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瑶族吊脚楼有什么特色?

瑶族人多居住在山区,山区气候潮湿多雨而且炎热,住吊脚楼能通风避潮和防止野兽。瑶族人民根据实用性和环境特性,强化建筑性格,自由选址在柴水方便、风光优美的山地,采用数十棵杉木撑起的基脚,建起被称为“千脚落地”的木楼。整座木楼以杉木为柱、为梁、为壁、为门窗、为地板,以杉皮为盖顶,不油不漆,无矫无饰,一切顺其本色,自然天成,朴实无华,或金鸡独立于山脊,或连片成寨于坡前,或负山含水,或隐幽藏奇,千姿百态,格局自由,情调浪漫,冬暖夏凉,不燥不潮,空气新鲜,是瑶山人最好的居所。

苗族、侗族的吊脚楼也更各具特色。如侗族吊脚楼结构严谨,有的高达五六层,但却不使用一颗钉子,全系卯榫嵌和,显示了侗族建筑工艺的高超。

二、瑶族的建筑特点

依深山密林而居的瑶族住房,多采用‘人’字形棚居建筑式样,常用杉木条支撑屋架,屋顶盖草或杉皮,周围以小杂木或竹片围壁。

在大山里,还行一种‘半洞居’住宅形式,即依山挖洞,在洞外用杉木接盖住宅,上盖杉皮。日间在住宅活动,晚上人洞内卧宿。

在坡度较大的山岭地带,有‘吊楼’式建筑,即房屋的一半建在坡地上,另一半则依山势坡度的大小建筑吊楼。居盆地、丘陵地区的瑶族,住房多为土木或泥木结构。房舍建筑一般分住房、寮房。

扩展资料:

瑶族的饮食特点:

瑶族以玉米、稻米为主食。

岭南四季温暖,适宜蔬菜生长,园圃冬夏常青,人们终年都可以吃到鲜嫩的蔬菜有芥菜、白菜、萝卜、辣椒、茄子等;瓜豆类有南瓜、黄瓜、冬瓜、豆角、黄豆、饭豆等;

肉类主要有猪肉、鸡肉、鸭肉、牛肉、羊肉等;油类有猪油、花生油、茶油、火麻油、向日葵籽油等。

桂北地区的一部分瑶族盛行“打油菜”,即以油炒泡开的茶叶后煎成浓汤,再加食盐调味,然后用以冲泡炒米花及炒黄豆等物,具有特殊的风味,有的以此代替午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瑶族

三、瑶族的风土人情,民俗习惯,土特产是什么

一、瑶族的风土人情

瑶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凡是进入瑶家的客人,都会受到尊重和热情款待。饶有风趣的“挂袋子”与“瓜箪酒”,是瑶家待客的典型礼仪。客人到了瑶家,只要把随身携带的袋子往堂屋正柱上的挂钩上一挂,就表示要在这家用餐。不用事先说明,主人自然会留客人在家里就餐。

二、瑶族的民俗习惯

1、建筑:瑶族是个山居民族,其村落大多位于海拔1000米左右的高山密林中,一般建在山顶、半山腰和山脚溪畔。新中国成立之前,边远山区瑶族大部分住竹舍、木屋和茅屋,相当一部分还住“人字棚”,只有很少部分住砖瓦屋。。

2、信仰:瑶族人民的信仰属于多神崇拜。过去,瑶族认为万物有灵,对自然虔诚膜拜,祭礼寨神、家神、水神、风神、雨神、雷神、树神、山神等,每逢年节都要上香。

3、传统节日:瑶族的传统节日很多,小节几乎每月都有,各地过得也不尽相同。大节日有春节、清明、社节、盘王节、“祝著节”、“耍望节”等。春节期间,瑶族人民举行唱堂歌、打铜鼓、赛陀螺、射弩、围猎、抛绣球、斗画眉等富有民族特色的文体活动。

三、瑶族的土特产

瑶族烟熏腊肉主产于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瑶族烟熏腊肉采用原汁原味的农家土猪肉为原料,配上瑶家特有的米酒腌制,打造出的腊肉具有肉香味浓,口感好,肥而不腻的特点。

每年到了三荒四月青黄不接的时候,或家中有客人来了,热情的瑶族同胞就会在自家厨房的灶口或火塘上取下火烟腊肉,洗净灰尘,或整块,或切片,或蒸,或煮,或炒。

扩展资料

瑶族的发展现状:

新中国成立后,瑶族实现了民族区域自治,在瑶族聚居区建立了自治地方,行使自治权利。目前,全国共有13个县的瑶族人民实现了区域自治,建立了自治地方,设立了自治机关,行使民族自治权利。

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农村散杂居少数民族的工作,我国宪法和法规性文件规定了散居少数民族各方面的平等权利。为了充分保证散杂居瑶族的平等权利和当家作主、管理本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利,国家在云南、贵州、湖南、广西和广东五省区还建立了113个瑶族乡(镇)(有的民族乡是由瑶族和其他民族共同建立)。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按照瑶族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特点进行了土地改革、民主改革和对工、农、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消灭了剥削制度,解放了生产力,激发了瑶族人民的积极性,生产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瑶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瑶族

四、对于瑶族的文化习俗,你了解多少?

我国有56个民族,除了汉族这个大的名族之外,还有很多少数民族,瑶族就是其中之一,他们多居住于山区,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几个省区的山区,多以务农为主。而对于瑶族的文化习俗,我也只是略知一二。

一、饮食习惯

瑶族居民的主要食物是大米、玉米和红薯为主,日常菜肴有南瓜 、辣椒和家禽家畜,桂北地区盛行“打油茶”,用油炒茶叶,再加上生姜、辣椒、食盐调味,冲泡炒米、炒豆同饮,别具风味。瑶族人民还喜欢用桂皮、生姜等煎茶,他们认为这种茶能够起到提神、清除疲劳的作用。

二、建筑风格

因为瑶族人民大都居住在山区,所以他们的建筑风格就是因地而异,比如在坡度比较大的地方,教坏采用吊楼式建筑;在平原丘陵地区,就大多是土木或泥木结构。住房一般都是一栋三间,用我们的话来讲就是客厅,卧室和厨房。

三、婚俗文化

瑶族作为我国迁徙次数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之一,他们的婚俗文化具有很奇异的色彩, 其婚姻有两种方式,嫁女和招郎,而且这两种方式都有固定的礼仪程序,嫁女时,求婚方去女方家必须带一把伞放在女方家大门右侧,若女方同意嫁,则女方家会将伞拿进屋内,然后男方要准备衣物、订金、银牌、银戒指送给女方。临嫁前还有耍嫁(到亲戚家报喜,道别),座谈会(类似于单身告别会)。新娘有亲舅舅背出门,母女要抱头哭,到了迎亲地点,迎亲人要与乐队绕新娘三圈。到新郎家后要等待新郎打水洗脚,换上鸡公鞋。而招郎,也就是我们说的上门女婿,男方可以在两家轮居,以便照顾两家的生活,而且生的孩子一胎随母姓,二胎随父姓,依次类推。

总之,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习俗,尽管现在很多已经有了改变,但大体还是有点区别的。

五、瑶族特色简介,急求!!

1、春节期间,瑶族人民举行唱堂歌、打铜鼓、赛陀螺、射弩、围猎、抛绣球、斗画眉等富有民族特色的文体活动。

2、盘王节又称“做盘王”、“还盘王愿”、“跳盘王”,是盘瑶纪念始祖“盘王”的盛大传统节日,20世纪80年代前一般在秋后至春节前的农闲期间,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1984年将全国瑶族过盘王节的日期统一定在每年农历十月十六日。

3、祝著节是广西布努瑶纪念始祖母密洛陀生日的节日,非常热烈隆重。人们以农历五月二十九日为正日,敲打铜鼓,欢庆三天。耍望节每三、五年举行一次,一般在农历十月十六日前后举行,是青年男女对歌求爱的日子。

扩展资料:

瑶族,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民族语言分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支、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

在瑶族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图腾崇拜。盘瑶、山子瑶、坳瑶崇拜盘瓠图腾,禁吃狗肉;广西南丹大瑶寨瑶族“母猴妈妈”的故事流行了千百年,从中可以看出瑶族存在着图腾崇拜。

盘瑶、山子瑶、坳瑶不仅相信盘瓠是他们的祖先,繁衍出十二姓瑶人,还认为在十二姓瑶人迁徙的渡海途中遭遇大风巨浪而得以幸免于难,是祖先盘瓠保佑的结果。

因此他们都要世代相继地在一定时间进行“还愿”——跳盘王,歌颂始祖的功迹,激励人们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并祈求始祖保佑人丁兴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