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中药材的简介

亳州由于土壤气候适宜、光热水气组合优越,生产的中药材品质上乘仅在中国《药典》上冠以“亳”字的药材就有亳芍、亳菊、亳花粉、亳桑皮四种。

亳州种植药材历史悠久,相传始于东汉末年神医华佗亲手培育的第一块药圃,种药之风在民间绵延不止。清代著名诗人刘开曾著诗曰:“小黄城外芍药花,十里五里生朝霞,花前花后皆人家,家家种花如桑麻……”诗中盛赞了亳州当时农人种药如种桑麻的热情。

安徽毫州特产有哪些

安徽毫州特产有哪些

特产指某地特有的或特别著名的产品,有文化内涵或历史,亦指只有在某地才生产的一种产品。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安徽毫州特产有哪些,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炉酒(涡阳高炉镇高炉酒)

古镇高炉自古就以“酒乡”著称,高炉的酿酒史可上溯2000多年,早在春秋时期,道教鼻祖老子曾沿涡河顺流而下,行至高炉,见此处土肥水美,民风淳朴,于是欣然驻足,开坊烧酒,诚招天下文人骚客,把酒临风,共叙人生、宇宙,而“老子家酒”的美誉也随着多情的涡河水广为流传。此后一代枭雄,魏武大帝曹操胸怀一统江山之奇志,在高炉潜心练兵,为犒赏三军,特建高炉数座,酿出美酒以解将士训练、征战之疲劳,高炉古镇也由此得名。

无籽西瓜(蒙城板桥无籽西瓜)

板桥的无籽西瓜,以异样的色彩,诱人的香味,可口的.甘甜,引来了千里的食客。1996年,板桥集镇投资4万元在孙庄村进行无籽西瓜试点,并从县科协请来技术专家现场指导。吃西瓜不用吐籽,这可真的是十分方便~

狼山秋黄瓜(蒙城小涧镇狼山秋黄瓜)

狼山秋黄瓜的特点是:个大、皮薄、子稀、肉厚,吃起来脆嫩、甘甜爽口;更有清热、健胃、利尿、提神、助消化之功能,一向被誉为宴席上之佳品。在小涧镇狼山南麓座落着一个三姓庄——潘刘于庄。该庄虽然不大,却闻名数百里,其缘故是盛产秋黄瓜。每逢秋季,其它瓜类基本结束,狼山秋黄瓜这时即上市,因此被称为秋季“瓜王”。

牛肉干(蒙城五洲牛肉干)

蒙城五洲牛肉干,采用优质牛肉制作,工艺严谨,味道鲜美,包装精美。同时五洲牌高钙牛肉干是选用优质黄牛腿肉为原料,并添加人体易于吸收的乳酸钙,采用先进工艺和科学配方,精制而成的低脂肪、高蛋白风味食品。该产品肉质疏松、鲜美可口、回味香浓、风味各异,富含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是您旅游、休闲的最佳选择。

米酵子(利辛孙集米酵子)

孙集米酵子是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孙集镇的特色小吃。在利辛,一提起当地的特色小吃米酵子,人们会说孙集的好。孙集米酵子有近200年历史,它香甜稍酸,酒味浓厚,纯正柔绵,享誉一方。

银杏(利辛银杏)

银杏,义名白果,果仁可食,是我国的特有树种,自古就是药膳和绿色食品。银杏叶的主要药用成分是黄酮类化合物和萜内酯,能有效改善脑血管和末稍血管血液循环,用于治疗动脉硬化、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此外,银杏叶还有补肾健脑、滋肤葆容、保健延年的作用。我国号称银杏的故乡,分布极广。近几年,中原大地乃至全国兴起了一股银杏树种植热,其营林规模和果叶产量雄居世界首位。

苏赵梨(谯城龙扬苏赵梨)

苏赵梨产于亳州市龙杨镇西北角的苏赵庄。苏赵梨源于明末。当时,村人为避兵乱而“跑反”,返家时,从西北河套里带回一棵梨苗栽在村东水塘边儿,本不以为意,谁知这儿的水土独特,竟然育出了一代名品──苏赵梨。苏赵梨的特点是酥脆可口,甜中带香,果肉纯白,味正多汁,食之无渣,落地即碎。清道光年间,苏赵梨与砀山梨同为贡品。

核桃(谯城三官核桃)

核桃原产于羌胡,故又名胡桃,因其全身都是宝而倍受世人青睐。三官镇由于地质条件好,1960年国家决定在此投资建设亚洲最大的核桃林场,直属省林业厅。到1962年共育林3。7万亩,1963年省政府决定将其定名为“国营亳县核桃林场”。产品过去主要供应军工和航天企业,现远销海外,成了当地大宗出口商品之一,被称为“核桃王国”。

古井酒(谯城古井镇古井贡酒)

古井贡酒属浓香型大曲酒,产于安徽省亳州古井镇。此地有一古井,据传是南北朝时的遗迹。井水清澈透明,饮之甘甜润喉,有“天下名井”之称。当地人用井水酿酒,效果极佳。明万历年间,被作为名产进贡,一直延至清代都列为“贡品”,遂得名“古井贡酒”。古井贡酒“颜色如水晶,香醇如幽兰,入口甘美醇和,味经久不息”,先后多次被评为国家名酒,蜚声中外。

红心萝卜(亳州“穿心红”辣萝卜)

“穿心红”辣萝卜产于安徽省亳州城南三里的“八角点将台”周围一里左右。它的特点是酥脆如梨,甜中含微辣。初开萝卜,竟有一道红线纵穿中心,经线颜色鲜艳,如同血染。穿心红辣萝卜不仅是一道佳肴,而且是一味良药,具有滋阴、平喘、理气、清热等疗效”。小时候跟着老爸去澡堂洗完澡,就偏爱这一口。

当然,除了亳州人最爱的美食。

还有这些“宝贝”是最具亳州本地特色的。

亳州芍药(亳州十八里种植基地)

芍药是我们亳州特产药材之一,作为亳州市市花「芍药花」,每逢盛开之时更是引来大批外来游客参观,同时,拉动着亳州经济飞跃发展。芍药被人们誉为“花仙”和“花相”,且被列为“十大名花”之一,又被称为“五月花神”,因自古就作为爱情之花,现已被尊为七夕节的代表花卉。

亳州丹皮(亳州特产中药材)

亳州是药用牡丹的主产区,丹皮即药牡丹根的皮,秋春季采挖3—5年的牡丹,除去根的表皮和皮肉木质,晾干即可。亳丹皮有镇静、镇痛、催眠、降压、抗菌等作用。

亳州花粉(亳州特产中药材)

亳花粉味甘,微苦,性凉,有生津止渴、降火润燥、排脓消肿等功效。《本草正义》:药肆之所谓天花粉者,即以萎根切片用之,有粉之名,无粉之实。天花粉为葫芦科植物栝蒌的根,是一种中药,为清热泻火类药物,其具体功效是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排脓消肿。

亳州剪纸(亳州民间特色手艺)

亳州的剪纸最早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随着文化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剪纸艺术从单纯的窗花逐渐演变成用在儿童的鞋、帽,妇女的头巾,刺绣的底稿花样,喜庆节日的装饰上,用途逐渐扩大。亳州剪纸作品在国内外百余种刊物、杂志、报刊及专业杂志和学术交流会上发表,并在各类艺术大赛中屡获大奖,不少作品被国际友人所收藏,在国际剪纸艺术界享有盛誉。

华佗五禽戏(亳州特色养生方式)

亳州华佗五禽戏是以模仿动物动作和神态为主要内容的组合动功。2011年5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直享有至高名誉。在亳州,更是老少皆宜的锻炼方式,深受大家喜爱。

亳州二夹弦(亳州民间特色戏曲)

据史料记载,“二夹弦”这一稀有剧种,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二夹弦具有强烈的人民性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深刻地反映了皖、鲁、豫一带的风土人情,深受老百姓的喜爱。2006年,二夹弦被列为安徽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次,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天的二夹弦,不再是一个剧种,可以说,她已经是亳州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象征,是亳州人民的骄傲。

亳州花茶(亳州特色养生茶)

以“亳菊”、“枸杞”、“胖大海”等为代表组合配制的养生花茶一直深受全国各地花茶爱好者的喜爱。亳州花茶具有美容养颜,延年益寿,疏通肠道等特点,是亳州当地养生之秘笈。

;

安徽亳州盛产那些药材

亳州自古就有“药都”之称,是中医药文化的摇篮,盛产中药材。自东汉末年神医华佗开辟第一块“药圃”之始,勤劳智慧的亳州人依华佗之灵气,靠土地之肥沃,借交通之便利,种植、经营中药材之风日益繁盛,经久不衰,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药典》上冠以“亳”字的就有“亳芍”、“亳菊”、“亳桑皮”、“亳花粉”四种;其中亳芍、亳菊被列入安徽四大名药,亳产白芍产量占全国总量的75%。近年来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已发展到100多万亩,,种植400多个品种,新开发208种,从事种植、加工、购销中药材的人员达100万人之众,形成近千个中药材种植专业村。市区内建有全国规模最大、设施最好、档次最高的“中国(亳州)中药材交易中心”。该专业市场年交易额达100亿元以上,亳州已是名符其实的全国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药业经济已成为当地富民强市的重要支柱。因此,亳州赢得了“数天下药都,药材天地,歧黄事业,此城最古;量人间风采,神医故里,医药文化吾地独优”的美誉。地中药材有"亳芍、亳菊、亳花粉、亳桑皮"等20多个品种,亳芍年产量占全国产量的75%左右,目前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已发展到100多万亩,种植400多个品种,新开发208个品种。

亳州有什么特产?

1、万寿绸,亳州万寿绸又称贻锦绸,亳州著名工艺产品之一。明朝万历年间,曾作为贡品进贡皇帝,因名“万寿绸”。亳州是安徽重要的蚕丝产地,“万寿绸”利用本地生产的生丝纺织而成。质地坚韧,耐用,美观,久不褪色。花色分蓝白、红绿二种,在图案设计上别具一格。

2、古井贡酒,是亳州传统名酒。产自安徽省亳州市,属于亳州地区特产的大曲浓香型白酒,有“酒中牡丹”之称、被称为中国八大名酒之一。

3、白芍,多年生草质藤本;根圆柱状,灰黑色。生于山地疏林或山坡灌木丛中;海拔1400-2800米分布于大理北部及云南大部分地区;西藏、四川、广西、湖南也有。

4、亳菊,是《中国药典》中以“亳”字命名的中药材之一,亳菊是菊花中的珍品,2014年被中国农业部登记为地理标志性农产品。

5、剪纸,亳州剪纸一种古老的传统艺术,流传于安徽亳州一带。是由民间剪纸与新剪纸两个部分组成的。民间剪纸是在民间流传已久的一种实用性剪纸,如灯花、窗花、鞋花等等,它们具有玲珑剔透的艺术特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土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