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河北有哪些名吃?盘点河北三大名小吃,你吃过几种?

河北,内环京津,遥望渤海,太行山下,北国风情。

这里是慷慨悲歌的燕赵大地,是明清以来的京畿重地,地理定位和文化定位,都相当的准确,可是,也有让人不大清楚的地方,那就是河北菜。

河北菜,即冀菜,到底是什么样的菜系?好像不太出名的样子?

从流派上来说,河北菜分为了三大流派:

代表性名菜,主要有总督豆腐、锅包肘子、金毛狮子鱼、白玉鸡脯、李鸿章烩菜等等,说实话,如果出了河北,可能很少有人知道这些菜,所以说,河北菜很低调。

不过,河北的小吃,还是很丰富的,各种风味小吃云集,相对来说,比河北的传统名菜,更有名一些。

下面盘点河北三大名小吃,看看你吃过几种?

到了河北,不能不尝一尝驴肉火烧的滋味,毕竟,太有名了,几乎成为了河北 美食 的代名词。

俗话说,天上龙肉,地下驴肉。

吃驴,河北人是认真的,夸张点说,没有一头驴能活着走出河北。

在河北,驴肉火烧,主要分为两大派,一派是保定驴肉火烧,一派是河间驴肉火烧,郭德纲的相声里说,保定有驴火大酒店,不知道现实中有没有?

河间驴火,是专指河北河间的驴肉火烧,河间市属于县级市,隶属于沧州市,这里的驴火技艺,被列为河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于河间驴火和保定驴火,到底有何区别?

首先来说,河间驴火的 历史 ,应该比保定驴火早,是真正的“驴火之乡”。

再者,河间驴火的驴肉是酱制,保定驴火的驴肉是卤制,河间用太行驴,保定用渤海驴,驴肉制作方法和驴的品种就不一样。

还有,河间驴火是长方形,保定驴火是圆形,从外观上,二者又不一样。当然了,这是传统的驴肉火烧制作标准,现在流行于全国各地的驴肉火烧,是不是还这样做,那就不好说了。

驴火虽好,但也总不能老吃吧,所以,河北还有一种好吃的肉饼,可以替换人们的口味,它就是香河肉饼。

香河肉饼流行于河北、北京等地,在北京,也是有名的 美食 ,可以说发源于河北,发展于北京,传承二百年之久。

香河是河北廊坊下面的一个县,西邻北京通州,所以香河肉饼,又称京东肉饼。

这种饼是怎么来的呢?

有人说,可能源于一千多年前的突厥饼,不过,一般认为,香河肉饼起源于明清时期,主要是清朝乾隆年间,说到这,大家应该都猜到了,又跟乾隆皇帝有关,相传乾隆皇帝路过此地,吃了这种肉饼,大加赞赏,从此香河肉饼名气就传开了。

河北小吃,保定驴肉火烧和河间驴肉火烧,以及香河肉饼,应该说,是河北最有名的小吃,除此之外,还有薛家窝头、四条包子、羊肠汤、二毛烧鸡等众多河北特色小吃,不知道你吃过几种?

二、河北的特色美食有哪些

河北的特色美食有驴肉火烧、石头饼、八大碗、河间驴肉、缸炉烧饼、柴沟堡熏肉、曲面、棋子烧饼、唐山麻糖、炒凉粉、饹馇等。

在河北省石家庄,这鸡蛋灌饼就是很常见的小吃,这是当地的一种很有特色的小吃。这鸡蛋灌饼的做法非常的考验技术,首先需要把面饼摊在铁锅上面去煎,在煎的差不多的时候就在这中间挖出一个洞,然后接着往里面倒入一些鸡蛋液,到这饼煎至双面金黄色的时候,就完成了。这鸡蛋灌饼吃起来非常的香,外面焦焦的,里面软软的,有鸡蛋的香味,非常好吃。

石头饼也是河南省很出名的一种小吃,这种小吃在很多地方都是没有的。这石头饼的做法非常的奇怪,很多人都没有见过,是用这面饼弄成圆形的然后放在一些石头上面,火会烤热这些石头,然后就利用这石头的温度去把面饼烤熟。这鸡蛋烤熟的石头饼吃起来软软的,非常香。

保定的驴火烧在河北省也是相当的出名,而且它也是一种历史很悠久的小吃。这驴火烧看起来有点像是肉夹馍,但其实这驴火烧比肉夹馍好吃的多,因为这驴火烧的饼皮比肉夹馍更加薄,里面夹的肉也更加的鲜嫩。

三、河北特色美食

河北特色美食有很多,各地也不同,比如河间驴肉火烧、正定八大碗、承德羊汤、香河肉饼、沧州火锅鸡、金毛狮子鱼、西河肉糕、驴打滚、牛肉罩火烧、沧州铁狮子头等。

1、河间驴肉火烧

河间是河北沧州市的县级市,这里的驴肉火烧真是远近闻名,驴肉火烧有多种味道,它里面还可以添加焖子和青椒进行提味和解腻,还有人喜欢放一勺汤在火烧上,来进行提鲜。

2、正定八大碗

八大碗是满族人家最平常的菜肴,集中了扒、焖、酱、烧、炖、炒、蒸、馏等烹饪手法。主要由猪肉制作而成,分四荤四素,用于宴请宾客,上菜时用统一的大海碗,摆放成八角形。

3、承德羊汤

承德的风景很美,但是它还有一个隐藏的美食就是羊汤,羊汤主要以汤鲜味美而著名,羊杂有助于肠胃的消化吸收,每次喝上一碗,在寒冷的时候都会感觉很幸福,当喝完了再出去的时候,总感觉自己就没那么冷了。

4、香河肉饼

香河肉饼是河北香河县的一道传统特色美食小吃,香河肉饼的主要原料是面粉和猪牛羊的肉制作而成,薄皮馅厚,外皮焦黄酥脆,内馅鲜嫩香醇,油而不腻、味道非常鲜美,深受大众的喜爱。

5、沧州火锅鸡

火锅鸡起源于沧州,是红烧鸡与麻辣火锅相结合,既保留了川渝火锅的麻辣鲜香,又增添了鸡肉的嫩滑多汁。

6、金毛狮子鱼

金毛狮子鱼是由石家庄中华饭庄的名厨袁清芳创制出的一道菜品,鱼丝蓬松,色泽金黄形如狮子,吃起来也是酸甜可口。

7、西河肉糕

西河肉糕是河北石家庄深泽县河西村的一道特色传统名小吃,始创于晚清时期,是深泽县“美食三绝”之首。西河肉糕色泽油亮,香气扑鼻,入口软而不腻,味道咸香,久吃不腻,是当地宴请宾客不可缺少的名吃之一。

8、驴打滚

驴打滚是用黍米做成的一种大众的小吃,因为其吃起来黏黏糯糯的,香甜可口受到很多人的喜爱。外面呈现的是金黄色,吃起来豆香味十足,豆沙更是入口即化,口齿留香,别具一番风味。

9、牛肉罩火烧

牛肉罩火烧,可以说只有在石家庄才能吃到正宗的,很有地方特色。就是酱牛肉和火烧相结合的美味佳肴,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了,牛肉的口感又酥又嫩,汤汁极其香甜,饼劲道有嚼劲。

10、沧州铁狮子头

沧州是狮子头的发源地,肉丸子的个头比较大,可以红烧,也可以清蒸,口感真的外焦里嫩,再沾上些汤汁一起吃,真的感觉吃起来唇齿留香。

四、河北十大经典特色小吃盘点

河北十大经典特色小吃盘点

谁也抵挡不了美食的诱惑,尤其是就地取材,原汁原味透露着当地百姓生活风貌的当地小吃。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河北的特色小吃吧!

NO.1:饹馇

饹馇又称咯扎,是唐山的汉族面食小吃,用豆面做成饼形,切成块,熬菜吃、炸着吃或炒菜吃。是百姓逢年过节,婚丧喜庆,迎来送往的必备之物。在当地,甚至还有“不吃咯扎宴,不算到唐山”的说法。

历史小故事:

据说清朝年代,在遵化马兰峪建东陵以后,守陵人为讨得皇家的欢心,就把这一特产送进了皇宫。当时,慈禧吃饭有个习惯,端上来的菜最多只夹两口就撤下。有一次,御膳房端上了醋熘饹馇,她一看没有吃过,问了声:“这是什么菜呀?”太监赶忙回答:“还没起名字呢,请老佛爷赐个名吧。”慈禧一边听一边吃了两口,太监就忙着往下撤。

谁知,慈禧老佛爷还没有吃够,就说了句“搁着”吧。太监以为这是太后赐的菜名,马上传下去:“老佛爷赐此菜名为‘咯扎’。”咯扎与搁者谐音,从此,饹馇的叫法便在民间流传开了,饹馇的身价也就成了唐山宴席上的一道名菜。

营养价值:

从营养食疗角度看,绿豆咯扎还具有清肝合胃,泻火消暑,美容解毒,降低血压,血脂的功能,符合现在提倡的食疗合一,饮食养生的要求。现在,咯扎菜肴已经成为唐山人民喜爱的独特美味,醋溜咯扎、烩咯扎、炸咯扎、焦溜咯扎、玻璃咯扎、炒咯扎、咯扎签子、糖醋咯扎等等,据说能做一百多道菜,很有特色,摆在餐桌上,质高形异,色美味香。近年来,咯扎更是登上了大雅之堂,咯扎宴已成为招待国内外宾客的拿手菜,深得食客的赞誉。

如何制作:

人们把精选的绿豆用水发泡,漂去豆皮,然后用水磨成汁,再过滤去渣,经过三次去毛浆,待成洁白的淀粉后,再兑好汁,搅成浆糊状,用尖锅缓火摊制成圆形薄片,一张饹馇就做成了。

NO.2:薛家窝头

清朝道光年间,河北省大城县里坦镇薛家祖传一种独特的蒸制窝头的技术。薛家窝头,色泽金黄,味道纯正,香短期可口,营养丰富,在当地享有盛誉。薛家窝头至今已有一百五十年的历史了。相传,清光绪年间,皇宫大太监李连英吃后称赞不已,他在回宫时带了些窝头。此后一直长盛不衰。

营养价值:

光绪末年,太监总管李莲英(大城籍人),把薛家窝头作为贡品送给慈嬉太后,慈嬉品尝后,大悦,称之为“黄金塔”,并亲书匾额赐给薛家。此事在大城一带广为流传并有史记载。薛家窝头,是根据中国古医学,医食同源的原理,以糜子米、大黄豆为主要原料,辅以其它配料,属纯天然绿色食品。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高蛋白、低脂肪、低糖份、粗纤维、细口感。食用后有降低血脂、胆固醇、高血压及防治糖尿病的作用,经常食用能调节人的中枢神经及新陈代谢机能。其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是一般面食难以相比的。

如何制作:

薛家窝头原料采选严格,所用的黄豆和糜子,全部来自于无公害种植基地,手工精挑细选。磨好的面,时间不能放的过久。在常温条件下,夏天要随磨随蒸,不能隔夜,冬天最多放置两三天。蒸制火候也要掌握得恰到好处,稍有偏颇,就难以达到好的效果。刚出屉的窝头要色泽黄润,看似罩着一层透明的膜,光亮油润,气味清香,入口细腻爽滑才够标准。

NO.3:保定白运章包子

白运章包子铺是名声遐迩的中华老字号,创建于1919年,是白运章师傅以自已的名字开设的一家包子铺。1958年,在全国大中城市包子质量评比中,白运章包子与天津“狗不理”包子双双夺魁。白运章包子是以肥瘦相间的新鲜牛肉、时令蔬菜为馅料,包子皮是用发面和烫面按一定比例制成。

如何制作:

白运章包子由回族面食厨师白运章创制。包子以鲜牛肉浇馅,拌以多种调料、佐料、切碎挤干的菜料,面粉作皮,包馅,蒸熟。皮薄、边窄、馅大、油香、形美,隔皮见馅,由馅成丸,入口喷香。包子的特点是皮薄有筋道,肉馅鲜香,回味无穷。

营养价值:

中医认为,面粉性味甘凉,有养心益肾、健脾厚肠、除热止渴的功效。包子、饺子、馄饨都是以面粉为皮辅以各种馅料制咸的特色食品。包子外皮松软有弹性,口味鲜美;饺子几乎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馄饨皮薄爽滑。三者因馅料、烹饪方法不同,营养成分差异很大,但总的来说,三种食物的总体营养成分搭配合理,都属于“完美的金字塔食品”。

NO.4:桲椤饼

桲椤饼是秦皇岛地区长城沿线的地方名吃,相传明朝将领戚继光率领以浙江义乌人为主力的"戚家军。

"镇守山海关,北方粗粮较多,戍边士兵生活艰苦,因此有人利用每年五月长城沿线桲椤叶鲜嫩时机,制成长城桲椤叶饼,粗粮细做,改善生活。

历史小故事

“桲叶饼”也叫“长城菠椤叶饼”。食品的制作方法据说来自明代防守长城的“戚家军”。据传,戚继光镇守山海关年间手下有精兵数万,因阵营内有相当一部分的南方兵,他们很难适应当时的北方伙食,恰巧山海关一带的长城边处长着好多的桲椤树,树叶清香且肥大,有个聪明的火头军用树叶做皮,里面用面粉包了点菜馅,经过蒸制清香扑鼻且非常好吃,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的就把这种做法传了下来,很受人们的喜爱,故一直延续至今,经过对原料的改进发展至今仍沿用“长城桲椤饼”的名称。

如何制作:

首先做馅,最具代表性的是三鲜馅,三鲜馅主料有对虾、鸡蛋、肉丁和韭菜;随后将桲椤叶剪成圆形或椭圆形,再用淀粉和面做成薄薄的饺子皮状,平铺在桲椤叶上,然后放馅;最后两面合起为半圆形的桲椤叶饼,上锅蒸熟,即可食用。

NO.5:黄骅烧饼

吊炉烧饼制作技艺是黄骅市后街村穆斯林独特的'民间传统面食制作技艺,以家庭作坊的形式传承下来,至今已有120年历史。吊炉烧饼原称千层吊炉烧饼,制作流行于黄骅市城区北部后街村,该村2300人,是回族聚居村。

历史小故事:

据考,中国烧饼是由汉代班超通西域时传来,当时称做是胡饼、馕,盛于唐朝。明代,国人用铸铁做成吊炉,加工工艺得到改良。后街回族王氏先祖由唐从阿拉伯入中国,后迁此地。此后常、张、韩、李、刘、赵等姓氏陆续迁居后街村。

清末(1890年前后),黄骅财神庙村仉氏制作吊炉烧饼,后街人王云龙、张云亭等将吊炉烧饼制作方法引进,并进行改进,成为独特的后街回族吊炉烧饼。此后,后街人王俊成、刘金岭等对吊炉进行改进,将铸造铁板由固定改制成转动板,不仅提高了效率,也提高了烧饼品质

如何制作

制作烧饼,要用1斤油和2斤面,加盐或白糖做成油酥面,然后用白面按一定比例,加上发面,加水和成皮面,然后再用皮面包油酥面,包好后揪成小剂,揉成小桃形,粘上麻仁按扁,形状或圆或方均可,入炉烤熟,熟后即食。

NO.6:河间驴肉火烧

河间驴肉火烧是河北省河间市汉族传统名吃。凉肉夹饼,再加以驴冻,驴冻入口即化。河间驴肉火烧的味道是外热里爽,清爽醇香。俗话说“天上龙肉,地下驴肉”,驴肉肉质红嫩、口感劲道,比牛肉的纤维要细,口感更好,没有猪肉的肥腻,也没有羊肉的膻味,所以说驴肉是走兽肉的上品的确不为过。

营养价值:

驴肉的营养价值很高,它的氨基酸构成十分全面,驴肉的不饱合脂肪酸含量,尤其是生物价值特高的亚油酸、亚麻酸的含量都远远高于猪肉、牛肉。驴肉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肉类,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能为人们提供良好的营养补充。

如何制作:

火烧是死面火烧,揉好面后,拉成长条,涂上油,再合上两折,放到特制的炉灶里烤制好。做好的火烧有一层酥脆的外皮,咬到嘴里十分得香脆。驴肉火烧好不好吃,关键在香焖而不在肉。选好特制的驴肉后,划开火烧的一边,把驴肉、香肠、焖子、青椒等塞入火烧里边。一个香喷喷的驴肉火烧便大功告成。

NO.7:临西二哥卷饼

二哥卷饼品种有为牛肉土豆丝饼卷、土豆饼卷、豆芽饼卷、牛肉罩饼、驴肉饼卷、剔骨肉饼卷、猪头肉饼卷等多,卷饼清香不腻、绵软适口、营养丰富、老少皆宜。2005年6月,由众多部门专家考察审定荣获河北名吃称号。

如何制作:

临西二哥卷饼主要原料是面粉、肉和食用油等,但在制作工艺上极为精良,首先面粉的选择及用水的温度,和面的水温及醒面的时间均有严格的要求。

面下锅烙制时就会有面香溢出,成品薄如纸张,色泽鲜明,吃起来绵软非凡,香浓适口。而牛肉的炖制更是二哥饼卷肉的重中之重。从牛肉的选择到牛肉的泡制时间再到炖制的火候大小,都有明确规定及讲究。做好的牛肉饼卷清香不腻、绵软适口、营养丰富、老少皆宜。

NO.8:曲周曲面

曲面产于河北曲周,是杂面的一种,系曲周特产,久负盛名,畅销全国。曲周人素来以面食为主,尤其喜食面条,但在明清时代,小麦产量甚底,而豆类作物种植较多,人们便以小麦面与豆面掺和制作面条,俗称杂面。

历史小故事:

明朝万历年间,曲周县城开始出现以制作、出售杂面为业的手工作坊和以卖杂面为主的餐馆、饭店,其中东关赵家技艺精湛,他们用麦面、绿豆面、黄豆面按比例配料,用鸡蛋汁和面,所制杂面粗细均匀,色泽明透,不散不乱,冠绝全县。吃食时,以鸡汁调汤,或以肉卤相佐,美味可口,食之不腻。

如何制作:

主要制作方法为,取绿豆、黄豆、冬小麦3种主料,按一定比例磨成细粉,合置盆中,拌入鸡蛋清与芝麻香油。调和成面块;揉和约半小时以上,使之成为软、柔、韧兼备的熟面,再用纯绿豆粉做铺面,用面杖擀压成薄片,以快刀切为粗细一致的细条,最后按规格断拢成把,成为成品。条细如丝,色泽淡黄,煮熟后具有果子露香味,入口柔滑,咀嚼筋韧。质疏散不粘连,耐贮存,便携带。为高蛋白营养食品,极宜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患者及年老体弱者食用。

NO.9:南沙饼

南沙饼又名八勾糖饼,是一道美味可口的汉族名点,属于河北小吃。以白糖、青红丝、瓜子仁、核桃仁及调料作馅,以面粉、荞麦粉和面,包馅成型,烙制而成。酥脆、香甜、爽口,清康熙帝至平泉围猎,食而赞之,遂为贡品。已有500余年制作历史。

历史小故事:

当时清朝皇帝命避暑山庄的御厨房大量制作南沙饼,供给往返的蒙古王公当干粮,据说当时山庄的御厨房忙不过来,就请地方饭馆帮忙,这样便成为地方流行食品,现在承德许多饭馆都有南沙饼供应。

如何制作:

南沙饼以白糖、青红丝、瓜子仁、核桃仁及调料作馅,以面粉、荞麦粉和面,包馅成型,烙制而成。

水晶馅:将猪板油去皮切丁,用开水焯一下晾干。按500克板油750克白糖和成馅。此馅适于冬季食用。

NO.10:白肉罩火烧

白肉罩火烧,是河北保定的汉族名吃之一,起源于清末,在中华旅行社出版的《中华小吃》中,它赫然醒目。它还是保定名楼义春楼的主要名吃之一。

历史小故事

“义春楼”开业于清代光绪年间,店主是张洛丙和张洛瑞。义春楼是清末民初保定的五楼之首,白肉罩火烧是它的招牌。1908年开业之时,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叔父爱新觉罗溥新亲笔为名吃题了匾。

如何制作:

制作白肉罩火烧,须挑选新鲜的猪肉,经反复冲洗熬制,并将煮熟的肉片切成薄片,再配以撕成彩云状的火烧,用开过头汤反复浇制而成。它的吃法讲究三吃六味,即以白肉罩火烧配合不同的辅料,便可以吃出不同的风味来,吃后让人回味无穷。

怎么吃:

行家们都说,白肉罩火烧流行三吃六味,三吃就是饭、菜、汤,也就是说有肉有汤有主食,六味是指如果就不同的小料有不同的口味,比如,蘸保定三宝之一的面酱就能吃出烧鸭味;蘸上自做的虾酱就有海鲜味,而蘸上自做的辣酱就有辣鲜味,如果配以自制糖蒜、黄瓜条、大葱和酱豆腐等小料,则更是妙不可言。

营养价值:

它的营养价值更是值得一提,既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又不含过多的脂肪,白肉罩火烧真是又解馋又健康的食品。

;

五、河北的特色有名的小吃有哪些呢?

河北作为河南的友好邻居,我们之间的饮食文化有异曲同工之处,但是河北有别具自己的独特风格。河北美食众多,隶属冀菜系列,不仅菜式非常多样,小吃也很丰富。著名的驴肉火烧就来自于河北。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流口水吧!

一、河北小吃历史起源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在中国这样一个上下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大国,我国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地域流派也各具自身的特色。河北位于我国北方,自然环境造就河北当地的饮食基础,而人文环境造就人们之间饮食习惯和饮食性格。河北的河北的地形地貌类型丰富,物产丰饶,大自然为人们馈赠了许多佳肴。比如承德的鹿肉、望都的辣椒等等,独特的地理位置,为河北提供了独特的饮食材料。

二、河北不得不吃的名小吃

说到河北不得不吃的名小吃,那么以下十大小吃必不可少,有驴肉火烧、保定牛肉罩饼、石家庄缸炉烧饼、邯郸豆沫、邢台道口烧鸡、唐山咯扎、平泉羊汤、唐山棋子烧饼、衡水鞋底儿烧饼以及黄烨烧饼。每一个地方都有一个代表性的食物,我们不难发现这些都是以面食为主,这也与当地的文化与经济发展和地形地貌有关。广大劳动人民为了满足自己的生计而从事一些劳苦工作,必须要吃饱来满足自己的工作需求、提供工作力量。

说了这么多,大概是不是和小编一样都要流口水了呢?河北饮食文化在公元前就已经发展起来,直至现在已经历经几千年时间,为我国的饮食文化创造了重要的财富。希望在疫情能够有所好转的情况下,我们能够早日去到河北品尝到各式各样的美食哦!

六、河北有什么特色美食?

石家庄特色美食推荐金毛狮子鱼、正定八大碗。

一:金毛狮子鱼,金毛狮子鱼是一道石家庄的传统名菜,同样属于冀菜系列,曾入选河北十大经典名菜。金毛狮子鱼用的是鲤鱼,鲤鱼是先炸成金黄,形状就像是狮子一样,由此而得名。鲤鱼本就营养丰富,再加上口味酸甜,十分受人喜爱。

二:正定八大碗,

正定八大碗是石家庄正定县一带的民间传统菜肴,在正定县,一直流传着用“八个碟子八个碗”来款待贵宾的说法,正定八大碗也因此而来。正定八大碗主要是由四荤四素组成,四荤是以猪肉为主,分别是前膀肉、中肋肉、后臀肉、肘子肉,每一碗都有自己对应的名字,分别是扣肘、酥肉、扣肉、方肉。四素是萝卜、海带、粉条、豆腐为主要原料,选料优良,做工讲究,荤菜肉肥不腻,素菜清爽不寡淡,是绝对的下饭神器,也是传递着对亲人朋友浓浓的温情和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