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无差异曲线在旅游消费行为中的运用(2)

无差异曲线在旅游消费行为中的运用

    究竟是按照女士的偏好还是依从男士的看法来决定花费呢?这是在旅游前购物决策中常见的一个典型例子。在旅游决策过程中,如旅游目的地、交通工具以及住宿条件的选择等食、住、行、游、购、娱各方面都存在类似的问题,因此,本文将从经济学角度利用无差异曲线来分析旅游消费行为。

    一、序数效用理论与无差异曲线

    旅游决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最终的消费行为归结为旅游者对各种选择的效用分析与比较。效用是旅游消费行为理论的基础,西方经济学家认为“效用”是人的一种心理感受,而不是商品本身存在的有用性。效用与有用性或商品的使用价值具有不同的含义,前者是主观感受,而后者是客观存在的。

    由于消费者对商品使用价值的主观评价不同,消费者从商品的消费中得到的满足程度也就是效用不同。不同的人从同一个商品中得到的效用不同,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从同一个商品中得到的.满足程度亦不同。因此,用来体现消费满意度的无差效用就产生了,无差异曲线也就成为研究消费者行为的重要工具。

    利用无差异曲线研究旅游消费的前提是序数效用论,即商品的效用是无法具体衡量的,只能用顺序或等级来表示。因此,用消费者偏好的概念,取代基数效用论的关于效用的大小可以用“效用单位”表示的说法。消费者对于各种不同的商品组合的偏好程度是有差别的,这种偏好程度的差别决定了不同商品组合的效用的大小顺序。

    无差异曲线是消费者感受满足程度相等的商品组合点的轨迹,是消费者主观嗜好的几何表现。它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凸向原点且斜率为负的线,因此,为实现同样的满足程度,一个旅游产品消费的增加,必然是另外一种旅游产品消费的减少。边际替代率递减决定了曲线的凸性。同一个平面上可以有无数条不相交的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旅游产品组合量越大,满足程度越高。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这由边际替代率递减决定的。这种曲线表示消费者在一定的偏好、一定的技术和资源条件下选择商品时,对不同组合商品的满足程度是没有区别的。这时消费者对商品消费的选择,只有先后次序间题,没有大小问题。

    二、无差异曲线在旅游消费行为中的作用

    社会越发达,人们就越注重消费过程中的心理感受。消费者一旦受到了“心理伤害”,是很难靠金钱等物质赔偿手段来进行弥补的。因此,消费心理决定了消费行为,为了能更加有效地满足自身的消费心理,旅游者的消费行为通常是由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来决定的,其中,无差异曲线是由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偏好、性格、家庭角色等一系列自然的和社会的属性共同作用而形成的。例如,对于黄山和泰山两种类似的休闲观光旅游产品的不同组合而言,科学考察和休闲度假两种类型的旅游者就会产生不同的旅游心理,休闲度假型旅游者的无差异曲线比科考型旅游者的无差异曲线要更远离原点,效用更大,满意度更高。进而,在同等条件下,度假型旅游者选择此组合的可能性就更大。

    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性曲线相切时,商品的组合是消费者在既定支出水平上所能实现的最大化效用。如果两条曲线相割则是以较多的钱实现较低的满足程度;如果不相切不相割则是既定的无差异曲线实现不了既定的满足程度,没有意义。因此,在研究旅游消费者行为时,要在消费可能的前提下,即找到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的相切点。

    三、无差异曲线在旅游消费行为中的运用

    由于边际效用递减是一种不可改变的规律,因此,在人们的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条件下,如何使用有限的收人获得最大效用就成为消费者非常关心的问题:

    序数效用论将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相结合来说明消费者均衡。消费者的偏好决定了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一个消费者关于任何两种商品的无差异曲线有无数条;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价格决定了消费者的预算线,在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一个消费者关于两种商品的预算线只有一条。只有既定的预算线与其中一条无差异曲线的相切点,才是消费者均衡点。在切点,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的斜率相等。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即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预算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即两种商品价格之比。

    如图所示,既定的预算线I与无差异曲线U相切于E点,E点是消费者均衡点。在均衡点E上,消费者关于商品1和商品2的最优购买数量的组合为()。

    在旅游消费行为决策中,消费者均衡可以指导旅游经营者认识到潜在旅游者的消费倾向,从而有利于其积极地做出相应促销和准备工作。

    假定某旅游者的假期只有7天,可供选择的目的地是上海或杭州,上海、杭州的旅游消费各为80元/天、50元/天,该旅游者的旅游消费总额为500元。以时间为限制条件的旅游消费可以用时间限制线X十Y=7来表示,如下图所示JK线;以费用为限制条件的旅游消费可以用预算线50X十80Y=500来表示,如图所示的CD线。

    预算线和时间限制线相交的区域,如下图所示OCEK,双重限制线为CEK , CEK与坐标轴之间的区域OCEK表示既满足收入和价格的限制,又满足时间的要求和消费组合。而区域JCE表示只满足时间限制并不满足价格、收人限制;区域EKD只满足价格、收入限制,但不满足时间限制。

    旅游者最大满足的选择:E点为均衡点,表示在杭州旅游2天,上海旅游5天,用尽500元收入和7天假期,该旅游者获得最大消费满足。图中无差异曲线I与双重限制线CEK相切于E点,消费者在E点表示的组合进行旅游并获得的效益为最大。

    可见,无差异曲线是旅游者进行旅游决策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收入、旅游偏好、时间以及两种旅游产品价格既定的前提下,消费者要获取效用最大化,对两种旅游产品的选择点应该是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约束线的切点。它运用在为旅游者的消费行为决策中,为旅游者提供了一个既经济又有效的方法。

二、需求价格弹性公式

需求的价格弹性公式正确,具体解释需要吗是指价格变动的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即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在需求的价格弹性中,假设价格是自变量P,需求量是因变量Q,则需求的函数可以写成:Q=f(P)。需求的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Q的变化的百分比与价格P的变化的百分比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 价格弹性=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价格变化的百分比 即E=(ΔQ/Q)/(ΔP/P) 该公式表明,当价格每增加1%时,需求量下降的百分比。从上面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需求的价格弹性的结果有三种情况: 1.价格弹性(E)大于1时,说明该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比较大,如果价格有比较小的变化,其需求数量就会发生比较大的变化,一般把这种情况下的产品为有弹性产品; 2.当价格弹性(E)小于1时,说明该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比较小,既使价格发生很大的变化,其需求数量的变化也不会很大,一般我们把这种情况称为该产品的需求对价格无弹性,把这种产品称为无弹性产品; 3.当价格弹性(E)等于1时,说明该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与其需求数量的变化相同,这种情况称为该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等于1。 对于需求对价格有弹性的产品,价格是调整需求数量的主要因素,在适当的时候,可以采取降价的方法增加需求数量,也可以提高产品的价格以减少市场对产品的需求。这类产品主要是指非人民生活必须品,例如服装;对于需求对价格无弹性的产品,由于市场对这类产品的需求数量不决定于产品价格的高低,企业可以采取提高价格的方法增加企业的利润。这类产品主要是指人民生活必须品,例如粮食;对于需求对价格的弹性等于1的产品,因其价格变化与数量变化同步,在制订价格政策时,一般不会采取什么措施。1.2 需求价格弹性及其应用商品的需求量大小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影响因素发生变动,商品需求量也会随之发生变动.商品种类不同,对各种影响因素变动反映的程度也各不相同.商品需求量变动对影响因素变动的反应程度可以通过商品需求弹性来加以分析和说明.商品需求弹性主要有: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和需求交叉弹性,它们所说明的问题和实际经济学意义各有不同,具体用途也各不相同.一,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及其计算弹性原是物理学名词,指一种物体对外部力量的反应程度.在经济学中,弹性是指经济变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时,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化的反应程度.弹性的大小可用弹性系数来表示.弹性系数是因变量Y变动的比率与自变量X变动的比率的比值,用E来表示,公式为:需求价格弹性是指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它反映了商品需求量变动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不同商品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不同,需求价格弹性就不同,一般用需求价格弹性系数来表示其弹性的大小,以Ed来表示,Q代表需求量,ΔQ代表需求量的变动量,P代表价格,ΔP代表价格的变动量,则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可用下列公式表示:由于商品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因而需求价格弹性系数为负值,在实际运用中,为方便起见,一般将负号省略.如Ed=1.8,其含义是价格每上升1%,会引起需求量下降1.8%,或是价格每下降1%,会引起需求量上升1.8%.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一般包括点弹性和弧弹性两种.需求点弹性是指某商品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需求价格弹性,它衡量在需求曲线某一点上的需求量的无穷小的变动率对于价格的无穷小的变动率的反应程度.例如,某商品价格从1000元降至999元,需求量从10000增加到10003,即P1=1000,P2=999,Q1=10000,Q2=10003,则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为:如果知道了需求曲线的函数形式,可以用微分法来计算点弹性.公式为:例如,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18-2P,导出点弹性的表达式,并计算价格为3和4时的点弹性.根据上述公式,可得需求点弹性表达式如下:当P=3时,Q=18-2×3=12,Ed=2×(3/12)=0.5当P=4时,Q=18-2×4=10,Ed=2×(4/10)=0.8从此例可以看出,当商品价格从3上涨到4时与价格从4下降到3时,需求价格点弹性系数并不相同,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价格和需求量可以采用平均值,即用弧弹性计算方式.需求弧弹性是指商品需求曲线上两个价格/数量点之间所具有的平均弹性.其公式如下:应用此公式,上例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计算如下:价格从3上涨到4时,P1=3,P2=4,Q1=12,Q2=10价格从4下降到3时,P1=4,P2=3,Q1=10,Q2=12应用弧弹性计算公式,消除了价格上升与下降时所计算的弹性系数的差别.二,需求价格弹性的种类根据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可将其分为五类,每类商品需求量随价格变动的反应情况如表1-3所示:1.需求完全无弹性需求完全无弹性的商品,Ed=0.需求曲线是一条与横轴垂直的线,表示无论价格如何变动,需求量都不改变.例如,一些特殊的药品象胰岛素,对于一些糖尿病人至关重要,无论价格如何上升或下降,他们都不会改变购买量.2.需求完全无弹性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Ed1.需求曲线是一条比较平坦的线,表示需求量变化幅度大于价格变化幅度.例如,空调,汽车等高档生活用品,旅游和专业服务等.5.需求有无限弹性需求有无限弹性的商品,Ed→∞.需求曲线是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线,表示价格既定时,需求量是无限的,或者说对于价格的微小变动,需求量出现了无限大的反应.例如,两台相邻饮料机中的同种同质软饮料,在价格相同的情况下,都会拥有一批消费者,而当一台机器中的软饮料价格上涨时,即使量很小,人们也不会购买,而是购买另一机器的饮料.表1-3 不同商品需求价格弹性分类表分 类含 义实 例数 值图 形完全无弹性无论价格如何变化,需求量都不变.胰岛素等Ed=0缺乏弹性需求量变化幅度小于价格变化的幅度.食物;衣服;农产品;住房;饮料;保险等;Ed1完全有弹性当价格为既定时,需求量无限.货币等Ed→∞三,商品需求价格弹性的影响因素不同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种因素:第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程度.像粮食,油,盐,酱,醋等生活必需品,需求程度大而稳定,因而需求价格弹性就小.而奢侈品,高档消费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就较大.第二,商品的可替代程度.某种商品的可替代品越多,可替代程度越高,需求价格弹性则越大;反之则越小.因为商品价格上升时,消费者会购买其替代品,而价格下降时,消费者会多购买该商品而取代其替代品.第三,商品消费支出占消费者收入的比重.如果商品消费支出占消费者收入的比重小,商品价格变动对需求的影响就小,需求价格弹性就小,象毛巾,香皂,火柴之类的商品.反之,消费支出占消费者收入比重大的商品,象空调,珠宝之类的商品,价格变动对需求的影响大,其需求弹性也大.第四,商品本身用途的广泛性.一般来讲,用途比较广的商品,当其价格上涨时,消费者就会只买较少的数量用于其最重要的用途上,而当其价格下降时,消费者的购买量就会逐渐增加,将商品越来越多地用于其他用途,因而其需求价格弹性就大;相反,用途较窄的商品,其需求价格弹性就小.四,需求价格弹性理论的应用:需求价格弹性与收益关系的分析总收益也可以称为总收入,指厂商出售一定量商品所得到的全部收入,也就是销售量与价格的乘积,如果以TR代表总收益,Q为销售量,P为价格,总收益的计算公式为:我们假设需求量也就是销售量,不同商品的需求弹性不同,价格变动引起的销售量(需求量)的变动不同,从而总收益的变动也就不同.下面我们主要分析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与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收益之间的关系.(一)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收益之间的关系1,商品价格下降对销售者的总收益变动的影响.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那么该商品的价格下降时,需求量(销售量)增加的比率大于价格下降的比率,销售者的总收益会增加.例:假定某种家用电器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Ed=2.当价格为500元时,销售量为100台,若其价格下降10%,也就是价格降到450元时,会使销售者总收益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解:因为Ed=2,当价格下降10%时,销售量增加20%,即Q2=120台.这表明,由于这种电器价格下降,总收益增加了.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商品价格下降导致商品需求量增加,商品需求量增加的比率大于价格下降的比率,价格下降而总收益增加,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对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可以实行"薄利多销"的原因所在.2,商品价格上升对销售者总收益变动的影响.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那么当该商品的价格上升时,需求量(销售量)减少的比率大于价格上升的比率,销售者的总收益会减少.如上例中,现假设该种电器的价格上升10%,即P2=550元时,销售者的总收益又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因为Ed=2,当价格上升10%,即价格上升到550元时,销售量将减少20%,即Q2=80台,此时总收益TR2为:表明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价格上升,总收益反而减少了,说明了对于此类商品如果向上调价不当,不但不能增加销售者的总收益,反而会带来损失.具体地说,对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厂商在销售时减价会增收,涨价会减收.(二)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1,商品价格下降对销售者总收益变动的影响.对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当该商品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增加的比率小于价格下降的比率,销售者的总收益会减少.例:面粉是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当Ed=0.5,价格为2.00元时,销售量为100kg,若价格下降10%,即P2=1.80元时,销售者的总收益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解:因为Ed=0.5,当价格下降10%时,需求量增加5%,即因为:这表明,由于面粉价格下降,总收益减少了.对于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价格下降会使销售者的总收益减少.中国有句古语叫"谷贱伤农",意思是说,粮食丰收了,由于粮价下跌,农民的收入减少了.其原因在于粮食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需求缺乏弹性.由于粮食丰收使粮食供给量增加,造成粮价下跌,价格下降导致需求增加并不会使农民的收入同比例增加,从而农民的总收益减少,农民反而受损失.2,商品价格上升对销售者总收益的影响.如果某商品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那么当该商品的价格上升时,需求量减少的比率小于价格上升的比率,销售者的总收益增加.例:根据上例的资料,若面粉的价格上升10%,即P2=2.20元,销售者的总收益又将如何变化 因为价格上升10%,Ed=0.5,则需求量将下降5%,即:这表明由于面粉价格上升,总收益增加了.综上所述,对于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销售者减价会减收,涨价会增收.教学参考书:1,孙建锋:《经济学基础》,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2,徐颂陶:《经济学基础知识》,中国人事出版社,2004.复习思考题:梁小民:《西方经济学教学指导书》,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三、旅游需求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旅游需求影响因素:

1、旅游者因素:收入水平、闲暇时间、动机、素质。

2、旅游资源因素:数量、等级、组合因素。

3、旅游交通因素:便捷程度、交通工具及其安全性。

4、旅游地接待因素:服务体系、区位、价格。

5、经济社会条件:发达程度、开发程度、旅游政策等等。

旅游需求内在原理:

旅游需求量与旅游产品价格成反方向变化 旅游价格是影响旅游需求量的基本因素。在一定时期内,当旅游产品价格相对于成替代关系的其他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发生变化时,人们对旅游产品的需求量就会发生变化。当旅游 产品价格相对上升时,旅游需求量就会下降;当旅游产品价格相对下降时,旅游需求量就会上升。可见,在其他影响旅游需求量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在一定时期内人们对旅游产品的需求量会随着旅游产品价格的升降而呈现反方向的变化。

旅游需求量与可自由支配收入成正方向变化 在一定时期内,人们的可自由支配收入是有限的,当价格发生变化时,一定量的可自由支配收入的购买力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如当旅游产品的价格下降时,虽然可自由支配的收人额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实际可自由支配收入是增加的,从而使人们有能力以原有水平的收入扩大对旅游产品的需求量。这种价格变化的收人效果表明人们的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大小同旅游需求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可自由支配收入同旅游产品需求量之间存在正向变动关系,即可自由支配收入越多,对旅游产品的需求量也越多,尤其表现为外出旅游次数或在外旅游天数的增加,反之亦然。

四、某旅游产品需求价格弹性为-2,当价格为10元时,需求量为4000,出于竞争目的,将价格下调到8元,

销售增加量=4000*2*(10-8)/10=1600

销售额=8*(4000+1600)=44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