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舌尖上的西安:biangbiang面来袭
特色 面食
特色面食 biángbiang面是陕西关中民间传统风味面食,特指关中麦子磨成的面粉,通常手工拉成长宽厚的面条
饺子宴
饺子宴是西安市著名小吃宴席,是在发掘研究唐代和中国传统饺子的基础上研制成功的。西安饺子宴的得名,主要因这种宴宾筵席由千姿百态的饺子组成。
秦镇凉皮
秦镇凉皮已有2000余年历史,秦镇本地传说在秦始皇时期已经开始有凉皮,为皇朝供物。以大米粉为原料制成,因主产于户县的秦镇,也叫秦镇米皮,制作时把大米粉调成糊状,平铺在多层竹笼内,旺为蒸熟,做出的凉皮筋、薄、细、软,具有独特风味。
牛羊肉泡馍
牛羊肉泡馍是西安市著名小吃,用优质牛羊肉加佐料入锅煮烂,汤汁备用。把烙好的“虎背菊花心”——坨坨馍,掰成碎块,加辅料煮制而成。其特点是:肉烂汤浓、香醇味美、粘绵韧滑。
老童家腊羊肉
锅盔
锅盔是陕西关中地区城乡居民喜食的传统风味面食小吃。锅盔源于外婆给外孙贺弥月赠送礼品,后发展成为风味方便食品。
肉夹馍肉夹馍陕西乃至西北大部分地区的著名小吃,起源于战国,当时称“寒肉”。在西安,老樊家几乎成了腊汁肉的代名词。樊记腊汁肉由樊凤祥父子俩创于1925年,已有70多年历史。于1989年参加商业部“金鼎奖”评选活动,被评为部优产品。
腊汁肉
腊汁肉是一种用着锅占制的酱肉,但比一般酱肉酥烂,滋味鲜长。由于选料精细,调料全面,火功到家,加上使用陈年老汤,因此所制的腊汁肉与众不同,有明显的特色,人们称赞它是:“肥肉吃了不腻口,瘦肉无法满嘴油。不用牙咬肉自烂,食后余香久不散。”
葫芦头
葫芦头是西安特有的风味小吃,它和羊肉泡馍有相似的地方,即同为掰馍,但主要原料不是羊肉,而是猪肠。其主料由猪大肠头、猪肚头、肥肠去腥臊后加佐料煮成汤,再用汤煮馍而成。
蜜枣甑糕
蜜枣甑糕是陕西关中地区的汉族传统糕类早点食品。以糯米、红枣为原料,相间叠放,铺三四层。用大、小火蒸熟。色泽鲜艳,红白相间,粘甜味美。以糯米和红枣为原料制成的一种甜糕。
石子馍
石子馍外观焦黄鲜亮,中凹边突,活像一个椭圆形的小金盆,咬开后层次分明,外酥内软,咸香可口,经久耐贮。这种馍是用上等白面粉,放入油和盐(糖),有的还加入鲜花椒叶,制成馍坯,烙制而成。具有油酥咸香,营养丰富,易于消化,携带方便,经久耐贮的特点。
二、中国各地面条美食大全
1.兰州牛肉面,又称兰州清汤牛肉面,是“中国十大面条”之一,是甘肃省兰州地区的清真风味小吃。它以“汤镜者清,肉烂者香,面细者精”的独特风味和“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一清(汤清)、二白(萝卜白)、三红(辣椒油红)、四绿(香菜、蒜苗绿)、五黄(面条黄亮),赢得了国内乃至全世界顾客的好评。并被中国烹饪协会评为三大中式快餐之一,得到美誉“中华第一面”。
2.臊(sào,不读shào)子面是西北地区汉族传统面食,以陕西关中平原及甘肃陇东等地最流行,也是西府(今陕西省宝鸡市)名小吃。臊子面,面条细长,厚薄均匀,臊子鲜香,汤味酸辣,筋韧爽口,老幼皆宜。陕西省臊子面历史悠久,尤以宝鸡市岐山县的岐山臊子面最为正宗。其实臊子面说通俗就是肉丁面或肉末面。在《水浒传》第三回:“奉着经略相公钧旨,要十斤精肉,切做臊子。”这里的臊子就是肉末,肉丁的意思。
3.热干面是湖北省武汉市的特色小吃,原本是武汉的特色美食,在湖北很多地方都十分受欢迎。随着湖北人在其他省市地人口增多,武汉热干面在许多地方都能见到,是很多人都喜欢的面食之一。与山西刀削面、两广伊府面、四川担担面、北方炸酱面并称为中国五大名面。
4.油泼面是陕西很有特色的一种主食,宽面条在开水中煮熟后捞在碗里,将葱花,盐,辣椒酱等配料平铺在面上,用少的滚烫的菜油浇在调料上,顿时热油沸腾,味道真的好棒。
5.山西刀削面,是一种山西的汉族传统面食,全凭刀削,因此得名。用刀削出的面叶,中厚边薄。棱锋分明,形似柳叶;入口外滑内筋,软而不粘,越嚼越香,刀削面的调料(俗称“浇头”或“调和”),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番茄酱、肉炸酱、羊肉场、金针木耳鸡蛋打卤等,都深受喜食面食者欢迎。它同北京的打卤面、山东的伊府面、河南的鱼焙面、四川的担担面,同称为五大面食名品,享有盛誉。
6.四川担担面,汉族特色面食,著名的成都小吃(又说是自贡小吃,起源于自贡),是用面粉擀制成面条,煮熟,舀上炒制的猪肉末而成。成菜面条细薄,卤汁酥香,咸鲜微辣,香气扑鼻,十分入味。此菜在四川广为流传,常作为筵席点心。2013年,担担面入选商务部、中国饭店协会首次评选的“中国十大名面条”。过去,成都走街串巷的担担面,用一种铜锅隔两格,一格煮面,一格炖鸡或炖蹄膀。
7.老北京炸酱面,汉族面食。流行于北京 、辽宁、吉林等地,由菜码、炸酱拌面条而成。地道的老北京炸酱面精髓都在炸酱上。首先选用的黄酱一定要好,做黄酱时里面加的是白面而不是棒子面,否则酱凉后容易坨在一起,不好拌开。以前老北京人吃炸酱面都是用猪油炸,趁热吃起来很香,但猪油一凉,酱就凝固了,没法用。更何况现在人的肠胃已经不适应再吃猪油炸酱了,现在都用色拉油炸,吃起来更健康。
8.山东伊府面又叫“伊面”。相传300多年前厨师在忙乱中误将煮熟的蛋面放入沸油中,捞起后只好用上汤泡过才端上席,谁知竟赢得宾主齐声叫好。伊面以鸡蛋面条先煮熟再油炸,便于贮存,其面色泽金黄,可加不同配料,被人称赞为世界最早的速食面。伊面的营养因为加鸡蛋而大大提高,但烹调时的油炸也损失了不少营养素。
9.竹升面是广东省地方传统面食,广东人因“竿”音不吉利而改称“升”。竹升面用传统的方法搓面、和面,用竹升(大茅竹竿)压打出来的面条、云吞皮的一类面食。
三、各个地方特色面有哪些
北京炸酱面
说到北京的美食,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烤鸭,但其实北京的炸酱面也是不可以错过的,这两种美食都是北京的特色,不过随着这种美食的普及,现在很多人都吃不到正宗的,所以我国一定要找到真正的“老”北京炸酱面,那种“小碗干炸”“七碟八碗儿”“锅挑儿”“过水儿”这样吃炸酱面的专业的词语就能看出这道美食是非常讲究的,味道自然也是没的说。
重庆小面
这种美食现在也已经非常普及,而且从刚开始的不习惯到现在的上瘾,这个过程足以看出这种美食的魅力,一碗细如挂面的面条旁边加上香菜,碎花生,香油,麻油等调料之后,那种鲜美的味道瞬间就会穿鼻而过,让人不由得想要多吃几碗。吃这样的美食一定是要配辣椒的,否则是没有灵魂的。
山西刀削面
这种美食的做法也是非常讲究的,首先是面必须劲道,然后还需要用刀削除像菱形一样的面条,那种中间厚,两边薄的面吃着口感都不一样,然后再浇上荤素搭配的卤汁,吃着的时候面在嘴里是越嚼越香,只是现在想要知道比较好吃的打卤面也是比较困难的,想要吃还真的必须来山西找对地方才能吃到正宗的。对于山西的男孩来说,是没有一碗刀削面解决不了的饥饿的。
兰州拉面
这种面就更加的普及了,而且是打工族经常会吃的一种面,不仅速度快,而且还非常美味,最重要的是便宜又实惠。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种面是用手工拉到那么细的,这一点是最不可思议的。骨汤馥郁,清而不淡,在这个时候加入一些辣椒,那感觉就更加的舒爽了,当然了如果你喜欢吃鸡蛋的话,那么加上一个荷包蛋也是非常不错的。
武汉热干面
这种面现在已经非常普及,甚至还有超市中的那种速食的热干面也是非常受欢迎的,但如果你想要吃正宗的,那么可能还真的需要跑去武汉才能吃到了。熟练的舒服们将下面淋酱,撒作料,一气呵成,看着他们熟悉的动作,还有白白的面在他们手中变得如此美味,内心的那种贪婪的欲望就上来了,恨不得一口气吃上好几碗都不为过,当然了如果你不喜欢吃芝麻酱的话,那么这种美食你可能就享受不了了。
河南烩面
这种美食在制作上其实也是非常讲究的,首先必须是手工和面,才能有那种劲道的味道,然后再加上精心熬制的骨汤浇在上边,然后再加上几块几乎没有膻味的羊肉片,鹌鹑蛋等等配菜,基本上这碗面就竣工了,端上来的那一刻感觉这就像是一个艺术品一样,让人蠢蠢欲动的想要吃一口。
陕西油泼面
四、甘肃十大特色面食,你都吃过了吗?不要流口水哦
西北 美食 古朴、自然、厚实、与当地的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下面我就盘点下西北 旅游 ,一定不能错过的10大特色面食。
1、兰州清汤牛肉面
兰州拉面是甘肃最具有知名度的 美食 之一,也是很多人到当地一定会吃的,所以如果你到兰州,不吃兰州牛肉拉面就真的是白来了,兰州拉面一般要选择的是高筋面粉,高筋面粉蛋白质含量高,制作出来的拉面,营养价值高,而且保鲜期更长,口感也比较好。兰州的牛肉面讲究一清(汤清)、二白(萝卜白)、三红(辣子油红)、四绿(香菜绿)、五黄(面条黄亮),面也有十余种形状。毛细、二细、韭叶……牛肉面是兰州人的早餐,正宗的牛肉面馆都是早上经营,一般到下午两点就都关门了,所以想吃好吃的牛肉面,在兰州可要趁早。
2、浆水面
天水浆水面又叫酸菜饭,是一种传统面食,在天水地区,特别是农村一带的家常饭。它是用发酵的酸菜炒成卤而制成的面条。一般上好的酸菜用一种叫“苦苣”的野菜腌制,味酸,浆水,既可做清凉饮料,又能在吃面条时做汤。再加上葱花、香菜调味。吃起来酸爽无比,浆水又清热解暑的作用。夏天吃上一碗浆水面,立即会感到清凉爽快。
3、搓鱼面
搓鱼面又称搓鱼子,是甘肃省张掖市特有的面食。因其成品的形状中间粗、两头尖,酷似小鱼而得名。先把面皮擀至5毫米左右的厚度,切成5毫米宽,然后搓成圆柱形。再把圆柱形的面条搓断,这就形成的小鱼状。成型的面就可以直接下锅了做好的面条既可以加辣椒和醋干吃,又能用来炒菜。虽然搓鱼面的做法略复杂,但胜在口感好。是张掖不可错过的一道精品小吃。
4、呱呱
天水呱呱不是青蛙,而是一种甘肃天水的传统风味小吃,荞麦面做的,被誉为“秦州第一 美食 ”,天水呱呱口味独特,以香、辣、绵、软着称。相传起源于汉代。是用当地特产的一种被称作荞麦的淀粉制作的。以香、辣、绵、软着称。
相传西汉末年,隗嚣割据天水时,其母朔宁王太后对呱呱特别嗜好,每隔三天必要一食。于是遂为皇宫御食。后来隗嚣兵败,亡命西蜀,御厨逃离皇宫,隐居天水,在城中租一铺面,经营呱呱。还有一种说法是代有一刘姓父女,在原荞凉粉的基础上创造了呱呱。
5、高担酿皮
兰州的酿皮有两种,分水洗酿皮和高担酿皮。高担酿皮主要以芝麻酱为主,(芝麻酱调的即稠又多)其它调料依次为油泼辣子、香醋、食盐,再佐以绿豆芽,拌匀即可。而水洗酿皮则突出的是各种调料的冲味。调料为:芝麻酱(调的较稀)油泼辣子、蒜泥、芥末水、香醋、食盐。高担酿皮口感顺滑、柔软,制作简单,深受很多兰州人的欢迎。
6、武威三套车
不论是外地游人还是凉州居民都爱食用凉州小吃“三套车”,它经济实惠,属于大众化的风味 美食 佳肴。走进城区北关市场和其它一些市场,当一碗行面、一盘腊肉、一杯圆枣茯茶映入你的眼帘,就会使你产生一种较强烈的食欲。凉州小吃“三套车”极适宜老幼食用,被称为凉州快餐。它是由凉州行面、腊肉、冰糖红枣茯茶组成。冰糖、红枣、茯茶这三样食品组成,捆绑售卖,就像三驾马车一样,缺一不可,少了一样就不完美了。威武三套车又被称为凉州快餐,其价格经济实惠,男女老少皆可食用。腊肉:将猪肉放进老卤中煮,文火长期熬煮,这种腊肉肥而不腻,可以就着茶吃,也可以拌在面里面吃。行面:面条拉成跟筷子差不多粗细,浇上卤汁,卤汁中含有胡萝卜丝、芹菜丝、肉片等配料,内容丰富。冰糖红枣茯苓茶:茶中有山楂、桂圆、红枣、葡萄干、枸杞、茯苓茶叶、核桃仁等,加水长时间的煮制,喝前加冰糖,喝起来味道香甜可口。
7、藏包子
甘南藏包子是非常有特色的面食,其制作精细,工艺有独到之处。甘南藏族人民大多都有一手捏制包子皮的高超手艺,一次可捏制成4至5个大小相等、薄厚均匀的包子皮。藏包子因体积较小,一般放置在旺火上蒸制15至18分钟即熟。用筷子把包子夹入盘内,佐以蒜泥、醋、酱油、辣子油、吃起来油而不腻,软嫩可口,鲜美异常。
8、凉面
除了拉面,凉面同样是甘肃的“明星选手”之一。拉面在水里煮好捞出,再到冷水里过一遍,就能带来更弹牙的口感。浇上一勺有芹菜和胡萝卜的卤子,加两勺辣椒油,端上一碗带芹菜味的素面汤佐食,就是一顿很好的夏日晚餐。等到了冬天,店家会把面汤换成温热的,因此吃起来会十分舒服。
9、洋芋搅团
说到洋芋搅团,不得不提及一下“搅团”这种食物,搅团也是甘肃的一种做法,不过搅团的食材一般是小麦面粉、玉米面粉或者豆面等杂粮面粉,和洋芋搅团是完全不一样的吃法,而洋芋搅团的原材是土豆,和面食搅团的成品相像,吃法接近。甘肃人又叫土豆为洋芋,所以才有了洋芋搅团的叫法。据我了解,在全国各地土豆产区,大都有甘肃洋芋搅团类似吃法。这种小吃在甘肃的分布较多,主要在有陇南的武都,平凉的华亭和庄浪,以及甘肃临洮。这些地区洋芋搅团的做法大都类似,吃法略有差别。
10、 炮仗面
炮仗面”又称“炮仗孔子汤饭”,由于这道面食的传播性非常广泛,融合了不同的 历史 、民族、地区的特色,因而有时也管它叫民族团结的“串串面”。方言中叫“炮仗子”,其实就是爆竹的意思,回族叫炮仗,是回族的一种汤面,个个如小炮仗一般。简便快捷的炮仗子汤饭,由于加入了西北特有的麻辣香料,吃着火辣辣的,吃到嘴里有放炮仗的味道,越吃越想吃,令人胃口大开。有的地区人民用此汤来发汗去病,不少的人还称它为感冒汤。炮仗面,面条劲道弹韧,辅菜香辣爽口,是西北穆斯林经典面食。特别在西北地区,深受各族人民喜欢。炮仗面的拉面,出锅后不带汤,用刀切成短条,倒入用粉丝、肉末、辣椒和少量菜做好的混菜锅内混炒而成。出锅前的制做等同于拉面的制做,出锅后的混炒法又相近于炒面片的混炒,但口味与两者各不相同。先长后短,先煮后炒、面菜混一。
五、陕西5大特色的面食,你吃过几种?
我是陕西人,不过是陕南地区的,陕西南北跨度大,饮食习惯也不是很相同。陕北,关中地区的人主要以面食为主。虽然陕南不一样,但是特色的面食我都吃过。其实陕西特色面食不止五种,有八种。陕西历史文化悠久,从春秋战国时期,就被称为“八百里秦川”,孕育了无数中华儿女,也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陕西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分为陕南、陕北、关中地区,在饮食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因为关中地区盛产小麦,而且产量巨大,所以这里的人们都是以面食为主,其中面条就是大家经常会吃到的主食,陕西人对于面条的喜爱不言而喻,就像广东人喜欢肠粉,北京人喜欢豆汁等等。在陕西面条的种类数不胜数,粗略算一下,至少有几十种,有些甚至闻名全国,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闻名陕西的8种面条,每一种都别具特色。一、臊子面臊子面是陕西标志性的美食,它发源于西府,也就是陕西宝鸡岐山,它的味道以酸香为主,配料十分讲究,黄色的鸡蛋皮、黑色的木耳、红色的胡萝卜、绿色的蒜苗、白色的豆腐等材料,既好看又好吃。臊子面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岐山臊子面,一种是扶风臊子面,第一种颜色红亮微辣,第二种金黄酸香,两者大致的做法差不多,主要在漂菜上有区别,岐山臊子面是以韭菜花,蒜苗花为主,而扶风臊子面是以葱花为主。二、扯面扯面顾名思义就是将醒好的面条扯开,有宽面,也有韭叶,这种面条在陕西和山西都很流行,尤其是宝鸡地区最为正宗,劲道的面条,配上肉臊子,再配上青菜、西红柿鸡蛋、胡萝卜土豆丁等等,扯面虽然调味很简单,但是辣子非常关键,决定了扯面是否好吃。三、biangbiang面它是陕西著名的面食,biang是一种象声词,因为在桌面的时候会发出biang的声音,所以因此得名,据说秦始皇吃惯了山珍海味,没有胃口,下面的人就去街头买了一碗平民小吃,结果秦始皇吃完大悦,称它太美味了,官员回答到biangbiang面,于是秦始皇便赐了一个极为复杂的名字,有意让老百姓写不出。四、油泼面陕西的面条多数都要加上肉臊子,但是油泼面并不需要,无论是宽面条,还是棍棍面条,都可以用来油泼,简单的调味,放上略多的辣椒面,再加以蒜末、葱花之类,热油一泼,便能让人欲罢不能。电视剧《白鹿原》中,张嘉译端着大碗,吃着油泼面,隔着屏幕都馋了。五、蘸水面蘸水面别具特色,听名字就是需要蘸着吃,而且蘸水面是论跟卖,一根面条差不多2元左右,面条很宽也很长。大盆子里放入面条,面汤,青菜之类,称作“清清白白”,每人有一蘸汁碗,调以蒜苗等及五味佐料,食之味美留香。因为蘸水面比较宽,因此也有人称它是“裤带面”。六、驴蹄子面驴蹄子面是西安周边比较有名的面条,因为形似驴蹄子,所以因此而得名,再加上这种面条比较厚实,比较简单,似乎像极了驴的倔强。驴蹄子面非常的顶饱,吃上一碗,几乎一天都感觉不到饿,对于消化不好的人,这种面还是要少吃。七、饸饹面饸饹面不仅仅是陕西特有的,在山西、河南等地也是比较流行,相对于普通的白面,饸饹面更容易消化,饸烙面可以做成干拌的,也可以做成汤的,口感非常不错。八、户县软面户县软面是“关中八大怪”之一,因为面条相似裤带,虽然面条比较宽,但是质地比较软,但是面条不容易断,相反颇有嚼头,再配上韭菜、豆腐干、豆芽等菜码,再浇上臊子,保证香的让你流口水。陕西的面条其实还有很多很多,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老陕对于面条的喜爱不言而喻,一碗面条下肚,似乎一些烦恼都能抛之脑后。如今在有些农村,一些陕西人还保留着蹲着吃面的习惯,一口面,一口蒜,那滋味美太太,最后来碗面汤,打个饱嗝,额滴神啊!美滴很。
六、陕西最具地方特色的8碗面,你吃过几种?有你家乡的面上榜吗?
陕西人爱吃面,那也是出了名的,无论是陕北、陕南还是关中地区,陕西人对面食的热爱,也是很多外地人难以想象的。陕西人常说:“一天没吃面,等于一天没吃饭”,对于很多的陕西人来说,一天至少一顿的面食,也是很期待的。
而面条也是起源于中国,在我国已经有四千多年的 历史 ,在中国,最初的所有面食统称为饼,其中在汤中煮熟的就叫“汤饼”,这也是最早的面条。
在陕西的关中、陕北等地区,也是主要种植小麦的地区,因此这些地方也是以面食为主食的地方,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陕西人对面食的制作也是多种多样的,丰富多样的面食也足以满足人们对面食的喜爱。
裤带面是陕西关中地区,一个最具当地特色的面食种类,裤带面,因其在制作的过程中,会有biang、biang的声音发出,因此也叫“biangbiang面”,正宗的关中裤带面,它是用关中当地的小麦粉制作而成,而“面条像裤带”是“陕西八大怪”中对它的描述,做好的裤带面,就跟裤带一样宽,可以说是又宽又长,往往只需要几根面就可以做一大碗或是一大盆。
煮好的裤带面,对其进行简单的调味,再放上辣椒粉和蒜末等,泼上热油,滋啦一声,美味即成,最后调上香醋,再来上一瓣蒜,香味十足的油泼面就可以开吃了,而直接端着盆“圪蹴”在门口,大口吃面的场景,也是对关中人吃面最为真实的形象写照。
而裤带面除了可以油泼,也可以同时加上西红柿鸡蛋、炸酱、小炒肉等浇头,在当地叫做二合一、三合一等,这样几种浇头融合在一起,其味道和口感上也会更加丰富。
在陕西,说到臊子面,应该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得,要说哪里的臊子面最好吃?那还属宝鸡岐山、扶风的臊子面最为出名,而在我吃过的所有臊子面里,“一口香”臊子面可以说是让我最为喜欢的味道。
而臊子面好吃的关键就是这臊子汤,就单从配菜来说,有黄色的鸡蛋皮、豆腐丝和黄花菜、黑色的黑木耳、红色的胡萝卜、绿色的蒜苗等,还有肥瘦相间的臊子肉,再放入酸味浓厚的头茬醋,香而不辣的辣椒粉或是油泼辣子,光是看着就很有食欲。
而上桌的“一口香”臊子面,筷子夹着面、菜和肉,一口吃到嘴里,既有面的香,还有肉和菜的香,真是回味无穷,在宝鸡的很多地方,每当逢年过节、娶亲等重要场合,这臊子面也都是亲朋好友相聚时必不可少的 美食 ,而通常情况下,人们也都是光吃面不喝汤的,像这样的臊子面,大家一次可以吃几碗呢?
“面白薄筋光、油汪蒜辣香、汤面分盆装、越嚼口越香”,是人们对杨凌蘸水面最为真实的描述,杨凌蘸水面,是陕西的一种地方特色面食,正宗的杨凌蘸水面,讲究的是“一清二白”,其中的“青”指的是跟面搭配在一起煮的绿色蔬菜,通常有芹菜、小青菜、菠菜等,而“二白”则指的是汤白和面白。
3~5厘米宽度的面,煮好后,再配上用西红柿、鸡蛋等食材炒的汤料,调上油泼辣子,吃的时候,将煮好的面从盆中或大碗中,夹到汤料碗中,裹上汤汁后再吃,蒜香味浓郁,太香了,而“论根卖”的杨凌蘸水面,也是深受很多陕西人的喜爱。
在陕北,作为主食的面食,可以说是每天不可缺少的存在,而陕北的面食种类,也更是多种多样,像我们经常会吃到的饸饹面、汤面、盖面、炒面、剁荞面、杂面抿节、香菇面、酸菜面等等,丰富多样的各种面食让人们的味觉可以得到很好的满足。
而饸饹面,也最受人们的喜爱,也是陕北人在操办红白喜事的时候,必不可少的一种地方特色 美食 ,在我们当地,也叫“喜事饸饹”,其中延长喜事饸饹最为出名,尤其是在这里的农村,在家里“办事”的时候,会在院子里现挖一个地灶,地锅上架着一口大铁锅,特有的木制饸饹床子架在大铁锅上,五六个人在跟前忙碌着,压饸饹的压饸饹,放面团的放面团,煮好的饸饹,捞在最大的不锈钢盆里,人们拿着碗,各自将热气腾腾的粗饸饹面捞在碗里,再舀上炒好的羊肉汤,调上葱花、香菜、油泼辣子等,迫不及待的吃上一口,真是太满足了,这样看似简单的一碗喜事羊肉饸饹面,也是让众多陕北人,难以忘怀的味道。
蓝田的荞面饸饹,可以说是自从我吃了一次之后,就喜欢上的一种地方特色面食小吃,它是以荞麦为主要原材料制作而成。每次去西安,只要是时间充沛的时候,我都会专门去蓝田,去吃我心心念念的蓝田荞面饸饹,因为也只有在蓝田,才能吃到我想吃的味道。
无论是适合夏季吃的凉拌饸饹,还是适合冬季吃的羊血冒饸饹,我个人都比较喜欢,蓝田的饸饹面,跟西安的饸饹面相比,它的颜色要更浅、更细、更柔软一些,而且它的荞麦香味也更浓郁一些,而在蓝田吃的凉拌饸饹里,芥末可以说是它的灵魂,缺了芥末,终究是感觉缺了点什么。
户县的摆汤面,是户县的两大著名风味小吃之一,它的吃法,有些像过桥米线和杨凌的蘸水面,而且摆汤面好吃的关键还是在于那碗老汤臊子汤,臊子汤里面配有豆腐、鸡蛋饼丝、韭菜段、葱花、香醋等,吃的时候,夹上少量的面条,放在臊子汤里,摆一摆再吃,因此叫做“摆汤面”。
有民间的顺口溜是这样描述的:“薄如纸,细如线,下到锅里莲花转,捞到碗里像条线,吃到嘴里光又绵”,现如今的摆汤面,老汤臊子汤中,除了豆腐、鸡蛋饼丝,还可以有黄花、木耳、蒜苗、肉丁等食材,其口感也更佳丰富。
武功旗花面是陕西武功镇地区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面食,因它所用的鸡蛋花、葱花等都切得像小旗子一样的菱形或是三角形,因此叫做“旗花面”,是武功人非常喜欢的一种面食,跟宝鸡的“一口香”臊子面很是相似,但其也是各有特色,武功的旗花面也叫“一口香”,通常情况下,在逢年过节及待客时,人们都会做的一种特色面食。
武功的旗花面讲究的是:“汪、煎、清、细、软、工”,酸辣可口的旗花面,吃在嘴里,也是一种幸福,同时旗花面也是从古至今流传了将近700多年,可以说是 历史 悠久,而且在明孝宗年间,旗花面也被列为宫廷御饭。
来陕北,除了品尝正宗的羊肉饸饹面之外,这碗羊肉剁荞面也是非常值得一尝的,剁荞面也是以荞麦面为食材制作而成的一种具有当地特色的面食,陕北作为荞麦的主产区之一,陕北人对荞麦面食也是非常喜欢的。
而剁荞面,因是用特制的刀“剁”出来的,所以对技术要求是很高的,技术高超的陕北婆姨,剁出来的剁荞面,粗细均匀,让人赏心悦目,再配上特色的羊肉汤,香味十足,高蛋白低脂肪、高膳食纤维,是一种营养相当丰富的地方特色面食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