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怀化有哪些风土人情?与当地的地理有什么联系

怀化少数民族众多,主要有侗、苗、土家、瑶、白族等,以侗族为主。在漫长的岁月里,侗族人民在衣、食、住、行、家庭、婚姻、丧葬、节日、生产等方面形成了本民族独特的风俗习惯。怀化的侗族风情保存完整,独特浓郁。比如侗族青年男女的择偶、定亲和婚礼就保持着原始古朴的特色。“玩山赶坳”是青年男女聚会交友的极好机会。男女双方情投意合之后会“刺鸡定情”,结婚时要以“布鞋传情”,还有奇特的侗族退婚方式--“抢鸡头”。

侗家很重视新生命的诞生,所以他们有迎接新生儿的隆重的“三朝盛宴”,在丧葬上,侗家也保持着腌制“寿鱼”以祈求家庭和睦美满、子孙健康长寿的独特风俗。

洪江古商城

洪江古商城位于沅、巫两水交汇处,历史上是滇黔与沪汉之间物资水运的必经之地。得天独厚的水运条件使洪江自古以来就是湘西南重要的驿站和繁华的商埠。元朝末年,洪江古商城已成为湘黔边境的大墟场,明清时期更是成为湘西南扼守湘、滇、黔、桂、鄂物资集散通道的商贸重镇,被称为“五省通衢”。明清以后,洪江商贾云集、店铺如林,沅巫两岸千帆竞发。

近10万平方米的洪江古商城,拥有各类商贸活动遗址1000多处。城中人口6000,85%是老人,他们居住在380余栋高大的按井字形所建的木质“窨子屋”里。“窨子屋”均为明清时所建,一般为二层或三层楼,青瓦灰墙,古铜色的镂花门窗古朴而尽显昔日的辉煌。不少“窨子屋”的天井里都有石砌的供消防用的太平缸,雕工精美,形态各异,地面苔藓苍苍。

历史学专家和政治经济学专家在研究中发现,明末清初时,洪江古商城已经出现新型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商人通过榨取雇工的剩余价值来积累原始财富。因此洪江被历史学家惊叹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活化石”,它是现今发现的中国保存下来的完整而内容丰富的惟一古商城。

自然资源丰富。怀化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山地广阔,气候温和,拥有丰富的林果、草场、水能、矿藏等资源。全市有山地3000万亩,森林蓄积量4500万立方米,占湖南省四分之一。楠竹面积65万亩,蓄积量6302成株,居湖南第三。柑桔、香柚、杨梅、枣子是本市特产,各类水果产量1000万担,有“水果之乡”的美誊。全市有药用植物1785种;其中茯苓产量占全国的一半,天麻产量居湖南第一。区内水能资源也相当丰富,探明的水能蕴藏量有346万千瓦,占全省的四分之一。目前,除国家正在建设的120万千瓦的五强溪水电站外,已建成小水电499处。总装机容量28千瓦,居全省第一位。全区已探明矿藏45种,重晶石储量列全国前茅,黄金、铜和磷矿分别居湖南省第一、三、四位。此外,旅游资源开发前景广阔,有建于唐贞观二年沅陵龙兴讲市,称为“楚南上游第一胜迹”的芙蓉楼,内陆最大的祖庙——天后宫,闻名于世的芷江扩日胜利受降坊等人文景观,有雪峰山、飞山、晃山、怀化溶洞等自然景观,并有赶歌节、芦笙舞、斗鸡和织锦、蜡染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风土人情。

在湖南实施加速西线开发战略中,怀化将积极发展农业,加强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产业建设,加速发展轻工业、纺织、化工、森工、建材等王个优势行业和医药、食品两大支柱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进一步改善投资和经营环境,实施符合战略方向的产业政策,提高区位优势和重点产业、重点部门和行业的比较利益,使外商投资有利可图。怀化将敞开山门,竭诚欢迎海内外客商前来投资兴业。

二、怀化的天时地利人和有什么优势

特色一 怀化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怀化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自商周以来,历为国、郡、道、州、府设治之所。几千年的文明历史,留下了极其珍贵的文化古迹。这里有楚秦黔中郡郡址和附近规模宏大的战国、秦、汉墓群,有始建于唐贞观二年保存完好的世界上最早的学府——龙兴讲寺,它比长沙的岳麓书院还早342年;辞源“学富五车、书通二酉”出典之处的二酉藏书洞就在怀化的沅陵县;有屈原流放九年之久并作《九歌》之故地;有唐代诗家天子王昌龄留下“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千古佳句的楚南上游第一胜景——黔城芙蓉楼等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有华夏大地惟一的抗战胜利受降旧址——芷江抗日受降纪念园,内陆地区最大的妈祖庙——芷江天后宫等人文景观;有国内惟一的、规模宏大、称得上中国商业经济发展百科全书的明清古商贸城——洪江古商城,它被湖南省政府贺同新副省长誉为尘封千年的商业之都;还有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黔城古城、会同高椅古民居和中方荆坪古村。怀化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地方,是向警予、粟裕、滕代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乡;这里有著名的中央红军长征通道转兵会议旧址——恭城书院,湘西剿匪纪念馆,贺龙红二、六军团指挥所、刘邓大军指挥所等红色旅游资源;怀化还是杂交水稻的发源地,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正是从怀化走向了世界。

特色二 怀化民俗风情奇异多姿。

怀化侗民俗文化特色十分突出,全国5个侗族自治县中怀化占有三个半,是中国侗民族的主体地带,47个不同民族和睦相处。我市通道侗族自治县的皇都文化村、百里侗文化长廊、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芋头侗寨等,保持了原汁原味、古色古香、丰富多彩的侗民俗文化。这里夜不闭户,道不拾遗,一派和谐景象,提前数千年达到了中央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在通道,老百姓家的东西可以随便吃,老百姓家的酒可以随便喝;侗族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这里的侗族大歌、芦笙舞享誉世界。怀化的巫傩文化、盘瓠文化、稻作文化等也各具特色,内涵丰富。

特色三 怀化山水生态美丽怡人。

怀化处于武陵山脉和雪峰山脉之间,沅水自南向北贯穿全境,这就决定了怀化地形复杂,山水相间,处处是景,可谓是步移景异。怀化森林覆盖率高达65.3%,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不到20%),是全国九大生态良好区域之一。目前,我市正在积极创建全国生态示范市。有国家、省级以上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9处,有位居全国丹霞地貌前十位、面积达168平方公里的万佛山,湖南最大的水电站——五强溪电站库区构成的沅陵“千岛湖”,溆浦人文丹霞思蒙山水,通道、新晃惊险刺激的生态漂流以及辰溪燕子洞、溆浦飞水洞奇特的溶洞资源等,特别是通道的龙底河漂流绝妙无比,惊险万分,在那里住一晚上长寿三年是不可能的,但长寿三十天是可能的,漂流不翻几次船是不可能的,但受伤也是不可能的,如一不小心掉下河喝口水,没关系,因为怀化到处都是矿泉水。

三、湖南怀化有哪些风俗习惯和特点

1、清明送麻糍

糯米做的叫麻糍,以晚米做的称年糕。清明做麻糍,过年做年糕,这是民间流传至今的风俗习惯。过去,清明祭扫太公坟时有分麻糕的习惯。轮到作祭主的必须预先作好准备,待祭扫分,在坟坛前当场按人分麻糍。

2、阳戏

阳戏在重庆、湖南、贵州、湖北等省市宽广的农村大地广泛流传。那里居住着汉、土家、苗、侗、白、回、瑶、壮等多个少数民族,残留着大量巴、楚、湘、黔文化的余绪、末韵。少数民族的灿烂文化和以踩堂戏、傩堂戏为代表的其他地方剧种都给阳戏以特别的艺术滋养。

3、舞龙

舞龙,又称玩龙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吉祥。舞龙源自古人对龙的崇拜,每逢喜庆节日,人们都会舞龙,从春节开始舞龙,然后二月“龙抬头”、端午节也舞龙。

4、踩芦笙

源于古代播种前祈求丰收、收获后感谢神灵赐予和祭祀祖先的仪式性舞蹈。舞蹈气氛热烈而欢快,现已成为侗族民众在稻谷收获后至来年春播前农闲期间和各喜庆佳节时,由青年男女参加被称作《踩堂》或《踩芦笙》的自娱性、求偶舞蹈。

5、打鼓锄茶

打鼓锄茶又叫“锄茶鼓”,是流传于湖南会同林区苗家山寨的一种古老生产文化习俗。相传苗族祖先在身居大山丛中时,人们围着打到的猎物,又敲又打,聚众而乐,表达共同的欢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