右,底层高2.7米,径上逐层递减。顶部有塔刹。塔内原有螺旋形梯道通往顶层,现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一县城的同一方向矗立着四座明代古塔,为他处所罕见,这也充分体现了徽州古代的风水文化。海阳镇夹溪桥:夹溪桥俗称东夹溪桥。位于县城西门外。明嘉靖四年(1525)休宁知县李升举荐邑人程一募建。建桥之初,民工深挖桥基,曾于第三个桥墩下挖出一块石碑,石碑上刻有“石砌千秋桥,李候万古标;夹溪连内翰,西北出翰林”四句诗。嘉靖六年(1527)桥成后,桥正中建亭,以石碑诗意额“千秋”二字,故又名千秋桥。桥为10墩11孔石拱结构,桥墩船形,桥面铺青石板237块,长189米,宽6.6米,两边石栏高近1米,桥上有亭、庙、坊等,古朴雄伟,是休宁县最大的一座古石拱桥。明崇祯元年(1628)重修,清代、民国年间曾多次修缮。民国23年(1934)拆除桥上亭、庙、坊等建筑物,改为公路桥,成为屯(溪)景(德镇)公路交通要道。1978年在桥北另建钢筋水泥公路桥,公路改道后,此桥仅供人行;1990年县人民政府曾拨款维修,现桥身完好。 海阳镇海阳古巷海阳古城的每一条寻常巷弄,如同休宁身体的血脉。休宁县城的古巷很多,尤其是烈日酷暑的季节,“穿街”不如“走巷”,街宽且有喧声乱耳,热浪滚滚,而古巷窄且有两侧高墙遮阳,时有凉风扑面。就这样,人们从夏走到秋,从秋走到冬,竟走出了幽趣横生的沧桑…… “东门牌楼西门店,北门住户南门田”,是老县城的总体布局,如今已是面目一新。休宁的老百姓仍把万宁、玉宁、齐宁、萝宁四条街称为东南西北街,而所有巷弄都“藏”在这四条街里。许多巷弄取名都很雅致,如南街的文昌巷、草堂巷、龙池巷,北街的鹤山巷、池草阁巷,东街的万秀巷、淳化巷、厚田里巷,西街的社坛巷、百客厅巷、里仁巷等等。在古巷中温步,跟老人们谈今说古,每条巷弄都有故事,每条巷名都出之有典,就连以姓氏或植物命名的巷弄都是一段历史,如东青巷、苏家巷、金家巷、刘家巷、核桃树巷、柳河巷、桂花树巷、柿树园巷。走在这些巷弄间,叶(东青)、苏、金、刘的后裔均难觅其踪,而核桃、柳树、桂花、柿树也未见其影,给人留下的是一个个悬念……当人们徜徉在清幽而落寞的古巷,看着那斑驳的依附在墙基的苔藓,不由得又生出思古之幽情来。这古巷里的都是凝固的历史遗存,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城镇现代化建设的推进,还会出现刘禹锡的《乌衣巷》、戴望舒的《雨巷》等留传千古的诗情文韵吗?若干年后,街谈巷议、街头巷尾、万人空巷之类的成语还会用吗?有古巷就有老屋,尤其是秋冬时节。枯藤爬满的老屋显得更加苍凉。当你踩着飘荡的藤叶走进一座老屋,青石门楼的砖雕已经部分损坏,屋梁两则的雀替和斗拱蛛网密布,嵌着几何图形的木制窗棂上布满灰尘。从门里走出一位老人告诉你,每年都有很多人来看,看过就走了。接着他历数这老屋过去几代主人的兴衰,“他们的后代都在外面做大事呢……”古巷是一部部藏书垒成的,老屋是一本本家谱续成的,它们如今像穷困潦倒而又内心丰富的老翁,心灵深处容纳着多少曲故?五脏六腑珍藏着几多历史?文昌坊是一条不过几十米的小巷,400多年前,中国版画艺术的杰出人物胡正言就诞生在这条巷的一幢老屋里。在西街育才巷口有一家老屋,那是后来在胡天注手上开始有名的胡开文墨店。200多年前,13岁的少年胡天注踏进这家门槛,拜绩溪人汪启茂为师学习制墨。后来便由伙计成为老板的女婿,继而成为老板。出外谋生的少年胡天注走进休宁,而走出休宁的却是中国墨坛的一代大师,休宁的古街古巷记下了这位“墨痴”之魂。里仁巷出现过一位医学奇才,他叫汪昂。清初,汪昂对仕宦之途望而却步,就另辟蹊径,弃儒从医悬壶济世。他在望闻问切的过程中写成了《医方集注》三卷,后又将其浓缩成《汤头歌诀》,成为中医入门的必备课本……海阳镇休宁的古巷老屋很多,古巷的掌故,老屋的逸闻,由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代代相传,已成为经久不衰的街巷文学。当你走进一家老屋的院落,一不小心会踩在明朝的残碑上,或碰到一只清代的瓦罐。虎死威不倒,映入眼帘的这些残存的碎片似乎在告诉人们,古巷老屋虽然没了昔日的繁华和喧嚣,但它们面对现代建筑器械铁齿钢牙的步步逼近,却仍以老朽之躯苦苦支撑在街头巷尾,“泰山石敢当”是旧时家门口或街衢巷口立的小石碑,意喻安定稳固和禁压不祥,它似乎仍倔强地佑护着流淌在古巷老屋的古风遗韵…… 踏着红麻石铺就的路面,走完县城所有古巷,最后来到西行走42号,这是县城最长一条街的最后一个门牌,然后由西向东往回走,这条由很多老巷构成的老街,也只能称为巷了,因为它与南北大街相比,显得太窄了;与昔日相比,它显然又过于萧条,但南北大街上买不到的东西可以在这里买到。货郎担上有针头线脑顶针箍,寿衣、刻章、剃头、修钟表、打制铁皮器皿、弹棉花等民间百业仍飘荡着古老的商业气息,而这条街上经营的小馄饨、锅贴饺、豆腐乳、米糕极富特色。你要问这些业主为何不把摊子摆在闹市街口,他们都说,就摆在眼下这穷街陋巷,东西还不够卖呢!一副“货”好不怕巷子深的神态使人封了嘴。含珍藏奇钟鼓楼:凡来古城海阳的人,都会在导游陪同下看看钟鼓楼,因为它是休宁县城的标志性建筑。至正年间的钟鼓楼,史称当时的休宁县尹唐棣集富户14人集资重修钟鼓楼,至正五年(1345)六月破土,次年十一月竣工,其时钟鼓楼为两层楼阁建筑。明崇祯十四年(1641)毁于火,知县朱统钰重建,改为三层楼阁。清顺治六年(1649)邑令翁人龙重修,拆去顶层,复改为两层,下层垒以5米高的石台基,正中砌有拱式圆门洞,以为人行通道,其后侧砌有登楼石阶,楼前悬有“休宁县”三字直匾,楼前还引水辟地,池上架一石桥,名“三思桥”,明嘉靖年间知县宋国华改桥为照壁,作为县衙屏障。据清道光《休宁县志》载,钟鼓楼自明洪武二年起(1369),历经兵灾火焚,至清康熙十五年(1767),曾先后重建8次。海阳镇如今,我们看到的钟鼓楼是经1984年大修、1986年竣工的建筑,三分古朴,七分典雅,基本符合元代钟鼓楼的外貌,为两层重檐式徽派建筑,占地460平方米,楼宽达18米,高13米,正中辟拱门,台基之上是两层木制结构回廊式建筑,回廊四周设有供游人休息的“飞来椅”。楼的南北全是朱漆木格扇子门窗,东西为山墙,山墙的梁撑和檐口处饰有精致的花草木雕,楼顶仍保持原来的重檐歇山式,四角飞檐下拴有风铃,楼内大厅为大方砖地面,回廊为小青砖铺地,整座钟鼓楼气宇轩昂、古朴典雅。 钟鼓楼还是县博物馆的“藏珍楼”,每逢举办文物展览,参观者络绎不绝。在那琳琅满目的砖木雕中饱览徽派篆刻的神韵,在刻工精湛的古砚中欣赏新安文化的遗风,还有那些玲珑剔透的彩绘、青花古瓷溢出雅趣,令人赏心悦目。观赏者停留时间最长的无疑是那方1915年从万国博览会上载誉而归的万安罗盘,最使人流连忘返的莫过于那些流芳百世的古代书画作品,其中休宁籍明代书法家詹景凤的《千字文》是一幅国内罕见的狂草长卷,长卷纵30厘米、横1000厘米,全篇字体如笔走龙蛇,似龙飞凤舞,疏密相间,笔法刚健。而休宁籍清朝乾隆年间吏部尚书汪由敦的小楷《孝经》却是另一番境界,全文秀丽端庄,一丝不苟,与詹景凤的狂草相得益彰。此外,楼中珍藏的明清徽派居室家具和蕴含着乡土气息的民俗文物,同样为研究古徽州民风民俗提供了珍贵的实物佐证……古老的钟鼓楼在新世纪又有新变化,县政府已将该楼辟为“状元博物馆”,南北两侧空地将建成“状元文化广场”,古楼新姿将会更加吸引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海阳镇-海阳八景 海阳八景石刻白岳飞云:白岳,即齐云山。这里奇峰幽壑,万石峥嵘,松藤薜萝,竹木婆娑,飞泉碧潭,景色秀丽。春秋季节,山上云烟缭绕。游人登望仙台俯视山下,那一望无垠的田川,尽被飞云流烟所淹没,如幕如障,欲吞欲灶;遥望远山,峰峦朦胧,时隐时现,若浮若沉,瞬息万变。古人有诗云:“白云何处来,须臾四充塞。弥漫亘天关,周匝洪城域。”清人沈烈的诗句更是神形兼备:“白岳钟灵气,云飞未肯闲。炉峰缥缈里,屏嶂卷舒间。带露穿林湿,随风触石还。不因钟磬响,何方访仙关?” 寿山初旭:寿山即万岁山,亦称古城岩,在万安镇东。晴日之晨,上寿山之巅东望,大气磅礴,水阔天空,一轮红球,冉冉升起,如火映金盘,光芒四射,红霞灿烂,东方尽赤。少顷,红日普照大地,晴空万里,彩云飞渡。俯视横江,日影与桥影,随波光摇曳,别有一番奇观。清休宁人查锡恒有诗云:“天鸡咿喔起云霄,绝顶曦光接斗杓。赤页玉盘开红晕迥,黄金轮涌赤波摇。一峰高向三光拱,万岁名应百世标。放眼扶桑胸次旷,不辞扪葛上召尧。”松萝雪霁:县城北郊松萝山,山势高峻,蜿蜓曲折,松萝漫径,怪石罗列,松竹成林,极为幽奇清秀。严冬大雪之际,“玉屑”纷飞,奇峰披银装,松竹挂冰花,分外晶莹。若晴日,则红装素裹,更增妖娆。明休宁县城陪郭人、礼部尚书程敏政,当年与友人游松萝山时曾即景赋诗云:“双峡中分一径通,宝坊遥隔片云东。四时山色涵空翠,万折泉声泻断虹。清爱竹孙穿冻雪,静闻松子落香风。登高两屐吾方健,携手无因得赞公。”海阳八景石刻凤湖烟柳:在城西凤凰山下,白鹤溪与夹源水汇合处,昔有泊名凤湖,湖边栽满了柳树,春夏佳日,柳丝轻拂,微风送爽,碧波荡漾,景色醉人。每当晨曦初露,曙光高照,湖面雾气霭霭,若云若烟。看那团团新绿,与几顷波光,相衬相映,更显得清幽秀雅。明休宁上资人、崇祯十六年进士汪姬生,曾为湖广黄州府推官,晚年送友人至凤湖,触景生情,染翰挥毫,题诗一首云:“春光摇曳斗城西,老眼低回望转迷。树底不逢青雀过,湖头偏听紫骝嘶。雨垂荫边村隐,风起晴毕与寺齐。欲折一枝聊赠别,依依愁绪挂前溪。” 练江秋月:也称老桥双月。在海阳城南下纹溪一带。这里水色清澈澄碧。南岸青山绵延,玉几山东西两翼,巽峰、丁峰两塔峙立,水光山色塔影,浑然一体。汶溪河面开阔,汛期洪峰汹涌,流湍水急。明嘉靖年间,曾先后两次在这里修建石拱大桥。每当秋高气爽,云淡风轻,漫游于老桥之间,明月当空,桥底上、下游各现月影。恰似“秋光似练月如水,十里汶溪月涝桥。”如果在上弦或下弦时间,则是“出云面面拥寒溪,江底初沉月一钩”,别是一番风光。清人沈烈有诗赞道:“平分秋夜好,冰鉴漾浮沉。影泻丝丝练,辉流点点金。江天浑一色,水月荡千寻。俯仰清风好,悠然会此心。”落石寒波:又称落石回波。景点在海阳城西二里许白鹤溪畔。横江水自黟境经齐云山麓迤逦西来,夹溪水由北奔腾而下,两流交汇在县城西南郊玉几山西北麓,潴为深潭,名落石潭。水清影碧,风光秀丽。潭南峭壁矗立。当溪环绕的中间,有巨石一方,若从云天下堕,名落石台。台面平整,可坐百人。又有云头石,为下流藩蔽。旧有楼宇寺庙,现尚存摩崖镌字。一为“三山聚秀”;一为“落石回波”。昔时舟棹上下,多在此停泊。“日映树梢添翠绿,风来水面听鸣弦,”那雄峙的青山奇石,翠玉碧澄的幽潭,令人陶醉。清代休宁女诗人汪韫玉有诗赞曰:“奇石何年落,登临亦快哉。三山移欲会,五水汇初来。月色前村雪,松声大壑雷。悠然诸境外,即是此灵台。”海阳八景夹源春雨:夹源水出自休北,三面绕城,环流如带。从北郊新塘观音阁,逆水上行,两岸高峰对峙,一水中分。山峦林壑,郁郁葱葱。清明时节,春雨蒙蒙。远山景物,尽被云霭笼罩;近处田园村舍,错落参差。水桥流水,渔舟横泊,如入“武林桃源”。明崇祯年间休宁籍进士汪姬生,性爱山水,晚年辞官归里后,不顾老迈乏力,拄杖游历其间,曾即景赋诗一首云:“于今何处复桃源?一水千山夹石门。地瘠浪凭茶作产,欲淳时风槿为园。春生气象回寒谷,雨弄霏微失远村。蹑屐扶筇寻窈窕,杳然云树长溪痕。” 龙井飞瀑:位于鹤城乡冯村海拔1629米的六股尖,为新安江源头第一瀑。瀑布高300余米,分数层从山顶跌宕而下,似白龙出涧,轰鸣如雷,回荡幽谷,极为壮观。瀑下碧波荡漾,灌木成荫。宋朝诗人杨万里有《新安江源头诗》赞:“金陵江水只咸腥,敢望新安江水清。皱底玻璃还解动,莹然酃渌却消醒。泉从山谷无泥气,玉漱花汀从佩声。水纪茶经者未识,谪仙句里万年名。”2000年盛夏,本县规划黄山市滨江大道休宁段(第六景区)工程时,该景点被选为新“海阳八景”第八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