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5天弹性休假怎么休?如何落实?多位代表、委员提建议
新京报快讯(记者 吴婷婷)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旅游业受到冲击。为帮助旅游行业摆脱困境,近日,湖北省咸宁市发出通知,试行周末2.5天弹性休假模式。记者梳理发现,此前已有江西、浙江、河北、重庆、甘肃、辽宁、安徽、陕西,贵州、福建、江苏等10余个省市推出类似举措。
弹性休假怎么休?如何落实?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多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针对弹性休假提出相关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虹
将2.5天弹性作息政策与现有休假规定相衔接
朱虹认为,出台2.5天弹性作息政策,目的就是引导公众周末外出旅游度假,增加外出旅游人次,提升旅游收入,延长旅游时间与消费链条,“这是推动疫情后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促进旅游消费、全面复苏文旅行业。”朱虹说,2016年,江西上饶、吉安等地曾试行2.5天弹性作息,对当地的旅游、消费等行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如何把2.5天弹性作息落到实处?朱虹建议,要提高政策的操作性和针对性。应将2.5天弹性作息政策与现有的请假制度、公休制度等规定相衔接,既要确保出游安排的干部职工能及时享受到政策红利,又要避免政策执行简单化,将鼓励周末外出旅游变相为周五下午居家休息。
同时,要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示范作用。特别是单位负责人要带头落实,主动在周末外出旅游度假,为促进旅游行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工业大学校长乔旭
弹性休假可改成更加灵活的“一三制”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乔旭带着关于弹性休假的提案上会。他建议,在全年周休日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将周休假“二二制”改成“一三制”,即周末休息一天和三天交替进行,地方、单位、个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大小周末构成方式,这样既可以保障公共休假制度的刚性约束,又呈现出每周都有百姓度“三天小长假”的局面,更好满足大众个性化需求。“与2.5天弹性作息政策相比,‘一三制’的弹性作息模式更加灵活,企业具有更多的自主性,可以调配员工的休假时间。”
为了让弹性休假得到落实,乔旭建议,可以从国家层面发布“一三制”弹性周休假的原则性规定,并预先试点运行。同时,充分发挥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优势,协同各相关部门修订配套的假期政策,形成各政府层级的协调联动机制,然后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出台具体规定。乔旭强调,要加强科学管理,建立职工轮岗、周休假规划报备等制度。同时,提升景区管理水平,完善交通、安全等假期社会管理工作;健全权益保障机制,发挥劳动监察部门、工会对休假权益的保障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春秋航空董事长王煜
中小学放春秋假带动家长带薪休假的落实
王煜认为,通过放假来鼓励消费、刺激消费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不过他认为,2.5天弹性作息实施起来涉及的行业、产业比较多,在全国全面推广的难度比较大。
王煜建议,可以给中小学生放春秋假,家长们根据孩子的假期来安排带薪休假,这样可以更加灵活地带动、促进消费。“每个地区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安排、气候条件,错时为中小学生放春假和秋假。只有学生们放假了,家长才可能更好地利用自己的带薪年休假。”
王煜分析说,通过春假、秋假的方式,避免了旅客在黄金周、寒暑假期间出行,面临景区人满为患,价格居高不下的场景。同时,春天和秋天也更适合大家出游,成本也相对较低,更有利于促进消费,是更好的休假方式。
实行弹性休假将带来哪些好处?
乔旭表示,相关研究发现,周休假单位时间每提高10%,国内旅游消费可提升约2.3%,刺激效果明显。所以,实行弹性周休假制度将对拉动消费带来溢出效应,有利于旅游、文化、体育、健康、教育培训等产业的发展。
此外,他认为,把高度集中的黄金周变为每周(对个人为每两周)都有小长假的常态,能避免长假人满为患、平时冷清的忙闲不均现象,提升旅游资源利用效率。同时,弹性周休假引导人们错峰出行,拉低交通波峰波谷落差,有利于缓解交通与安全压力,提升公共产品质量。
同时,弹性休假可以为在外工作的子女回家探亲提供便利,为家庭活动提供更丰富的时间和形式选择。
背景:十余省市推出2.5天弹性休假
当前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多省市出台2.5天弹性休假模式,目的之一是促进旅游业恢复,促进消费。比如咸宁市在《关于开展“咸宁人游咸宁”活动的通知》中提出,刺激广大居民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健康出游,以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帮助该市旅游行业摆脱困境,逐步恢复旅游市场信心。
3月19日,江西省发布了《关于打好“组合拳”提振旅游消费的通知》,通知明确提出“着力营造良好旅游消费环境,引导广大游客健康放心出游,加快振兴疫后旅游消费”。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多地提出2.5天弹性休假模式并非首次。2015年8月4日,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弹性作息,即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依法优化调整夏季作息安排,为职工周五下午与周末结合外出休闲度假创造有利条件。 各地也曾出台过相关文件鼓励各企事业单位推行2.5天的休假政策。
不过,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各地关于弹性休假的政策均为鼓励性文件,并非强制措施。因此以2.5天为代表的弹性休假政策是否能够真正落实颇受关注。
二、多地试行2.5天休假制度你怎么看?
【导读】近日,很多地区企业试行2.5天休假制度,此消息一出,很多人发表了不同的意见,有人希望能够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有人表示保证双休已经实属不易,有人认为目前此政策还有待优化,其实此类政策是希望在疫情发展期间,各政府希望通过这一措施,能够刺激消费,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各地的政策以及企业、专家的意见吧。
1、河北
鼓励推行周末2.5天弹性休假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了《河北省文化和旅游产业恢复振兴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将鼓励推行周末2.5天弹性休假。
2、浙江
鼓励实施一周4.5天弹性工作制:据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官微3月24日发布的消息,浙江印发《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提振消费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实施意见》。上述《意见》提到,鼓励实施一周4.5天弹性工作制,支持有条件的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落实带薪休假制度。
3、甘肃陇南
鼓励周末2.5天假制度:甘肃陇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通知提出,为拉动消费,鼓励休假消费,每周星期五下午各行政事业单位在完成工作任务,安排好值班人员的情况下,可以鼓励其余职工休假旅游。要严格落实带薪休假制度,任何部门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取消或减少干部职工休假。
4、江西
二季度试行周末2.5天弹性作息:江西发布《关于打好“组合拳”提振旅游消费的通知》中提到,二季度试行周末2.5天弹性作息。
5、企业意见
对服务企业,多休半天,当前对大家都好,因为疫情原因,不少服务行业的经营压力比往常大了许多。增加半天的休息日,无疑会将吸引更多市民出门消费,对于餐饮等很多服务行业来说,这一利好影响将直接反映在客流人群上。
6、专家意见
2.5天休假概念的提出,与提振消费需求高度相关,尤其是对冲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经济和社会影响,鼓励弹性休假,被视为刺激消费的一项重要举措。
中国人民大学一项关于休假制度对城乡居民服务消费影响的研究显示,休假制度对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服务消费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促进作用,增加年休假天数和实行双休制度,能够促进城乡居民人均服务消费增长。
有专家指出,两天半假期将有利于提升民众生活品质、拉动内需,进一步挖掘带薪休假消费潜力。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长安认为,实施“2.5天小长假”,首先要解决好职工基本休假权益问题,同时要积极探索实行“2.5天小长假”的可行办法,需要企业合理安排工作进度和强度,建立职工科学轮岗制度,在保证用人单位正常运行前提下,“弹性作息”安排才会具备执行基础。
当前疫情防控尚未结束,境外输入压力很大,推行2.5天小长假不宜操之过急,需要更长时间在小范围内试点和探索。与此同时,以2.5天小长假的方式来提振消费,实际上对旅游行业等供给侧的基础设施完善程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此,你怎么看呢?
三、三大"休假新政"出台 部分省市可望多一个"6天长假"
三大"休假新政"出台 部分省市可望多一个"6天长假"
为激发旅游消费热情、扩大旅游消费规模,我国将实施进一步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鼓励弹性作息、鼓励错峰休假三大措施,同时强调各地方各单位不搞“一刀切”。
11日正式公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各级政府要把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纳入议事日程,制定带薪休假制度实施细则或实施计划,并抓好落实。鼓励错峰休假。在稳定全国统一的既有节假日前提下,各单位和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将带薪休假与本地传统节日、地方特色活动相结合,安排错峰休假。鼓励弹性作息。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依法优化调整夏季作息安排,为职工周五下午与周末结合外出休闲度假创造有利条件。
落实带薪休假、鼓励弹性作息、鼓励错峰休假,将给民众的休假模式带来哪些变化?
增设地方假日后
可覆盖六成人群
在宁夏、新疆、西藏、广西等地,大多数旅游者出行不用“黄金周扎堆”,这是由于当地民众在开斋节、古尔邦节、藏历新年、壮族三月三等民族传统节日放长假。今后,从山东省的孔子诞辰到福建省的妈祖祭典,人们可望享受更多地方性、民族性的公共假日。
国办在意见中明确提出鼓励错峰休假。国家旅游产业科技创新工程中心主任石培华说,目前我国已有地方民族假日涉及的人口数量不足8%,且都集中在少数民族自治区和自治县,即使加上一些地方节事假日,涉及人口数量也仅达到全国人口的10%。
根据预测,全国有节日基础的省(区、市)中增设地方假日后,至少可以覆盖全国六成人群,部分省(区、市)可以多形成一个3-6天的长假,也有部分省(区、市)可以形成2个3天左右的小长假。
比如山东的孔子诞辰纪念日适逢国庆假日,可叠加形成8-10天的假期,因时长不同与全国国庆假期可有一定的错开。福建的妈祖祭典等主要是在4月底5月初,也可在清明国家假日时与全国假日时间有一定错开。
“我国地方假日体现出四季交错效应,从而形成人口错峰休假效应。”石培华说。
减半天工作时段
大城市利于减排
“从小长假到国庆、春节两个黄金周,节假日主要集中在冬春秋季。而漫长的夏季是各国休假的主要季节,希望炎炎夏季多一些休息日。”欧洲一家企业驻京办的工作人员李秋平说。
石培华说:“针对华东地区酷暑,东北地区严寒等气候特点,缺少对民众休闲出游的气候适宜性考虑,‘一刀切’的放假方式也不符合我国地域广阔的国情。夏秋季是我国旅游的黄金季节,每周半天的时间,就能多形成52个周末休闲组合,或者形成26个固定长周末,可以大大释放消费潜力。”
据测算,每周减少半天的工作时段或每两周减少一个全天的工作时段有利于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对人口密集的城市效果尤其明显。
三问小短假
哪些单位“有条件”休小短假?
《意见》提出,“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可休2.5天“小短假”,“有条件”的单位到底指什么?昨日,羊城晚报记者采访广东省旅游局和广州市旅游局,但截至发稿时,对方均未给出答复。
省社科院旅游研究所所长庄伟光接受羊城晚报采访时表示,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在落实上有一定的条件支撑,实施起来比较容易。但对于某些民营企业,尤其是追求利润的经济实体来说,目前有很多条件还没有满足。“其实,对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工作强度、工作成本要求不是很高的企业,有些本身已经在执行了。本次《意见》可以给他们更多的政策制度保障。”
庄伟光认为,2.5天“小短假”若要大面积推广,整个制度安排需要一个大的调整,目前还不太现实。在相关政策指引明确之后,对工作强度、工作成本要求没那么高的情况下,可能会逐步落实。
资深旅游策划专家劳毅波认为,“有条件的单位”是相对的。在落实的过程当中有无条件也会变动,原本有条件的单位因为任务重压力大而变得没有条件。“有无条件落实还是取决于所在行业所在部门的具体情况而定的。”
一般来说,在机关事业单位和学校,休假制度更容易贯彻。但就算是事业单位,也可能面对一些突发事件,如紧急的政治任务和社会任务,那么,这个“有条件”就没有办法落实了。而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只有创造收益才有条件保障休息,所以落实“小短假”是不易解决的。
“小短假”到底能在哪些单位落实,从此前带薪休假的落实情况也能看出端倪。人社部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带薪休假落实率约为50%。落实带薪休假比较好的主要集中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大型国有企业、外资企业,而一些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落实起来相对较差。
周末游会否出现另一种扎堆?
每逢旅游旺季,民众扎推周末出行日渐明显。据携程网大数据统计显示,暑期国内游周六是出行高峰,占总人数的24%。其次是周二,占比16%。周五出游的比例排名第三,占15%。周一出发的比例最低,只有9%。
而从景区入园人数来看,周六、周日是入园高峰,分别占22%、20%,也就是说周末的客流占了四成以上,周一到周五每天的游客量只有周末的一半左右。
南湖国旅策划推广中心副总监苏峰表示:“2.5天小短假可以对周边游的游客体验感有大幅度的提升,毕竟对于短途旅行来说,住一晚的体验感觉是稍稍欠佳,住两晚时间上相对充裕,真正达到短途旅行放松休闲的目的。”
广之旅国内游总部副总经理文爽表示,随着2.5天“小短假”的实施,市场对周末旅游产品需求量有望出现“井喷”。据介绍,近年来,随着广东人出游习惯日渐成熟,除各大黄金周及小长假外,选择周五下班后出发,利用周末出游放松的白领和工薪一族也越来越多。
尤其是,随着武广、贵广、南广高铁相继通车,不仅大大缩短了广东游客到高铁沿线旅游城市的路程,在城市之间开启了“周末旅游圈”的序幕,以高铁为主要出行工具的高铁游开始呈现高频次短途游为主、游客逐渐年轻化等特点。
私企老板乐意吗?
听闻鼓励2.5天“小短假”,一些私企老板心里打鼓。昨天,在东莞开设了一家小型贸易服务公司的私企老板李德(化名)向记者吐槽:“目前制造业订单萎缩厉害,私企日子不好过,作为贸易公司,一损俱损,若还推2.5天休假,会加重企业负担。”
李德给算了笔账,目前普通工人的人工成本一个月就要将近4000元,若再增加半天休假,企业为了保证生产,只好不放假,意味着要多付员工加班费。“就算企业放假,工人也希望加班多挣点钱。”
李德认为,目前私企面对最大的.问题就是劳动力缺乏,若还要多放假,真的“要了企业的命”。
省人社部门回应国办《意见》:“落地”要等国务院出台细则
羊城晚报讯 记者张林报道:11日,省人社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广东目前暂未接到《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纸质文件,但《意见》关于休假的规定基本上是《公务员法》的细化。
《意见》规定,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依法优化调整夏季作息安排,为职工周五下午与周末结合外出休闲度假创造有利条件。但是,如何理解“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
省人社部门相关负责人昨天表示,这句话的定语比较模糊,“什么叫有条件?有条件的单位含不含企业?都没有明确的说法。”该负责人认为,明确什么条件,只能由国务院出台细则去明确,而且企业带有市场经济属性,与机关事业单位按照法定标准不太一样。
《意见》还规定,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广东是否将就此出台实施细则?省人社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遵照《意见》的相关精神。“这个规定是体制内的,休假平时是很少人关注的,即使休假话题这几年越来越火,执行起来也火不到哪去,因为能休假的基本是小众群体,不是整个社会的人,针对机关事业单位的本来就是小众群体。”该负责人补充说。
三年“带薪休假”议案提出者人大代表黄细花:《意见》实在,明年或提“黄金月”
羊城晚报讯 记者张林、实习生黄萧嘉报道:全国人大代表、惠州市旅游局局长黄细花已连续三年在全国“两会”上提出落实带薪休假制度的议案。黄细花说,国务院办公厅11日下发的《意见》中的相关规定让自己“看到了希望”,同时,她特别提出了“黄金月”的建议。
提了三年议案后,黄细花认为这次国务院办公厅的三条规定“很实在”。黄细花说,人社部工作人员给她的答复和建议中讲到“国家部委,包括中央领导都在北戴河进行现场办公,它其实是一种带薪休假。”她相信在领导带动下,带薪休假未来将能够落实。
对于规定中提倡的错峰休假,黄细花认为这为部分单位的调整休假提供了依据。“以前我们广东在五一的时候,会进行带薪休假与这个节假日统一安排。以前可能没有依据,现在有这条之后就可以依据了。”
黄细花表示,周五下午放假可以减轻交通压力,“异地工作的周五下班就可以回去……出行旅游也可以拉长时间。”她认为所有单位都应以人为本尽量安排周五下午休息。
纵观全国,黄细花表示广东已经将春节、五一假期等与带薪休假结合起来,走在了全国前列。但她也指出近两年来其他省份要求领导带头休假,或强制轮流休假,更好地落实了带薪休假制度,“广东还没有这方面的规定出台。”
黄细花还提出了新的建议。她建议可以搞“无会期”、“无会月”、“无会周”,以落实带薪休假。她表示,如果今年执行得不好,明年将提建议实行“黄金月”,“就是八月份是休假的月。像欧洲,他们到了夏天,全家大小普遍都是休假。”
专家说法:0.5天假期如何界定需明确
广东财经大学旅游管理与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张伟强教授:要让“2.5天小短假”落到实处,首先需要对多出来的0.5天假期给予界定,如果定义为占用了工作时间,那么怎样去补,就要有明确政策。
北京旅游学会副秘书长刘思敏:对于2.5天的小短假,分析其三大关键词,“鼓励”而非统一、“夏季”而非全年、“有条件”的单位而不是全部,也说明这项政策惠及的群体和人数是在一定范围内的。
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副教授杜炜:落实错峰休假首先要结合南北方、少数民族特色合理安排和调整休假制度,其次是可拆分现有的长假,分解成多个与民族节日相契合的“小长假”。
网友意见:能否规定“每周工作36小时”
网友“宛宛”:服务行业每间店就只有两个员工,别说休2.5天或2天,连每周休1天都不能保证。
网友“莫待无花空折枝”(地盘施工者):除了年假,全年几乎没有一天休班,因为工资按天算,上几天拿几天工资。
网友“liaozezhong”:干脆统一规定每周工作36小时,休息两天半就可以了。
网友“山里人”:我建议一月多发三天工资、不休息星期五半天。
网友“yyaqzzc”:不增加收入,假期再多也没钱消费呀。
网友“周”:会不会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去休假了,很多办事窗口也跟着休假……
最新调研报告显示:约两成广州人三年未休带薪年假
近日由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发布的《关于广州市职工带薪休假落实情况的调研报告》显示,18.3%的受访职工近三年从未享受过带薪年假,其中包括18.7%的受访政府机关职工在内。
调查于去年10月进行,通过调查问卷形式走访调查了国有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内资私营企业和外(合)资企业的278位职工。其中,81.7%的职工表示在过去的三年中全部或部分享受过带薪休假,也有18.3%的职工表示近三年从没有享受过带薪休假。
在被调查者中,分别有88.0%和81.3%的国有企事业单位职工表示近三年享受过全部或部分带薪休假。不过,外(合)资企业和内资私营企业落实情况有待加强,分别有超过两成职工表示过去三年从未享受过带薪休假。
从调研情况上看,政府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带薪休假落实不到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工作太忙没时间休假,占比分别达到76.0%和56.5%;内资私营企业和外(合)资企业则是因为单位相关制度不完善,无法享受带薪休假,占比分别达到70.6%和62.5%。
旅游板块集体大涨
国务院发文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旅游相关概念板块昨日逆势大涨。上海证券分析师刘丽认为,随着国民收入逐步提升,大众旅游市场将实现持续较快增长,对旅游板块给出“增持”评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