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兰舞的风格特点
苏格兰舞与爱尔兰的踢踏舞、丹麦流派的芭蕾舞有相同的特色,那就是身姿挺拔,两手自然置于身侧,舞蹈的技巧大多体现在脚的动作上
舞曲是什么?
有时音译为“华尔兹”,起源于奥地利和德国的连德勒舞。
起源于奥地利和德国的连德勒舞,18世纪后半叶用于社交舞会,19世纪开始流行于西欧各国,它采用3/4拍,强调第一拍上的重音,旋律流畅,节奏明显,伴奏中每小节仅用一个和弦,由于舞蹈时需由两人成对旋转,因而被称为圆舞曲。
圆舞曲对我国来说是一种外来的音乐体裁,英文是Waltz,所以有时也音译为“华尔兹”舞曲,一般起源于农村。圆舞曲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城市中特别是在维也纳发展起来的。所以,有些圆舞曲也叫维也纳圆舞曲。
《土风舞》是什么民族的歌曲
土风舞一词是由英文 Folk Dance 翻译而来,其字义为富有乡土风味之舞蹈。其意义则指自然形成的、受地理、地形、气候、生活习惯、风俗民情、历史背景等影响的、为地区人民深爱与地区民族传统文化有密切关联的、有自己独树与独特舞姿的舞蹈。在罗马尼亚,圆形舞(Circle Dance, also known as Hora)最为普遍。
各地特色
希腊
希腊土风舞可分为四大类:「皮特其托」(Pidikitos)、「希尔托」(Syrtos) 、「旁狄」(Pontic)及「尼比狄哥」(Rebiko)。「希尔托」意为「拖曳」,舞蹈动作轻柔而 飘拂,鲜有跳跃动作。「蜜丝罗小姐」属「希尔托」类,站在右端为领舞者,常拿著手帕摇晃 。 希腊舞蹈具有傲慢的姿态及自然高雅的风格。习惯上是男、女分开跳,但现代已变成男女混 合跳。希腊的链状舞蹈中,半月形是尊敬月亮女神的象徵。
罗马尼亚
在罗马尼亚,圆形舞(Circle Dance, also known as Hora)最为普遍,是群众 在村落广场的周末消遣。这类土风舞经常随音乐的节拍而加速。『Alunelul』的意思是「小榛子 」。频密的踏步和迅速的重心转移是模仿小果子掉落地後跳动的形态。
土风舞
以色列
以色列的舞蹈许多都从圣歌中产生,舞蹈较慢而优雅。但叶门人的舞蹈却配有强劲节奏,在鼓声、 掌声及歌声中渐渐加速。「呼拉莎达夏」是催促谷麦生长。「水舞」是庆祝寻获水源的喜悦。
苏格兰
苏格兰舞蹈可分为乡村舞(Country)及高地舞(Highland) 两种风格。舞蹈 的特质,尤其是高地舞,多半都是步法轻巧且带高贵及骄傲。舞步乾净利落而表现高度控制。 男、女子於社交或节日时穿著的低跟和软底舞鞋使「快乐歌顿斯」中的扑踏步更形轻巧。
俄国
俄国土风舞包括单圈舞、行进舞及双人舞等。其特质是充份表现感情,动作从 热带国家的缓慢动作到寒冷国家的强力动都有;但一般来说大多较具活力。俄国的舞蹈时常边 唱边跳,音乐与东方音乐相似。『Korobushka』的意思是小贩的篮子 在俄国和东欧有不同的舞 步和跳法。
美国
美国的土风舞音乐是很活泼和无拘束的。队形通常是四方形、圆形或行列队形 。
《土风舞》是什么民族的歌曲?
民族舞蹈是一种起源于人民生活中的肢体动作语言,以日常活动抽象化为表现形式。亦可称为土风舞、民俗舞蹈或国际民俗舞蹈。
传统土风舞通常称为传统舞,系源自于各地的节日或是祭典仪式需要所产生的,如印度或马来西亚的祈雨舞;或是与生活作息有关的如夏威夷的捕鱼舞,以色列的水舞;也有为了驱邪(驱虫)的意大利铃鼓舞等等。
分类:
1、传统土风舞
传统土风舞通常称为传统舞,系源自于各地的节日或是祭典仪式需要所产生的,如印度或马来西亚的祈雨舞;或是与生活作息有关的如夏威夷的捕鱼舞,以色列的水舞;也有为了驱邪(驱虫)的意大利铃鼓舞等等。
2、现代土风舞
现代土风舞仍然保有各国音乐特色以及步伐技巧,如东欧舞蹈的击鞋,中国舞蹈的身韵或功夫拳术,西班牙的塞维利亚舞,并逐渐加上编舞家的创思。
近来的土风舞爱好者亦多方采入不同的舞蹈如探戈、华尔滋、现代舞、爵士、流行舞(欧美的Macarena dance,日本的Para Para),使得土风舞的定义较以往模糊。
但基本上土风舞属于一种全民舞蹈,随着时代变迁,所产生的舞蹈内容也不断改变,广泛的说,由一群人所共同展现的肢体舞蹈可以称之为土风舞。
扩展资料:
汉代舞蹈:
《七盘舞》,以七盘置地而作伎舞,穿插于《百戏》之中演出;《铎舞》,手执铎铃而舞;《公莫舞》,舞者执巾或舞长袖;《髀舞》,用有柄单面鼓作道具的集体舞。还有从巴蜀引进的《巴渝舞》等。
魏晋以后,北方《相和大曲》的乐舞有《罗敷》、《何尝》、《夏门》、《碣石》、《白鹄》、《为乐》、《王者布大化》、《白头吟》、《东门》、《西山》、《默默》、《园桃》、《置酒》、《洛阳行》等。南方则有《拂舞》、《前溪舞》、《明君舞》等。
唐代舞蹈:
《坐部伎》和《立部伎》都是大型宫廷乐舞,其中最著名的是歌颂唐太宗业绩的《破阵乐》。唐代多段的大型歌舞曲称为《大曲》,如《霓裳羽衣舞》。
动作刚健的舞蹈称《健舞》,如《剑器舞》、《柘枝》、《杨柳枝》等;动作柔宛者称《软舞》,如《绿腰》、《团乱旋》、《兰陵王》、《春莺啭》等。?
宋元舞蹈:
舞蹈多被吸收到戏曲中,或边唱边舞,或于戏剧中插一段与情节有联系的舞蹈。
此外,也还有专门的民间歌舞表演,如《舞旋》、《舞剑》、《舞判》(《跳钟馗》)、《舞蛮牌》、《扑旗子》、《扑蝴蝶》、《旱龙船》(北方称《水船》,南方称《采莲船》)、《竹马》、(《跑驴》)、《村田乐》(《秧歌》)、《耍大头》、《花鼓》、《腰鼓》、《凉伞舞》、《藤牌舞》等。
这些民间舞蹈一直流传至今。逢年过节,南北各地汉族仍然按自己不同的音乐和锣鼓配合,表演这些节目。
现代舞蹈:
现代还流行《龙舞》、《狮舞》、《高跷》、《花灯》、《金钱棒》、《采茶舞》、《春牛舞》、《绸舞》、《茉莉茶舞》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民间舞蹈的基础上,文艺工作者又改编了《红绸舞》、《小车舞》、《花鼓舞》、《大头娃娃舞》、《采茶扑蝶舞》、《荷茶舞》、《胜利腰鼓》等舞蹈节目。
介绍一下风笛
风笛
风笛又名风袋管,是一种流行于欧洲各国的民间乐器。属管乐器,发声原理类似于风琴、手风琴以至于口琴,靠气流振动簧片(镶嵌在木管内)发声。。其发音原理是演奏者向风袋内充气,再把风袋内的气流压送到装在风袋上的簧管内鼓簧发音。充气方式有两种:传统式是从风袋上的活瓣吹管吹气入袋;改良式是由系在演奏者腋下的小型鼓气器鼓气进袋,欧洲民间传统风袋一般系皮制,装有两种发音簧管,分有按音孔的曲调管和无按音孔的持续音管两种、前者是单簧或双簧,1~2支;后者1~3 支。风笛源于亚洲,约公元1世纪流传到古罗马,而公元14世纪起成为风行欧洲的民间乐器。18世纪风笛传到澳大利亚、加拿大,在苏格兰地区,风笛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民间乐器,常用于民间的婚丧风俗节日活动中,风笛的音色纯朴甜美,并以富于特色的持续音见长。民间的风笛演奏具有欧洲乡村风情的田园风格。
风笛盛行于欧洲,风笛的种类多至上百种,欧洲很多国家(包括俄罗斯、土尔其)都有自已种类的风笛,甚至在亚洲(如印度)也有。苏格兰高地风笛是所有种类中声音最为宏亮的,形体也较大。
最为著名也最常见的苏格兰高地风笛( The Great Highland Bagpipe)
风笛是一种古老的民间乐器,据说起源於古代西亚两河流域的苏美尔地区,后来在古希腊、罗马时期也常常采用。现在西欧、东欧各国用得比较多,印度、巴基斯坦也有这种乐器。这种乐器是由一个气袋(一般用动物皮制成)一支吹管和几支奏固定音的管子组成,吹管上有簧片,所以这是一种簧管乐器。现在流行最广的苏格兰高原风笛有三根奏固定音的管子。演奏者除用嘴吹管外,还要不断地向夹在腋下的气袋鼓风。苏格兰风笛的发音嘹亮、优美、并能持续不断。古代它曾是苏格兰人打仗时使用的一种特殊武器,并由苏格兰王室规定规定为军队专用,在战场上用这种强大、奇特的音响配合鼓声来惊吓敌人。直到苏格兰被英国人战胜后才废弃。在苏格兰民间,这种风笛及其演奏的曲调一直作为一种传奇事物而世代相传,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一苏格兰的民族传统音乐。目前流传的苏格兰风笛音乐,大致可分为进行曲式的,抒精忧伤的和舞蹈式的三种。