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文化独特在哪里?
梅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总面积为1.58万平方公里,在闽粤赣三省交界处,东临潮汕,北接福建龙岩和江西赣州,是客家人最主要的集散中心和聚居地,曾经举办过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和世界客家联谊会,誉称世界“客都”,具有浓郁的客家风情何为客家风情?
梅州在广东的东北部,梅州500万人口有99%的客家人,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所以有“世界客都”之称。到梅州旅游我们的旅游产品最主要、最有特色的就两个,第一是客家文化、客家风情。到梅州可以看到保存比较完整的客家围龙屋民居、可以听一听客家山歌,也可以品尝客家美食,品味客家风情。
像桥溪客家古民居。
说客家文化底蕴深厚,还表现在天人合一的客家民居——围龙屋就是客家历史文化的一个缩影。梅州的围龙屋与福建常见的客家民居土楼不一样,土楼是圆形,围龙屋是半圆形。据说,半圆形的围龙屋没有圆形土楼的防守性强,着说明经过数次迁徙后的客家人在梅州已经站稳了脚跟,梅州成了客家人的主要聚集地。
如今,在梅州市区及城郊40公里以内的地域,还保存着几百座大小不一的围龙屋。围龙屋始于唐宋,盛于明清。梅县南口镇的围龙屋群、丙村镇群锋村的仁厚温公祠围龙屋,梅江区三角镇的承德楼围龙屋已成为海内外游客涉足的热点。
平远县风土人情简介
你是广东人吧,我就是那儿长大的.
如果有机会的话,你可以去五指石看看,那儿风景不错
平远县地处广东东北部,位于东经116°左右,北纬24°左右,全县总面积1381平方公里,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地带性土壤为红土壤,土层深厚,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637毫米,年平均气温20.7℃,自然环境良好。全县辖12个镇,136个村委会,1448个村民小组,林地面积159.1万亩,耕地面积15.7万亩,其中水田12.8万亩,旱地2.9万亩,全县总人口25.1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64万人,全县可开发山地面积约25万亩。
我县地理位置优越,东面与广东蕉岭县相连,西面与江西省寻邬县相邻,南面与广东兴宁市和梅县相接,北面与福建省武平县接壤,距梅州市区42公里, 206国道贯穿县境,通过广梅汕铁路、梅州机场、梅坎铁路和在建的梅揭高速公路,每天有10辆豪华卧铺车往返于省会广州市。
一、种植业平稳发展
1、粮食面积稳步增长。2004年全县种植粮食作物28万亩,比去年增加1.5万亩,增长6%。其中水稻种植面积22万亩,比去年增加0.7万亩,增长3.3%,由于受旱情影响,晚稻减产1200吨,全年总产为9.2万吨,仍比去年增长2%,其中抗倒伏、抗病性强、米质达国家二级以上的优质稻10万亩,比去年增长60%。
2、种植结构更加优化。全县粮经比例更趋科学,全县种植超甜玉米、西瓜、烤烟、蔬菜等经济作物7万多亩,种植效益明显提高,仅超甜玉米一项可使全县农民纯收入比去年增加700多万元;生姜销路十分顺畅,每公斤价格在5-7元之间,亩产值达1万多元,全县0.7万亩生姜总产值6000多万元。
3、山地开发凸现亮点。脐橙、三华李、椪柑都是我县的特色水果,其中脐橙更因品质优异而屡获殊荣,成为我县农业开发中最大的一个亮点。
4、加工流通初具规模。依托我县丰富的农产品资源逐步发展加工业,梅菜、柿饼、牛肉干等产品均占有一定的市场,最具代表性的是金绿果业公司和裕兴隆食品厂,其中金绿果业公司2004年销售脐橙80万公斤,脐橙产后加工厂正在紧张建设中;裕兴隆食品厂年加工生产腌制大蒜、生姜、荞头60万公斤。
二、养殖业发展迅速
1、畜牧养殖规模扩大。我县畜牧养殖已经由以农村散户养殖为主逐步向百头以上大户养殖为主、单纯养殖为主逐步向"畜-沼-果"综合开发为主发展,全县百头以上养猪大户95户,年出栏瘦肉型生猪3.5万头,其中已建成的万头猪场一个,在建的一个。脐橙"畜-沼-果"模式应用户70多户,年出栏生猪近万头。目前,县嘉润畜牧发展有限公司以提供猪苗、饲料、技术,包回收肉猪的形式与八尺、仁居等镇的26户种果户达成合作养猪项目,预计每年增加生猪饲养量5000多头。
2、水产养殖效益提高。今年我县水产当家品种-草鱼的免疫注射率比去年高,发病率低,鱼苗成活率高,由农业局统一购买的10万尾湘云鲫鱼苗在全县推广养殖,目前已陆续捞捕上市,预计可增加农民收入10万多元。
三、农村经管稳步推进 体现在:
1、农村承包稳定有序。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99%已签发到户,经营权健康流转,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有序。
2、农财管理民主规范。各村民主理财监督小组积极行使监督权,全面推进村级财务公开日常化和村级财务电算化,农村财务管理实现规范化、制度化。
四、四大产业雏形初现
1、脐橙产业化基地。全县现有脐橙面积3万亩,挂果面积1.5万亩,2004年总产达8000吨,产值3200万元,是广东最大的优质脐橙生产基地,平远脐橙色艳、香浓、味美,是国家无公害农产品。
2、油茶产业化基地。梅州小天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已投入1000多万元在长田镇建设万亩油茶基地,目前已种植2000亩,备耕4000多亩,计划以长田镇为中心每年发展油茶1万亩,到2010年全县要达到10万亩,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依托公司生产及其深加工基地,推进油茶产业化。
3、南药产业化基地。县南药资源有限公司2004年已种植新中药1万亩,建立中草药母本园1个,园内繁育有两面针、青天葵、千斤拔、南板蓝、鸡血藤等20多种中草药,加强与广州中医药大学的技术合作,共建中药产学研示范基地,完善加工体系建设,加快中药饮片和中草药提取物加工厂建设步伐,按照"一村一品"的模式,以统一培训、统一提供种苗、统一提供技术、统一收购产品的形式发动全县农民种植,至2010年全县要建成10万亩南药生产基地,把我县建成广东乃至闽粤赣地区有名的中要原材料集散基地和种子种苗繁育基地。
4、特色农作物产业化基地。我县是广东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县,每年产优质杂交水稻种子30万公斤,也是梅州市最大的超甜玉米鲜苞生产基地,每年种植超甜玉米1万亩以上,出产鲜苞近千万公斤,产值1400多万元。已建成八尺超甜玉米专业镇、仁居烤烟专业镇、中行无籽西瓜专业镇等专业镇,特色农作物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平远县工业走廊地处县城西南角,距县城2公里。东西长6公里,南北宽1公里。规划控制区5.23平方米,详细规划3.89平方公里。该地交通便利,国道206线、省道S225线均穿越而过。
该工业走廊由苏州科技学院规划设计研究所完成总体规划。产业定位以木材精深加工、纺织服装、机电产品、电子元件、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五大类为主,并辅之于功能完善的第三产业。力争用10年时间,投入2.5亿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把工业走廊建设成为我县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和最大的经济增长极。
落户该工业走廊项目,一律给予如下优惠措施:凡购买地皮置业,三通一平后每平方米16元人民币;凡租用地皮置业,前12年全免租金;亦可协商由当地建好厂房,采取租用厂房形式兴办企业。工业生产用电实行电价保护,电度电价0.5元/千瓦时,使用工程水水价不超过0.1元/M3。
首期工程——天河工业园,占地面积1000亩,已于2003年3月上旬奠基,目前正在进行三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建成后可安排15个工业项目进园办厂,目前已有总投资3200多万元,年产5万立方米中纤板的中外合作企业——梅州鼎盛木业有限公司落户,另有一批项目正在洽谈之中。
我们将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要求,实施“零地价、零收费、零干扰”的优惠抓好园区建设和管理,不断完善园区的软硬件环境,把园区建设成为海内外客商投资兴业的乐土。热诚欢迎海内外客商前来投资兴业。
梅州特色是什么?
1、梅州金柚品质优良,驰名中外。1987年被中央农业部评为优质水果;1988年被评为广东省优稀水果;1990年被中央农业部评为“绿色食品”;1991年在全国“七五”星火计划成果博览会上荣获金奖。梅州金柚的主产区梅县,1994年被国家首批百家中国特产之乡组委会命名为“中国金柚之乡”称号。
2、大埔青花瓷大埔县青花瓷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渊源,工艺精良、造型多样、装饰丰富,具有浓郁的乡土特色,独树一帜;目前产量、出口量优势地位突出,居全国同类产品前列。
3、平远脐橙产于广东省平远县。平远脐橙具有果大美观、果皮较薄、油胞较细、色泽橙红鲜艳,肉质脆嫩、化渣、风味甜浓、无籽、早熟且耐贮运等特点。2003年,平远脐橙通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4、梅县金柚是梅州的王牌特产,人们普遍喜爱的水果,老少皆宜,有益身心。
5、蕉岭县种植蕉岭绿茶具有悠久的历史,蕉岭绿茶所具有的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绿润,香气馥郁和特殊的山韵风味,汤色嫩绿略带微黄,滋味浓醇鲜爽,回甘持久”特点的蕉岭绿茶,深受群众喜爱。
梅州的文化艺术
梅州的文化是典型的客家文化。在区内有很多古朴的客家民居,包括围龙屋、走马楼、五凤楼、土围楼、四角楼等,其中以围龙屋最有特色和最为著名。而当地的特产也以客家文化为特色,包括有炮弹芋头、梅州金柚、梅菜干、梅州盐焗鸡、客家娘酒、酿豆腐、麦芽糖等。
客家文风经久不衰,代代发扬光大,并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还创造出极具客家特色的“客家山歌”、广东汉剧、广东汉乐、“客家童谣”、“客家谚语”,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作出重大贡献。此外,梅州还具有丰富的客家文物、独特的客家民居、浓郁的客家民间艺术和民俗风情。
梅州市有七个省级艺术之乡。其中有3个被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即梅县区客家山歌艺术之乡、大埔县茶阳镇花环龙艺术之乡、丰顺县埔寨镇火龙艺术之乡。此外,山歌大师汤明哲被广东省文化厅命名为“广东省优秀民间艺术师”。 梅县区客家山歌艺术之乡 大埔县茶阳镇花环龙艺术之乡 平远县船灯舞艺术之乡 丰顺县埔寨镇火龙艺术之乡 五华县新桥镇竹马艺术之乡(新桥镇已并入华城镇) 兴宁市杯花舞艺术之乡 大埔县广东汉乐艺术之乡。 据考古发现和近几年的文物普查统计,梅州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和遗物点398处。
在客都梅州有一种美食叫做黄粄,教你做正宗“平远黄粄”!
在世界客都梅州平远有一种客家 美食 叫做黄粄,“平远黄粄”是梅州传统小吃,距今已有三四百年的 历史 ,平远当地人每年春节家家户户都做黄粄招待亲友。黄粄在平远常见,目前平远的黄粄制作技艺已作为传统技艺被列入梅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黄粄是平远人过年招待亲友的一种传统风味小吃,凡是吃过黄粄的人无不对黄粄赞叹不已,常常有慕名而来的游客到平远采购黄粄。黄粄可蒸、可煮、可炒,口感爽滑,味道极佳。
制作方法
1、提前一晚将禾米洗净、浸泡;
2、采集山上的黄粄树,然后将黄粄树烧成灰,再把黄粄树灰放在水中浸泡过滤,再过滤而成碱水;
3、把禾米放入饭甑中蒸熟,蒸熟后往里加入碱水并搅拌均匀,让米饭吸收碱水的精华,然后再蒸半小时;
4、将蒸好的米饭放在石臼中,用木槌大力捶打成糊状;
5、用手捏成长条或者是团块状。就这样,黄灿灿、 香嫩嫩的黄粄制作成型。
一杆杵槌,一口石臼,客家人在竹篱笆前挥槌的身影,无疑是一幅最美的客家生活风俗图,黄粄传统的工艺保持了千百年来品质的“原汁原味”!
黄粄的食用方法很多,无论是酿、蒸、煮、煎、炒,都是独特的美味。
蒸
蒸软的黄粄片,蘸上糖或酱料,风味独具一格。
炒
切成小粄条,配以爆香的鱿鱼丝、瘦肉丝、冬笋丝、冬菇丝、蒜苗丝。炒成香气诱人的炒黄粄,是远近闻名的客家 美食 。
煮
把黄粄切片,与猪肉、猪肝等食材一同放入锅中煮熟,味道鲜香软糯。
炸
把黄粄切片,放入锅中油炸,口感香糯爽口。
酿
在黄粄捶打成糊状之后,把黄粄捏成小块,擀成比饺子皮稍厚的粄皮,包入馅料,再放入锅中蒸熟,口感独特。
黄粄的制作过程虽然繁琐,但并不影响客家人对黄粄的喜爱,这道千锤百炼的 美食 让游客们赞不绝口,更让远方的游子念念不忘!
广东梅州平远的特产有哪些 广东梅州平远有什么特产
1、梅州金柚。广东省梅州市现辖行政区域(梅江区、梅县区、兴宁市、大埔县丰顺县、五华县、平远县、蕉岭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梅州金柚果大,外形美观,果形端正,呈葫芦形;果皮黄色,光滑、匀整、洁净;果肉清甜爽口,有蜜味,质脆而化渣。富含营养物质和较高的药用价值,又由于其耐贮藏运输,在自然通风条件下,可贮藏半年而不改风味,故又有“天然罐头”之称。
2、平远脐橙。平远脐橙产于广东省平远县。平远脐橙具有果大美观、果皮较薄、油胞较细、色泽橙红鲜艳,肉质脆嫩、化渣、风味甜浓、无籽、早熟且耐贮运等特点。平远县自然环境良好,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633.4毫米,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20.7℃。一月份平均气温11.1℃,果实成熟期昼夜温差在10~11℃以上,空气湿度77%,与脐橙适生条件极为吻合,适宜脐橙的经济栽培和脐橙优良品质的形成。
3、梅县金柚。梅县金柚是梅州的王牌特产,人们普遍喜爱的水果,老少皆宜,有益身心。除有清热涧肺、化痰止咳的功效外,并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还含有类似胰岛素B细胞分泌物质有调节血糖的作用。
4、大埔青花瓷。大埔青花瓷大埔县青花瓷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渊源,工艺精良、造型多样、装饰丰富,具有浓郁的乡土特色,独树一帜;目前产量、出口量优势地位突出,居全国同类产品前列。青花瓷是大埔县的支柱产业,也是外贸出口创汇的龙头产业。广东省大埔县髙陂镇、光德镇、桃源镇、湖寮镇、百侯镇、枫朗镇、大东镇、1镇、三河镇、洲瑞镇、银江镇、茶阳镇、西河镇、青溪镇、丰溪林场《大埔县人民政府关于确定大埔青花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地域范围的函》,埔府函〔2015〕72号大埔县陶瓷产业管理办公室企业标准:Q/TCB01-2014《大埔青花瓷技术规范》。
5、西岩乌龙茶。西岩乌龙茶外形紧结稍卷曲,色泽乌绿匀润;内质香气馥郁持久,滋味醇厚爽口,回味甘滑,茶汤橙黄明亮,叶底绿腹红镶边,耐冲泡。产于大埔县西岩山一带,这里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山高多云雾,林木茂密,群山环抱,直射光少,多漫射光,相对湿度大,土质肥沃,适宜茶树平衡生长,芽叶肥壮,叶质柔嫩,叶色鲜绿,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及芳香物质等,因鲜叶内含物质丰富,为制好名优茶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西岩乌龙茶的茶树品种原为小叶种,抗性强,芽叶多紫色,成茶香气高长。
6、平远慈橙。平远慈橙产于梅州市平远县,具有果型美观、色泽鲜艳、甜酸适度、果肉脆嫩、汁多、化渣、无核、风味浓郁、鲜美可口、富有香气、早熟且耐贮运等特点,享有“橙中之王”美称。平远慈橙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7、马图绿茶。马图绿茶是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龙岗镇马图村的特产。马图绿茶条索成眉条状,色泽灰绿有光,叶底柔软幼嫩,汤色青绿略带微黄,饮之甘醇爽口,香气清高味浓,提神醒脑,回味无穷。丰顺龙岗镇马图村原名叫马头村,这里层峦叠嶂,云雾缭绕,是我市著名的老苏区。龙岗镇马图村有 “梅州高原”之称,地理条件优越,被誉为“梅州最适宜种茶的地方之一”。
8、五华长乐烧酒。长乐烧酒,广东省五华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长乐烧酒酿造技艺最早可以追溯到晋代,宋朝时,因当地设置长乐县而得名“长乐烧”,发展到明代工艺逐渐成熟。现今长乐烧酒选用优质稻米为原料,采用自制特种酒饼为糖化发酵剂,汲取玳瑁山泉水酿制而成,具有“醇厚绵柔,舒适引口,回味怡畅,醉不上头”的独特风格,在广东和港澳地区以及东南亚均享有盛名,素有“南国佳酿”美称。
9、大埔蜜柚。蜜柚多产于大埔县,种植面积四千多公顷,所产柚果形状端正,肉质柔嫩,无核或少核,酸甜适中,已被评为广东省优稀水果。所在地:广东大埔县所辖湖寮、百侯、枫朗、大东、光德、桃源、高陂、1、三河、洲瑞、银江、茶阳、西河、青溪、丰溪林场等15个镇(场)。
10、西岩山茶。西岩山茶西岩单丛茶简介大埔西岩白叶单丛茶自一九九五年十月在中国农业博览会上荣获金奖后,一九九七年又荣获中国国际茶叶展览会金奖。西岩珠形白叶单丛茶主产于大埔县枫朗镇西岩山麓海拔在1250米以上的山地周围,土壤多为中性偏酸ph值5---6之间的红、黄、赤红土壤,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适宜茶树生长和有利构成优质茶叶中内含物质和积累是“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和地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