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晋江民俗
1、柯派高甲戏
柯派高甲戏丑行表演艺术,又称柯贤溪表演艺术,形成于1930年,当时柯被誉为“闽南第一丑”、“丑大王”;柯派高甲戏丑行表演艺术有男女丑之分,男丑有破衫丑、公子丑、傀儡丑、服丑、家丁丑等,女丑由男扮最富特色
2、闽台东石灯俗
安海端午嗦啰嗹习俗,又叫采莲。端午节午后,人们抬出供奉的龙王头雕像焚香叩拜,走街串巷进行采莲活动。由于行进间反复咏唱《采莲歌》,领唱者每唱一句歌词,众和声高歌嗦啰嗹啊伊嘟啊啊咧,意为消灾纳福,因而称采莲为嗦啰嗹。
3、晋江布袋木偶戏
晋江布袋木偶戏即南派布袋戏,指泉州地区掌中木偶戏,以泉腔演唱,有别于唱北调的漳州北派布袋戏。1951年7月,闽南布袋戏定名为掌中木偶戏,是我国木偶戏中的稀有剧种。南派布袋戏流行于闽南地区,其源头可追溯到晋代《拾遗记》及五代《化书》、南宋《巳末元日》中的史料记载。
4、晋江灯谜
灯谜活动在晋江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唐贞元进士欧阳詹拟制中药谜,被药铺荔枝姑娘猜中,双方喜结良缘的故事至今尚在晋江民间传诵。明清以来,晋江海上交通顺畅,经济日兴,文风大盛,民间灯谜也随之活跃,并相继有李贽的《推谜类谈》、林桂舟的《锦江林画中隐语》等著作问世。
5、旋鼓舞
属泉州“跳鼓”舞中的一个分支,主要分布在泉州城乡及晋江、石狮、下南安一带。内容表现《水浒传》梁山泊好汉化妆成杂耍戏班,以卖艺为幌子,伺机混进城门,劫法场、抡卢俊义的这段故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晋江
二、晋江人文、地理、历史、风俗
晋江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泉州市东南部,晋江下游南岸,三面临海。东北连泉州湾,东与泉州石狮市接壤,东南濒临台湾海峡,南与金门岛隔海相望,西与南安市交界,北和鲤城区相邻。晋江中原文化、海洋文化、闽南文化、华侨文化、宗教文化等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相映成辉。拥有“安平桥”、“草庵”、“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龙山寺”等121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郑成功、施琅、朱熹、曾公亮、欧阳詹、俞大猷、张瑞图等著名历史人物,为晋江留下了丰富史迹和人文遗产。 晋江被列为第一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晋江市是2017年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第八名。2017年,晋江市入选为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2017年12月,当选中国工业百强县。
三、晋江有什么特产
晋江特产一:姜母鸭
姜母鸭是福建晋江的传统特色小吃,其制作工艺十分精细,选用鸭和姜母为主要原料,采用传统的制作方法制作而成,所制作出来的姜母鸭有滋阴降火功效,滋而不腻,温而不燥。
晋江特产二:深沪鱼丸
深沪鱼丸是福建晋江的传统特色小吃,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始创于清同治年间。深沪鱼丸的制作工艺精细选料考究。选用鳗鱼、马加鱼等上等鱼肉剁碎捣烂,与地瓜粉一起搅合制成,所制作出来的鱼丸色泽雪白晶亮、下锅膨胀力强、质地柔软、入口鲜美细腻。
晋江特产三:衙口花生
衙口花生是晋江县龙湖乡衙口特产。它选用良种花生“小琉球”、“中琉球”种植在沙质地上,果壳表层色泽洁白,壳内花纹自然清晰。收获时选其饱满果荚,洗净后加适量水和食盐蒸煮,炉火需既猛又纯,熟透后在艳阳下翻晒至干。衙口花生仁香酥,咸淡相宜,味道可口,百食不厌。
晋江特产四:福建龙眼
福建是我国龙眼的主要产区,产量占一半以上,福建的同安、晋江、莆田、仙游、南安和泉州等县市所出龙眼最有名,龙眼营养极其丰富,具有开胃益脾、补血安神功效。
四、晋江地名所包含的历史,文化,典故有哪些?详细讲述
内坑镇,位于晋江西部,总面积46平方公里,取名内坑者,乃镇区村落多处于思母山、苦竹山、熊山、槟榔山、灵源山等低山丘陵之坑洼处故也。
内坑原名系“梨坑”,其历史悠久而又光荣。唐宋时,因大面积种植梨果而得名,是晋江有名的梨、柑果园区。《安海志》载:“柑、品最多。‘先柑’、‘同柑’尤胜者,……二柑俱出晋江六都内坑诸乡”,故内坑又号称桔里。内坑又是古代农村外贸集市之一,据《晋江县地名录》载:“唐代的内坑、柑市曾是阿拉伯商以香料交换本地红柑之场所”。2019年10月,内坑镇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在土地革命时期,内坑是晋南特支、晋南县委的主要活动基地。1931年,成立砌坑党支部,系晋江市第一个党支部。抗日战争时期,是泉州地下党隐蔽基地之一。1946年12月至1949年7月,是泉州中心县委机关和人民游击队泉州团队部驻地,中心县委在此指挥泉属厦门、漳州(部分)等地的革命斗争。今天的内坑辖28行政村,是晋江市老区基点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