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咸阳永寿县店头镇地理地势和经济情况

店头镇是永寿县西南的一块飞地镇政府驻地距县城44公里。东临漆水河与仪井镇和乾县石牛乡相望;西南部与扶风县天度乡接壤,北至娄敬山北麓与麟游县庙湾乡毗邻。总面积78.3平方公里,境内海拔最高点是娄敬山1200米,最低点是漆水河出境河底600米,平均海拔高度900米。地下有石灰石等矿石。境内有省级文物保护点三处(西汉建信侯娄敬墓,西汉大中大夫陆贾和唐柳公权书写的大司徒刘沔神道碑)。有驻镇单位12个。辖27个行政村, 64个村民小组,共4318户,17983人。全镇总耕地44544亩。属南部丘陵台塬沟壑区,以深塬为主,是永寿县自然条件最好的乡镇。因东、西两侧皆为支毛沟,中间高地状如箭头,元末得名“箭头”,明代中叶,将“箭”谐言为“店”,故名店头。1956年3月撤区并乡时,店头乡、梁家乡与乾县的羊毛湾、周家、黎家河、成家河、周家塬合并建立店头乡。1958年10月,店头乡、好寺乡合并建立红星公社。1959年1月改称店头人民公社。1984年6月改称店头乡,同年12月改称店头镇。该镇以农业为主,主产小麦、玉米、油菜、豆类。经济作物有苹果、蔬菜、药材等。养殖业以布尔山羊和獭兔养殖为主。全镇国民经济总值1649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50元。土特产有面粉、菜籽油、芝麻、香油、“红富士”苹果、香醋、“白菊牌”卫生纸。辖区面积0.4平方公里。街道长1200米,宽30米,其中车行道12米,两边人行道各9米,柏油路面、路灯30盏。全镇有15个村8303人饮用自来水。12个村有供水点。 13个村铺设油路42.16公里。26个村低压电网改造57.5公里。26个村通了程控电话,6个村应用“电视村村通”。有初中1所,完小7所,初小7 所,教学点1个。中小学教职工189人,在校学生3218人。每天有汽车客运52个班次,往返县内外,其中往返永寿14次,扶风4次,杨凌34次,咸阳 28次,西安28次。每年农历正月二十六,三月二十日、七月七日、十月十日为物资交流会,逢旬三、六、九日为集日,日上市约5000人,摊点700余个,年市场成交额1200多万元。

樊家河: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6.5公里处。明末,樊姓人筑城而居,得名樊家堡。又因居于漆水河畔,更名为樊家河。现有4个村民小组,310户,1341 人,耕地2514亩,人均1.85亩。该村自然条件好,主要以果畜业生产为主。人均纯收入2071元。

好寺河: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6公里处。从唐末到元至元二十一年(1284),此处作为好寺县治共448年。县治撤消后,街市尚存,称好寺街。明末,好寺街市衰败,衍为村庄,因地处漆水河畔,沿用好寺旧名,得名好寺河。1949年10月至1958年10月为好寺乡人民委员会驻地。现有5个村民小组,437 户,1619人,耕地2596亩,人均1.61亩。该村自然条件较好,90年代中期在全县首先发展大棚菜生产,近年来,以苹果生产为主。1995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文明村。人均纯收入2106元。

安头: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7.5公里处。清代,此处建有庵堂,且地势较高,得名庵头。“安”系“庵”之讹误。原属好寺河大队。现有2个村民小组,79户,306人,耕地986亩。该村位居漆水河畔,自然条件较好,粮食产量高。人均纯收入2046元。

西塬边: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5.7公里处。清初,以地处好寺河之西的塬边而得名。原和桃花园、庄和合称庄桃大队。现有1个村民小组,96户,396人,耕地1143亩,人均2.56亩。该村以粮食生产和栽植苹果为主,辅以养殖业。人均纯收入1026元。

庄和: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6公里处。清初,取村庄和睦之意而得名。1952年6月至1953年7月为庄和乡人民委员会驻地。现有2个村民小组,125户, 507人,耕地1677亩,人均3.24亩。该村土地面积较大,主要以粮食生产和栽植苹果为主。人均纯收入1045元。

桃花塬: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5.5公里处。据传汉建信侯娄敬曾在此娶妻。新娘头戴一朵桃花,引得满塬桃花盛开,故名桃花塬。现有1个村民小组,141户,587人,耕地1755亩,人均3.01亩。该村以粮食生产和栽植苹果为主。人均纯收入1043元。

苏家塬:位于镇政府驻地北6.5公里处。元代中叶,以居民姓氏和所处地形而定名。现有2个村民小组,115户,517人,耕地1858亩,人均3.6亩。该村以粮食生产和栽植果树为主,辅以养殖业。70年代,在该村建有漆水河抽水站,现很少发挥效益。人均纯收入1044元。

西坡:位于镇政府驻地北5.5公里处。清初,以地处苏家塬(村)之西的沟坡上而得名。原属苏家塬大队。现有2个村民小组,77户,273人,耕地1384亩,人均4.96亩。该村以粮食生产和栽植苹果为主。人均1041元。

包家窑: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4.5公里处。清初,以居民姓氏和居住特点而得名。原属徐家塬大队。现有1个村民小组,69户,296人,耕地873亩,人均2.92亩。该村以粮食生产和栽植苹果为主。人均纯收入1042元。

徐家塬: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3.5公里处。1958年组建大队时,以大队部驻地东北徐家塬村名而定名。现有2个村民小组,186户,784人,耕地1710亩,人均2.13亩。该村以粮食生产和栽植苹果为主。人均纯收入1046元。

高崖头: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3.5公里处。清初,以所处地形而定名。原属徐家塬大队。现有1个村民小组,85户,336人,耕地793亩,人均2.60亩。该村以粮食生产和栽植苹果为主。人均纯收入1038元。

庄桥:位于镇政府驻地北2.5公里处。1958年组建大队时,取其所辖北庄头、大桥两自然村名各一字而得名。现有4个村民小组,252户,1034人,耕地2825亩,人均2.66亩。该村以粮食生产和栽植果树为主。人均纯收入1675元。

坡刘:位于镇政府驻地北1.7公里处。明末,刘姓人依山坡分居两村,居坡下者取名下坡刘,居坡上者取名上坡刘。1958年组建大队时,取所辖上坡刘、下坡刘两村名主体而得名。现有3个村民小组,171户,603人,耕地2335亩,人均3.80亩。该村以粮食生产和栽植果树为主。2000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文明村。人均纯收入1680元。

刘家:位于镇政府驻地北2公里处,明末,以刘姓居民姓氏而得名。原属坡刘大队。现有3个村民小组,168户,539人,耕地1974亩,人均3.68亩。该村以粮食生产和栽植果树为主。人均纯收入1699元。

南庄头: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2公里处。元末,王姓人分居两村,居南者称南庄头。1958年组建大队时,以大队部驻地村名而得名。现有2个村民小组,142户,603人,耕地1332亩,人均2.16亩。该村以粮食生产和栽植果树为主。人均纯收入1830元。

钟家:位于镇政府驻地东1公里处。明末,以居民姓氏而得名。原和张家、周家塬等合成七联大队。现有1个村民小组,118户,420人,耕地1363亩,人均3.23亩。该村以粮食生产和栽植果树为主。1996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文明村。人均纯收入1904元。

张家:位于镇政府驻地东2.5公里处。明末,以居民姓氏而得名。原属七联大队。现有5个村民小组,290户,1116人,耕地2512亩,人均2.17亩。该村以粮食生产和栽植果树为主。人均纯收入1840元。

周家塬: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1.5公里处。明朝中叶以居民姓氏和所处地形而得名。原属七联大队。现有3个村民小组,98户,398人,耕地842亩,人均2.16亩。该村以粮食生产和栽植果树为主。人均纯收入1031元。

方里:位于镇政府驻地南1公里处。明初,在店头镇南侧设有作坊,故名西坊里。明末,西坊里部分群众迁居于此,沿用方里二字得名。“方”为“坊”的谐变。原属光明大队。现有2个村民小组,196户,856人,耕地1258亩,人均1.45亩。该村临近镇区,运输、餐饮、商贸业发展较快。人均纯收入1824 元。

强家:位于镇政府驻地南2.5公里处。明代中叶以居民姓氏而得名。原和成家河合称强成大队。现有1个村民小组,98户,402人,耕地919亩,人均 2.25亩。该村土地平坦,土质肥沃,粮食产量高。该村以粮食生产和果畜业生产为主。1999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文明村。人均纯收入1980元。

成家河:位于镇政府驻地南3.5公里处。明初以居民姓氏和所处地形而得名。原和强家合称强成大队。现有1个村民小组,26户,102人,耕地392亩,人均3.24亩。该村以粮食生产和栽植果树为主。人均纯收入1046元。

梁家:位于镇政府驻地南2.5公里处。明代中叶以居民姓氏而得名。1949年10月至1958年10月为梁家乡人民委员会驻地。现有3个村民小组,237 户,1008人,耕地1883亩,人均1.88亩。因该村和临近的葛家、祁家、强家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群众生活较为富裕,历史上称为“新四村”。现主要以粮食生产和栽植果树为主。人均纯收入1955元。

祁葛:位于镇政府驻地南3.8公里处。明代中叶以居民姓氏而得名。原和葛家合称祁葛大队。现有4个村民小组,223户,976人,耕地1520亩,人均1.57亩。该村以粮食生产和栽植果树为主。人均纯收入1840元。

东庄子:位于镇政府驻地南4公里处。明代中叶王姓人分居两村,居东者取名东庄子。1958年组建大队时,以大队部驻地而得名。现有3个村民小组,146 户,575人,耕地1120亩,人均1.94亩。该村自然条件较好,以粮食生产和栽植果树为主。人均纯收入1900元。

西庄子:位于镇政府驻地南4.5公里处。明代中叶,王姓人分居两村,居西者取名西庄子。1958年组建大队时,以大队部驻地而得名。现有2个村民小组, 248户,1011人,耕地2530亩,人均2.42亩。该村自然条件较好,以粮食生产和栽植果树为主。人均纯收入1811元。

坡龙头:位于镇政府驻地南5公里处。明末,以所处沟坡状如龙头而得名。现有2个村民小组,163户,598人,耕地1352亩,人均2.24亩。该村为店头镇的南大门,以粮食生产和栽植果树为主。1995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文明村。人均纯收入1910元。

你可以看看这个:

上边的全部摘自这个网站上边的。据我所知,西北地区的所谓政务,人均收入什么之类的全是假的,根本没有那么多。

陕西咸阳十大特产有哪些

咸阳的特产有:三原蓼花糖、烧鸡、辣炒虾尾、锅盔牙子、馇酥、秦都红薯等。咸阳,陕西省地级市,是中国首个封建王朝“秦帝国”的都城,位于陕西省八百里秦川腹地,渭水穿南,嵕山亘北,山水俱阳,故称咸阳。咸阳是中国甲级对外开放城市、国家级 历史 文化名城、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魅力城市、中国地热城、全国十佳宜居城市、首批中国优秀 旅游 城市、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市及中华 养生 文化名城。

1、三原蓼花糖

三原蓼花糖外形如藕状或球状,圆满丰实、洁白细腻,松酥适口。

2、烧鸡

烧鸡具有肉鲜味美、肥而不腻和烂而不烂的特点,极具食疗和保健功能。

3、辣炒虾尾

辣炒虾尾是咸阳的地方名吃,辣味十足,色香味俱全。

4、锅盔牙子

锅盔牙子其肉肥不腻,瘦不柴,夹入饼中,咬一口酥脆溢香,回味无穷。

5、馇酥

馇酥入锅油煎,饼即发起成泡,颜色金黄,香酥可口。

6、秦都红薯

秦都红薯皮红条正,口感干面,味道香甜,适合烤、蒸。

7、南可手织布

南可手织布布料不错,穿着舒适,透气美观。

8、永寿桃子

永寿桃子果肉鲜嫩,美味香甜,可生津、润肠、活血、消积。

9、年糕

年糕美味、香甜、醇香,具有浓重的 历史 气息。

10、菜疙瘩

菜疙瘩外形美观,入口醇香,做法多样。

菜疙瘩,传说这是在过去“糠菜半年粮”的日子里,逼出来的一种吃法,因为能最大限度的利用各种原材料——无论是白面、高粱面、豆面都可以拌,取材特别容易,口味相当不错。

永寿县一般是在几月播种几月收获最主要的农作物是什么?

永寿县最主要的农作物是小麦。

在八九月份播种,来年的五六月份收获。

永寿县的特产是沙棘,核桃。

沙棘是哪个地方的特产?

沙棘是一种落叶性灌木植物,其特点就是非常耐旱、抗风沙,即使在一些盐碱化的土地上也能很好的生存。沙棘在我国西北部都有大量种植,比如在河北、内蒙古、山西、甘肃等地为主要种植地,常生于海拔800-3600米的山嵴、谷地或山坡等地。沙棘最主要的用途是绿化沙漠,防止土地沙漠化。

沙棘的品种非常多,因为生长的地理环境不同,种植出来的沙棘也是各有各的特点。木里沙棘是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的特产,这里的沙棘无刺、果大、汁水多。永寿沙棘陕西省永寿县的特产,吴起沙棘是陕西省吴起县的特产,还有方山沙棘,生长在山西省方山县,是全国野生沙棘的主要产地之一。

三宝歌还有什么特产

陕西三宝:关中驴、秦川牛、传统名产西凤酒。

凤翔食品三宝:西凤酒、腊驴肉、钱钱肉。

秦岭三宝:羚羊、朱鹮、大熊猫。

凤翔三绝:柳林酒、姑娘手、东湖柳。

长安三宝:柿子、板栗、甜葡萄。

歧山三宝:红萝卜、紫皮蒜、岐山面

西安三宝:扎染、花灯和香包。

扶风三宝:辣椒、苹果、鹿糕

户县三宝:生姜、面皮、线辣椒

眉县三宝:辣椒干、苹果优,传统名产太白酒。

周至三宝:刺绣、钱鱼、猕猴桃。

陇县三宝:辣椒干、马蹄酥、五味子酒。

高陵三宝:桶子白菜、红萝卜、蜜甜味鲜豁口桃

千阳三宝:桃花米、酸枣仁,秦川牛最有名。

蓝田三宝:美玉石、九孔莲,白皮松树世稀罕。

麟游三宝:肉牛、杏仁、核桃。

临潼三宝:火晶柿子、石榴、相枣

凤县三宝:苹果、凤党、花椒。

铜川三宝:煤炭、苹果最有名,耀州青瓷传古今

太白三宝:大鲵和红杉,太白药材甲天下。

耀县三宝:线辣椒、白皮蒜,美味首推窝窝面。

三原三宝:鸡心柿子、大曹杏,风味食品最有名。

宜君三宝:沙棘、宜党、连翘好。

泾阳三宝:梅杏、宫桃、油府水枣。

宝鸡三宝:黄芪、秦川酒,陈仓核桃美名留。

乾州三宝:锅盔、挂面、豆腐脑。

凤翔三宝:木版年画和草编,罩金漆器美名传。

礼泉三宝:御石榴、大接杏,优质苹果最有名。

永寿三宝:蜂蜜、苹果、露仁核桃。

勉县三宝:桐油、天麻、旱莲花。

彬县三宝:酥梨、大晋枣,烤烟质量好。

宁强三宝:木耳、天麻、矮马。

长武三宝:槐米、柿子、黑山晋枣。

略阳三宝:杜仲、黑河猪,乌鸡名声著。

旬邑三宝:煤炭、黄芪、沙棘。

镇巴老三宝:香梨、木竹、西镇牛。

淳化三宝:陶土、矿泉水,优质苹果美。

镇巴新三宝:宣纸、雾毫茶,板石销天下。

武功三宝:良种、白皮蒜,普集烧鸡美名传。

佛坪三宝:熊掌、回春酒,地道药材山萸肉。

兴平三宝:云云馍、白皮蒜、辣椒干。

佛坪珍兽三宝:金毛羚牛、金丝猴,国宝熊猫近百头。

渭南三宝:赤水大葱、秦川牛,时辰包子香满口

安康三宝:桐油、蚕丝、冬桃。

韩城三宝:煤炭、连翘和花椒。

安康矿产三宝:金红石、重晶石,沙金全国有名次

华县三宝:赤水孤葱、大白菜,特大钼矿名中外

汉阴三宝:沙金、桑蚕茧,特大首乌世罕见。

华阴三宝:黄金、鲤鱼美,玉皇矿泉水。

石泉三宝:桐油、蚕丝、栲胶。

潼关三宝:黄金、蛭石居首位,酱笋酱菜味道美

宁陕三宝:生漆、木耳、核桃。

大荔三宝:黄花、西瓜、马牙枣。

宁陕珍兽三宝:羚牛、金丝猴、国宝大熊猫。

蒲城三宝:同羊、辣椒、鞭炮。

紫阳三宝:富硒茶、金钱橘,巴山板石名声著。

澄城三宝:煤炭、硫磺、同羊。

岚皋三宝:杜仲、藤器、生漆。

白水三宝:菜刀好,苹果优,传统名产杜康酒。

平利三宝:茶叶、牛王漆,八仙党参有名气。

合阳三宝:卷心白菜、铃铃枣,风味小吃页面好

镇坪三宝:麝香、珙桐树,黄连名声著。

富平三宝:秦川牛、奶山羊,墨玉地下藏。

旬阳三宝:桐油、赤岩牛,汞矿次贵州。

富平食品三宝:太后饼太后尝,柿子、柿饼世无双。

白河三宝:构树、皮纸、龙须草。

汉中三宝:白鹅大,冬韭香,麻鸭肉蛋味道长。

白河新三宝:桐油、白玉兰,绿松石雕美名传。

南郑三宝:汉桂、棕箱名气大,汉水银梭是名茶

商洛三宝:核桃、板栗、龙须草。

城固三宝:生姜、冰糖橘,上元观的豆腐乳。

商州三宝:核桃、柿饼有名气,商芝肉上了国宴席

洋县三宝:三珍(黑、香、寸米)、三酒(白、黑、黄酒)、龙须草

洛南三宝:核桃、鲵鱼有名气,钾长石矿数第一。

洋县野生动物三宝:朱鹮,金丝猴,还有大熊猫

丹凤三宝:大理石、山萸肉,传统名产葡萄酒。

西乡三宝:牛肉干、松花蛋,午子仙毫茶味甘。

宜川三宝:沙棘、白云豆,烤烟质量优。

商南三宝:桐油、山楂、猕猴桃。

黄龙三宝:山楂、沙棘遍山有,还有一宝野黄豆。

商南矿产三宝:新庙水晶、兰石棉,橄榄石为全国冠。

黄陵三宝:古柏黄帝植,店头酒质优,煤炭埋在地下头。

山阳三宝:魔芋、冬桃、龙须草。

榆林三宝:小盐和毛毯,豆腐是名产。

镇安三宝:岭沟红米、大板栗,大理石矿数第一

神木三宝:铜器、煤炭、毛毯。

柞水三宝:羚牛、大板栗,银矿全国有名气

府谷三宝:煤炭最有名,中药龙骨齿,杂豆四海行

陕北老三宝:皮毛、咸盐、甜甘草。

横山三宝:煤炭和柠条,山羊浑身宝。

陕北新三宝:石油、气田、神府煤,号称“中国科威特”。

靖边三宝:柳编和沙棘,枸杞可与中宁比。

延安三宝:小米、米酒和油糕。

定边老三宝:咸盐、皮毛、甜甘草。

延长三宝:斤梨、红葱优,石油最悠久。

定边新三宝:荞麦、豌豆、油料。

子长三宝:洋芋、煤炭、蚕茧。

绥德三宝:铁锅、油旋、石雕。

安塞三宝:剪纸、农民画,腰鼓名气大。

米脂三宝:小米、洋芋、佳米驴。

志丹三宝:菜羊、山杏桃,药材甜甘草。

佳县三宝:红枣、洋芋、佳米驴。

吴旗三宝:荞麦、柳编销四方,米醋誉为百里香

吴堡三宝:煤炭、蚕茧、大红枣。

甘泉三宝:白绒山羊、矿泉水,豆腐干子味最美

清涧三宝:石板、洋芋粉条、大红枣。

富县三宝:大麻、南瓜产量高,露仁核桃不用咬

子洲三宝:小盐、龙骨、墨玉。

洛川三宝:烤烟、毛绣使人爱,优质苹果名中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