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海人为什么不吃湟鱼
因为自然灾害三年期间,青海人靠湟鱼挺过来的。
青海人不吃湟鱼因为自然灾害三年期间,青海人靠湟鱼挺过来。1960年至1962年自然灾害期间,青海共捕捞湟鱼7.29万吨,按照这三年青海平均人口221万人计算,三年间青海人就吃了66斤湟鱼,所以后来青海人不吃湟鱼。
简介
湟鱼是青海湖中的特产,它在鱼类中属鲤科,学名叫做“青海湖裸鲤”,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青海湖特有的珍稀物种。湟鱼资源减少会直接破坏青海湖“水—鱼—鸟—草地”生态系统的稳定。
青海湖湟鱼,是可以吃的,但是由于青海湖湟鱼生长慢,一年只长2一3两内,且之前过渡捕捞,青海湖湟鱼数量减少,所以为了保护湟鱼资源,政府部门暂时封湖,禁止捕捞食用,所以只是暂时的禁食,便于对青海湖湟鱼保护。
湟鱼的大量较少,应该是从58年开始的,自1958年起,青海湖历史上开始了大规模的机船捕鱼作业。夏季一网拉上来,高达5万斤鱼。冬季凿冰下网,一网可打上万斤。
二、青海湖的生存环境是怎样的,为何鱼的种类那么少?
青海湖的生存环境是怎样的,为何鱼的种类那么少?
青海湖自然风景独特,生态地位重要,是bai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但是,从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起,人类开始在青海湖周边大规模开垦草场和打捞湖鱼,进行无序开发。到60年代初,大规模的开垦活动使湖畔75万亩优良草场变成耕地。90年代,为大面积种植油菜,短短几年时间内上马了6个国营农场,开垦荒地30万亩。每到油菜花开的时候,一片金灿灿的景象赏心悦目,但美景背后却是惨重的代价。为了浇灌耕地,大部分河流被筑坝截流。半个世纪以前有108条水源河滋养青海湖,现在只剩下布哈河、沙柳河等40来条。
现在注入青海湖的总水量比20年前减少了60%。 青海湖面临严重威胁 水位下降使青海湖水变得越来越咸,直接威胁着湖体生物的生存与繁衍。
1958年青海湖建立渔场,开始规模捕捞,1958~1962年间,平均年产量达2.1万吨。近年来,青海湖的湟鱼资源总量下降到7500吨左右,是40年前的10%,10年才能长半公斤的青海湖湟鱼,其资源量已经到了最低临界点。鱼类资源锐减,致使迁徙鸟类生存受到威胁,青海湖鸟岛上的鸟类数量不断减少,青海湖鱼鸟共生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整个青海湖生物链变得脆弱。由于鸟类数量减少,青海湖畔的广袤草原虫灾不断,更加快了草场退化的脚步。
目前整个湖区沙漠化面积已达187万亩,以每年近3万亩的速度扩大。青海湖盆地20世纪50年代拥有3013万亩优良草场,现已减至1635万亩。青海湖175万亩的沙化地成为青海省继柴达木盆地、共和盆地之后的第三大沙漠化地区。 同时,自2000年青海湖被评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后,湖区周边纷纷建起餐饮、住宿等设施。
据统计,现在环青海湖风景带每年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最多日接待量达万余人次。部分游客、导游环保意识不强,随意丢弃塑料制品等垃圾,“白色垃圾”严重影响环青海湖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农牧民的生产生活。
青海湖有湟鱼!湟鱼极其珍贵,一般来说,增加一斤体重,需要十一年!湟鱼生长环境非常艰苦,成长非常缓慢,也正是因为缓慢,积累了丰富的营养,肉质肥厚,味道鲜美,最重要的是天然干净,完全没有污染!
青海湖湟鱼几乎是绝迹了,以前的青海人很少吃鱼,后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外来移民,带来了无所不用其极的“吃”文化,很快,贪图美味的吃货们发现了美味的湟鱼,人们疯狂的捕捞湟鱼,短短几年,湟鱼濒临绝迹,即便现在实行封湖育鱼,我敢说,对吃货来说,湟鱼依然是难以抵抗的美味。
“祸”从口出,这个祸,是湟鱼的祸,这个口,是吃货的口,我们的馋嘴贪吃导致了湟鱼的濒临灭亡。如今,青海湖封湖超过30年,如今情况有所改善,但是,利益驱使下还是避免不了偷猎。
有个关于青海湖湟鱼的传说。Long long ago,西海(如今的青海)草原遭到水灾,因为出现一口泉眼(如今的青海湖)不停地冒水,淹没了牛羊,淹没了庄家,淹没了老人和孩子,有一个年轻的好心人决定进入大海深处,堵住泉眼,拯救人民,年轻人进入大海,游啊游游啊游游啊游游啊游游啊游游啊游游,终于游不动了,身疲力竭,又累又饿,这时候许多的鲤鱼都自动有到他的嘴边给他吃,但是年轻人没力气,咬不动,于是圣灵的鱼儿,抖了抖身子,吧鳞片都抖掉,然后游进年轻人的嘴里让他吃,等年轻人吃饱有了力气,游到大海底部用自己的身体变成了大山,堵住了泉眼,大水退了,他的恋人知道自己的爱人再也回不来了,伤心跳入大海,变成一座美丽的海岛(青海湖鸟岛)….
当地人们为了纪念勇士,永远不吃大海里没有鳞片的鱼了。
三、青海湖的鱼
青海湖里是有鱼的。
青海湖里的鱼主要是湟鱼。湟鱼青海湖裸鲤,是青海湖中的特产,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青海湖裸鲤为冷水性鱼类,平时多在湖的浅水区活动觅食,冬季在深水处越冬。
四、青海湖湖水更新速度慢的原因?
对于湖泊,如果有进水,也有出水,则多为淡水湖。因为任何地表水中或多或少,才会溶解有无机盐。水中的无机盐随入湖水进入湖泊后,又会随出湖水离开湖泊,不会留在湖泊中,湖泊水中的无机盐含量不会升高,所以是淡水湖。洱海就是如此。洱海源头出自罢谷山,北有弥直河注人,东南收波罗江水,西纳苍山18溪水,南纳波罗江,东有海潮河、凤尾箐、玉龙河等小溪水汇入,这是入湖水流。出湖河流为西洱河。水流有进有出,使洱海成为淡水湖。青海湖则完全不同。青海湖有布哈河、沙柳河等20多条大小河流向青海湖注水,但青海湖没有出湖水流,水量减少完全靠自然蒸发。水可以蒸发,而进入湖中的无机盐无法蒸发,便储存在湖中,千百万年的时间里,流入湖中的无机盐越来越多,湖水中的盐含量越来越高,使青海湖成为咸水湖了。我国西北地区因为降水少,蒸发量大,咸水湖分布广泛。青海湖湟鱼是湖中唯一生存的鱼类。湟鱼生长缓慢的原因有两点。一是湖水温度低,平均只有10度左右。二是湖中饵料少,湖中植物和藻类生物种类的数量都少,湟鱼吃不饱,所以生长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