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平南县的历史文化

平南县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民族文化丰富多彩早在南宋时期,周去非在《岭外代答》卷之七:乐器门、平南乐曾记载“广西诸郡人多能合乐,城廓村庄、祭祀、婚嫁、丧葬无一不用乐。虽耕田亦必口乐相之,盖曰闻鼓笛声也。每岁秋成,众招乐师教习子弟,听其音韵,鄙野无足听,唯浔州平南县系古龚州有旧教坊乐,甚整。从记载中可以知道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民族文化一直在龚州大地上萌芽成长。据1986年普查,民族文化有民间舞蹈、木偶戏、八音、采茶戏、粤剧等。其分布大致遍及全县各乡镇,这些音乐、舞蹈、戏剧经历了各个不同翰代,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生活,也推动了历史不断地向前发展。具体简况如下: 民间舞有四个类型:

第一类为采茶舞,该舞流行于南河各地,它是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歌舞,它表现劳动场面和爱情生活、形式是载歌载舞,多在岁暮或正月表演,适用于庆丰收、庆婚娶、贺新年等一切喜庆场合。

第二类为自娱舞。这类舞蹈在我县不多见,只发现一个叫《四季木屐舞》。应用于宣传时事、借物抒情、即兴表演、赞颂丰收等。

第三类为拟兽舞。以兽舞分《龙舞》、《狮舞》、《鹰狮舞》、《麒麟舞》。常出现于新春佳节、迎神赛会、婚娶贺寿等大型喜庆场合。

第四类为祭礼舞。即跳师和道公舞,两种舞均带有浓厚宗教迷信色彩,用于丧事道场,酬神、安龙、起福、还福等场合。 粤剧虽然不是平南的剧种,但它却是全县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明末清初,由于政治、军事等原因,广东逐渐向广西移民,大批广东商人溯江西上,渐渐地把粤剧带到广西。尤其是粤剧艺人李文茂响应太平天国起义进军广西,失败后红船子弟流散各地,他们向当地人传艺授徒,粤剧便传播开来。现平南镇、大安镇、丹竹镇、思旺镇等均有粤剧曲艺社团。

二、平南县特色文化

平南县特色文化有香江龙舟赛、武林龙舟赛、平南大安校水柜习俗、平南大安春游、平南大安消防节等。

1、香江龙舟赛:香江龙舟赛已有百年历史。今年端午节,除了龙舟比赛,还有祈福仪式、祭河神、群龙醒狮表演、水上娱乐表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2、武林龙舟赛:武林镇龙舟赛作为一项传统民俗活动,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平南县武林镇龙舟赛在西江武林段热情上演,为群众送上精彩的端午民俗大餐。

3、平南大安校水柜习俗:贵港平南县大安校水柜是一个自发形成的群众性活动,它起源于道光十四年(公元1836年),初期为民间自发形成的一个定期性群众活动。

4、平南大安春游:通常在春节期间的年初三到年初八前后举行。这项群众活动,脱胎于大安镇开埠以来至1950年止当地居民过年时游神祈福的风俗,是大安本土的“狂欢节”。

5、平南大安消防节:消防演练一般是政府组织的活动,然而在广西平南县大安镇,群众们不但自发地每年定期进行消防演习,并且还为此成立了一个专门节日-大安镇消防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